浅谈幼小衔接之生活准备策略
2023-06-07何苗
何苗
摘 要:近年来,幼小衔接已经成为时下社会、家庭关注的热点。今年3月,教育部为此专门颁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其主要目的就是指导幼儿园、家庭开展科学幼小衔接。依据《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的精神,幼小衔接主要涵盖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是多方面的。本文拟在《指导意见》颁发的关键时期,重点探讨生活准备方面的一些问题。笔者以寻找生活准备与生活适应的衔接点为契机,探寻实践中幼儿在生活准备方面所存在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研究如何弥补这些薄弱点,为幼儿的生活准备打好基础,最终与身心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一道汇聚成有效的衔接通路,促进幼儿向小学的顺利过渡,借此与幼教同行探讨。
关键词:幼小衔接;生活准备;家园合作
幼小衔接的本质是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的自然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将经历成长中的第一次重要的身份转变。作为过渡的起始点,幼儿园的衔接准备非常关键。研究表明,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敏锐的安全意识,以及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有利于幼儿尽快地适应新的环境,有利于幼儿管理好学习和生活,有利于幼儿增强独立性和自信心。笔者仔细阅读了《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以及《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针对其中的生活准备进行了仔细比较,找出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一、探寻幼儿园生活准备与小学生活适应中的衔接点
通过对比生活准备与生活适应要求,我们发现,生活准备是前提、是基本要求;适应则是在准备条件下的提升,是承前启后的关系。由此,我们找出了它们之间的衔接点,在生活习惯方面体现在规律作息、个人卫生;生活自理方面体现在时间观念、自理能力;安全防护方面体现在安全意识、自我保护;参与劳动方面体现在热爱劳动、主动参与。
二、幼儿在生活准备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孩子们平时的表现以及家长的反馈,我们发现儿童在生活准备中存在如下薄弱环节。
生活习惯方面:作息规律不强,要么不能按时入睡,要么不能按时起床。
生活自理方面:时间观念不明确;不能根据天气情况主动、及时增减衣物;收拾整理比较欠缺。
安全防护方面: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时常意识不到危险所在。
参与劳动方面:主要体现为劳动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
三、在生活准备领域的实践探索
(一)家园合作衔接,携手共促成长
针对部分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误解——“提前学习小学内容”,笔者利用家长会、家园群、宣传栏,积极宣讲教育部门发布的幼小衔接相关文件。教师要让家长明白:幼小衔接不当,不仅会剥夺幼儿短短数年的童年期幸福,还会使早期教育与保育的收益在小学前几年逐步退化、消失。事实上,早在2018年7月,教育部就印發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对幼儿园“小学化”问题展开了专项治理。治理内容包括严禁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对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同时小学要坚持零起点教学。另一方面,我们大力宣传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幼小衔接的指导文件。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3-6岁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帮助幼儿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应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实施科学的保育教育,同时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各方面准备,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
我园非常重视家园合作,积极开设家长课堂,讲解我园历年来在幼小衔接方面的具体做法及成效,提高家长在生活准备方面的重视程度;邀请近邻的高滩岩小学和树人凤天小学开展“科学衔接”主题讲座,分享家庭生活准备小妙招:为了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及自我管理、劳动意识及安全防护,家长与孩子一起分享关于时间的文学作品,玩“1分钟5分钟可以做什么”的亲子游戏,共同制定周末时间规划;耐心教会孩子各种生活技能,教给孩子收纳整理的方法,每周定期开展家庭劳动日活动,让孩子通过收拾碗筷、倒垃圾、擦桌子、扫地等基本家务,养成爱劳动的习惯;通过亲子绘本分享安全常识,教会孩子自我保护等。这些看似简单却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家长茅舍顿开、惊喜连连。家长通过与小学教师直接对话,交流小学一年级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出现的具体问题及实施对策,意识到家庭应该如何配合幼儿园实施生活准备。家长课堂上,家长与小学教师进行了热情互动,家长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较为特殊或者棘手的问题,小学老师给予了中肯的建议,减少了家长的焦虑情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园合作。我们还利用入园交接、离园展示、家长沙龙、互动研讨、教师随访、家庭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家长明白生活准备的内涵,引领家长重视并实践生活准备。
(二)养成良好作息,培养生活习惯
针对孩子作息规律不强的问题,我们从孩子入园开始,就让幼儿尝试制作一日生活作息时间表,并在学习中逐步落实,升入中班后继续跟进,升到大班后坚持执行,让孩子们努力争做生活的小主人;提醒家长配合班级,以身作则,督促幼儿早睡、早起,按时入园,准时离园,逐渐形成规律作息。
针对习惯养成的问题,教师和幼儿共同创编了具有园本特色的生活环节儿歌,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孩子边朗诵边动手,逐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漱口、愉快进餐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每月开展日常生活(穿衣、吃饭、漱口等)小视频评比,通过自评、互评,选出“生活小能手”予以表彰,促进儿童生活习惯养成;通过班级观摩,颁发流动红旗,增强孩子集体荣誉感;鼓励班级教师开展基于班本特色的生活小课题研究,以研究促习惯;教师将好习惯养成汇集成册,教师、家长、幼儿共同点评,以合作的形式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养成。
(三)培养时间观念,增强自我管理
针对幼儿时间观念不强的问题,我们在教室内提供了便于幼儿观察的时钟、沙漏以及自制台历,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中直观感受时间,逐渐形成时间观念;通过与时间相关的故事和诗歌,让孩子明白时间的重要性;班级开展“我是小闹钟”、按时入园打卡等系列活动,在一日生活常规各环节中提醒幼儿比时间、讲效率;定期开展“1分钟可以做什么”主题活动,让孩子们明白珍惜时间的重要性,逐渐养成守时的习惯;开展天气、日期记录及播报,知晓气温与穿衣的关系。
针对幼儿收拾整理薄弱的问题,我们建立了生活自主管理墙,帮助幼儿学会物品管理、书包整理、玩具收拾、折叠被子、自主饮水、增减衣物、互动评价,在生活和游戏中体验规则管理,让幼儿形成自我服务的意识和习惯。对班级幼儿进行观察、指导,针对自我管理能力较弱、习惯较差的孩子,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四)加强安全教育,提升自我保护
幼儿安全无小事。针对幼儿安全意识比较薄弱的情况,我园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发掘本土资源,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利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情景剧,普及身边的安全注意事项,防欺凌、防拐骗、防侵害,学会判断危险因素,学会寻找避险方法;通过科普地震知识、防震演练等,让孩子们认识到防震救灾的意义;增设家长助教日,请来警察爸爸,开展“遇到坏人怎么办?”主旨演讲,增强孩子防范意识;走进消防队,让孩子们亲眼见证消防演习,通过认真倾听官兵讲解,深入了解火灾危害,记住了119这个特别号码;以红色军人进校园为契机,眼科讲解“新时代护眼”,口腔科阐述“护牙我行动”,感染科指导“轻松洗手,健康生活”,麻醉科说一说“紧急情况下的自救策略”,消化科讲述“食物消化的秘密”,神经内科带来了“情绪的管理”,妇产科讲解“宝宝从哪里来”,骨科说说“运动中的安全”……家长们学识渊博,演示生动形象,图例简洁明了,语言风趣幽默,讲解深入浅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孩子们收获了知识,提升了安全意识。
(五)增强劳动意识,提升劳动能力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孩子是家庭的宝贝,因此,今天的幼儿劳动意愿度不高,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为此,我园在园本课程增设每周一次的劳动课,让孩子们整理教室、擦洗玩具、种植植物、饲养小动物、清理小花园,年级组也不定期开展生活小技能比赛;我们积极向家长宣传儿童劳动的重要内涵,指导家长与幼儿一起制定家庭勞动计划,摆碗筷、饭后整理餐具、洗碗、扫地、垃圾分类,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间和玩具等;结合五一劳动主题,组织家园小分队,参加义务劳动,既重视言传,更体现身教;结合本园混龄教育特色,开展美食活动,孩子们自选食材,制作春卷、包饺子等,最后,还开展了自制食品义卖,孩子们体验到了劳动的收获与快乐;帮助幼儿了解身边人的职业特点,如厨师伯伯、安保叔叔、清洁阿姨等,讨论他们的劳动付出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引导幼儿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成果,养成从小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生活准备是幼小衔接关键点之一,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家园合作,齐心协力,从小班做起,顺利过渡到中班、大班,让生活适应助推幼儿主动适应,就能促进幼儿自信快乐地奔赴小学,衔接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陆玲玲. 幼小衔接阶段教育的节奏与目的——复归“童年期幸福”[J]. 格言(校园版),2021(10):58-59.
[2]王金红. 幼小衔接教育的节奏与目的——复归“童年期幸福”[J]. 当代家庭教育,2019(28):36.
[3]冯璇坤,刘春雷. 幼小衔接阶段教育的节奏与目的——复归“童年期幸福”[J]. 教育学术月刊,2019(02):61-67.
(责任编辑:陈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