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退伍复学大学生立体化培养模式探索与构建
2023-06-07秦亚伟
秦亚伟
[摘 要]退伍大学生复学后面临各方面的适应问题。为更好地培养他们成长成才,学校围绕退伍大学生管理、教育、育人等维度,探索出“三级联动,四维共育,五位一体”的立体化成长成才模式,以期完善退伍大学生管理机制,提升其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同时发挥其榜样示范和朋辈引领的功能,助力其成长为新时代有为青年。
[关键词]高职;退伍大学生;立体化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
大学生入伍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强军梦和强国梦的重要举措。自2020年开始,征兵工作从一年一次征兵、一次退役改为一年两次征兵、两次退役,社会尊军崇军的氛围愈发浓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笔从戎。随之,退伍复学的大学生也逐年增多。经过几年军营的淬炼重返校园后,由于校园环境和军营的巨大差异,以及高校在退伍大学生教育管理上的错位,他们面临着学业、思想、生活、人际等方面的困扰,如何帮助其解决困扰,引导其尽快融入校园,促进其全面发展,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是学校面临的重要工作。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退伍复学大学生作为同龄人的榜样,又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使命担当,高校完善相应管理制度和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积极探索退伍复学大学生的管理、教育、育人等工作,促进退伍大学生成长成才。
1 退伍复学大学生的适应情况
在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中发现,大部分退伍大学生复学后,会面临各方面的适应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学业、人际、环境等方面的适应问题。
一是学习方面的适应问题。在部队服役期间,主要进行体能训练和业务学习,学习内容和方式与大学的专业学习有很大差别。复学后,大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已经基本遗忘,跟上学习进度就比较困难。此外,大学生的学习具有自主性、多元化、实践性等特点,部分学生还停留在高中时期的学习方式,转换比较困难。面对较大的学习压力和不尽如人意的学习效果,退伍大学生会体验到较低的学习效能感,进而影响学习成绩。
二是人际方面的适应问题。有关调查发现,90 %的退伍大学生返校后在很多方面与同学之间存在差距,在沟通和交流中存在一定障碍[1]。他们退伍后会被编入新的班级,由于年龄往往比周围同学大,经历更丰富,思想更成熟,在和同学交往中,会产生孤独感和落差感,在融入班集体的过程也会存在一定的适应问题。
三是校园环境的适应问题。有关调查显示,有47.3 %的退伍大学生难以融入新环境;关于返校后的感受(多选),45.6 %的退伍復学大学生“想念军营生活”,33.1 %的退伍复学大学生“感到陌生且紧张”[2]。由于部队里的生活非常规律,而大学比较宽松自由,退伍复学大学生初返校园,面临环境变化可能产生迷茫和安感。
2 退伍复学大学生培养现状
高职院校对退伍复学大学生的培养存在较多问题,如高校重视不够、各部门缺乏协同、育人工作缺乏创新等。
第一,大部分高校对于退伍大学生群体缺乏认识和重视。每年征兵季,高校都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动员学生去参军报效国家。然而,当他们返校后,由于群体人数较少,高校对其复学适应问题认识不足,一般采取和普通学生无差别的管理和教育方式,这使得他们存在的适应问题难以得到解决。此外,退伍大学生群体有着显著的优势,他们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纪律严明、热爱国家、体能优异,大部分高校缺少合适的发展平台,难以激发其发展潜力和榜样示范功能。
第二,各部门缺乏工作协同。大学生入伍、复学存在很多程序,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目前,各部门协同仍存在一定问题。比如,毕业生入伍时,需要在2、3月份提供毕业证明,但是高校一般在5、6月份发放毕业证,如何协调帮助大学生入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办理复学手续,如何享受学费补贴等,各种程序的办理比较复杂冗长。
第三,育人工作缺乏系统和创新。部分高职院校拥有退伍学生社团、红旗护卫队等,一般使其承担升旗、安保、军训教官等工作,但是对其思想、学习、心理、就业等方面缺乏系统的教育和引导。退伍大学生的入伍经历赋予他们许多优秀的品质,如何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品质,发挥其朋辈教育作用,高校在此方面仍缺乏实践探索。
3 高职院校退伍复学大学生立体化培养模式构建
退伍大学生复学后面临适应问题,其影响因素是复杂多元的,包括政府管理部门、高校、二级学院、退伍大学生个人等多个层面。本研究围绕退伍大学生管理、教育、育人等维度,探索出 “三级联动,四维共育,五位一体”的立体化成长成才模式,以期完善退伍大学生管理机制,提升其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同时发挥其榜样示范和朋辈引领功能。
3.1 科学管理,畅通“三级联动”工作机制
政府部门、高校和学院要做好工作协同,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让退伍大学生的管理、教育和培养有章可循、有规可遵。
3.1.1 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作为“主动脉”
为鼓励大学生入伍,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涵盖学费补偿、助学贷款、推优升学、就业等方面。这些政策的出台和落实表明了国家对大学生入伍的重视,同时也让退伍大学生充满归属感和荣誉感。如何更高效地落实优惠政策,需要当地武装部和高校做好协同,同时简化、明晰、畅通办事流程,提升学生在入伍、退伍过程中的满意度。
3.1.2 高校完善培养机制,成为“主力军”
高校作为退伍大学生教育的“主力军”,需要制定针对化的培养机制,做好顶层设计,在学生管理、学习、发展等方面制定具体的政策,完善培养机制。例如,在学生办理复学、退费等事宜时,创建绿色通道,打通人武部、学工部、二级学院、财务处等各部门,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加强引育协同。
3.1.3 学院创新育人模式,守好“主阵地”
二级学院作为退伍大学生的直接管理部门,要守好“主阵地”,对接好学校各部门,进行高效管理,提供多元服务,同时要注重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探索各具特色的育人模式,促进其成长成才,并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
3.2 精心教育,创建“四维共育”培养模式
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学院通过实践探索出退伍大学生德育、智育、心育、管理育人的“四维共育”模式。
3.2.1 德育
为提升退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构建“組织育人”模式,在党委领导下展开三个层面的思想教育。学院党委层面,建构系统培养模式,包括德育、智育、心育及管理育人等。每年召开退伍大学生大会,鼓励其弘扬军队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支部书记会对其进行思想摸排,定期上党课;各党员教师进行“结对子”活动,贯穿学生入伍前、服役期、退伍后三个阶段,一对一定期了解其思想动态,开展德育工作。
3.2.2 智育
为提升退伍学生专业能力和水平,学院实施“双导师”制度。为其匹配一位专业教师和一名辅导员,对专业知识和能力、学习态度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立体的个性辅导,提升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帮助其做好明确的学业和职业规划。
3.2.3 心育
学院建立“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辅导机制,解决退伍学生复学适应问题,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学校层面,充分利用心理健康课和心理健康中心的心理资源;学院层面,学生复学后,参加统一的心理普测,开展心理谈话,建立心理档案,落实定期访谈制度;班级层面,发挥学生干部帮扶作用,心理委员做好关注和反馈;宿舍层面,寝室长加强关注,创造良好的寝室氛围。此外,针对退伍学生,每学期开展两次以上团体活动,包括环境适应、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辅导。
3.2.4 管理育人
学院成立“迷彩青年”团支部,提高管理育人成效。团支部由退伍学生组成,内设团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学习委员等,为学院学生提供政策咨询、手续办理、学业指导等多元服务。团支部打造“绿色通道”,畅通人武部、学工部、财务部等部门办事通道,为学生提供便利服务。同时,加强队伍培养,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的学生队伍,成为具有引领作用的一面鲜红旗帜。
3.3 创新育人,发挥“五位一体”榜样作用
退伍大学生由于部队的经历,具有他们独特的优势:思想觉悟高,政治素养好;意志坚忍,责任感强;道德品质优秀,行为习惯良好;服从管理,态度端正;不怕吃苦,抗压力强;等等[3]。将其优势积极挖掘,通过“五位一体”协同作用,创造性地发挥其朋辈育人和榜样引领作用,激发其潜能,同时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3.1 发挥思想引领作用
退伍大学生在部队定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政治素养,他们更加关心国家大事,热心军事发展,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拥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如果他们结合自身经历引领周围同学,学生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将会更高,朋辈引领作用也得以发挥。
例如,举办“迷彩微讲堂”活动,积极挖掘退伍学生的思政育人元素。抓住节日、重大活动等契机,为学生开展党团知识启蒙、四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等,发挥其思想引领作用。
3.3.2 打造爱国教育基地
张峰峰的调查发现,退伍复学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在“爱国价值观”方面存在显著差异[4]。大部分退伍大学生有较强的爱国情怀,这得益于他们在军营里的教育和实践活动。他们在接受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部分人还会参与抗洪救灾、地震救援等任务,过程中会增进其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高校也可学习军营中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方式:一方面开展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退伍学生的思政育人作用,创造性地开展爱国主义实践教育。
例如,围绕“新生军训”打造“1+X”实践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鼓励退伍大学生担任教官,设置灵活的训练方案,如开展军体拳、匕首操等形式多样的训练,激发学生的革命精神和爱国热情。此外,还可以设置军事理论课“助教制”,组建“红旗护卫队”,打造“军旅宣讲团”等。
3.3.3 挖掘体育育人功能
设置“教练制”,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意志力。首先,鼓励退伍学生参加运动会、体能挑战赛等,评选“体能之星”,发挥优势,树立榜样带动作用,激发运动热潮。其次,将退伍学生“教练”纳入职业化培养方案中,培养学生纪律严明、执行力强的职业素养。最后,为体测成绩较差学生按体能分配“教练”,设置个性化训练方案,增强其体质和意志。
3.3.4 营造安全育人环境
鼓励退伍大学生加入学校“安全联合会”,为校园安全保驾护航。在校园安全、寝室安全等方面,协助教师开展安全保障工作,并担任安全教育课助教,协助班主任开展安全教育工作。
3.3.5 塑造红色校园文化
加强网络宣传,丰富社团活动,塑造优秀的红色校园文化。打造“榜样在身边”网络宣传品牌,报道优秀退伍学生事迹,营造尊军崇军的红色氛围。此外,丰富红色社团活动,如组建退伍大学生军乐团、军旅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校园风气,凝聚校园精神。
4 结语
退伍复学大学生面临较多的适应问题,本文从管理、教育和育人的角度,探索出一套“三级联动,四维共育,五位一体”的立体化成长成才模式,以期完善退伍大学生管理机制,提升其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同时发挥其榜样示范和朋辈引领功能。大学生选择入伍报效国家,他们是有梦想、有所为的新时代青年,退伍后理所应当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引导。高校及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帮助其解决面临的问题,提供助力其全面发展的教育,发挥其育人的榜样作用,更好地成长成才,让他们体验到当兵的荣誉感,成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刘丽. 退役复学大学生回归高校的社会适应问题研究[D]. 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20.
[2]郑亚威,刘在洲. 退伍大学生复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6):76-78.
[3]赵红豆. 新时代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 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0.
[4]张峰峰,吴敏. 退伍复学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价值观差异的混合调查研究——以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4(2):9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