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与回鹘绢马贸易研究

2023-06-07汲生涛

南北桥 2023年6期
关键词:贸易往来

汲生涛

[摘 要]唐与回鹘关系密切,早在初唐,双方便有政治往来和军事配合,特别是唐朝“安史之乱”得到回鹘鼎力相助后,双方的联系更加紧密,和亲、贸易、文化交流频繁且深入。学术界关于唐与回鹘之间关系的研究不胜枚举,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笔者在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选取绢马贸易这一视角,探析绢马贸易的内涵、原因、实质及影响。

[关键词]绢马贸易;唐与回鹘;贸易往来

[中图分类号]F72文献标志码:A

林干先生在其著作《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史新论》中指出,“回鹘是古代北方民族中与中原汉族关系最密切和最友好的民族”。唐与回鹘的密切、友好关系体现在诸多方面,唐与回鹘的绢马贸易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点。作为唐与回鹘贸易类型之一的绢马贸易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其贸易内容充满了政治色彩,并由此给双方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为此,我们首先应该明晰何为绢马贸易,即理解绢马贸易的特殊性;其次,需深入探寻绢马贸易开展的原因;第三,根据绢马贸易的内容明确其涉及的实质性问题;最后,对绢马贸易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

1 唐与回鹘绢马贸易的内涵

1.1 唐与回鹘的历史渊源

回鹘历史悠久,是由南北朝时期敕勒族的一支演化而来,长期居于漠北草原。唐初,回鹘主体居于薛延陀之北,受突厥统治。贞观二年(公元628年),薛延陀建立政权,回鹘便依附于薛延陀。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回鹘同唐军相配合夹击处于内乱的薛延陀,并最终使其灭亡。回鹘趁机占有薛延陀遗留地区,其首领吐迷度自称可汗。同年,回鹘遣使入唐归附于唐朝,并接受唐朝的管辖。唐朝设置瀚海都督府,对回鹘首领及其他酋长封赐官职。其后,受“后突厥”政权复辟影响,回鹘主体被迫迁徙。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西迁的回鹘首领骨力裴罗建立回鹘汗国政权。随后遣使入唐,接受唐朝册封,与唐朝保持密切而友好的关系,其势力也逐渐强大。

1.2 绢马贸易的内涵

唐朝与回鹘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交流,体现在和亲、贸易等方面,特别是安史之乱后,双方的联系更加紧密。回鹘助唐平定安史之乱而获得功绩,唐朝为感谢回鹘,故在原有朝贡回赐贸易的基础上,与回鹘约定了绢马贸易。

唐朝与回鹘间的贸易类型有很多,既有官方贸易往来,亦有民间商贸交流,但主要以官方贸易为主。唐与回鹘开展的“互市贸易”主要有两种类型,即“绢马互市”和“茶马互市”,其中主要以绢马互市为主。所谓“绢马互市”,是指安史之乱后,为回报回鹘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唐代宗实行的有利于双方的绢马贸易,规定唐朝购买回鹘马,每年最高额为万匹,每匹马换绢40匹。随着贸易的进行,唐朝对马匹的需求逐渐降低,而回鹘的马匹相对之下显得更多,出于继续同回鹘保持密切联系的政治考虑,唐朝政府不得不维持此种不经济的贸易关系,以至于到唐朝后期,唐王朝财政负担沉重,而回鹘获得巨量丝绢。

2 唐与回鹘绢马贸易开展的原因

2.1 唐与回鹘各有所需

细翻《新唐书·回鹘传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俗多乘高轮车,元魏时亦号高车部”“其人骁强,初无酋长,逐水草转徙,善骑射”“居薛延陀北娑陵水上,距京师七千里。众十万,胜兵半之”“菩萨,材勇有谋,嗜射猎,战必身先,所向辄摧破”“贞观三年,始来朝,献方物”[1]等等。

上述史料对回鹘的介绍言简意赅,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几点非常有价值的信息:第一,明确了回鹘居住地域,长期在漠北草原一带生活;第二,展现了回鹘人的特点,回鹘人身体素质好,这符合人们对草原民族的认识;第三,介绍了回鹘人的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回鹘人过着游牧生活,马匹数量多,有着乘高轮车的习俗;第四,肯定了回鹘的军事能力,回鹘军队战斗力强,也为后来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埋下伏笔。综上所述,回鹘所居地区盛产马,马匹对于回鹘至关重要,与回鹘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马是回鹘生产、生活、转徙、战争的必需品。与回鹘相比,唐朝地处中原,以农立国,是小农经济的典型代表。同时,在农业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手工业,特别是官营手工业特别发达。例如,在其琳琅满目的手工业制品中,以丝绸为代表的绢类制品著称于世。在唐朝,马的用途主要是战争,且在古代冷兵器战争中有时起着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性作用。因此,基于军事需要,唐朝需要马,而马的产地主要又不在中原,所需马匹除国家设监饲养外,主要靠漠北草原上游牧民族。换言之,一方面,回鹘有马的优势;另一方面,唐急需用马。总而言之,这种局势为日后唐与回鹘极密切的绢马贸易关系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2.2 回鹘助唐平定安史之乱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以安禄山、史思明为首的叛军起兵攻唐,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史思明等人以范阳为反叛基地,对唐朝疆域进行武力争夺。因事发突然且叛军势力强大,唐朝中央政府一时难以平定地方叛乱,以至于唐玄宗被迫转移。平定叛军需要军队,而此时唐朝朝廷的军队数量不足,因此只得求助于藩属。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八月,唐朝向吐蕃、回鹘借兵,并很快得到了吐蕃、回鹘的同意,迅速调兵遣将前往中原同唐朝军队配合反击叛軍。翻看史料,单看大规模的战役,回鹘助唐平定安史之乱统共有四次,特别是回鹘兵马助唐收复长安、洛阳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安史之乱平定后,为答谢回鹘出兵助唐的功劳,唐加强了与回鹘的联系,双方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且唐对与回鹘的贸易持厚赐态度,安史之乱后,唐与回鹘为了加强彼此的联系,绢马贸易也因此开始发展[2]。换言之,安史之乱是促成唐与回鹘绢马贸易的直接原因。

3 唐与回鹘绢马贸易实质性问题

唐与回鹘的绢马贸易并不仅仅是一种贸易往来,其中包含着非贸易因素,从绢马贸易产生的原因开始便注定了这场贸易的实质,因此对唐与回鹘绢马贸易实质性问题的分析应从多个方面、多层维度去探究。唐与回鹘的绢马贸易涉及贸易公平性、双方相互依赖度及贸易中绢马价格等问题,这就需要分别对双方进行详细的探究。对于回鹘而言,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后凭借其功劳自然可得到唐朝的优待,但如何获得长久的回报,绢马贸易无疑为其提供了有利的途径。回鹘通过绢马贸易,一方面可以获得唐朝绢织品的稳定供应,另一方面又能与唐保持密切、友好的关系。但随着绢马贸易发展到后期,唐的马匹数量饱和后仍旧与回鹘延续绢马贸易,表面的原因已无法解释,其涉及以下几方面实质性问题。

3.1 绢马贸易涉及是否公平的问题

唐与回鹘的绢马贸易涉及是否公平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去一概而论,需透过现象看本质。正如刘正江认为,在唐与回鹘的交往中,绢马贸易是双方经济、政治往来的一项重要内容,贸易的长期维持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也是唐执行羁縻政策的一个重要体现[3]。唐朝选择以绢同回鹘的马匹长期贸易,一方面体现出经济类型的互补性,因为以农耕文明为代表的唐朝,丝织品是其特有的产物;而优质马匹的饲养离不开草原上的丰美水草,离不开回鹘人先进的饲养经验和数量优势。另一方面,促使唐朝采取绢马贸易的形式加强与回鹘的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从政治角度出发的,即唐王朝为实现对回鹘的羁縻统治,采取绢马贸易的形式,虽然在这场贸易中唐王朝会付出经济代价,但能换取政治上的回报,以此实现对回鹘的控制,确保藩属稳定。

3.2 绢马贸易涉及双方贸易依赖的问题

唐与回鹘绢马贸易涉及双方贸易依赖的问题应当从多个方面去看待。一方面,我们应当肯定的是,唐朝售卖给回鹘的丝织品,极大地改善了回鹘人的生活质量。同时,回鹘售卖给唐朝的马匹提升了唐朝军队的战斗力,为唐朝的稳定与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4]。这对双方都是十分重要的,其形成互相依赖的关系,各自的价值是对方提供的。另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到在绢马贸易前期,唐朝在这场贸易中的主动地位,究其实质,虽然唐朝在这场贸易中是与回鹘进行贸易,但是贸易下掩盖的是唐朝对回鹘的一种羁縻手段,且高明之处在于这场贸易是以回鹘的名义进行的,看似双方互相依赖,实际上唐朝处于支配地位。

3.3 绢马贸易涉及马价的问题

通过对马价问题的详细探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绢马贸易涉及公平和相互依赖问题。史书记载“以马一匹易绢四十匹”,即一匹回鹘马可以换取唐绢四十匹。李德龙创新性地从出土的敦煌遗书入手,他从出土材料所反映的情况来看,一匹马可以易绢大约23.75 匹,而每马 40绢的价格是唐为了报答回鹘助唐作战之功,这样的交易明显带有一种“赠予”的性质。需要注意的是,唐与回鹘关于绢马价格的决定是明文规定的,并不会随市场价格的波动而波动[5]。“以马一匹易绢四十匹”,显然回鹘从中获得巨大收益,而唐朝只能以高价买马。因此,从唐与回鹘绢马贸易对换的经济角度看,这场贸易对唐朝显然是莫大的不公平。这不免使人疑惑,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富强的王朝之一,唐王朝因何如此?而结合以上实质性问题细究唐朝对羁縻政策的灵活运用,便可明白唐朝的民族政策。

4 唐与回鹘绢马贸易的影响

绢马贸易因特殊目的而进行,贸易内容充满了强烈的政治色彩,其对唐与回鹘双方的影响也是深刻的[6]。对于绢马贸易的实质性问题,上文已作探讨,不再赘述,下文分析该贸易对双方经济、政治的影响。

4.1 绢马贸易对唐的影响

4.1.1 加重了唐朝的经济负担

唐与回鹘双方的联系通过绢马贸易得以加强,单就贸易而言,回鹘“以马一匹易绢四十匹,动至数万马”,唐朝“与之帛十万匹,偿银十万两,偿其马直”,所体现出的是一种贸易关系,但是其中又有诸多的非贸易因素。

其一,绢马贸易中回鹘的马价格过高,上文已有述及。其二,绢马贸易中回鹘持续为唐朝提供大量马匹。唐朝与回鹘持续进行绢马贸易,到唐朝后期回鹘马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唐朝对马的需求。史载:“回鹘恃功,自乾元之后,屡遣使以马和市缯帛,仍岁来市,以马一匹易绢四十匹,动至数万马。其使候遣继留于鸿胪寺者非一,蕃得帛无厌,我得马无用,朝廷甚苦之。是时特诏厚赐遣之,示以广恩,且俾知愧也。”从中反映出“回鹘恃功”的高傲姿态,“仍岁来市”的贸易频繁,“至数万马”的数量之多,“得马无用”却仍维持高价购买,无疑表明了该场贸易涉及诸多非贸易因素。

4.1.2 推进了唐朝的羁縻政策

回顾中国古代史,历代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大都奉行不同形式的羁縻政策,以实现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掌控。虽然各个中央王朝政权对少数民族政权采取的统治方式不尽相同,但其主旨主要在于“羁縻”。长期以来,唐与回鹘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安史之乱”后唐与回鹘约定“绢马贸易”。在绢马贸易后期,唐朝一方面“得马无用”,另一方面又继续高价购买的矛盾局面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安史之乱”给唐朝统治造成沉重打击,其藩属对唐朝统治颇有不满,尤其是吐蕃打破和平局面,屡屡侵犯唐朝,加重了唐朝的边防压力。基于此,唐与回鹘继续开展“绢马贸易”,以确保唐与回鹘的关系基本稳定,以此来应对吐蕃侵扰所带来的压力[7]。

4.2 绢马贸易对回鹘的影响

4.2.1 促进了回鹘的经济发展

回鹘长期游牧于漠北草原,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回鹘建立汗国后,仍是以游牧经济为主,天然存在脆弱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回鹘与唐开展绢马贸易,一方面可以通过“以马一匹易绢四十匹”获得大量的丝绢制品;另一方面,回鹘利用其处于丝绸之路沿线的优势,将丝织品大量地转卖到西方,从中获得巨大收益,极大地促进了回鹘经济的发展[8]。因此,回鹘凭借绢马贸易中的商品积累,发挥其区位优势,同西方进行商贸往来,壮大了自身商业规模,确立了其丝路沿线霸主的地位。

4.2.2 提升了回鹘的自觉意识

从回鹘首领吐迷度自称可汗,到迁徙的回鹘首领骨力裴罗建立回鹘汗国政权的数百年间,回鹘皆遣使入唐,接受唐朝册封,同唐朝在政治上密切联

系[9]。但随着唐朝在政治上经历“安史之乱”后,回鹘凭借绢马贸易的有利优势在经济上获益巨大,促使回鹘民族自觉意识的提升。回鹘恃功、改名称臣等一系列的举动反映了回鹘强烈的自觉意识。回鹘接受唐朝册封、听命唐朝任命可汗及官员、设置羁縻府州等,但这并未对回鹘的根本利益造成损害,反而提升了回鹘的自觉意识。

5 结语

唐朝以农立国,中原盛产丝绢,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产品;回鹘汗国属于游牧行国,广阔的草原育养了优良的马匹。唐与回鹘的经济类型具有典型的互补性,为开展“绢马贸易”提供了条件。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后,回鹘助唐平定叛乱,并与唐约定绢马贸易。绢马贸易不仅推进了唐朝的羁縻政策,而且促进了回鹘经济发展,提升了回鹘自觉意识。虽然在后期绢马贸易的弊端逐渐显露,但是不可否定其曾发挥的巨大作用,绢马贸易是唐与回鹘解决各自问题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欧阳修. 新唐书[M]. 上海:中华书局,1975.

[2]李德龙. 敦煌遗书S8444号研究——兼论唐末回鹘与唐的朝贡贸易[J]. 中央民族大学报,1994(3):35-39.

[3]刘正江. 回鹘与唐的马绢贸易及其实质[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2):74-78.

[4]景兆玺. 唐代的回鹘与中外文化交流[J].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47-50.

[5]徐伯夫. 唐朝与回鹘汗国的关系[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1(4):37-42.

[6]马国荣. 回鹘汗国与唐朝的关系[J]. 新疆社科论坛,1993(1):47-52.

[7]殷红梅. 回鹘西迁后对丝路贸易的贡献[J]. 新疆地方志,1999(3):53-57.

[8]孟娟. 唐与回纥的绢马贸易探微[J]. 唐山文學,2018(10):100-101.

[9]丁君涛. 唐与回纥绢马贸易中马价争议的原因探析[J]. 唐山学院学报,2017,30(5):102-108.

猜你喜欢

贸易往来
一带一路对贸易往来影响研究
“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俄经贸合作状况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原油 人民币计价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浅析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带一路对贸易往来影响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凝聚三大发展核心
探究绿色壁垒与农产品贸易的关联性分析
略述茶马互市对昌都的经济影响
在华日企正常撤资原因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