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贸易合作概况评述
2020-07-23邓芸
摘要:中国与法国分别为亚、欧大国,两国在政治、經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其往来与合作为两国的长足发展与共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根基。1964年中法建交,中法贸易发展脉络开始于国家建交、发展于国家层面合作与法国企业投资中国,总体跨越了半个多世纪。基于中法关系发展轨迹来探讨中法贸易往来史与法国企业走进中国的发展概况,可以看到,建交至1992年以前,贸易合作是探索过程;1993年至2000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中国加入WTO,法国成为欧盟对华投资最多的国家,两国的经贸往来也空前繁荣。
关键词:中法关系;贸易往来;法国企业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8-0041-03
引语
中法关系源远流长,不乏波折,描绘出世界近代发展史上一幅浓墨重彩的图景。中法政治关系决定两国经济合作的走向,中法两国的贸易发展史即双方政治关系在经济上的集中表现。中法双方在经历了长期的贸易合作后以法国企业走进中国成立中法合资企业为标志开启了双方合作的新纪元。本文将从中法关系概览、中法贸易往来历史简述、法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与发展概况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中法贸易合作概况。
一、中法关系概览
中国与法国的往来追溯久远,自17世纪至今,两国交往的步伐已走过了足足四个世纪,两国的关系史即一部近代世界发展的历史。
“1611年抵达澳门的耶稣会士金尼阁是中国史籍中有记载可查的第一个来到中国并可以确定是法国人的传教士”。康熙年间,法国殖民势力在海上逐渐占据统治地位,为法国传教士来华宣扬法国文明创造了便利条件,越来越频繁的法国文化传播活动促进了中法文化的交流,中国朝野了解到大量的西方先进医学、文学与地理学等科学知识,中国精美的丝织品、瓷器和漆器等艺术品也得到了法国人民的青睐,这一时期成为中法交往的第一个高潮。
19世纪40至60年代,近代中国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法国的强权与中国的软弱使得这一时期的中法关系以法国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政治奴役、经济掠夺和思想腐蚀为特点。19世纪80年代的中法战争以清政府与法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告终,中国政府与人民遭受法国殖民者的欺凌与压迫,法国在与其他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攫取大量的利益。截止民国时期,法国在中国的经济与政治利益已牢固地建立起来。
20世纪上半叶,一战与二战的相继爆发改变了世界格局,中法外交关系进一步发展,中法人民同处于反法西斯阵营中,同仇敌忾。“1943年8月27日,中国政府宣布与法国维希政府断绝外交关系,与戴高乐将军领导的‘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中法外交关系的恢复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加之法国人民和各界人士的推动,1964年1月,中国与法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法国从此成为西方国家中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中法关系进入新纪元。2004年中法领导人高瞻远瞩,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法关系继续往纵深方向巩固和发展,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为两国社会与人民谋取福利。
至今,中国与法国已建交50年有余,虽然两国的关系并非一帆风顺,但总体上实现了比较平稳的发展,中法社会一贯秉承的求同存异原则为双方关系能够保持良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中法关系在文化、教育、航空、核电、汽车、金融、农业等众多领域创造了中国与外国交往的第一,中法合作始终走在中西方合作的前列。2014年,“在中法两国建交50周年之际,双方都表示在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前提下不断推进两国关系朝着‘战略、全面、深入、务实、双赢的方向更加成熟稳定地发展”。法国对中国投资者、留学生和旅游者所持的欢迎与开放态度必将拓宽中法战略合作领域,开启中法关系的新纪元。2016年,中法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其战略价值充分显现。中法关系的加强既造福两国人民,也为促进全球经济持续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9年,中法建交55周年,第14届中法文化之春在北京拉开序幕,一系列中法文化交流活动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同年,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与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会谈,大大促进中法各个领域的合作,预示着中法关系令人期待的可观前景。
二、中法贸易往来历史简述
中法双方的关系成为中法贸易合作的风向标,而中法贸易合作的跌宕起伏则折射出中法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17世纪下半叶,法国逐渐成为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殖民帝国,路易十四遂将中国纳入其贸易范围。1664年,法国东印度公司的成立拉开了中法贸易的序幕。至18世纪上半叶,法国对华贸易发展迅速,每年均有数艘商船经由广东进行贸易,将法国的工厂制品和手工艺品运到广州并换取中国的丝绸、茶叶和艺术品。然而,1756至1763年的英法战争大大削弱了法国的国力,直至鸦片战争前夕,法国每年来华贸易的商船仅有一二艘。18世纪的中国处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时代,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并不强烈,因此,法国对华的贸易一直处于逆差阶段。19世纪的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法国也开始了对华的商品倾销活动,逐步在中法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初期,“法国在华企业,从统计数字上看,仅112家,但是,法国资本在许多其他国籍的企业中都占多数,并拥有决定权……法国的金融资本同样渗透到其他国家的银行中……如果把这种隐蔽在其他国家公司、银行下的资本都计算在内的话,估计到辛亥革命前夕,外国在华资本总额中,法国资本至少占1/5。”随后的一战、二战和抗日战争也使中法贸易遭受重创,两国的贸易往来一直处于波动状态,这源于长期的战争对中法经济造成的损失及其对各个贸易渠道的破坏。“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法贸易起点较低,1949年的中法贸易总额仅为1937年的9.4%”。
新中国成立后,中法贸易开始逐步恢复。1952年,中国进出口公司率先展开与法国的贸易往来,中国向法国输出丝织品和农产品等,法国则向中国输出工业用品等,实现了一定的贸易额。自此,中法贸易额逐渐提升。中法建交后,双方的关系更加紧密,20世纪70年代,两国双边贸易进一步发展,截至90年代,其双边贸易额得到迅猛增长。中法两国产业竞争力的互补性优势是中法贸易得以持续并迅猛增长的重要原因。2010至2014年间,中法产业的互补性优势使得双方可以取长补短,从而大大促进了中法贸易额的增长。“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4年中法双边贸易额为550.2亿美元,增长5.3%。其中,法国对中国出口213.2亿美元,增长9.0%;法国自中国进口336.9亿美元,增长3.1%”。2015年6月,李克强总理访问法国,中法两国就利用双方优势开拓第三方市场达成一致意见并发表了《中法关于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联合声明》,致力于建设“联合研发、联合投资、联合生产”的第三方市场,促进中法经贸合作的可持續发展。双方决定在核电、高铁等领域开展第三方合作。中法英三国于2016年正式签署的核电协议正是该合作新模式的成功范例。中法两国将在经贸合作上致力于新突破,引导中法合作互利关系向纵深方向发展。
三、法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与发展概况
法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与发展是中法关系日益紧密与中法贸易保持平稳增长的重要因素。
“法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探索阶段(1992年以前)、快速发展阶段(1993-2000)、波浪式增长阶段(2001至今)”。1992年以前,由于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与中国内部的社会问题导致中法关系波折不断,经贸合作有起有伏,很不稳定。1967年至1969年中法贸易额持续下滑,1970年法国企业开始重振其中国市场,两大法企——贝利埃(Berliet)和阿尔斯通(Alsthom)(1998年6月22日阿尔斯通集团在法国巴黎证券交易所上市,将公司名正式更改为Alstom)先后与中国政府签订了巨额重工业项目合同,成为法国企业在中国发展的先驱者。随后,建立合资企业成为法国企业探索在中国发展的重要举措。1985年,法国标致汽车公司与广州汽车制造厂合资建立广州标致公司,但是,中法双方因对公司经营产生分歧及其文化上的差异与冲突,于1997年终止合作。1987年,天津航空机电公司、中国航空技术公司和法国施耐德财团所属梅兰日兰公司共同投资创建了天津梅兰日兰公司。同年,法国电力集团开始对大亚湾核电站的兴建提供技术支持,开启了中法核能合作的先河。1992年,中国东风汽车公司与法国雪铁龙公司合资建立神龙汽车有限公司。这一时期,摸索在中国发展之路的法国企业局限于少数大型的有跨国经营实力的企业,这些企业在中国的发展缓慢,困难重重,处于低潮期。
1993-2000年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与中国的劳动力优势,越来越多的法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开展项目合作或建立独资、合资企业,这些法国企业主要有法国电力集团、法国威望迪水务集团、法国苏伊士里昂水务集团、法玛通集团、达能集团和阿尔斯通集团,他们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重庆等中法贸易频繁的中大型城市。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达娃联盟:1996年,娃哈哈通过与法国达能集团的合资一举成为中国国内最大的饮料企业。即使这个联盟在2007年至2009年间遭遇滑铁卢,最终以和平分手告终,但是这一案例给中法企业合资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政府给予外商更多的投资优惠政策,法国随即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走进中国的法国行业类别和企业规模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分布在批发零售业、铁路航空业、信息服务业等各个领域。法国集团公司投资的形式也由原先的合资逐渐转化为现在的合资与独资并举,且进驻中国的法企数量也在不断地增长中。其中,不乏成功案例:2001年,法国电信企业阿尔卡特收购了上海贝尔股份,成立了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成为第一家外商投资的通讯类股份制企业。2002年,中国东风汽车公司与法国PSA标致雪铁龙集团合资成立了神龙公司。截至2008年,法国公司累计在华设立企业三千多家。由此可见,法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逐渐进入良性发展轨道。“2009年,法方在华投资新设企业200家,合同金额19.1亿美元,同比增长77.4%”。“从2010年开始,法国在华FDI开始超过英国和德国”,成为欧盟国家中对华投资最多的国家。法国空客、道达尔集团、达能集团、家乐福、科蒂集团、欧莱雅集团等法企都先后以并购、独资或合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截至2014年,落户中国的法国企业在本土招聘的中国员工已达50多万人,成为拥有在华雇员数量最多的欧洲国家。其中,道达尔集团是最早进入中国海上油气勘探的国际公司,对中国的投资自1980年延续至今,历史久远,成果颇丰。
法国企业在中国日益蓬勃的投资热情伴随着中国企业不断地增强实力、走向世界的发展进程,改革开放三十年让法国企业了解中国,也让中国企业熟悉法国,从而试图走进法国,成为中国企业投资法国的基石。
结语
自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中法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是为中外合作的典范。正所谓政治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法良好的外交关系成为其多边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坚实基石,尤其在中法的贸易磋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法国企业被视为法国经济的代表,其对中国的投资可以追溯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距今已持续半个世纪,悠久的合作史足以让世人想象双方合作的广度与深度,而其纵深恒广性亦使得中国更加了解法国,中国企业更加了解法国企业,为中国企业走进法国打响前站。
作者简介:邓芸(1980-),女,湖北荆州人,博士,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与管理。
(责任编辑:李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