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俄经贸合作状况分析
2020-12-14暴蓉李宗娟曹广伟
暴蓉 李宗娟 曹广伟
[摘 要]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在天然气管道建设、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农业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开创新局面,在矿产品、机电产品、纺织品贸易方面也存在较强互补性。基于“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俄经贸两国合作重点领域以及新冠疫情下中俄贸易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针对中俄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中国;俄罗斯;互补性;贸易往来
[中图分类号] F7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09-0087-04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the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is deepening continuously. The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s of natural gas pipeline construction, rail transi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agriculture, culture and tourism has opened up a new situation. There are also strong complementarily in mineral products,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and textile trad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key areas of Sino-Russian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Belt and Road an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Sino-Russian trade under the novel coronavirus, the study proposes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ino-Russian trade.
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 China, Russia, complementary, trade
“一帶一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西汉时期,中西方之间以丝绸为主要载体的贸易往来是“丝绸之路”最早的雏形。两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让位于海上丝绸之路。
二战结束之后,国际关系更加民主化,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成为国际社会共同的诉求,人类社会呼唤新的全球治理方案、新的区域合作道路。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一带一路”政策致力于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开创区域新型合作。俄罗斯作为我国“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合作伙伴,探索中俄如何继续深化经济合作、扩大经贸规模必不可少。因此,本文尝试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考察梳理中俄经贸关系,从“一带一路”对双边投资贸易现状与影响入手,进而为政府深化中俄经贸合作提供合理化建议。
一、中、俄对外贸易概况
(一)俄罗斯对外贸易概况
俄罗斯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的模式中。由于地理原因和政治因素,俄罗斯矿产品(原油)开采与出口是其对外贸易的重要部分。自2010年起,俄罗斯矿产品出口约占总出口额的2/3,凸显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内在缺陷:经济体系脆弱、经济结构畸形。这使俄罗斯的对外贸易长期处于产业结构不稳定的增长模式。
俄罗斯出口以矿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化工产品为主。2019年,俄罗斯三种产品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例分别为62.3%;10.7%;5.3%(见表1)。由此可知,俄罗斯矿物资源丰富,导致重工业发达,但轻工业落后。以原油为例,在2008年俄罗斯经济危机和国际原油价格暴跌的双重作用下,经济大幅度倒退,丧失贸易主动权。
俄罗斯进口商品以机电、化工产品和运输设备为主,近三年相加总和达进口商品总额的50%以上,但缺乏工业技术的自主更新改造,导致设备老化、从而农产品短缺,难以满足国内需求(见表2)。
(二)中国对外贸易概况
自2013年我国实行“一带一路”战略后,我国经济实现更快发展,对外贸易金额大体上逐年稳步上升。
近年来,我国出口产品中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额占总额比重达半数:2016年至2018年占比分别为46.92%、47.82%、48.57%。皮革、橡胶、木制和纺纱等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占比紧跟其后(见表3)。进口方面,自2009年以来我国机械及运输设备进口额占总额比重位列第一:2016-2018年占比分别为41.43%、39.86%、39.31%(见表4)。
综上数据,机械产品和能源产品在我国初级产品进口中所占比重较大。在此基础上,首先,我国的出口优势与俄罗斯进口需求形成互补。其次,我国进口需求和俄罗斯出口优势(机械及运输设备、矿物燃料和初级产品:橡胶,塑料,纺织,木制品等轻工产品)同样互补。因此,中俄两国进行贸易必定会对两国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见表5,表6)。
(三)中俄双边贸易概况
在互补性贸易模式下,2018年,俄罗斯对中国贸易扭转了长期入超的局面。2019年对中国出口额达571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对中国进口额达571.1亿美元,同比增长1.85%。2018-2019年实现对华贸易顺差达38.7亿美元和184.5亿美元。中国连续8年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的地位。
这在对俄制裁以及中美因关税问题发生摩擦的背景下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就现有经济发展情况看来,2018年,中国GDP达13.61万亿美元,占世界比重为15.8401%;俄罗斯GDP达1.66万亿美元,占世界比重为1.9294%,作为新兴经济体,两者经济仍存在巨大发展空间,双方都必须寻求新的贸易伙伴或大幅扩大现有合作。
二、“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俄经贸合作重点领域
为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的目标,中俄两国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农产品、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共同推动重点合作项目稳步实施,为中俄经济发展摆脱世界经济增长缓慢的瓶颈以及自身经济结构缺陷的问题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解决方案。
(一)能源领域合作持续深化
1.2014年5月,在中俄两国签订《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中,约定30年,俄罗斯将每年向中国输送天然气380亿立方米,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国内消费结构有很大助益。[1]
2.石油领域,2016-2018年,俄罗斯连续三年成为对华最大石油出口国。2017年,中俄原油管道复线项目全面贯通,2018年,俄罗斯对华原油出口量为7149万吨,同比增长56.6%。双方在能源方面的高度依赖性。
(二)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服务进军俄罗斯市场
在“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指引下,2010-2018年,我国与俄罗斯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从2139亿美元增长到88382亿美元,增长约41.32倍。2018年外派劳务人员人数达2010年的100倍,双方合作取得了巨大进展。我国也利用基建技术成熟及经验丰厚的优势,加强与俄罗斯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往来。
中欧班列的开通为中俄两国跨境铁路运输打开新局面。2018年,中俄陆路满洲里运输口岸过货量达到3192.4万吨,连续6年突破3000万吨。截至2019年3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4000列以上。中俄跨境铁路运输保持快速发展。[2]
(三)农产品领域合作成果斐然
2019年俄罗斯农工产品向中国出口增额长了27%,达到32亿美元,对中国的出口量占俄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2.5%。出口增长的产品种类包括粮食、肉类和奶制品。进口以水产和谷物为主。两国农产品进出口需求高度互补。自“一带一路”战略开启以来,两国农产品贸易持续发展。
2009-2018年,中国对农产品的进口量持续扩大。2017年,中国已成为俄罗斯第一大食品进口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逐渐成为双边贸易的重要部分。2018年,我国与俄罗斯签署《中国东北和俄远东及贝加尔地区农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两国在大豆、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合作。
(四)文化旅游领域合作打开新局面
2017年,在第三届亚太国际旅游产业协会论坛上,佳木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代表与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代表就促进文化旅游产业深入交流与合作战略协议达成一致,是两国在文化旅游方面的合作领域一个新的开端。依托“一带一路”这一线路,两国共同打造精品旅游文化服务的战略布局将逐步开启。2015-2018年,俄罗斯入境人数不断增长,基本维持在200万人以上,旅游业获得较快发展,以东北、华北、华南等地区为主的赴俄文旅项目也快速涌现。
三、新冠疫情下中俄贸易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一)大项目推进未受疫情影响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第一季度自俄罗斯进口额达162.02亿美元,同比增长17.3%。在全球疫情的冲击下,虽少于预期,但仍表现良好。这主要得益于俄中两国近年来启动的一系列大型合作项目,如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等。这些大项目的顺利落实与数额增长有着密切联系。
(二)高科技领域合作增势迅猛
增加高科技产品的比重是俄中经贸合作的一个重要目标。从长期看,汽车生产、飞机制造、通信、电子商务等高科技含量的领域发展趋势令人看好。据俄媒报道,中兴公司已开始向俄罗斯电信服务提供商“MegaFon”提供网络建设设备,为今后的5G网络建设合作打下基础。
同时,疫情将给俄中两国在医疗卫生领域带来更多合作机会。日前,俄罗斯不少企业扩大对医疗设备的进口,多家俄罗斯企业开始转型生产呼吸机、口罩和其他医疗用品。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发达的制造业将会为俄罗斯医疗设备企业相应配件的供应提供帮助。与此同时,俄罗斯高科技企业同样看好两国在抗疫医疗产品上合作的潜力。如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从事病毒测试和诊断的公司和正在研制新一代消毒系统的企业等。这都表明双方在医疗卫生合作领域具有长远未来。
总体看,新冠疫情短期内对中俄经贸合作会有一定影响。但长期看,两国经贸合作总趋势依旧向好。目前,中俄双方正在积极沟通协调,努力将疫情对经贸合作的影响降至最低,同时共同采取措施力争化危为机。我们可以看到,与俄罗斯合作可以看到更长远的未来。
四、中俄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差异明显
由于两国贸易信息不对称、未掌握对方饮食习惯等问题导致农产品交易双方缺乏信任,出现供给不足、产品不对口等问题。在俄罗斯向中国出口转基因大豆产品贸易中,由于未了解到国人对于转基因产品的抵制问题,使得这次贸易并未取得预期效果。此外,中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对大豆、谷物、肉类等产品的需求旺盛,很多农产品出口仍有巨大的贸易空间,仍待进一步挖掘。
在文化交流方面,中俄两国仍存在不平衡现象,主要体现在交流主体、规模、地域和内容四个方面。在交流主体上,双方交流主体局限于官方和半官方,商业和民间自发进行的缺乏熟练掌握中俄双方政治经济、风俗文化等多方面的专业型人才。在规模上,中国对俄罗斯的文化需求更大,雙方存在差异。在地域上,中俄两国幅员辽阔,文化交流仅停留于双方邻近省份之间的交流,并未对各国其他省份产生文化的传播效应。在内容方面,双方文化交流仍以语言和传统文化为主,在科技与文化艺术创新等方面有所欠缺。
(二)物流运输效率低,贸易产品结构单一
当前中俄两国货物运输以水运和铁路运输为主,虽已建设直接通航机场,但数量较少,且价格昂贵,不利于保鲜程度高、急需运达等货物的运输。此外,两国在质量监控和通关方面的制度不够完善,在缺少行业相关部门协调的情况下,造成经营秩序混乱、货物通关时间长的局面。在进出口产品方面,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主要产品是我国需求量较大的资源类产品,出口主要为机械、工业制成品等初级产品为主。这种单一的进出口结构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三)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化水平低
近年来,中俄两国双方积极进行旅游产业合作,虽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与引导,旅游产业的合作与交流仅停留于工程与项目的对接方面,在服装、食品、农产品贸易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性的成果的背景下,文化旅游领域仍居于落后地位,我国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中并未达到产业的协同化发展,
(四)贸易秩序不规范,贸易纠纷依然存在
中俄贸易发展历史久远,近些年来的关系也日益密切。“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前,中俄贸易以民间贸易为主,民间贸易推动两国经贸合作。“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之后,两国官方合作加强,但总体上民间贸易仍然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在这种发展历史的影响下,中俄经贸发展一直都处于一种不规范的发展当中,没有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而随着贸易关系的日益密切,在这种不完善的服务体系下的贸易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国的贸易发展。同时,针对这种弊端,两国也缺少对相关贸易争议的调解、仲裁机构,以至于在出现问题时无法得到快速、有效、公平、公正的解决。比如,在实际贸易过程中,由于俄罗斯清关工作重复繁杂,大大增加了贸易运输的时间与成本,对于水产品和肉类等一些对于保鲜具有较高要求的产品造成影响,并产生损失;由于两国产品生产特征与优势有所差异,所以双方在产品价格、质量等检疫制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会由此产生贸易摩擦;由于中俄两国在金融、贸易结算方面的合作有限,因此两国进行的贸易结算鲜少有信用证和银行直接结算的结算方式,贸易往来不便捷。
(五)国际贸易中的汇率风险
由于在当前国际贸易中,一国进行国际贸易、国际收支中要使用能夠进行自由兑换的货币,比如美元、英镑、日元。因此一国在进行国际贸易时要动用大量国际储备以保证贸易的顺利进行。以美元为例,使用以美元为主的国际储备进行国际贸易时,资金量巨大,因此汇率的波动会对双方贸易商的利润与成本有较大影响,而使用非本国货币进行贸易,会加大双方的贸易风险。同时,不仅国际贸易会对汇率波动有影响,结算货币本位币国家的通货膨胀程度与和使用国际货币国家的政治关系也是影响汇率的重要因素。以2019年中美贸易战为例,美国对中国进行关税制裁的同时对俄罗斯的汇率进行围追堵截,宣布对一批俄罗斯个人和实体实施制裁,而俄罗斯由于金融和经济的防御力有限,卢布对美元汇率重挫2.7%、俄铝市值腰斩。而中国作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卢布的贬值导致俄罗斯居民购买量下降,对外进口减少,直接影响我国轻工业等产品的出口,同时对旅游业、服装贸易也产生冲击。
五、对策建议
(一)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专业人才培训
加大对农产品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村个体户进行集约化生产,建立对俄罗斯农产品供给的实验田地,利用技术和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双方应共同建立高质量的信息共享平台,在平台上及时公布农产品的国际政策、供给与需求等信息。对于两国的外贸企业,将会有利于他们及时掌握市场资源的配置情况,做出合理有效的出口对策。
针对双方交流主体,应分别对文化交流团体和商务人才进行文化知识、商务礼仪方面的培训。此外,中俄高校应针对中俄贸易合作方向共同培育相关专业人才,做好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在各省份之间构建相关产业带和文化旅游带,突破文化交流仅限于邻近省份的局限性。加大对民间文化交流团体的扶持力度,举办科技、文化等展览,在创新成果方面进行交流,扩大文化交流范围。
(二)建立高效运输体系,促进信息数据共享
加大对中俄两国航空直航的建设,提高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不断完善质量监控和通关等方面的秩序,简化通关流程方面的繁琐手续。政府官方加强对信息渠道的建设,进行信息数据共享,加快对双方市场现状的传播,使两国企业能够及时有效做出对策,解决信息不一致问题。加大双方在航空航天、电子、生物技术等高科技产品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扩大双方商品贸易的种类和数量。
(三)利用特色文化优势,促进产业协同化发展
加强文化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化发展,开发当地特色文化,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高度发展。当地政府应充分鼓励民间风俗文化的发展,并给于一定的政策与扶持,充分挖掘当地文化特色。在产业协同化发展方面,文化旅游产业可以与服装、食品等产业进行合作,推出一些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产品。我国地方政府应加强与俄罗斯“一带一路”其他沿线省市的合作,共同打造沿线精品旅游线路,并扩大对我国相关其他省市旅游文化和产品贸易的影响力,实现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的跨越式发展,达到用服装、食品等产业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用旅游文化产品带动服装、食品等产业相互推动的效果。
(四)深化双边协商交流,规范贸易秩序
我国应与俄罗斯两国协商简化货物通关的手续和流程,进一步降低双方货物交易的成本,双方建设“一带一路”专门机构负责解决相关贸易争议,在出现贸易问题时,作为中间人负责与两国贸易参与者和机构进行及时协商,解决问题。
同时,在检疫、清关、关税等方面进行细致规定,提高通关效率,避免损失,减少关税壁垒,提高贸易自由化水平,深入贸易交流与合作。
最后,两国金融机构加强交流合作,政府也要相应出台优惠政策,简化贸易结算流程,同时结合两国法律法规,加强金融监管和危机、风险处理工作,减少企业贸易的后顾之忧,建立金融机构、监管部门、贸易主体三者的紧密、安全的合作模式。
(五)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规避汇率风险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与美国严峻的国家关系,改变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汇兑体系迫在眉睫。“一带一路”项目的实施也推动了人民币的区域化、国际化,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的稳定性和我国强大的外汇储备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帮助,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加速了人民币替代美元的进程。同时,企业也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抵御外汇风险的能力,例如:加强自身账户的管理建设、合理运用远期外汇、调整账户结构等。
[参考文献]
[1]李晓晨,于璐瑶.“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92-93.
[2]刘华芹.开启中俄经贸合作新时代——中俄(苏)经贸合作七十年回顾与展望[J].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9:63-79+160-161.
[责任编辑: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