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意义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全程指导
2023-06-07关喜鹊
关喜鹊
[摘 要]整本书阅读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重要教学内容。目前的整本书阅读存在放羊式的自由阅读、格式化的浅层阅读等问题。为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效,教师要根据统编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与学生的阅读认知规律,采取有效策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探究。在《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从精准定标、激趣导法、任务驱动、话题探讨、分享展示、评价跟进等六个方面展开基于课程意义的全程阅读指导,以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全程阅读指导;阅读能力;阅读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7-0017-03
整本书阅读包括自然意义的阅读与课程意义的阅读。统编语文教材专门设置“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板块,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课程学习的范畴。《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部分强调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同时在“课程内容”部分提出“整本书阅读”任务群,并将它列入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因此,具有课程意义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成为当前教学研究的热点。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
当前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误区。一是放羊式的自由阅读。教师要求学生按教材推荐的书目进行阅读,但缺少必要的指导与过程管理,放任自由。二是格式化的浅层阅读。教师设计阅读记录表,要求学生填寫记录表,如“摘录好词”“佳句赏析”“心灵感悟”等。这些要求不分学段、不看文体、不顾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学生只能被动应付。三是分析式的精细阅读。教师过度重视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对内容的分析理解、语言的品味赏析、主题意义的剖析等进行精细化的解读。这种像精读课文一样的教学,使学生感到厌烦,失去阅读的兴趣。四是功利性的应试阅读。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过分要求学生积累好词佳句、掌握写作方法,并强调学生要完成相关的阅读题。
透过以上现象,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对整本书的阅读教学认识模糊、目标狭隘、方式随意、评价固化,同时也缺乏对学生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的了解。要想解决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就要了解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了解教材的编排理念,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寻求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全程指导,指的是教师以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为目标,以所阅读的整本书为载体,以学生的阅读过程为依据,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搭建各种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活动的平台,以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全程阅读指导能有效突破当前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狭隘性、随意性、盲目性的局限,提高教学实效。
首先,依标扣本,教学有度。从统编语文教材“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推荐的阅读书目看,第一学段推荐的是绘本故事、儿歌、童谣,第二学段、第三学段主要推荐篇幅较长的作品,还安排了“你读过吗”“相信你能读得更多”等栏目,拓展推荐其他相关书目,形成群书阅读的任务群。这样的编排,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从简单到复杂的作品,实现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形成阅读能力的螺旋式上升。从各学段的阅读要求看,第一学段主要是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借助充满趣味性的儿童文学作品,要求学生和大人一起通过读、讲、演等方式进行阅读,使学生爱上阅读;第二、第三学段的“快乐读书吧”编入单元整体中,与单元主题、语文要素、口语交际、习作等基本上形成阅读任务群,重在阅读方法的掌握,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阅读策略获取知识、训练思维,从而达到提升阅读能力的目标。可见,整本书阅读教学应着眼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经验的积累、阅读策略的掌握、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从而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因此,教师要依据教材与语文新课标的学段要求制订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目标的泛与空。
其次,遵循规律,教学有道。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实现学科逻辑与学生心理规律的和谐统一,才能科学而有效地展开教学。认知心理学把人对知识的获得看成人对信息的输入、转换、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即个体主动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从这一理论来看,阅读是学生以信息的接收、编码为基础,结合已有的信息建构内部心理图式的过程。全程阅读指导,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搭建支架,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最后,路径清晰,教学有法。统编语文教材对整本书阅读的编排明显呈现出“长线条清晰,小点点明确”的特点,即“喜爱阅读—学习阅读—学会阅读”的长线发展,而不同的阅读内容、认知策略分阶段渗透于各册次、各单元训练中。第一学段主要以小贴士的形式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指导;第二学段则强调运用想象的策略阅读童话、神话故事,运用联结的策略阅读寓言,运用提问的策略阅读科普作品;第三学段的古典名著阅读、外国名著阅读等则引导学生从作品的主题、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品析,运用复述、查背景资料、做笔记等方法进行阅读。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段、不同文本、不同阅读要求,采用相对应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逐步发展。
三、整本书阅读教学全程阅读指导的实施
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过程的实施以及效果的评价等方面。现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推荐的必读书目《西游记》为例,展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全程指导。
(一)纵横梳理,精准定标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阅读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本单元的略读课文《猴王出世》《红楼春趣》保留了原著的语言特点。而原著的语言具有文言色彩,对初次接触古典名著的五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教学时,教师要制订精准的目标,降低难度,教给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效地完成阅读任务。从语文要素看,“初步学习”指向对古典名著语言的熟悉上、对故事内容的大致了解上。对古典名著的语言,本单元“交流平台”提示“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对故事内容,教材鼓励学生借助各种拓展资料帮助理解;对人物形象,鼓励学生迁移运用从写人的文章中学到的分析人物的方法,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因此,可这样制订《西游记》阅读教学的目标:
1.阅读《西游记》,产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
2.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大致读懂古典名著的内容;
3.尝试结合事件,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了解人物的特点。
这样,以教材为依据,通过纵横梳理,观照学生的学习基础,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标。这一目标既不拔高也不降低要求,旨在引导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激趣导法,启动预读
激趣,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陶行知先生说:“盖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在教学中,教师要善用资源、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在《西游记》一书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先以单元课文《猴王出世》为引子,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阅读半文半白的古典名著的方法。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西游记》的创作背景,播放歌曲以及有趣的影像,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在导读课上,教师可通过以下环节,引导学生展开深入阅读。一是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作者与小说创作的背景;二是阅读目录,了解章回体小说特点与小说梗概;三是赏析第六十回,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四是欣赏图书彩绘,激发阅读期待;五是制订阅读计划,鼓励阅读优胜者。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制订计划,鼓励高速有效阅读;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喜好自主选择汇报的主题及内容。
导读课的价值在于培养理智的阅读者,帮助学生清醒地知道要阅读的书目,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完成“这一本书”的阅读。
(三)任务驱动,深化阅读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名著文本的内容,教师可设计情境任务,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同时进一步产生阅读思考的兴趣,并持续展开深入的阅读。
教师以“‘西游小神童”为任务驱动,创设各种情境。(1)“我是‘西游通”:学生根据《西游记》的内容编写测试题,建立班级“《西游记》题库”,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西游通”知识小竞赛。(2)“‘西游排行榜”:小组合作制作一张“西游排行榜”,如经典战斗排行榜、奇国异俗排行榜、妖魔排行榜、神佛排行榜等。(3)“我的‘西游故事大比拼”:学生就师徒四人路上遇到了什么妖魔鬼怪、各自有什么妖法、师徒如何过关等内容,取一个回目标题,写一回故事,开展故事展评。
教师应从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出发设置任务,要考虑学生做什么、怎样做、与谁一起做、何时何地做、有何作用等。以这六要素设计任务,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策略积极阅读,在文本中走上几个来回,能使他们感受到阅读古典名著的乐趣,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
(四)话题探讨,深度研读
在阅读作品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一些想法,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他们独立阅读无法解决的,有些是他们感兴趣想要深入探究的。这些问题基于学生、源于文本,是教师教学的核心。教师应有意识地进行判断,开发它们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不断探究。
问题探究重在过程,指向学习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形成阅读共同体,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探讨,拓展阅读的思路,开阔阅读的视野,形成读书的氛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人物形象方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猪八戒虽然缺点很多,但是身上也有闪光点。你能介绍他身上的闪光点吗?”“唐僧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始终如一。他心地善良,即使遇到妖魔鬼怪,也存有仁爱之心。你喜欢他吗?”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故事情节展开探讨。如“在第三十三回,为了分辨真假美猴王,不同的人用了不同的方法。你觉得谁的方法最妙?为什么?”当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特点、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运用各种阅读策略,展开思辨性分析,从而有效地达成深度阅读的目标。
(五)分享展示,内化认知
分享展示既可以在阶段性阅读中展开,如前文提到的任务情境的完成、话题探究后均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学生的阅读思考与个性体验,也可以是整本书阅读完成之后的独立环节,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分享阅读的收获,碰撞思维,内化认知。阅读全书后,教师创设“西游取经大闯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分享展示活动。第一关展示摘抄卡,朗读积累的成语、谚语、歇后语或是精彩的描写,感受古典名著的语言魅力;第二关展示阅读过程中制作的人物卡、绘制的故事情节图、绘制的排行榜等,回顾故事内容;第三关,精彩回放,开展配音秀、讲故事、演课本剧等活动。学生喜欢的是活动,教师可以将阅读的内容转化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六)评价跟进,助推延读
整本书阅读的评价要以学生阅读能力的获得为显性目标,以学生情感与精神的成长为隐性目标。教师不仅要关注终结性评价,还要关注过程性评价,要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对阅读进行反思、调整、完善,从而不断发展阅读能力。教师可采用动态考查和静态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动态考查就是通过观察,考查阅读过程中学生在完成各项阅读任务时的表现、情感、态度;静态考查则查看学生的读书笔记、制作的人物形象卡、绘制的情节导图等。如《西游记》的阅读指导是以“评选‘西游小神童”为任务展开的,教师通过考查,为学生颁发“小神童” “讲故事小能手”“表演小达人”“优秀配音”“‘西游小灵通”等奖项。这样,能让更多的学生产生阅读的成就感与快乐感;同时学习他人的优点,形成学习互动的交流场,促进学生运用本次阅读策略、阅读方法继续阅读其他的古典名著,走向更广阔的阅读世界,获得阅读素养的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牛玉璽.跨界阅读的价值内涵、操作流程和使用原则:以《鲁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为例[J].语文建设,2022(1):26-29.
[2] 黎佳. 认知心理学对阅读教学的启示[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3(4):107-109.
[3] 李怀源.小学读整本书教学实施方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4] 吴欣歆 孙凤霞.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5] 李英姿.“三课”联动,助力整本书深度阅读:以《西游记》为例[J].语文建设,2022.(3):75-77.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