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融合发展型教师团队的培育
2023-06-07夏虹
夏虹
摘要:融合发展型,指具有整体性视野、综合性素养,能引领和实施体系化高质量教育,促成学生自我、班级生活、教师专业、教育生态“全发展”的类型。基于这样的特质打造出来的教师队伍,就是融合发展型教师团队。培育融合发展型教师团队是立足学校发展、遵循教育根本、聚焦现实问题的。培育的要点是:长程设计,规划职业;多元共生,搭建平台;深度涵养,持续研究;跨界学习,突破边界;自成风骨,适性成才。
关键词:融合发展型;教师团队;教师发展
一、什么是融合发展型教师团队
融合发展型,指具有整体性视野、综合性素养,能引领和实施体系化高质量教育,促成学生自我、班级生活、教师专业、教育生态“全发展”的类型。基于这样的特质打造出来的教师队伍,就是融合发展型教师团队。
融合发展型教师团队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团队与个体的整体互成,也就是个人成长与团队发展的目标是和谐共融的,是彼此玉成的;二是教师个体发展的综合融通,即在实现团队发展的同时,提升个体资源的汇聚融通;三是教师个体之间的互学共进,即教师个体之间形成以提升学科育人和综合育人能力为目标的互学共进系统。
二、培育融合发展型教师团队的必要性
(一)立足学校发展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有着丰厚的人文底蕴。近十年来,学校聚焦“家校社协同育人”“全员共育互育”,坚持“走内涵路,创新生活”,以“优化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抓手,着力构建家校社“多力驱动,多环交融,多学赋能”的教育新生态,并牵头成立全国首个“全域共育互育研究联盟”。这些,为融合发展型教师团队的孵化与成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遵循教育根本
立德树人是家庭、学校、社区协同育人的根本任务,也是共同的教育出发点。“双减”背景下,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需要课程的五育并举,需要教师的融合发展,需要教师团队的共商共享、互学共进。
教师发展(三)聚焦现实问题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三年前,完成了两校分设,造成了骨干教师力量的稀释。“双减”政策提出后,教师的工作现状发生了较大变化:工作时间拉长,社会期待更加聚焦,专业能力面临挑战……教师疲于应付。基于此,学校以问题促进行动,通过访谈、调查等方式展开调研,分析调研结果,发现当前教师发展主要存在后劲不足、平台不佳、缺乏规划等现实问题。
三、培育融合发展型教师团队的要点
(一)长程设计,规划职业
首先,由课程教学中心牵头,学校制定了融合发展型教师团队的三年发展规划。然后,由各学科组组织,对每一位教师进行调研和诊断,帮助不同教龄及发展层次不一的教师明晰自身的优势和问题。每位教师结合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整体发展愿景、融合发展型教师团队的素养要求,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制定个人的三年发展规划,使个人发展始终与团队发展同频共振、和谐共融。
其次,教师细化年度发展目标。每学年结束时,各学科组组织教师进行对标量化考核,交流分析目标达成度,提炼有效策略,并合理重构下一学年的发展目标。课程教学中心建立全体教师成长数据库,将教师的德、能、勤、绩各方面的发展情况整体融入学校各个职能部门,加强日常监督与评估,滚动更新,整改问题,形成全程共生共长、全员共学互学、全域共督共评的教师发展新管理网络,努力实现不同梯队教师的长程发展。
(二)多元共生,搭建平台
“共生”是融合发展型教师团队成员落实自身发展规划的关键词。它以生态性的互助、互促方式,推动每一位教师融入不同的成长团队,并在其中担任合适的岗位,以迅速找到团队归属感,并在持续突破中获得超越自我的成长自豪感。
学校根据教师特质和发展愿景进行分层培育,成立了12个“名师创优工作室”。以目标管理为导向,充分发挥教师团队共长优势,打破成长壁垒,形成教师互帮互学、共享联动、相融共生的成长模式,让教师和团队以“自转”和“公转”的形式同频共振,催生融合发展型教师团队发展新样态。
一是面向年轻的行政管理团队,我们将以往事务性的行政例会变革为聚焦管理素养的行政管理研讨会。月中,围绕素养提升,聚焦全体行政人员的“LSRWD(听说读写做)”赋能,开展学习分享沙龙,提升教师各项素养能力。月末,围绕“创变”发展,聚焦发现与解决当下学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就“互学共学”“互研共治”“互联共进”三个层面进行结构化推进,提前思考与筹备,直击问题、明确方向、提出方案、专题突破。每一位年轻的行政人员都要真正沉潜,经历“学习研究与问题诊断—项目策划与形成方案—交流分享与创新完善”三个阶段,将提升自我管理经验的过程与学校整体的向上发展有机融合,向自驱型、创新型、主动赋能型的管理人员进阶,同时助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是面向骨干教师团队,我们主要以工作室的形式推进其成长。工作室的组建,以“1+1+1+N”混融模式为主。第一个“1”是一名骨干教师作为领衔人,第二个“1”是一名潜力教师作为合作领衔人,第三个“1”是聚焦一个工作室发展项目,“N”是由多个学科组教师作为成员。比如,由信息科技骨干教师与数学学科潜力教师合作领衔的智慧数字工作室,聚焦“技术为教育教学赋能”的学校品牌项目,加盟了一批不同学科的教师成员,共同研究信息技术,变革课堂教学,研究数字化对课堂教学的迭代影响……这样的混融模式,将学校发展的品牌项目、工作室团队与教师个体真正融合在一起,强化了骨干教师“教学实践变革——成事”与“专业发展——成人”之间的内在关联,为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型“脚手架”,真正实现了团队与个人发展的彼此互成。
三是面向职初教师团队,我们主要从师德与师能两大维度设计入门课程。师德,主要包括师德演讲、课堂教学管理、班级常规管理、家校沟通等;师能,主要包括学科基本功训练、案例反思、论文寫作、课题研究等。这两个维度的课程,基本涵盖一名职初教师踏入教师岗位后在各个领域遇到的问题。我们整体梳理两个维度的课程,融入各学科骨干教师的智慧,进而系统规划课程。围绕课程内容,通过“三个一”——每月一次谈心谈话、每月一次推门听课、每月一次成长论坛,采用微课堂、成长故事讲述等形式答疑解惑,帮助职初教师度过适应期,全力托举职初教师,助其快速入门、入格。
(三)深度涵养,持续研究
考量一个组织与团队是否在蓬勃发展,最重要的一点是其能否不断从外界汲取“负熵流”,能否不断形成内部的“新陈代谢”。学校致力于推动每一位教师投入项目研究,走研究性变革实践与专业成长之路,形成融合共生发展的新样态。
一是多元架构项目体系,推动人人研究。学校近十年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历程,以“价值提升、重心下移、结构开放、过程互动、动力内化、整体融通”为核心理念,带领全体教师努力在学校生活中成事、成人,让所有教师都沉浸在这一研究体系的孵化器中。学校着力打造具有融合特质的全域型研究项目,并促成教师全员卷入,提升研究能力。学校组建了省、市、区、校、个人五级课题网络,使45周岁以下教师100%参与课题研究,推动人人有项目,并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二是整体重构作业体系,实现变革转型。“双减”政策是学校教育变革的风向标与指挥棒。“双减”政策颁布以来,学校融合发展型教师团队在作业设计研究方面打破原有固化思维,敢于变革与实践。我们以“学科素养提升与日常生活重建、社会实践整合”为基本导向,面向班级、校园、家庭、社区生活全场景,打通学期、双休日(小长假)、寒暑假全学程,着力探索知识联动式(“学科关键能力+”“学科与学科+”“知识与生活+”)、学程融通式(“课前+课中+课后”“学期+假期”)、生态交融式(家校社协同)、多元赋能式(发展人人、美好生活)四种作业新样态。对新型作业体系的深入研究与整体重构,打通了学科边界、校园内外边界、时空边界等,有效促成了家校社协同共建美好教育生活。
三是专业开展教研活动,发展研究个性。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无论是集体备课、磨课,还是学习沙龙等,都充分依据教师的发展特点与能力,展开梯队教师间的梯次推进,互进互补。比如,学校层面,有促成代际互学共学的“隔代教育”研究,有服务于终身学习体系建构的“学习型街道建设”研究;语文教研组层面,有追求学科学习与班级建设综合融通的“班报讲评”研究,有基于家校社合作的“儿童阅读”研究;班主任队伍层面,有培育学生美好生活之力的“玩伴团”研究……每个教师在研究性的教研任务驱动下,在家校社集成共创的研究氛围中,锤炼了自身学科教学之功,拥有了共建共享共研的意义感、获得感,厚积了融合发展型教师团队的研究之力。
(四)跨界学习,突破边界
一方面,我们开发聚焦学科融合的“异域分享教师论坛”,提升教师的学科综合融通力。两周一次全体教师的集中时间,变以往散点式的会议状态为学科互融式的研究性论坛。论坛由各个学科教研组輪流承担,每次聚焦教师日常教研活动中的一个共性问题,交流互动。比如,语文教研组展示集体备课全过程,其他学科教研组提出整改建议或优化方案;英语教研组聚焦拓展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展示日常课堂教学,其他学科教研组结合学科相通点评课;由音体美科信教师组成的综合学科教研组展示聚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锤炼的相关教研成果,其他学科教研组就此交流日常如何扎实训练学科教师基本功。
另一方面,教师个体之间形成互学共进跨界学习场,通过打通学科、互通知识、联通时空、变通角色、贯通生活等路径,打破学科壁垒,寻找课程内容的最佳整合点,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比如,聚焦如何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不同学科的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从安全健康、书香文化、文明实践、绿色生态、智慧科创等方面,整体设计研究性小组活动,以使学生在长周期、多学科的综合探究性学习中,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朝着“全人发展”的方向不断进发。
通过两方面的努力,教师积极参与跨界学习,培植综合性思维,得到了持续自觉的融合发展,生成了关怀生命的专业自信。
(五)自成风骨,适性成才
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一书中指出:“好的教育源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认识自己”是所有人的共同命题,对于教书育人的教师,这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逐步清晰作为教师的使命和价值时,教师、学生、教育才会真正走到一起。为此,学校在全体教师的研训论坛——“馨竹论坛”中开设针对性的融合各类教师成长的栏目:在扎实思想信念方面,开辟《师德讲堂》栏目,让不同层次的教师走上讲堂,述说师德典范;在追求适性成才方面,开辟《醉享生活》栏目,让有特长与兴趣爱好的教师深入发展,并进行阶段展示;在展示优秀典型方面,开辟《诗意奋进》栏目,宣讲融合发展型教师团队中的“微典型”人物故事……让每位教师在不同的展示交流平台中找到自身发展的信念,在榜样示范的不断激励下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