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健全完善高校内部监督体系

2023-06-07甘小军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治理结构

甘小军

摘 要: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态,高校基于“共同治理”的治理结构和“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内部各权力主体之间形成了相互监督制约的关系,构成了不同主体共同参与、涵盖高校内部各个领域的监督体系。因此,要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就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不断健全完善高校内部监督体系,从而推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治理结构;高校监督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进一步加强党对高校工作领导、凸显高等教育政治属性的同时,对高校学术性社会组织特征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并通过不断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引导高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推动高校内部事务由“管”向“治”转变,以“共治”实现“善治”。作为治理的内在要素,监督是高校内部治理制度得以有效运行的重要依托。以党委领导的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校内监督有机衔接、相互协调,构建较为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对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高校内部权力结构与监督体系耦合现状

学界普遍认为,高校内部存在四类权力类型和主体:以党委为核心的政治权、以校长为法定代表的行政权、以专家学者为主体构成的学术权、以教职工和学生为主体的民主管理和监督权。围绕上述四类权力结构进行制度框架设计,“将我国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静态样式呈现为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师生参与民主管理的样态”[1]。

“监督是一种普遍的权力现象,哪里存在着权力,哪里就会存在着监督;有什么样的权力体系,就需要什么样的监督体系。”[2]基于“共同治理”的治理结构和“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高校内部各权力主体之间形成相互监督制约关系,构成不同主体共同参与、覆盖高校内部各领域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以高校党委为核心的政治监督,以校长为首的高校内部行政监督,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监督,以教代会、学代会、民主党派为主体的民主监督。这些监督相互渗透、相互交织,共同形成对高校内部各组织体及个人的监督体系。高校内部的权力结构与监督体系相互耦合,构成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机制,保证高校内部各行为主体的良性互动。但现阶段在实际运行中,高校仍存在内部监督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监督作用发挥不到位等问题。

以党内监督主导健全完善高校内部监督体系

“对我们党而言,党内监督是第一位的监督,党内监督有力有效,其他监督才能发挥作用。”[3]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要求,并落实到高校内部治理中,对于促进高校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提高治理效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党委领导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最本质、最核心的特征。党内监督体系是其中特有治理安排和制度优势,本质上反映出高校管党治党、办学治校活动中的自我监督属性。”[4]以党委为核心的高校各级党组织及党的工作部门是高校内部政治权力主体,对我国高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承担着重大责任。高校党组织的设置及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决定了党的政治监督能够渗透和覆盖高校内部各类组织机构,使政治监督成为确保各种权力得到正确行使而不被滥用的最强有力的工具。

高校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主导作用,必须围绕以下六点下功夫:一是突出党内监督的政治属性,要加大《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学习宣传力度,使高校各级党组织及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党内监督是全党的任务,任何党组织和党员都不能置身事外,从而筑牢开展党内监督的共同思想基础。二是坚持和把握“党委统一领导”这一根本原则,牢牢抓住主体责任,加强党委对监督工作的领导和分解,推动党委职能部门承担职责范围内的职能监督责任,压实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强化日常监督职能,切实履行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职责。三是充分发挥高校纪委的监督执纪问责和协助职能,进一步深化“三转”,发挥“再监督”职能。四是用好巡视巡察这把“利剑”,加强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以政治巡视推动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担起党内监督政治责任。五是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党的组织生活,使党员能够在党内生活中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党内正常途径履行对领导干部和上级党组织的监督职责。六是坚持和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规范党务信息公开制度,落实党内重要情况通报制度,完善党内情况反馈机制,拓宽党内下情上达的信息渠道。

以党内监督引领推动学术权力发挥应有作用

一方面,以党内监督引领和推动学术权力发挥作用,并非以政治权力代替学术权力,而是对学术权力的有力支持,把课程建设、教学评估、学位授予、职称评审等学术事务的决策权力归还给各类学术组织。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高校学术委员会调查、處理学术纠纷和调查、认定学术不端行为的“确权”,本质上授予学术委员会对学术权力的自我监督;学术委员会经选举产生以及学术委员会组织体系架构也内含了民主管理与监督的因素。另一方面,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地位决定高校党组织具有领导、监督学术权力的职责。学术权力并非没有边界,必然要受到人才培养所要求的政治属性与政治导向的限制。

高校党委应发挥政治引领和政治监督作用,推动健全完善教授治学体制机制。一是依据高校党委“讨论决定事关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及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和基本管理制度”职责,对学术委员会章程等学术权力相关的重要制度进行审议,确保学术决策的学术化、民主化和科学化。二是推动建立健全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使之成为高校教师参与学术决策的重要平台。三是对学术组织成员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要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以党内监督推动高校行政部门认真履行行政监督职责

虽然高校是学术性社会组织,但实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仍然需要一个高效运转的行政管理系统。这既是高校内部治理的现实需要,也是高校历史演变的结果。我国高校在长期实践基础上,普遍形成了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并确立了“学院办大学”的办学理念,凸显了学院在高校的主体地位。根据学校授权,高校行政部门承担某一领域相关事务的组织、控制、协调和监督等职责。充分发挥高校行政部门对职能范围内相关事务的监督职责,可以保证高校内部各组织体的廉洁、高效运行,对于提升高校内部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发挥党内监督主导作用,推动高校行政部门切实履行行政监督职能,应重点从以下方面推进:一要通过高校领导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督促其分管的行政部门切实落实监督职责;二要通过加强行政部门党组织建设,以党组织日常监督和党员民主监督推动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履职尽责;三要通过落实领导干部述责述廉制度,把履行行政监督职责纳入干部考核评价内容;四要通过加强对失职失责人员的责任追究,以严肃问责破除失职失责“破窗效应”。

以党内监督推动高校内部民主管理和监督

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与党内各级党组织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以及党员对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相区别的党外民主权利主体参与学校事务管理、发挥监督作用的组织,主要包括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及民主党派等。

现阶段,我国高校师生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意识还较淡薄,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渠道不够畅通,相关制度也不够健全,民主监督力度不强,往往流于形式,甚至形同虚设。作为高校领导核心的高校党委,应该把推动民主管理与监督作为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的有力抓手,以党的政治领导和政治监督,推进民主管理和监督。一是进一步明确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内容、程序、责权等事项,完善教代会、学代会制度;二是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及时、有效公开各类信息;三是坚持教代会提案制度,学校大政方针、基本建设、重大教育教学改革必须经过教代会讨论,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必须提交教代会审议;四是改革完善学生代表会议制度,积极拓展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渠道和方式方法。

以党内监督推动正确对待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

另外,对高校各权力主体的监督还有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以及高校之外的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在高校是指广大师生依据国家法律和学校制度规定对办学治校行为实施监督,教代会、学代会的民主监督属于群众监督的一种形式。同时,广大师生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制度安排,通过多种方式向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反映情况,发挥监督作用。舆论监督既有高校师生通过网络媒体反映情况和问题形成舆论,也有高校外部新闻媒体对高校事务宣传报道所形成的舆论对高校内部治理成效的监督。

高校各级党组织应当高度重视群众呼声和社会关注,鼓励师生做学校事业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通过建立学校领导接待日制度,到基层调研制度,定期听取基层单位、师生代表意见制度,向离退休人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通报工作制度,各类专门委员会咨询论证制度等,在学校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嵌入民主管理理念,保障师生的表达权和监督权。同时,还应大力加强民主法治观念的宣传和教育,通过有效途径增强广大师生的民主监督意识。

充分发挥高校纪委职能作用,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

健全完善高校内部监督体系是一个复杂且系统的工程,所以高校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统筹,建立多维联动的监督和制约体系。因此,高校纪委可以通过协助、引导、推动、监督功能,促进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形成合力。

一是协助党委建立对党内各监督主体参与监督、履行监督职责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对履行监督职责不作为、不到位问题的问责机制,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引领和推动其他监督发挥作用;二是落实好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举措,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三转”,恪守权责边界,以“监督的再监督”推动高校内部各类监督主体完善制度机制、强化制度执行;三是建立健全与其他监督主体的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定期会商、重要情况通报、线索联合排查、联合监督执纪等机制;四是着眼补短板、强弱项,围绕党内民主监督氛围不浓、党外群众监督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协助党委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建议,引导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发挥应有作用;五是加强纪检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不断提升纪检干部履职尽责水平,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做受监督、会监督、敢监督的表率。

参考文献:

[1]王文杰.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制度体系与现实情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8(4):69-77.

[2]李双辰.现代大学制度下的监督体系构建[J].北京教育(高教),2017(11):18-21.

[3]中国制度图谱40问之三十一:为什么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EB/OL].( 2019-12-18 ) [2023-03-20].https://www.ccdi.gov.cn/toutiao/201912/t20191217_206194.html.

[4]于海棠.高校紀委监督权的配置——基于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4):55-63.

(作者系北京语言大学纪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卜 珺]

猜你喜欢

现代大学制度治理结构
关于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探析
现代大学制度视角下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研究
现代大学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方向
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体育教学误区与对策研究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影响因素及治理结构的设计
我国律师事务所公司制发展之研究
探讨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基于院校治理的管理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公司治理研究
现代大学制度视域下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