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含马兜铃酸中药的减毒存效研究进展

2023-06-06文星星张朝辉刘可钦谭胜国何德肆

工业微生物 2023年5期
关键词:马兜铃防己炮制

文星星,张朝辉,刘可钦,谭胜国,何德肆

1.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2000;2.湖南农业大学,湖南 长沙,410125

马兜铃酸是一类存在于马兜铃科植物中的硝基菲类化合物,早期其凭借丰富的药用价值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后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发现马兜铃科植物中的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自此含马兜铃酸中药的使用受到了严格限制。早在1964 年,吴胜寒[1]就观察到服用关木通的患者出现了急性肾功能衰竭;之后比利时的减肥药“苗条丸”事件又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其药方中含有大量的广防己,长期服用导致患者出现了慢性肾衰。因此,寻找合适的含马兜铃酸中药的减毒存效方法对于中药资源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 马兜铃酸概述

马兜铃酸类物质是一系列广泛存在于马兜铃属和细辛属等马兜铃科植物中的硝基菲羧酸类化合物,主要分为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s,AAs)和马兜铃内酰胺(Aristolactams,ALs)两大类,其中ALs除直接存在于某些植物中以外,也是AAs 在动物体内经硝基还原酶还原后产生的代谢产物[2]。大多数马兜铃属植物体内AAs 的含量都大于ALs 的含量。AAs 又被称为马兜铃总酸,包括马兜铃酸A、B、C、D等多种。马兜铃酸A 又称为马兜铃酸I(AA-I),马兜铃酸B 又称为马兜铃酸II(AA-II)。AA-I 和AA-II是两种最常见也被认为是毒性最大的马兜铃酸。

AAs 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因此马兜铃科植物曾在全球范围内作为药用植物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研究表明AAs 对肾脏有损伤作用,可引发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基因突变等疾病,统称为马兜铃酸肾病。AAs 的致癌性和肾毒性也已经得到了证实,故而许多国家开始禁止使用含AAs的中药。我国已于2004 年开始禁用马兜铃属中AAs含量较高的青木香、关木通、广防己3 味中药,并不再颁布其用药标准。在最新的2020 版药典中,又剔除了马兜铃属中药马兜铃和天仙藤两味,间接推动了各种含AAs 的中药减毒存效研究。

2 含马兜铃酸中药减毒方法

2.1 炮制减毒

中药炮制减毒是中医药传统独特的加工方法之一。通过对中药材进行炮制,使其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加工,以减轻其毒性或副作用。这一过程中通常包括炒、炙、煮等步骤,以改变药材的性味、药效和毒性特点。

杨标等[3]对比了不同炮制方法对马兜铃中主要AAs 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炮制后几种主要的AAs 含量均有所降低,表明炮制可以减轻马兜铃的毒性。任华忠等[4]采用4 种不同的炮炙去毒方法对朱砂莲样品进行处理,发现除了蒸制组外,经过蜜炙、甘草汁炙、碱水炙等处理后,AA-I 的含量差异显著,且变化率均超过80%。此后,赖珊等[5]采用仿生炮制的方法对AAs 含量较高的青木香进行“减毒存效”研究。研究发现,经过仿生炮制处理后的青木香粗粉,其AA-I 的含量显著下降,去除率可达92.1%。这为含AAs 等毒性成分的中药安全有效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2.2 生物减毒

通过微生物发酵对中药进行生物减毒是一种创新的方法,即利用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和酶的作用对中药材进行处理,以减轻其毒性并增强药效。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可以分解、转化或去除药材中的有害成分,并产生有益的代谢产物,如酶、酸和抗氧化物质等,进一步增强中药的药理活性。

曹艺等[6]选择黑曲霉、米曲霉等10 个菌种,以关木通、青木香、马兜铃和寻骨风药材粉末为原料,利用液体发酵技术进行了生物转化脱毒。他们对菌种的生长情况进行细致观察,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方法测定了发酵前后药材中AA-I 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这4 种中药材中的AA-I 具有一定的转化作用,能够不同程度地减少药材中AA-I 的含量。刘学湘等[7]通过研究发现,广防己药材经过F1 和F2 两种真菌发酵后,毒性物质AA-I 的含量明显降低,下降率分别为68.67%和52.67%。

2.3 配伍减毒

2.3.1 中药配伍减毒

中药配伍减毒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种减毒方法。中药配伍指的是将多种药材进行合理的组合使用,以达到协同作用与相互补充的效果。在中药配伍中,一些具有毒性或副作用的药材可以与其他药材搭配使用,以降低其毒性或减轻其副作用。

单味中药配伍减毒:朱竹菁等[8]对单味中药配伍含AAs 中药后肾脏减毒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发现与含AAs 的中药配伍后,具有肾脏减毒作用的中药包括补益、活血、清热及泻下4 类。其中,补益类的中药主要有黄芪、冬虫夏草、甘草、当归;活血类的中药主要有牡丹皮、丹参;清热类中药主要有生地黄、竹叶、黄连等;泻下类中药主要有大黄等。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减少药液中的AAs 含量,借助中药配伍的药理效应减轻AAs 对肾脏及机体的毒副作用。许刚等[9]通过研究发现,AA-I 中含有羟基,其溶出会受到羟基、生物碱和金属离子的影响,而黄连中含有多种生物碱,这可能就是关木通、广防己配伍黄连后AAs 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此外,黄连具有广谱抗炎、抗内毒素以及免疫调节的功效,这也可以解释黄连对关木通等含AAs 药物的解毒作用。王巍巍等[10]建立了AAs 肾损害大鼠模型,使用丹参溶液进行干预,发现丹参可以减轻AAs 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抑制间质纤维化的形成,并保护肾功能。史本栋[11]在分子生物学信号通路层面上研究了姜黄素对AAs 毒性的影响,发现姜黄素能够通过激活SIRT1/Nrf2/HO-1 信号传导通路来有效缓解AA-Ⅰ引起的肾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从而减轻由AA-Ⅰ引发的肾损伤。邵珠莹等[12]采用Western blot 检测等手段进行蛋白表达检测,发现6-姜酚对AA-Ⅰ诱导的HK-2 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复方中药配伍减毒:复方配伍研究以传统方剂为主。赵慧辉等[13]通过研究六味地黄丸对关木通中AA-Ⅰ含量的影响,发现六味地黄丸与关木通共煎后可显著降低关木通中AA-Ⅰ的含量。随后,甘肃张掖市药品检验所课题组就六味地黄丸和滋阴补肾丸对含AAs 中药的减毒效应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毛晓春等[14]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与广防己共煎后可显著降低广防己中AA-Ⅰ的含量。孙芸等[15,16]通过研究发现滋阴补肾丸与关木通或广防己共煎后可以显著降低其中的AA-Ⅰ含量。此外,张月婵等[17]选取不同比例的炮附子、干姜配伍关木通,发现将炮附子-干姜-关木通以3∶2∶1 的比例配伍使用时关木通中AA-Ⅰ含量显著降低,降低率达19.18%。

2.3.2 中西医结合配伍减毒

林凡[18]通过其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强效的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也是mTOR 的特异性抑制剂,该抑制剂能够逆转由AAs 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和凋亡,从而缓解肾损伤,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具有治疗效果。此外,AAs 和雷帕霉素都可以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其中AAs 诱导的自噬可能对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雷帕霉素诱导的自噬加强了这种保护作用,进一步对马兜铃酸肾病起到了治疗效果。诸如此类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3 结语

含有AAs 的中药种类繁多,其中许多中药都展现出了优异的药理作用。因此,完全禁用这些中药将会给中药资源应用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充分发挥这些中药的疗效,寻求含AAs 中药的减毒存效的方法至关重要。目前,对于AAs 的减毒研究主要集中在减少其含量方面,然而,尽管这些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AAs 的毒性,但是许多减毒机制尚不明确,因此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一方面,现代科技手段如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可以被用来深入研究AAs 在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靶点等作用机制。另一方面,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降低AAs 的毒性。合理选择和培养具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利用其代谢产物和酶的作用,可以将AAs 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代谢产物,从而减轻其毒性。此外,中药配伍也是一种潜力巨大的减毒存效方法,对中药进行合理的配伍,可以发挥药材之间的协同作用,减轻AAs 的毒性或副作用。

总的来说,寻求含AAs 类中药的减毒存效是为中药正名的重要手段。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未解之谜和挑战。因此,需要加强AAs 的毒性机制研究,进一步探索减毒存效的方法,为中药的安全应用提供更可靠的科学依据,推动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和应用。

猜你喜欢

马兜铃防己炮制
防己结构中红外光谱研究
基于HPLC-Q-TOF/MS 法分析马兜铃水煎剂化学成分的研究*
论《金匮要略》木防己汤应作术防己汤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粉防己碱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探讨常用藏药材的炮制方法
应用Ames波动试验比较4种马兜铃酸组分的致突变作用
越南马兜铃属植物分布新记录
——凹脉马兜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