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冬油菜稳面扩种技术模式及关键技术要点*
2023-06-06郑元勋薛晓斌覃海燕郑本川李浩杰
郑元勋 薛晓斌 覃海燕 郑本川 李浩杰
1.南部县农业农村局,四川南充
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成都
3.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站,四川成都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菜籽油消费占国产食用植物油的45%左右。四川是我国油菜的生产和消费大省,播种面积和总产常年居全国前三,菜籽油消费市场占全国约30%[1]。为满足“天府菜油”对优质油菜籽原料的需求,可通过高产品种选育途径提高油菜籽产量[2],也可通过耕作栽培措施的改善提高油菜籽产量[3];还可充分利用冬闲田和撂荒地扩大种植面积来增加油菜产量。而在实际生产中,四川寡日照生态气候条件下油菜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导致人工割晒难度,再加上劳动力缺乏等原因,四川油菜生产成本高、效益差。此外,由于油菜适宜播栽期往往会遭遇湿害,播种出苗后优惠遭遇旱害,导致油菜播种出苗期延迟,田间出苗率低,出苗后根系生长缓慢,弱苗和小苗增多,油菜稳面、扩种面临巨大挑战,严重制约了优质油菜籽原料的有效供给。本文通过优化品种布局,落实油菜全程机械化分段收获、油菜抗逆丰产轻简高效生产和粮经复合种植高效生产等技术,解决逆境下油菜播栽出苗难、机收损失率高、效益差等难题,实现四川省油菜稳面、扩面、增产。
1 油菜全程机械化分段收获生产技术模式
1.1 技术目标
降低油菜的生产成本,提高油菜的种植效益。
1.2 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选择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的高产、优质、宜机收,且适宜于当地生态条件的油菜新品种,如川油81和川油83等。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清选、包衣或药剂拌种防病虫害等,药剂有氟啶胺、噻虫嗪和枯草芽孢杆菌等。
2)播前整地。油菜播种前7~10 d,进行机械灭茬,喷施灭生性除草剂,每公顷用10%草甘膦水剂1 125~1 500 mL兑水750 L 机械均匀喷雾。土壤含水量较高田块播前应机械或人工开沟排渍,厢面宽2.00~3.00 m,沟宽0.40 m,沟深0.30 m。
3)施足底肥。每公顷施用油菜专用复合肥600~750 kg左右(总养分≥45%);没有专用肥的可用普通复合肥代替,并增施硼肥(硼砂15 kg/hm2);后期视苗情每公顷追施尿素150~195 kg。
4)机械直播。播种机械应根据当地生产条件、土壤墒情和气候等进行选择。适宜播期内,生产条件和土壤墒情好,选择具有一次性完成灭茬、旋耕、开沟、施肥、播种、覆土等工序的油菜精量播种机直播或在精细整地后进行无人机撒播,每公顷用种量3 000~4 500 g;土壤墒情差,推迟播期,增加播种量,每公顷用种量4 500~6 000 g。
5)封闭除草。播种后每公顷用72%异丙甲草胺乳油1 500~2 250 mL兑水750 L机械喷雾进行封闭锄草。
6)科学田管。及时补苗,防止缺苗断垄,每公顷基本苗保持在20~45 万株左右;播种出苗期注意防治跳甲、霜霉病、猝倒病等;苗期注意防治菜青虫、蚜虫、病毒病、根肿病等;花期注意防治菌核病;角果期注意防治蚜虫等。油菜5叶期进行化学锄草。看苗追肥,适度水分管理[4]。
7)机械收获。油菜田2/3 以上角果呈黄色,植株70%~80%角果转色后,用4SY-2.3 等型号油菜割晒机进行机械割倒晾晒,晾晒5~7 d 后,用4SYJ-2.0 型油菜捡拾机或油菜联合收割机进行捡拾脱粒[5]。捡拾避开中午高温时间段,最佳时间段是晴天早、晚或阴天。秸秆粉碎还田,种子合理贮藏。
2 油菜抗逆丰产轻简高效生产技术模式
2.1 技术目标
解决湿害、旱害等逆境条件下油菜生产技术问题,实现油菜稳产增产。
2.2 技术要点
1)前茬秸秆处理及开沟排湿。前茬作物收获前15 d排水晒田,收获后及时进行灭茬处理,并进行开沟排水,厢面宽2.00~4.00 m,沟宽0.30 m,沟深0.25 m。
2)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选择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的高产、优质、宜机收,且适应于当地生态条件的油菜新品种,如川油81和川油83等。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清选、包衣或药剂拌种防病害等,药剂有氟啶胺、噻虫嗪和枯草芽孢杆菌等。
3)施足底肥。每公顷施复合肥600~750 kg(总养分≥45%,高钾含量),硼肥15 kg;或用相当养分含量的油菜专用复合肥(宜施壮)。
4)适期机械直播或推迟、增密直播。直播油菜适宜播期在10 月中上旬;选用带圆盘式开沟器油菜精量播种机进行机械条播,每公顷用种4 500~6 000 g;播种期如遇阴雨天气,播种机械无法下田时,机械起垄开沟后可采用无人机飞播,每公顷用种6 000~7 500 g。阴雨天气下,在土壤湿度大、含水量高或根肿病发病严重区域,可推迟至10 月中下旬播种并增加播种量,达到“以密补迟、控草避病、稳产高产”的目的;播种后每公顷用96%精异丙甲草胺进行封闭除草。
5)机械移栽。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集中工厂化育苗降低生产成本。机械化育苗,避免高脚苗产生,培育壮苗;机械化移栽,移栽密度9万~12万株/hm2。
6)病虫草害防控。播前结合整地施药防治地下害虫;初花期用无人植保机进行菌核病统一防控。
7)机械收获。油菜田2/3 以上角果呈黄色,植株70%-80%角果转色后,用4SY-2.3 等型号油菜割晒机进行机械割倒晾晒,晾晒5~7 d 后,用4SYJ-2.0 型油菜捡拾机或油菜联合收割机进行捡拾脱粒[5]。捡拾避开中午高温时间段,最佳时间段是晴天早、晚或阴天。秸秆粉碎还田,种子合理贮藏。
3 套作油菜粮经复合高效种植技术模式
3.1 技术目标
该技术可有效解决油菜与秋马铃薯之间争地、争光的矛盾,提高了土壤复种指数,从而实现粮、油双丰收的目的。
3.2 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油菜品种选择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的高产、优质、宜机收,且适应于当地生态条件的油菜新品种,如川油81 和川油83 等;马铃薯选择抗病、高产品种。
2)适时播种。马铃薯8 月下旬起垄播种,每公顷用种量2 250~3 000 kg/hm2,选用20~30 g 小块马铃薯作种薯。在播种前用10 ppm 的KMnO4溶液浸泡30 min 后,室内催芽3~5 d。油菜9月中旬播种,10月中下旬移栽。
3)合理密植。马铃薯厢面为2.00 m(2.40 m 开厢),预留1.20 m油菜种植行,在离厢面120 cm、160 cm处分别栽种一行马铃薯,共2行,穴距25 cm,形成马铃薯种植带。马铃薯栽种密度为33 330穴/hm2。油菜移栽密度9万株/hm2。
4)施肥与稻草覆盖。将有机肥和草木灰混合盖在每一窝土豆上,分别在土豆宽、窄行中间撒复合肥;盖有机肥的马铃薯,每公顷覆盖厚5~8 cm 的稻草12 000~15 000 kg,稻草与厢面垂直,稻尖对稻尖,均匀盖在整个厢面上。
5)田间管理。土豆生产过程中不需再施肥和防治杂草,只需进行水分管理和初花期晚疫病的防治。油菜出苗后及时检查缺面、补苗,苗期做好菜青虫、蚜虫、粘虫的预防,花期做好叶面施肥,促进花芽分化,防止花而不实。在马铃薯的盛花期分别对油菜和马铃薯的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
6)收获。11 月份开始收获马铃薯,12 月中旬马铃薯植株全部倒苗后大面积收获马铃薯。次年5 月采用机械收获油菜,油菜田2/3 以上角果呈黄色,植株70%~80%角果转色后,用4SY-2.3 等型号油菜割晒机进行机械割倒晾晒,晾晒5~7 d后,用4SYJ-2.0型油菜捡拾机或油菜联合收割机进行捡拾脱粒[5]。捡拾避开中午高温时间段,最佳时间段是晴天早、晚或阴天。秸秆粉碎还田,种子合理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