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仁寿县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3-10-26左平安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3年5期
关键词:仁寿县丘陵农机具

左平安

仁寿县农业农村局,四川眉山

农业机械化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有力支撑[1]。近年来,仁寿县农业机械化进步显著,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稳步提升,农机装备不断更新、结构持续优化、社会化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但面对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的新要求,仁寿县尚存在着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一致等问题,制约了仁寿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1 仁寿县农机装备发展现状

1.1 农业概况

仁寿县为传统农业大县,位于天府粮仓核心区,是典型丘陵山区,县域面积2 606 km2,耕地面积7.97 万hm2其中,水田3.71 万hm2,水浇地0.10 万hm2,旱地4.16 万hm2。2022 年,仁寿县粮食总播面积达11.6 万hm2,其中,水稻3.49 万hm2、小麦0.63 万hm2、玉米3.94 万hm2、大豆1.80 万hm2;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2.20 万hm2,其中,油菜2.01 万hm2。全年粮食总产达65.42 万t,稳居全省前列,眉山市第一。

1.2 农机装备发展现状

2018~2022 年,仁寿县农业机械总动力如图1 所示,呈稳步增长态势,从2018 年的72.78 万kW 增长到2022 年的75.85万kW,年均增长0.61万kW。

截至2022年底,仁寿县拥有田间作业机械16万余台,其中,耕整地机械26 598台,种植施肥机械440台,收获机719 台,动力机械1 777 台,相关农机装备具体数量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看出,仁寿县耕作机械数量远多于播种、收获机械数量,其中,作业效率低、操作强度大的微型耕耘机数量最多,不利于高效开展耕整地作业。种植施肥机械中,玉米播种机数量过少,不能满足机械化播种需求;水稻插秧机械数量也不能完全满足全县机插秧需求。收获机械中,玉米收获机数量不能满足玉米机收需求。农用动力机械中,中小型拖拉机数量占比超过98.26%,缺少大型拖拉机。

仁寿县农机装备存在耕种收农机具占比失衡,小型农机具结构性过剩,缺少大马力、高性能、智能化、精准复式作业农机具等问题。

1.3 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

2018~2022年,仁寿县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如图2所示,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呈稳步增长趋势,从2018年的60.09%增长到2022年的69.11%,提高了9.02百分点。

图2 2018~2022年仁寿县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

截至2022 年底,仁寿县小麦、水稻、油菜、玉米综合机械化率分别为94.23%、86.16%、71.42%、48.78%,各生产环节机械化率如表2所示。小麦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械化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机插秧环节还需提高;油菜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但机播、机收率还需提高;玉米机械化率水平较低,机播、机收率均不足20.00%。

表2 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

仁寿县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存在各作业环节发展不平衡、各品种机械化率发展不一致等问题,其中,玉米机械化率低主要是受地理条件和种植农艺影响,玉米多种植于坡地,且多与大豆、红薯等套种,严重制约了机械化作业。

2 仁寿县农机装备发展的制约因素

2.1 地理条件

地形条件是制约仁寿县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田块细小分散,形状不规整,农机具作业空间小、作业难度大,田间地头转向困难,有效作业率低。二是纵横坡交错,台多、埂多,机耕道缺乏,导致农机具通行不便,田间转移难度大,“地不适机”现象十分明显。

2.2 农艺因素

丘陵山区耕地资源紧张,为解决作物间争地、争肥、争劳动力,农户会充分利用土地、光、热、水资源,增加粮食产量,仁寿县旱地以“麦-玉-薯”和“麦-玉-豆”套种为主,复杂的种植模式导致农机农艺融合难度大[2]。复合种植以小株距密植为主,行距窄、对行收获难度大,加之,单位距离喂入量加大,收获机具工作负载增加,导致收获质量和效率均不高。

2.3 气候、土壤条件

仁寿县以黏重性土壤为主,土壤透水性低、压缩性大、抗剪切强度低,土壤吸水易膨胀,干燥时又很坚硬,加之,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影响,农作物播种时节降雨稀少,土块僵硬,对播种机开沟质量均匀性和播深一致性影响较大;农作物收获期间,降雨频繁,收获机下地作业容易出现下陷、趴窝等情况,增加了收获机操作难度,影响收获质量。

3 仁寿县农机装备发展对策建议

3.1 加强丘陵山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结合丘陵山区实际地形,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丘陵山区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只打通有农机通行道路,才能充分发挥农机在丘陵山区的作用。二是加大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力度,通过截弯取直、大(坡)改小、小(田)并大等方式,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延长农机作业线路,减少折返频次,拓展大中型农机应用空间,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和燃油经济性。三是在条件允许的地块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促进耕地集中连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3]。

3.2 促进土地资源整合

一是加速培养家庭农场、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土地流转与托管,促进土地资源整合与适度规模经营[4],减少丘陵山区耕地撂荒。二是支持鼓励家庭农场、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解决普通小农户用机需求,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生产有效衔接。

3.3 筛选适宜丘陵山区的农机具

一是根据丘陵山区黏重土特点、田块条件筛选适宜的农机,如履带式收割机比轮式收割机更适合丘陵山区的黏重性土壤,高离地间隙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履带式拖拉机或者船式拖拉机更适合深泥脚水田作业。二是根据丘陵山区作物特点选择适宜农机,如复合种植选用窄幅收获机械,接荚(穗)高度低的作物选择装配有浮式仿形割台的收获机械。三是选用适合丘陵山地的履带式多功能收获农机具,通过互换割台,实现“一机多用”,提高谷物联合收割机年利用率。

3.4 加强技术服务指导

一是加大适宜丘陵山区的农机具、农作物品种、种植模式的宣传力度,强化农机、农资购买指导,促进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五良”融合发展。二是加强农机、农艺技术培训,通过“传-帮-带”等方式,统一种植模式,提高农机作业质量和效率,提升农机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开展新机具、新种植模式、新技术推广示范,加快新型、高质、高效农业装备落地应用,逐步推广配置带辅助驾驶系统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推广应用精量播种、变量施肥、精准喷雾等现代农业装备。

3.5 优化扶持政策

一是加大适宜丘陵山区农机的购置补贴力度,尤其是对薄弱环节农机的补贴力度,提高农户购机用机积极性。二是完善金融信贷体系,扩大资金扶持与投入渠道,解决农业生产者在购置农机农资、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时资金不足等问题。三是加强与农业院校、科研机构合作,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研发。四是促进种粮大户与周边农业生产企业合作,打通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4 总结

丘陵山区基础条件薄弱,单纯的“以机适地”,难以实现丘陵山区机械化,需把基础条件建设、促进土地资源整合、筛选适宜农机具、加强技术指导、优化政策扶持等结合起来共同发力,才能促进丘陵山区农机农艺融合,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仁寿县丘陵农机具
仁寿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全心全意当好农民工的“家里人”
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仁寿县林云林技服务有限公司
仁寿县林云林技服务有限公司等
试论大型农机具的维修与保养
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农机
胡丘陵《栽树》
选购农机具要“六看”
关于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
关于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