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经黑茶标准体系构建与应用
2023-10-26李仕碧徐豆何翔谢新梅周来靳凤芳
李仕碧 徐豆 何翔 谢新梅 周来 靳凤芳
荥经县农业产业发展和技术服务中心,四川雅安
荥经是四川省茶产业重点县之一,全县有茶叶面积8 070.7 hm2,年产值达6.0亿元[1],荥经茶产业肩负着富民兴农的重要使命。如何实现茶叶质量安全生产,解决茶叶生产中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风险问题,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放心茶,实现产业富民,增收增效,成为了荥经茶业高质量发展急需破解的关健要素[2]。为此,荥经县先后成功创建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CAQS-GAP)试点县、四川省农产品(茶叶)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构建与应用试点县。
结合荥经产业发展特点,2020 年启动了荥经茶叶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构建与应用项目工作[3-4],全域推广使用茶叶栽培种植、生产加工、产品质量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通过三年探索试点,荥经县形成适合荥经黑茶全产业链质量控制的团体标准,于2022 年成功发布了T/YJCY 01-2022《荥经茶叶种苗繁育技术规程》、T/YJCY 02-2022《荥经茶叶栽培技术规程》、T/YJCY 03-2022《荥经黑茶加工技术规程》、T/YJCY 04-2022《荥经黑茶》四项团体标准,在全县推广应用,实现了茶叶从种苗繁育、栽培技术到加工技术、产品生产全产业链“有标可依,依标生产”,成功构建了茶叶质量全链条标准化管控体系,形成了茶叶质量安全闭环生产,为全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本文对用标前后荥经黑茶产品进行了品质对比,通过安全品质、特征品质、风味品质指标比较[5],明确品质差异,探索适宜荥经茶叶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生产的标准体系,系统解决茶叶从田间到茶杯质量安全问题,为荥经黑茶品质特色梳理提供基础支撑,为茶产品品质提升提供决策依据,助力荥经茶叶名特优新高发展,实现一片茶撬动产业振兴和富民增收可持续发展。
1 用标前后产品检测
通过随机抽取荥经黑茶50 个产品样品,包括用标前25 个和用标后25 个,样品名称见表1。委托第三方双认证机构四川蓝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依据相关标准进行参数检测,主要检测指标包括农药、咖啡碱、水分、水浸出物、氨基酸、铅、氟等,检测标准包括GB 23200.113-2018、GB/T 8312-2013、GB 5009.4-2016、GB/T 8305-2013等。
表1 荥经黑茶50个茶样样品名称及编号
2 检测结果分析
2.1 用标对黑茶安全品质的影响
对随机抽取荥经黑茶50个成品茶样(标前25个,标后25 个),进行安全品质检测,检测包括乙酰甲胺磷、联苯菊酯、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和S-氰戊菊酯、水胺硫磷共5种农药,以及重金属铅、氟,共计7个指标,检测结果见表2、表3。
表2 2022年前取样的25个茶样标前标后食品安全品质
表3 2022年后取样的25个茶样标前标后食品安全品质
结果显示:标前与标后样品均只检测出联苯菊酯1 种农药,种类检出率20.00%,且均小于国家标准(茶叶的联苯菊酯最大限量值为5.00 mg/kg),农残合格率达100%。联苯菊酯残留量平均值标后较标前上升0.04 mg/kg,但标后检出率降低了4.00%。究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未科学用药;二是农药安全间隔期不够,导致其平均残留量略有上升。
标前标后重金属铅含量均远小于国家标准(茶叶的铅含量最大限量值为5.00 mg/kg),合格率达100%。标后铅含量平均值较标前下降了0.04 mg/kg,且标后铅含量60.00%低于标前平均值,下降率达5.00%~48.00%。
标前氟含量有2 个样品大于国家标准(茶叶的氟含量最大限量300.00 mg/kg),合格率为92.00%,标后氟含量均小于国家标准,标后合格率达100%,合格率提高了8.00%;标后氟含量平均值较标前下降了29.00 mg/kg,且标后氟含量84%低于标前平均值,下降率达5.00%~62.00%。
以上结果表明,影响荥经黑茶各类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子指标参数用标后较用标前均有显著提升,产品检测合格率较标前92.00%提升到100%,提升率达8.00%。
2.2 用标对黑茶特征品质的影响
研究表明,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碱是构成茶叶品质的主要生化因子[6]。茶叶中主要内含成分如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和多酚类等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茶叶品质好坏,同时也体现了营养价值的高低[7]。对随机抽取的荥经黑茶50个成品茶样(标前25个,标后25个),进行特征品质检测,包括咖啡碱、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总量、水分、灰分共6个影响品质的特征指标。
结合图1 和表4 分析得出,所检样品6 项指标平均值均有提高,标后产品中咖啡碱、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总含量均高于标前产品,表明经贯标用标后,荥经黑茶香气、滋味、浓厚度、鲜爽度均有提升。
图1 25个茶样标前标后特征品质成分含量对比图
表4 25个茶样标前标后特征品质对比
2.3 用标对氨基酸组分的影响
茶叶中氨基酸种类及含量不仅是影响茶汤口感的关键因素,而且也是衡量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8],刘小文[9]等研究发现,茶叶中氨基酸的含量与茶叶品质成正相关关系。对随机抽取的荥经黑茶50个成品茶样(标前25个,标后25个),进行氨基酸组分检测,包括16种氨基酸(见表5)。
表5 25个茶样标前标后氨基酸组分含量对比(单位:g/100g)
结合图2 和表5 分析得出,有9 种氨基酸的含量标后较标前均有增加,分别为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其中,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以及甜味氨基酸丙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含量标后较标前均有增加,而有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6种氨基酸的含量标后较标前均有下降,其中,组氨酸、赖氨酸、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为苦味氨基酸。
图2 25个茶样标前标后氨基酸组分含量对比图
综上所述,所检产品标后较标前整体分析氨基酸总量呈上升趋势,鲜甜味氨基酸含量升高,苦味氨基酸含量下降,因此,荥经黑茶茶汤滋味鲜甜度增加,苦涩味降低,茶样滋味品质提升。
3 结果与成效
综上所述,荥经黑茶标准体系成功构建与应用,使全县茶产业“有标可依,依标生产”,实现了茶叶生产从基地、加工、产品全产业链质量保障,用标后有效提升了荥经茶叶产品质量与品质,构建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新格局。
一是标准化水平全面提升,建成茶叶可视化数字智慧监管系统平台。全县实施CAQS-GAP 试点32 家,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15 家,示范带动推广试点面积超过5 333.3 hm2。新增茶叶精深加工企业4 家,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1家。
二是茶产品品牌得到全面突破。获生态原产地保护、名特优新、绿色(有机)食品达46 个,绿色有机生产基地面积达3 001.5 hm2,年生产量可达1 082 t,占比达37.20%;名特优新茶生产基地全覆盖。
三是茶产业经济增效明显,全县茶农明前茶采茶人均日收入可达300 元以上,茶农户均种茶每公顷收入可达12 万元以上,预计2023 年茶叶产量约5 300 t,综合产值可达6.5亿元,较2022年可增加0.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