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蚕模式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2023-10-26王义鹏赵帮泰郭曦杨昌敏张巍刘琳姚金霞程方平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3年5期
关键词:养蚕桑叶用工

王义鹏 赵帮泰 郭曦 杨昌敏 张巍 刘琳 姚金霞 程方平

四川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

栽桑养蚕在我国具有5 000 多年的悠久历史[1-2],是我国传统的农业产业,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1970 年以来,我国蚕桑种植面积和生丝产量均稳居世界第一,在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同时创造了物质财富,栽桑养蚕对促进养蚕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3-4]。2006年商务部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以来,蚕桑产业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蚕桑产业基地建设和人才培训等方面得到许多政策和资金支持,使我国桑蚕产业再次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在世界上始终保持领先地位[5-6]。

家蚕饲养在桑蚕产业中是劳动强度较大、用工需求较多的环节[7],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养蚕作为劳动密集型农业产业,亟需进行养殖模式的优化和完善。批次式养蚕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养殖用工和桑叶用量存在明显的高峰和低谷,存在用工压力大、投入多、效益不高等问题,有必要探索适宜的新型养殖模式。

1 批次式养蚕的现状

目前的家蚕养殖模式主要是批次式养蚕,根据气候条件和桑叶生产情况,一年大概养殖3~4 批次。完全按照家蚕的生长周期循环进行,始终存在周期性波动的问题:小蚕时桑叶用量小、人工使用较少,等到大蚕时桑叶用量大增、人工使用较多,等到结茧时不需要桑叶。用叶用工量波动较大,从业人员也不稳定,同时,设备利用率也不高,生产效率和从业人员收益也不高,农民外出务工的劳动报酬相对较高,难以留住和培养高素质专业养殖人员[8-9]。

由于农村劳动力短缺、劳动成本升高,劳动量大、作业环节多的养蚕从业人员逐渐减少并趋于老龄化,导致传统养殖方式在蚕期用工高峰雇佣临时工的价格较高,且作业不熟练。随着桑蚕养殖的集中和规模化发展,有必要在具备条件的地方探索滚动式养蚕模式,同时配合省力、轻简、智能化的养蚕机械,进一步提升养蚕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收益,促进蚕桑产业的高效稳定发展、增强蚕业竞争力[10]。

2 滚动式养蚕的要求

2.1 养蚕模式

滚动式养蚕需要在规模蚕区的布局上优化现有常规的春、夏、秋及晚秋3~4 批次的布局模式,试行滚动式布局模式:全年实行重叠轮替、少量多批布局养蚕,选择合适的气候条件,每隔15~20 d 饲养一批蚕,全年可实现连续养蚕8~10 批次,条件较好的地方甚至可探索推行“十天养蚕法”[11]。在养蚕期内,存在小蚕、中蚕、大蚕同时饲养的情况[12],上簇和采茧共存连续生产,按照稳定的流水式生产进行养蚕。

滚动式养蚕模式用叶、用工量基本稳定,减少了设备空闲时段,这样的养蚕模式既可分散规模经营条件下用工高峰时期的集中工作量,又可缓解劳动力需求波动,稳定从业人员。提高设备利用率的同时减轻了购置养殖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量,稳定均匀用叶还有利于桑树的生长发育,避免用叶高峰时采摘桑叶过量,用叶低谷采摘不及时而引起桑叶硬化变质,提高了桑叶的生产效率和经济价值。

2.2 养蚕要求

与批次式养蚕相比,滚动式养蚕对养殖条件、技术措施和人员素质有更高要求。由于实行“滚动”,每批次养蚕的间隔很短,需要在每批次养蚕前、后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及时、面消毒[12]。由于滚动式养蚕对桑叶用量要求连续稳定,需注意桑树肥培管理和合适的剪伐技术[13],确保有足够的桑叶支撑。由于家蚕在不同龄期对环境及温度条件要求的不同,养蚕期要求大小蚕分开饲养,如表1所示。

表1 各龄期的环境及温度条件

由于是滚动式养蚕,必须做好设备配套工作,选用的设施设备必须利于消毒防病。设备性能稳定可靠,能适应连续稳定生产。要做好蚕种催青保护,提高小蚕先天体质,确保生产稳定。

3 目前滚动式养蚕存在的困难

滚动式养蚕可增加养蚕批次,提高桑树资源、设备、场地的利用率,增加养蚕收益,但滚动式养蚕对配套条件、生产技术和管理要求较高。

3.1 桑叶供应

滚动式养蚕要求连续稳定的桑叶供应,除了自有适当规模的桑园外,应选择一定规模的其他农户桑园作为补充。配套建设合适的桑叶贮藏场所,预防连续降雨天气。具备条件的地方可选用合适的人工饲料作为应急使用。

3.2 专业的生产管理人员

滚动式养蚕各批次之间存在重叠,需要统筹消毒防病与正常的连续生产,各生产阶段之间要做好协调配合。小蚕、中蚕、大蚕分开饲养,需要有专人进行管理。

3.3 稳定熟练的养蚕人员

滚动式养蚕生产连续稳定,类似流水线式生产,必须确保养蚕人员是稳定的熟练工,同时还需要一定富余的调剂补充人员,防止突发情况影响生产。

3.4 机械化生产

养蚕机械化与水果、蔬菜、茶叶的生产管理机械化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部分环节仍以人工和简易工具为主,劳动强度较大,生产效率低。亟需更高水平的机械化设备应用于生产来减少对人工的依赖,提高生产效率。

4 养蚕模式的展望

近年来,养蚕规模化发展和逐步聚集的生产格局,使养蚕模式的变革显得更加迫切,随着养蚕饲料化、机械化、工厂化养殖研究的推进,养蚕模式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4.1 增加养蚕批次,提高生产效率

养蚕作为比较传统的农业养殖,比较效益低。当前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突出,养蚕必须走机械化养殖之路,增加养蚕批次、提高生产效率,吸引懂技术的人员从事蚕桑产业。

4.2 保障养蚕饲料来源

规模化养殖要提高生产的稳定性,其中最重要的是桑叶的生产和采摘的有效供给,以及可靠的应急保障,加强人工饲料的研发和应用,增强对农业生产波动、天气条件影响的防御能力,逐步推进工厂化养殖的发展和完善。

4.3 加强养殖农机农艺的融合

农机农艺融合是高效生产的基础。滚动式养蚕提高了对机械化生产的要求,因此,在保障养蚕正常生长的条件下,养蚕工艺也需要根据生产模式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利于标准化生产工艺的形成和机械化设备的开发。

4.4 提升养蚕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智能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人工智能、传感器、图像识别、自动控制等新技术在农机领域的应用,应引入温湿度调控、桑叶自动化投喂、蚕生理监测和智能管理等技术,以降低养蚕的难度和劳动强度。

猜你喜欢

养蚕桑叶用工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养蚕不易
桑叶茶成“致富茶”
阳城:桑叶茶『火』了 农民乐了
养蚕记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桑叶迷宫
在养蚕中成长
儿子签了『用工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