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教学因子润泽数学文化

2023-06-06陈旭霞

师道·教研 2023年3期
关键词:折线统计图因数

陈旭霞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和进一步落实,“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逐渐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为此,小学数学教材加强了数学文化的渗透,引导学生发散思考、拓展知识、体验数学文化、发展思维、实现德育渗透,提升数学素养。

一、研读教材,精选角度,完成数学知识与数学文化之渗透

数学史、数学知识、生活常识与信息,是小学数学教材“你知道吗?”的主要板块,分布在小学阶段相应的教学内容中。

“数学史”涵盖了历史上的数学经典著作、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和数学相关知识的演绎和发展。提供的古今中外人民的智慧杰作和源远悠长的数学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数学知识”把教材中的学习内容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为学生提供了解决数学问题的多种方法,丰富所学数学知识,令学生数学思维进一步得到发展。

“生活常识与信息”中添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有趣常识和信息,充盈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能自觉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将数学贯穿在我们的生活点点滴滴中。这样一来,有效打开了学生的视野,让数学不单是数字,不再枯燥。

二、把握时机,有的放矢,实现数学知识与数学文化之融合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果,在每个教学单元都设有“你知道吗?”栏目。教师充分利用资源,把握“你知道吗?”的每个目标,做好相应内容的无缝对接,实现有效融合。

例如:教学五年下册“图形与方向”时,教师可借第86页的“你知道吗?”栏目,提供艺术家利用平移、旋转和对称的运动方式设计的图案,由此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在感受到图形的美丽与数学息息相关的同时体会数学之“美”。同时,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画出千姿百态、美轮美奂的图案,从而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

三、重组优化,有效衔接,提升数学知识与数学文化之实效

“你知道吗?”作为选学内容,受教学时间的影响,往往会被教师忽略不教,这样学生错过对知识理解的完整性、延伸性,无法实现知识的迁移、提升。

五年级下册的“你知道吗?”栏目中的第56页分解質因数、第64页互质数的介绍、第61页短除法,以及第79页的判断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等,对于这样的内容,我们不但要教,还要认真教。如:在教学“找一个数的因数”中,我们在教完“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之后,可添加“你知道吗?”栏目中的分解质因数知识,即多了一个求因数的方法,也为后面学习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提前做好铺垫,为“约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在给较大数约分时,学生往往约不干净(分子分母互质),可以引导他们先把这两个数分解质因数,再约分。

教师可以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学习,让解决问题的方法枝繁叶茂。在课内渗透数学文化,可以有效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使其数学知识体系更完整。

四、创设平台,丰富内涵,感受数学文化之魅力

1.课内外结合,将“你知道吗?”与教学内容融合

学生学习折线统计图的作用、特点及不同领域的应用时,渗透“你知道吗?”的内容,适时指导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相关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如疫情期间,学生收集了抗击“新冠”时的病人数、治愈病人的数据、各地支援抗疫人员数制成折线统计图,从中分析数据和数据背后的所反映的问题,验证相关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据分析观念。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一人有难,八方支持”的爱国情怀,让爱国主义教育再次升华,深感数学之魅力。

2.增大课外阅读,丰富“你知道吗?”

受课内时间和内容所限,可利用寒暑假,让学生阅读所在年级或之前所学数学课本中的“你知道吗?”知识,该栏目一些内容是课内知识向课外的拓展,有些知识更适合在数外进行。如:“用格子乘法的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学会多种计算方法,也拓宽了思维,培养了他们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彰显数学其内在的文化价值。

责任编辑 李少杰

猜你喜欢

折线统计图因数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因数是11的巧算
“积”和“因数”的关系
积的变化规律
折线的舞台——谈含绝对值的一次函数的图象
找因数与倍数有绝招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
先张法折线配筋预应力混凝土T梁施工监测
学会选择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