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创新策略的研究

2023-06-06李霜

求知导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创新教学小学美术新课改

摘 要: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创新教学策略,要有意识地在授课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利用多样化的课程活动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综合素养。文章结合教学策略创新的意義,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方面出发,阐述小学美术教师通过优化教学目标、创设多元情境、开展生活化活动、组织鉴赏活动、创新教学评价机制等方式,改善美术教学质量,增强素质教育效果的教学创新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美术;创新教学

作者简介:李霜(1983—),女,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

美术是一门融合了技术与文化两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学科,美术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艺术思维的启发,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学科综合能力,还能使学生在艺术感知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艺术修养与品德素养,而这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教师若想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满足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就需要充分认识到美术知识的特点和优势,并根据当前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优化,使其能够在多样化的认知活动中受到优秀艺术思想的熏陶,掌握正确的艺术创作技能,并通过不断练习、不断实践提高思维能力与技能运用能力,提升美术综合素养。

一、小学美术教学策略创新的意义

小学美术教师创新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教师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授课活动,如美术鉴赏、情境感知、技法分析等,不仅可以改变小学生对传统美术课程的印象,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美术知识的兴趣,还能使其在多种认识活动中提高艺术审美能力、美术绘画能力、美感感知能力、情感感悟能力等,进而逐渐形成良好的学科综合素养。

另外,创新教学策略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品质。小学生通过细致观察艺术作品,深入分析作品的创作手法和画面意境,能够真切感受到不同创作者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同时,能够感悟出作品背后的情感内涵,在艺术熏陶中形成良好的艺术品质和高尚的艺术情操。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的具体创新策略

(一)结合新课改要求,制订教学目标

小学美术教师为了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需要结合新课改要求制订相应的授课目标,借此帮助小学生找到知识探索和能力提升的方向,同时,使其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美术综合素养[1]。

在制订教学目标时,美术教师应从以下三方面出发。首先,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教师需要根据当前班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等要素设计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当前课程中的美术知识,提高相应的艺术能力;其次,在方法与过程方面,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授课目标,创新教学活动,让小学生在自主探知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借此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在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方面,教师需要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设计课程目标,使小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拥有丰富的人文情感,同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意识。

以“百变团花”课程为例,美术教师需要综合新课改要求、课程内容、班级学生学情三方面的内容,然后以此为基础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例如,此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使小学生通过观察剪纸美术作品感知到此类艺术表现手法中的独特美感,了解不同团花剪纸的不同结构特色,掌握纸张折叠与裁剪的方法。方法与过程目标是让小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找到剪纸艺术中团花折叠和裁剪的规律,能够自行设计一个团花剪纸。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目标是让小学生通过参与多样化认知活动加深对中国剪纸艺术的了解,能够真正认识到剪纸这种独特的艺术语言,感受到剪纸的艺术美感,培养学生较强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美术教师通过制订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快速找到课堂学习的方向,还能够对其进行美术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方面的培养,进而真正达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创新教学方法

1.创设多元情境,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

教师为了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可以开展多元情境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契合当前班级学生认知水平的情境内容,引发他们进行深度思考,使其在有趣的开放性情境中对美术知识进行联想和迁移,从而提升自主思考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直观生动的美术情境,锻炼小学生灵活转换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的能力,使其在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中感知不同美术作品的不同艺术价值,进而提升艺术感知能力[2]。

以“艺术作品中的动物”课程为例,此节课要求小学生了解雕塑、泥塑、中国画、儿童画等,能够准确辨别画作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学生通过对不同艺术作品的细致观察,认识到夸张、变形等多种艺术创作手法;使学生感悟艺术作品中不同动物形象的不同寓意。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活动,让小学生在感官体验中达到上述学习目标。例如,美术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投影一幅东汉雕塑铜奔马图片和一幅现实生活中的马的图片,引导小学生思考这两幅图片中的马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有的小学生认为铜奔马处于奔跑状态,所以看起来更有活力,而另一幅图中的马在低头吃草,给人一种安静平和的感觉。还有的小学生认为铜奔马马蹄踏在燕子身上,而现实中的马踩在草地上,这显得铜奔马更轻盈。通过分析图片情境,班级学生对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形象有了初步认识。然后,教师再播放《铜奔马》纪录片片段,利用动态情境激活小学生的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方式增强他们对艺术作品的感知力。有的小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对铜奔马青铜器艺术作品进行了联想,想象一匹马脚踏飞燕奔腾在空中的场景,而这种急速飞奔的气势也让他感受到了一种勇往直前的豪情。美术教师利用多元情境教学活动,不仅能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还能给小学生带来一种新奇的认知体验,让他们在各种感官的刺激下加深对艺术作品内涵的理解。同时,借此锻炼小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感知水平,提升其美术学习的质量。

2.融入生活元素,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

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美化与升华,优秀艺术作品的创作不仅需要创造者拥有高超的美术技能,还需要其具备较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对已知事物进行合理创新与改造,使其所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更具艺术气息,同时,能够展现强烈的美感。对此,美术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生活化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景体验和美术作品感知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进而创作出更富有美感和生活气息的美术作品[3]。

以“生活与艺术中的花”课程为例,美术教师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花卉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小学生细致观察不同种类的花朵,了解它们各自的形态和特点,同时,结合美术作品分析不同花卉的不同寓意,并借此激发小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例如,教师可先让小学生观察盛开的月季花、百合花、牡丹花、康乃馨、玫瑰花、郁金香等,总结不同花朵的不同特点,探索它们各自的寓意。如百合花的花朵呈喇叭状,花瓣为乳白色,外侧靠近根部的地方稍带一点紫色或粉色线条,没有斑点,花瓣顶部向外弯曲但不卷,花蕊稍向上弯,中部以下有柔毛。小学生根据百合花的名字和形态可以猜测出其寓意应当与纯洁或团圆美满相关,可能象征着百事和合、纯洁高雅。又如,小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牡丹花色泽艳丽、品种繁多,花朵不仅有粉色、红色、黄色,还有极为少见的绿色,也正因如此,绿色的牡丹最为珍贵。不同品种的牡丹花不仅颜色不同,形态也有所不同。在观察过程中,小学生可以直观看到有的牡丹花花瓣很少,只有10—15片,而有的花瓣却非常多,有20—25片,且花瓣宽大,排列清晰。还有的牡丹花盛开之后呈球形,内外花瓣的形状大小近似,而我国传统图案中的团花图大多取自牡丹。由此,小学生可以想象到牡丹应该有吉祥团圆、富贵美好的寓意。之后,教师再让他们结合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绘画创作,并在作品中展现不同花朵的不同寓意。小学生通过对现实事物进行细致观察,不仅可以提高自主观察的能力,还能可以借此拓宽艺术视野,在画作中自觉融入事物背后的寓意,从而使画作展现不同的意境,表达不同的意义。

教师还可让小学生观察两幅中国画,使其在感受画中花朵美感的同时,体会到现实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并借此激发创作灵感。第一幅是工笔画《写生玉簪》,画中的玉簪花亭亭玉立,旁边围绕着翩翩飞舞的蝴蝶,这说明玉簪花不仅形态好看,还有浓浓的花香。作者通过对玉簪花形态的细致描绘,以及对周围环境的侧面展现,能够让小学生充分感受到玉簪花鲜活的生命力。第二幅是写意画《露气》,此画作可以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侧呈现的是在一片蓬勃如云的荷叶中露出一枝尖尖小荷的场景,而右侧则是在两枝瘦长的莲茎旁盛开着一朵火红的荷花的场景。左右两朵高低不同、大小不同的荷花使画面展现了奇妙的平衡感,让小学生体会到了一种出奇制胜的美。通过观察两幅花朵画作,小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两种不同的绘画表现手法,还可以明白画面布局也会影响画作的意境和美感。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现实与艺术关系的认识,使其在现实中获取艺术灵感的同时,提高美术创新能力、创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组织鉴赏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优秀的艺术作品能给人带来视觉享受,也能传达丰富的思想情感,能够有效陶冶人们的情操。对此,美术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特点开展美术鉴赏教学活动,让小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的艺术作品,感悟其中所蕴含的不同情感,体会到不同作者的思想内涵,同时,借此提升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4]。

以“山水画”课程为例,美术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鉴赏多幅优秀画作,引导他们对绘画作品中的造型特点、表现手法、画面意境、创作技法、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与研究,感悟其中的艺术美,并借此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小学生对比研究《游春图》和《千里江山图》两幅著名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分析两位画家分别使用了哪些绘画技法和色彩搭配方法。如《游春图》作者用了独特的勾画技法,即青绿勾填技法,这种技法使整幅画作变得更加细密精致,而青绿色使得画面色彩更加明亮;《千里江山图》作者使用了皴法和勾法,皴法可以使画面中的线条呈现不刚不硬的特点,之后,画家再用花青色或赭石色进行渲染,使画面中的水天交接处变得浑然一体,展现了壮阔恢宏的气势。教师通过开展鉴赏活动,不仅可拓宽小学生的美术视野,还能借此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艺术审美素养。

(三)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美术素养

美术教师不仅要创新授课方法,还需要完善课程评价机制,通过开展多元化、形成性点评活动,转变小学生的认知态度,使其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并借此提升他们的美术综合素养[5]。

教师在设计美术课程评价活动时,需要从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两方面出发。针对评价内容,美术教师不仅要点评小学生的学習成果,还需要点评他们的认知过程,如发言积极性、参与活动积极性、自主交流积极性等。而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可以开展生生互评或自我评价活动,让小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判断自己是否在认知活动中提高了美术能力和美术素养。

以“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课程评价为例,教师可以开展自我评价活动,让小学生回顾自己在课堂中的各种表现,点评自己的学习行为。例如,有的小学生点评自己在欣赏作品《睡莲》时,能够积极参与发言活动,大胆表达了对这幅作品的看法,简述了色彩对美术作品意境创造的作用;有的小学生评价自己在绘画创作活动中的表现时,提到了与他人合作交流时的态度,认为自己能够自觉参与合作认知活动,并且能够与他人形成高度配合,创作出整体色彩较为和谐的美术画作;还有的学生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美术思维启发,从他人的画作中获取到了创作灵感,同时,通过聆听他人对画作的分析感知到了优秀艺术作品的美,进而提升了自身的审美能力。美术教师通过开展多元点评活动,可使小学生更加重视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有意识地探索美术知识背后的内涵,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美术综合素养,提高学科综合能力。

结语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合理创新教学思路、优化教学策略。要巧妙地将素质教育渗透其中,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美术教学活动提高小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感知能力,同时,使小学生在亲身体验、亲自尝试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美术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张绍军.创新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33):145-146.

鲁星.探析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7):125-126.

徐辉.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J].学园,2021,14(16):32-34.

孔颖颖.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创新策略探析[J].新课程,2021(19):108-109.

王淇慧.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J].知识文库,2021(7):29-30.

猜你喜欢

创新教学小学美术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与学”的最佳方式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