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强国背景下大力推进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治理现代化交流研讨会暨高等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建设发展联盟2023年会会议综述

2023-06-05王凤宏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现代化学院体系

王凤宏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 101101)

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中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当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其中,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路径之一。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作为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它涉及到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管理理念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旨在提高高职院校的治理效能和治理水平,推动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通过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内外环境适应性和竞争力的提升,推动高职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高职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是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推进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多元共治、师资队伍建设、综合改革、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治理能力和水平,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产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挥积极作用。

2023年8月16日,由Education plus国际职业教育大会组委会、高等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建设发展联盟和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联合主办的2023高等职业院校治理现代化交流研讨会暨高等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建设发展联盟年会在湖南长沙召开,联盟面向全国征集遴选的56所高职院校74个典型案例入选2023全国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特色案例院校。会议吸引了来自中华职业教育社、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治理现代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的参与,与会者聚焦“教育强国背景下大力推进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交流研讨,会议为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了实践经验。

一、新法新政下的职业院校治理态势

职教发展演变进入新时代,迈向新阶段的重要任务是提升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职业教育也需要不断适应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法规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这些政策法规在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基础上,以改革创新求发展。从规模到质量,我国职业教育政策法规的发展一直在不断完善,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邢晖教授从职业教育发展演变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法规发展轨迹、职业教育多元多层协同共治框架、职业教育治理新格局等方面对党和国家法律政策引导职业教育治理不断前行的情况进行了深入阐释,展现了她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

首先,她通过分析职业教育发展演变历史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法规的发展轨迹,总结了40多年来职业教育的五大转变及其对未来影响:第一,性质从层次到类型,未来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将出现较大的量变和质变;第二,模式从单一到多元,未来职教的体制和发展模式必然是协同和多彩;第三,体系从断裂到通达,从独立到融通,各要素间关系融合度和通达性会更好;第四,管理从统到放,未来职教将形成“地方为主、学校自主办学”的新格局;第五,重点从外延到内涵,未来职教将聚焦到标准、制度、平台、教育教学等。

其次,她指出新职教法第六条、第八条对国家职业教育治理模式和管理体制做了全面的概括,第三十五条、三十六条进一步明确了职校管理体制与办学自主权。教育治理新格局将是依法治教、管办评分离、放管服结合。职校治理新局面将呈现治理要素标准化、治理制度体系化、治理组织扁平化、治理运行科学化、治理内容特色化和治理手段信息化。职业教育治理呈现新态势,会更体现法治化、更以人为本、更强调开放、更注重协同共治、更讲效率和效能。

最后,她指出完善职业院校的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其中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和治理运行机制,以及提升人的治理能力。她还强调了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学校发展规划和制度建设,实现高职院校的“治”“制”之变。此外,她提到了教育部明确的11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指出这是当前最关键的治理要点。

二、探索构建中国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高职院校治理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包含着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手段、治理机制、治理效果、监测与评估等多个维度。面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治理要素标准化需求,梳理和精炼出适合高职院校精简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尤为重要。

(一)构建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构建科学化、规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推动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促进高职院校治理理念的更新、治理体系的重构、治理方式的优化,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的治理水平和效能。二是有利于规范与指导高职院校治理实践。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引领、调节和改进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实践具有重要的规范与指导意义。通过明确的评价指标,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明确治理目标、优化治理路径、提升治理效果,推动高职院校向现代化治理迈进。三是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可以客观地评估高职院校的治理水平和发展质量,为高职院校提供改进和提升的方向和动力,推动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建设发展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理事长,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宜提出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其治理现代化对于培养高素质、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推动高职院校向教育强国的目标迈进,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保障。

(二)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杨宜介绍指标体系设计是在“联盟”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中国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报告(2022)》提出的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七大建设路径和高职院校治理实践的调研,按照治理要素,初步构建了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其中包括高职院校治理理念现代化、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个一级指标,制度体系、组织体系、民主体系、生态体系、智慧体系、文化体系、质量体系等12个二级指标与32项主要观测内容。她表示将继续进行实证研究和修正指标体系,以不断完善中国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呼吁更多院校加入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当中,以更好地指导院校治理实践。

三、推进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创新

(一)综合改革成效显著

推进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实践探索,高职院校在党建引领、依法治校、数字化转型方面积极进行治理创新,成效显著。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靳凤莲谈到学校致力于构建全场域育人新格局,实现党建引领的思政育人目标,推动学院的高质量发展。创新阵地建设,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沉浸式、体验式“智慧党建+思政育人”平台,实现党建工作智慧化、党务工作标准化、党员教育规范化、思政育人科学化。创新融合模式,通过进企业、去社区、到农村,开展党建联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进“一建双融”共同发展,实现支部结对、平台共用、队伍共建、人才共育、技能共研、难题共克、成果共享。

长江职业学院副校长李丹介绍学院积极贯彻新《职业教育法》,推进依法治校,提升学院的内部治理体系。学院通过战略思维和系统方法,强化了依法治校的顶层设计。同时,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升学院的内部控制能力。学院还注重法治教育,将普法教育融入到课程思政中,为培养法治人才提供坚实的阵地。此外,学院通过大数据分析,支持学校的考核评价、质量评估、教学督导和内部诊断等方面的工作。学院还构建了法治考核体系,以及信息化建设的决策机制,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信息互通的方式实现精准决策。这些举措有助于提升学院的治理水平和发展质量。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陕西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龙治刚提出以“五位一体”治理模式统筹推进职业院校治理体系综合改革。学院通过政治引领、优化结构、产教融合、数字技术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努力,学院在高质量协同育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领导和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敏提出学校通过练内功,建好一个班子;重培养,建强一支队伍;强组织,夯实一个基础;兴文化,唱响一个品牌;办实事,凝聚一个合力“五位一体”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陈敏特别提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加强学校治理的重要举措,通过挖掘水文化育人思想、践行水文化育人理念来创新探索水文化育人改革与实践。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黄金提出以数据价值为核心的院校治理数字化转型。其做法是通过理顺各单位间管理关系和工作机制,建立保障机制;强化党建引领和顶层设计推进数字化融合;以问题为导向,破除业务壁垒,推动管理协同,注重一站式服务,凸显“全覆盖、高可视、快响应”的现代校园治理模式特点。

(二)治理理念不断革新

治理理念是人们对治理活动的理性认识,在保障学校高质量发展上,理念比任何设施、组织和人员都更重要。治理理念不断革新,才能不断推进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路径创新。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彬提出革新治理理念,强化先导力。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提出了学校治理的五大发展理念。在创新发展方面提出:学院要不断提出新思路、找到新办法、蹚出新路子,走质量强校、特色立校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守住精神底蕴和办学特色,传承学校的历史积淀。在协调发展方面:要谋全局、抓重点,从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管理等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在文化培养、行为节能、科技技能、管理节能四个方面优化资源配置,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在立足区域、面向国际国内,深入推动校企、校地合作上体现开放发展理念。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洪军认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是开展高职教育治理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目标。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更新治理理念,创新治理格局,通过强化党建引领、优化内部治理、健全育人机制、完善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特别是在强化党建引领方面,学校实施思想引领、强基固本、校园先锋、头雁领航、党建保障、党建创新、化院清风“七项工程”,把政治建设贯穿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全过程。

(三)提升师资水平是治理关键

提升人的治理能力是完善职业院校的治理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关键因素。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教师发展是关键。大连外国语大学原校长孙玉华谈到职业院校要培养符合“一带一路”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需解决师资力量储备问题。她以“一带一路”为背景,提出师资力量是推进合作办学、课程建设、开发教材的关键,并分享了“汉语+职业技能”实践路径和“汉语+职业教育”发展路径。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书记、院长赵驰轩在教师发展方面,提出把发展路径交给教师自主选择。学校深入推进教师“七一个”工程,即:追踪一个科学发展的前沿、合作一家真心用己的企业、编著一本得心应手的教材、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教案、培养一批真心爱己的学生、打造一批属于自己的成果、参加一个行业学会的组织。通过亮指标、立制度、搭舞台等形式,实现项目绩效、优劳优酬、一人一薪,推动教师个性化发展,充分尊重教师的意愿,让教师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促进教师的成长和成果的产出。学校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破除了一些陈旧的评价标准,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创新能力。这些举措为学院的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动力。

其次,搭建良好的教师评价体系。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王国明在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方面提出了“一主体引领、双路径驱动”的评价体系,将教职员工按照聘用岗位分为不同类别,并根据不同类型、不同职级教师岗位的职责和工作特点,制定了具体的考核指标和内容。他强调将考核与双高建设任务密切对接,以目标导向、成果导向和效益导向为原则,促进了双高建设项目的具体落实和绩效最大化。

最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副院长魏中龙认为教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学校积极探索“一线、双元、多维”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以校企“双元”共育为抓手,“融合性”提升“双师型”教师能力;坚持平台支撑、重构激励机制、建设人才高地,“多维度”打造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培养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师资支撑。沧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杨静利提出要引进培养相结合,提高师资水平;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提升实践教学水平;持续激发创新活力,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明确师资队伍建设总目标,细化分解形成教师发展个人目标,分类分阶培养,精准施策助推,多措并举提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与实践。

(四)校企共治深入推进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优先级和重量级,深入推动校企共治共建,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路径。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毛建卫强调了城产教科创融合的重要性,指出高职院校需要与城市、产业和创业发展需求相结合,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结构化发展中找准定位。推动育学生、育教师和育企业的“三育观”,通过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实现学生、教师和企业的共同发展。他认为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发挥主导作用,推动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他认为教师队伍需要具备企业家精神,培养德技俱佳、双师双能型教师,以适应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需求。企业和行业也需要有教育家情怀,通过产教融合提升合作,担当“育学生”和“育教师”的责任。此外,强调多元共治的现代职教体系是要建立现代职教体系生态域,通过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行业企业的共同组建,实现现场工程师培养、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技术转化与创新平台建设等多元共治的办学模式。他也强调了产业发展中的“专精特新”新趋势对高职院校办学提出了新方向。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院长叶银忠认为院校治理是系统工程,需要从严治党、依法治校、依规治学、质量管理、两级管理、数字化治理和多元参与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他提出校企共建专业群可以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合作的能级,通过行业协会、职教集团、产教融合联合体/共同体、企业等广泛参与学校治理,实现专业的集群发展和相互支撑。他强调两级管理,让二级学院成为办学实体,通过校企共建专业群的方式,实现更加有效的教学管理和校企合作,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人才的能力。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副书记、院长蒋新革也提出构建“四元四实”治理体系,打造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通过创建行业、企业、学校、政府“四元”协同生态环境,做实产业学院,通过共建理事会引领基层组织,夯实治理结构。

2023年高等职业院校治理现代化交流研讨会的召开是教育强国背景下推进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学术活动,旨在加强高职院校治理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认识,总结实践经验,明确未来发展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建设发展联盟和相关机构将继续合作,加快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高职院校治理道路,持续推进高职院校治理理论与实践创新。

猜你喜欢

现代化学院体系
初等教育学院
边疆治理现代化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学院掠影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