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激酶C受体1、四个半LIM结构域蛋白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2023-06-05乔滨刘孝民肖中岳孙佳春
乔滨,刘孝民,肖中岳,孙佳春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河南 洛阳 471003
食管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多好发于中老年人群。食管癌以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最为常见,约占全部食管癌类型的90%[1]。ESCC 发生发展与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化疗是目前临床治疗ESCC 的重要方法之一,但部分患者对化疗反应存在一定异质性,预后亦有很大差异[2]。因此,寻找有效的分子标志物对ESCC 患者对化疗的反应进行预测有重要作用,可为ESCC 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活化激酶C 受体1(receptor for activated C kinase 1,RACK1)属于细胞质内锚定蛋白,已有研究证实,RACK1 参与了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3]。四个半LIM 结构域蛋白1(four and a half LIM domains 1,FHL1)则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可有效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4]。但目前关于RACK1、FHL1 在局部晚期ESCC 疗效评估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仍存在争议。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局部晚期ESCC 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RACK1及FHL1 的表达对局部晚期ESCC 化疗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2月至2021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ESCC 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经手术切除、穿刺活检或穿刺细胞学检查等确诊为ESCC;②年龄﹥18 岁;③既往未接受放疗、化疗;④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过敏体质;②存在意识障碍或精神类疾病;③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122 例ESCC 患者,其中男68 例,女54 例;年龄41~71 岁,平均(57.23±5.47)岁;临床分期:Ⅲ期64 例,Ⅳ期58 例;肿瘤部位:颈段20 例,胸上段34 例,胸中段53 例,胸下段15 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化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化疗:第1、8 天,紫杉醇80 mg/m2静脉滴注,第1~3 天,顺铂40 mg/m2静脉滴注,21 天为一个周期,共化疗4 个周期。
1.3 免疫组化法检测RACK1、FHL1 的表达情况
取122 例ESCC 患者的ESCC 组织及距瘤体5 cm 以上的癌旁组织,制成石蜡切片。组织标本脱水,10%甲醛固定,二甲苯透明,常规石蜡包埋,5 μm 连续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ACK1、FHL1 的表达情况。采用RACK1、FHL1 兔抗人单克隆抗体,详细步骤严格遵循说明书,采用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
结果判定[5]:RACK1、FHL1 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呈棕色染色判定为阳性。依据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所占比例进行评分。无着色计0 分,淡黄色染色计1 分,棕黄色染色计2 分,黄褐色染色计3分;无阳性细胞计0 分,阳性细胞所占比例﹤10%计1 分,阳性细胞所占比例10%~50%计2 分,阳性细胞所占比例51%~75%计3 分,阳性细胞所占比例﹥75%计4 分。染色强度评分和阳性细胞所占比例评分相乘,﹤3分判定为阴性,≥3分判定为阳性。
1.4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①比较ESCC 组织和癌旁组织中RACK1、FHL1 的表达情况。②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6],包括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将CR+PR+SD判定为有效,PD判定为无效,比较不同临床疗效ESCC患者ESCC组织中RACK1、FHL1 的表达情况。③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3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局部晚期ESCC 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ESCC 组织和癌旁组织中RACK1、FHL1 表达情况的比较
ESCC 组织中RACK1、FHL1 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 ESCC 组织和癌旁组织中RACK1、FHL1 表达情况的比较[n(%)]
2.2 不同临床疗效ESCC 患者ESCC 组织中RACK1、FHL1 表达情况的比较
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有效87 例,无效35例,有效ESCC 患者ESCC 组织中RACK1、FHL1 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效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不同临床疗效ESCC 患者ESCC 组织中RACK1、FHL1 表达情况的比较[n(%)]
2.3 局部晚期ESCC 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至随访结束,122 例ESCC 患者中,死亡26 例,占比21.3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吸烟情况、病变部位均可能与局部晚期ESCC 患者的预后无关(P﹥0.05);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化程度、肿瘤直径、RACK1 表达情况、FHL1 表达情况均可能与局部晚期ESCC 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为低分化、肿瘤直径≥5 cm、RACK1 阴性表达、FHL1 阴性表达均是局部晚期ESCC 患者预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表3)
表3 局部晚期ESCC 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局部晚期ESCC 的恶性程度较高,相关资料显示,局部晚期ESCC 经手术治疗后复发率较高,5年生存率较低[7]。新辅助化疗是在术前进行全身化疗,目的是为早期杀灭微小转移灶并缩小肿瘤体积,从而降低术后复发转移风险。但恶性肿瘤是不断演进与异质化的,相同临床分期给予同样的治疗可能导致预后不一致。故如何准确评估肿瘤生物学行为并据此选择治疗方案,进行疗效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组织学和病理学检查是评估诊断肿瘤最客观、最常用的方法,但获取肿瘤组织需要活检,属于有创检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进展,已有研究证实,RACK1、FHL1 等分子标志物在ESCC 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8-9]。RACK1 是定位于人5 号染色体的支架蛋白,属于RACK 家族人员之一,可通过与细胞中多种信号分子结合,参与细胞内多个信号通路的转导。研究显示,RACK1 可影响细胞周期进程、调节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10]。研究指出,RACK1 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肺腺癌等恶性肿瘤中持续高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11]。本研究发现,RACK1 在局部晚期ESCC 患者ESCC 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表明RACK1在局部晚期ESCC 中可能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推测RACK1 表达及作用可能具有组织特异性,其在不同肿瘤中可能发挥不同的生物学作用,这可能与RACK1 参与调节多种信号通路有关。
FHL1是FHL家族成员之一,定位于Xq26.3,长度2524 bp,由7 个外显子和6 个内含子组成。既往已有研究显示,FHL1 在肺癌、胃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低表达,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及基因转录调控[12]。本研究中,FHL1在局部晚期ESCC患者E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与王哲彦等[13]的研究结果相符。提示FHL1 可能是一种保护性蛋白,其表达下调可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本研究比较不同临床疗效局部晚期ESCC 患者ESCC 组织中RACK1、FHL1 表达情况发现,有效ESCC 患者ESCC 组织中RACK1、FHL1 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效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研究发现,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等均是影响肿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14]。本研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为低分化、肿瘤直径≥5 cm、RACK1 阴性表达、FHL1 阴性表达均是局部晚期ESCC 患者预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但这些因素缺乏特异性。相关报道认为,RACK1、FHL1 表达下调可能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影响患者的预后[15]。本研究中,RACK1 阴性表达、FHL1 阴性表达均是影响E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表明RACK1、FHL1 可作为评估局部晚期ESCC 患者化疗疗效的辅助指标之一,同时提示RACK1、FHL1 表达与局部晚期ESCC 患者预后有关,阴性表达患者预后不良的可能性更高。
综上所述,RACK1、FHL1 在局部晚期ESCC 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低,可作为评估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疗效、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样本量较少、随访时间较短,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