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角下大学生奋斗观内涵及培育路径选择

2023-06-05江锦玲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乡村振兴

摘要:乡村兴不兴,关键在于人,关键在于青年大学生坚持不懈地为乡村振兴而奋斗。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乡村振兴赋予了大学生奋斗观新内涵,这不仅是新的理论读本,也为高校和政府提供了新的培育契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大学生奋斗观;培育路径

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就是着重抓“三农”工作,需要大批知农、爱农的奋斗青年在基层奉献,这就赋予了大学生奋斗观新内涵。现阶段,大学生奋斗观培育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课题,不仅能激励大学生实干兴邦、勇担重任,还能确保国家下一个百年奋斗征途上后继有人。

一、乡村振兴视角下大学生奋斗观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1]。”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青年奋斗观拥有积极的共性,但依据 不同时期青年特点和国家发展人才需求,衍生出独特的个 性。乡村振兴视角下,新时代大学生奋斗观具备持之以恒、吃苦耐劳、开拓创新三个元素,可以为青年学子在服务“三 农”工作中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一) 青年奋斗观具有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精神

脱贫攻坚胜利是暂时性、阶段性的,距离建成全面小康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乡村振兴不同于脱贫攻坚,这是持久战,是在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上提出的新战略,是国家避免反贫,抓牢“三农”工作的主帮手,具有宏观性、延续性的特点。虽然困扰我国千百年的贫困难题已经解决,但是接下来如何守住农民的饭碗,保证粮食的丰收仍是严峻挑战,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奋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关键[2]。为确保农村现代化建设,筑牢振兴乡村基础,除了具有一定物资支持,还需要大批坚持不懈,勇于奋斗的青年与国家同发展,和人民共进步。对此,在稳扎稳打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要求大学生深刻明白新征程上依旧有新的使命,要时刻保持奋斗意识,不松懈不怠慢,把个人理想同国家复兴梦挂钩,充满服务农业,发展农村的热情,努力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为实现共同富裕而持续奋斗。

(二) 青年奋斗观具有吃苦耐劳,勇于担当的态度

艰苦奋斗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青年奋斗观的应有之义。脱贫工作并非一帆风顺,无数个为民所想的扶贫干部在解决国家区域性整体贫困时不怕苦不怕累,披坚执锐,肩负使命,尽最大力量攻克难关,最终带领贫困群众摆脱苦境。国家要富强,乡村必振兴。中国作为农业大国,需要帮扶的低收入人群主要在农村,而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村住房用电条件简陋,大学生掌握的农业知识不够扎实等等,这些对于投身基层工作的青年大学生,每项都是挑战。因此,落实乡村政策,做好振兴工作,就需要大批能吃苦的青年,在艰苦条件下沉得住气,敢于在乡村的沃土上锻炼,以担当、责任守好“三农”基础,助力乡村发展,冲锋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基层,肩负起国家复兴的使命。

(三)青年奋斗观具有坚持真理,不断创新的精神

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是一个有机整体。我国自2013年拉开脱贫攻坚战的序幕,越到后期扶贫工作要解决的问题就越困难,党创新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念,2015年召开的扶贫会议中提出“六个精准”理念,环环精确,步步把关。不仅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到:“要真抓实干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3]。”当今世界正处于两个未有之大变局,青年学子面临的困难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更有挑战性,这就促使青年大学生要有危机意识和开拓精神,如果一味用老旧的思维和办法解决问题,认为农村落后、破旧,没有发展潜力,那就会陷入固步自封的困境,是无法成为爱农、知农的新时代青年,不可能带动乡村发展。对此,青年奋斗观理应具备科学求知的态度,积极创新的精神,这样在大学生返乡创业或是服务“三农”的过程中,才可以为乡村振兴带来无穷活力和生命力。

二、乡村振兴视角下培育大学生奋斗观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春是用来奋斗的[4]。”奋斗是大学生的本色,是责任与担当的表现,大学生奋斗观的培育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增强文化认同,还可以提高其自主奋斗意识,成为乡村振兴所需人才,助力祖国实现第二个百年梦。

(一) 有助于大学生继续发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乡村振兴视角下大学生奋斗观,包含坚持不懈、吃苦耐劳、开拓创新的元素,是延续了中华民族传统优良美德的表现。再微小的力量,通过不断量变也能达到质变,这就是持之以恒的结果,青年学子要明白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凡事不能急于求成,需慢慢积蓄,持续努力。中国人身上始终有着不怕流汗不怕流血的吃苦精神。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青年大学生要成為国家栋梁,要勇于超越,勇于奋斗,争取做出更大成就。

(二) 有助于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所需的后备军

乡村振兴涵盖面很广,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并且是一项分阶段长期实施的战略计划,需要大批甘于奉献的青年在不同领域为国家解决“三农”等问题,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奋斗。此外,乡村振兴作为一项全新工作,每个领域突发的问题都是全新的、未知的,乡村振兴的后备军应具有专业性和独特性。乡村振兴视角下培育的大学生奋斗观,是包含助力乡村发展的奋斗元素,是把人才振兴作为首位之举。在培育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对口人才,调动人才积极性,打破基层后备军力量不足、专业性不强的瓶颈,有利于“三农”工作高效完成,另一方面可以往基层引入一批素质高、思维新、方法多的青年学子,在加强乡村治理,创建美丽乡村,稳住粮食收成等方面形成良性循环,以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三、乡村振兴视角下大学生奋斗观培育的路径选择

要培育青年大学生奋斗观,高校与政府应在实践中下功夫,结合当前大学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受限,农村发展滞后、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等现实问题,找准乡村振兴落脚点,帮助青年大学生在实干中内化奋斗意识,明白人生为什么要奋斗,做爱农、为农的奋斗青年。

(一) 强化理论认知,实现树立奋斗观共识

当代许多大学生意志力薄弱,在逐梦途中面对挫折就半途而废,不明白坚持奋斗的意义。各高校应该以乡村振兴精神为指导,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热情,培育愿意服务“三农”的奋斗青年。构建为乡村发展引入人才的就业模式,用兴趣引导学子,让学子在擅长的领域,保持奋斗热情,进而培育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的奋斗观。例如,旅游系专业学生,可以就职于文旅社,制定乡村旅游项目,为贫困乡村带去生机与活力,在自己所做出的成绩中,不断保持工作热情,形成踏实肯干,持之以恒的品质。表演系学生可以参加广播电视局的制片活动,出演有关脱贫的戏剧、电影,在角色扮演中和先辈伟人情感共鸣,从而感悟奋斗的力量。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5]。”通过参加乡村振兴项目,激发了青年大学生的奋斗激情,而且有利于延续坚持不懈,愈挫愈勇的奋斗观,锲而不舍地助力乡村振兴。

(二) 拓展劳动课程,践行奋斗观路径

虽然小学课程有开设综合实践活动,高校也要求大学生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但小学至高中再到大学,青年奋斗观培育断层严重。在大学期间,大部分学生是为了加学分而参与实践,与高校培育青年奋斗观的初心不一致,无法达到长久育人实效。高校要把劳动课程学分设置为必修分,在劳动中体会实干的价值,学会吃苦。首先,高校辅导员要积极开展劳动教育主题班会,加强宣传党史、脱贫攻坚史和乡村振兴史,强调校园只是从学生步入社会的过渡区,青年要在最宝贵的阶段树牢拼搏奋斗意识,避免进入社会后学生心理差距过大。此外,高校可以带领学生前往农村,制定学生和相应农村家庭精准对勾的劳动体系,作为课程必修分。一组学生负责一户农村家庭的田地,从春播到夏耕再到秋收都需亲自跟随农民进行劳动,不仅可以加强青年吃苦观和劳动观,感悟农民生活不易,还可以补充青年学子的农业知识,激发学子毕业后主动到农村工作的意愿,为服务“三农”工作培养后备军。

(三)搭建育人平台,营造奋斗观环境

大学生奋斗观培育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创新精神,以此灵活应变不同挑战。由于历史、经济等原因,农村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无法跟上时代发展,农业耕作、销售方式在有些地区还很落后,年轻人也纷纷离开家乡前往城市工作,农村人口流失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当地政府可以搭建农业发展平台,在吸引学子返乡创业上加大力度,帮助大学生在农业现代化生产、多渠道销售中激发创新精神,不断坚定自我的奋斗观。首先,农林类专业的大学生可以在返乡耕作实践中,采取更高效、更科学的办法帮助农民进行农产品种植,改进耕作技术,创新性解决粮食收成问题,让农民端稳饭碗,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创新发展的奋斗观。其次,在农产品销售上,电子商务专业的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通过电商平台等等,打破传统销售方式,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最后,返乡大学生可以致力于打造家乡品牌,规划乡村产业,在和其他地方品牌良性竞争下,做出特色产品。

乡村振兴视角下培养大学生奋斗观是理论和实践的新突破,着力在培育服务“三农”的基础上引导青年学子成为新时代奋斗者,在第二个百年征程地方品牌实现共同富裕而奋斗终身。

參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2-05-11(02).

[2]李金海.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人才[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0:01.

[3]习近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N].人民日报,2022-04-01(01).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48.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190.

作者简介:江锦玲(1999-),女,福建上杭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冯会利)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医学生道德人格现状及有效培养路径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素质培育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