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幽燕情 浓墨绘山河
2023-06-05何毓
摘 要:生于河南辉县的侯德昌,自幼喜爱书法,以篆书和碑文入画,汲古出新,建构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其书画艺术享誉国内外。侯德昌主笔创作的大型山水画《幽燕金秋图》笔墨苍润浑厚,气势浑阔,采用全景式构图,表现了雄强博大的民族魂、激越亢奋的时代情,无论从尺幅还是价值和意义来看,都是一部堪称经典的史诗性作品。对《幽燕金秋图》的整体画面进行赏析,通过笔墨、构图、设色等角度来分析作品的艺术特征,以此进一步体会作品的审美趣味及思想意旨。
关键词:《幽燕金秋图》;侯德昌;艺术鉴赏
一、孜孜不倦,德艺双馨
(一)书画俱精,学者风范
侯德昌1933年生于河南辉县孟庄镇的一个贫苦农家,并无家学渊源的他自幼喜欢书法,临颜追隶,勤奋练习,求索中源。因天赋异禀,侯德昌仅读两年多小学就以优异成绩考入了辉县一中。1956年侯德昌考入原中央工艺美院陶瓷系,经5年学习后完成学业并留校任教,德艺双馨,教学成果丰硕。改革开放后,他进入艺术创作的黄金时期,奋发研习中国山水画及书法、刻字艺术,经风雨洗礼和艺术历练后终成大家。
(二)立意太行,兼容并蓄
侯德昌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他淡泊名利,深爱国家,每次接到为国家重要场所作画的重大任务,都将其视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在绘画过程中他精心构思、倾心创作,从不计较个人的利益与得失。他根植热土,心系家乡。为支持家乡建设,他曾主笔绘制《辉县十景图》,展现了农家子弟至为宝贵的赤子情怀与凛然正气。
侯德昌绘画风格的形成,深受不同的时代思潮、地域文化和个人素养的影响。他的山水画既得益于家乡太行山,也得益于北方豪迈的文化传统。他的山水画浑朴雄强,严谨端庄,笔墨老到,匠心独具,蕴含大家气派。他认为:“传统绘画是一部沉积深厚的巨大宝藏,需要我们非常虔诚地去对待、去探索。”侯德昌曾看过大量古人画稿,反复、大量临摹优秀作品,既用心揣摩古人笔意法理,深刻体悟传统绘画艺术之精髓,又孜孜不倦地在继承中创新。他曾多次深入祖国名山大川,写生山水,采集素材,反复推敲自然之景,概括锤炼笔墨语言,在积累大量画稿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进行新的艺术创作。
(三)创新境界,旷世精品
侯德昌是卓有建树的书画家,在隶书和山水画领域的创作独树一帜。他所画山水结构严谨,场景恢宏,笔墨雄强,气势磅礴,可见境界之高迈,极具正大气象。他所作隶书严谨平实,厚重拙朴,雄强大气。1976年他为毛主席纪念堂瞻仰大厅书写了“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十七个大字。1994年他主笔创作的大型国画《幽燕金秋图》,是目前人民大会堂最大、央视出镜率最高的山水画作品。此画以恢宏气势和雄浑风姿,得到了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高度赞誉。美术界的前辈们亦一致评价该画达到了出神入化的艺术水准。侯德昌因擅长鸿幅大作而著称,多次接到为国家重要场馆绘制作品的重大任务,多地厅堂会馆中常可见到他精心创作的大型书画作品。
二、《 幽燕金秋图 》概述
(一)《幽燕金秋图》简介
《幽燕金秋图》纸本设色,长16米,宽3米,是1994年国庆节前夕,侯德昌为人民大会堂东厅主笔绘制的巨幅山水画。此画以磅礴恢宏之势体现了国之气象、民之境界,其丰厚的民族价值、艺术价值和时代价值受到一致赞誉。《幽燕金秋图》笔墨苍润浑厚,气势浑阔,把大山大水的壮观与雄强博大的民族魂融为一体,是一部堪称经典的史诗性作品。
《幽燕金秋图》的幽燕,指河北北部地区,画中描绘的北方金秋佳色,主要取景于北戴河老龙头到居庸关一带。画面构图气势磅礴,群山连绵,长城逶迤,山巅绵延天际,尽显和谐盛世。此幅鸿篇巨制十分讲究画面意境美的营造,立足自然天地,绘祖国河山壮丽之景,造景写势都极为成功,既得山水自然之微妙境界,又现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
(二)《幽燕金秋图》创作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中华民族以昂扬的精神风貌团结奋斗,经济蓬勃发展,社会事业欣欣向荣。1994年,中央决定修整人民大会堂,包括东大厅在内。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是国家举办重大活动和高级别会议、会谈的重要场所,挂在这里的画,不仅要满足基本的艺术审美,更要符合时代主旋律,表现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有关部门经过深思熟虑后,選中了以画风雄强著称的侯德昌来主笔创作这幅山水画作。
为创作《幽燕金秋图》,侯德昌和团队多次奔赴黄崖关、八达岭等地,一边酝酿创作构思,一边收集创作题材。然而,直接对景摹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深入观照自然,积累大量画稿,去粗存精,反复锤炼,将眼中丘壑转化为胸中意象,才能创造独特的艺术语言。为更好地表现雄浑壮阔的祖国河山,侯德昌大胆选择在16米长、3米宽的巨幅宣纸上,以3厘米宽的笔触,取篆法笔意,写山川雄峻之势。画面山石方硬峻峭,似铜墙铁壁一般,气象蔚然。正如画家李可染指出的,山水画要“为祖国河山立传”。“立传”不仅在描摹山河新貌,更在弘扬民族精神,彰显中国气魄。
(三)《幽燕金秋图》绘制场景
《幽燕金秋图》大致描绘的是北戴河老龙头到居庸关这一段的秋景,但又不局限于一景一地。侯德昌遵循艺术从生活中提炼的创作规律,对家乡最具概括性、代表性的风景元素,中华民族的脊梁太行山加以运用,使万里长城由太行山托衬,以体现民族精神。
三、创新融合,笔妙墨精
《幽燕金秋图》这一巨作的完成,不是单纯绘画技巧运用的结果,更是侯德昌综合素质、综合修养共同作用的成果。侯德昌作为工艺美术家,懂得艺术的装饰性;同时作为书法家,亦懂得线条的变化运用。他从姊妹艺术书法、工艺美术中吸收线条和构图的形式美法则,把书法和工艺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古文字的艺术美融于绘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取得了独具一格的艺术表现力。侯德昌的山水画在笔墨、造型、设色等方面,都有工艺美术那种装饰性、意向性、抽象性的形式美特征。
(一)雄健浑厚的用笔之妙
侯德昌因书法精深而得高妙画艺,以书入画、书画同源,是他艺术创作的重要原则。对古文字的刻苦研习,是其书画通古融今的桥梁和形式美的基础,书画间的互融互补,使他的作品增加了气势与神韵。为了让《幽燕金秋图》呈现“民族脊梁”的雄伟之气,侯德昌大胆追求“铜墙铁壁”的画面感。他长于隶书草篆,画里很多正面的巨石、石壁、山头线条有几厘米粗,几乎是“写”出来的。侯德昌抓住气势宏大、雄强壮阔这一基调,用笔十分果断,松动之中又有厚重感。笔法上粗犷简单且浑厚,墨色流畅,十分讲究力度、气势。以篆隶入笔,运笔如刀,笔触灵动与坚实相呼应,传统的马牙皴和折带皴法使山石结构富于变化,明暗虚实、墨色交融,呈现出苍润沉雄、跌宕雄壮的艺术之美。画面中树枝的画法与书法运笔的提按顿挫如出一辙,所画松树松针以重墨勾勒,笔力爽劲,节奏明快,收放自如。太行山的山体切面最能体现山势之突兀雄壮、奇绝险峻,在画面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是侯德昌的心源所在,也是他山水艺术的登极灿烂之处。
(二)虚实相生的用墨之法
依托书法的线条和墨色,使用虚实相间、浓淡不一的线条积墨塑造造型是侯德昌匠心独画之技。画面以远景衬托近景,以淡墨突出浓墨。近景以浓淡相间的墨色相叠,反复皴染出山石的厚重质感。远景则以淡而不暗的墨衬托主体。以马牙皴来表现方硬、凹凸不平的山石,随廓随皴,运笔苍劲有力,皴而后擦,最后染山石明暗,达到浑厚湿润的效果。在对粗犷山石、苍劲松柏、古朴长城进行大写意般勾勒的同时,对涌动的泉水、直下的飞瀑、秋风中的波浪也作了细致的描绘,动静结合,进一步增添了画面的美感。
(三)浓淡相间的用色之技
整幅作品色墨交融,相互辉映,共同促成了《幽燕金秋图》的壮美之象。画面采用饱满热烈的暖色调绘制,既道出了浓浓的秋意,又与东大厅的室内色彩相宜。画面中近处的青松与巍峨的远山相互呼应,山体以淡赭敷色,更似秋景。山色晴暖,青松苍然,笔墨所勾勒出的山体结构层次分明可见。山石设色间有曙红点缀,清雅秀丽,有秋色明净之感。色彩浓淡相宜,山石皆为红色,尤以山头的红色最为鲜艳,似一抹红色云霞缭绕于山间,气象万千,蔚为壮观。以灵动的色彩渲染秋日之境的盎然生机,展现了一派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的壮丽景象,有力地凸显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画家对大自然的無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四、构图饱满,以形传神
构图是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构思视觉效果的具体依据。《幽燕金秋图》作为装饰公共厅堂的大幅山水画作,在创作构图时要充分考虑到展陈空间的规律性、特殊性,使厅堂绘画与厅堂审美空间达到深度和谐。厅堂山水画因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文化意义,所能描绘的题材是有限的,因此对画家而言,绝对不是由“小画”到“大画”的简单转变,如何将有限的对象恰当组织在画面中,使之符合建筑空间展陈环境对大幅绘画创作的视觉要求、功能要求,是一个艺术课题。侯德昌通过自己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做到了理论上的认知及创作上的到位。
《幽燕金秋图》的构图布局颇讲章法,整幅画面构图饱满,注重协调统一。整幅作品可分为近景、中景、远景三个部分。画面集中了最能代表民族精神、表现祖国壮丽山河的景物,无论是云烟雾霭中的逶迤群山,还是岩石上傲然挺立的苍劲青松,抑或是蜿蜒盘卧的长城,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巍然不屈的民族气节。
近景前推,壑中烟岚云霭,深邃静美,苍松昂扬,花红绚烂。中景尤为动人,奇峰峭壁,飞瀑奔流,气势雄壮之象跃然纸上。巍然屹立的群山,彰显了伟岸的人格和刚劲的风骨,展现了中华民族盈于天地间的浩气。远景处巍峨群山耸立,长城雄卧,巨浪拍岸,山风海浪逼人而来,这是雄强之势的延伸、亢奋之情的继续。整幅作品在视角、构图上,发挥得很好。高山耸峙,需仰视才见,正所谓“高山仰止”。空中俯瞰,不过是起伏的石岭、土丘。侯德昌在《幽燕金秋图》中选取了仰视的视角,但不是站在山脚处仰望,那样陡峭有余,但视野不开阔,远而观之,群山才更加巍峨雄壮,给人以震撼心魄之感。
画面右上方的题跋相互错落,与画面的布局、绘画的风格相互呼应,维持了画面的平衡和空间感,同时也增加了画面的疏密变化。题跋先以蘸满激情的笔墨款识题名,后以诗句简以概之,字形结体遒美,端庄圆融,质朴浑厚,加强了画作的整体气魄,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侯德昌如此构思,意在表现博大精深的民族魂、自强不息的时代情。这幅画不仅与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的功能十分吻合,而且在形式上也发挥了应有的装饰作用。形神兼备、情景皆佳的《幽燕金秋图》,为东大厅增添了无限光彩。
五、因心造境,立意为先
《幽燕金秋图》中的山石、悬崖、青树、长城等象征性的景物,都是为立意而设置的,即把民族史诗形象化,以艺术的力量去鼓舞人们。蜿蜒盘旋的万里长城起伏于崇山峻岭之间,相互辉映的青松与红叶,凌空腾起的瀑布与云雾相连的大海,无不体现出一种亘古不衰的民族精神。
侯德昌在创作这幅作品时,时刻牢记意在笔先,使画面的形、神、意达到和谐统一。“意”的强化使这幅作品超越了山水的物质存在和逻辑时空的限定,表现出了一种伟大而崇高的精神,使人的精神与山水意象产生呼应,引起欣赏者内心深处的共鸣。
六、结语
《幽燕金秋图》所彰显的不仅是侯德昌精湛的绘画技艺,更是他内心深处对国家、对民族始终不变的赤子情怀。此画融山水气势和时代精神于一体,将自然本色与生命之色相交融,历久弥新,既为天地大美生生不息的象征,也是侯德昌对祖国大好山河无限热爱的写照。《幽燕金秋图》所呈现的壮美图景,不仅代表着过去、现在,也昭示着我们民族更加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耿安辉.当代书画家系列:侯德昌[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
[3]侯德昌书画艺术辑评[J].中国书画,2019(6):96-103.
[4]韩玮.中国画构图艺术[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
[5]邵建武.国之气象 民之境界[N].人民日报,2009-09-13(8).
作者简介:
何毓,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山水)创作实践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