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超现实主义
2023-06-05李雪洋
摘 要:超现实主义突破了符合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念,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相糅合,以达到绝对的和超现实的情境。超现实主义画家强调梦幻与现实的统一才是绝对的真实,力图把生与死、梦境与现实统一起来,用夸张、变形、扭曲的具体意象创造一种超现实的独特意境,来表达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出现为绘画艺术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推动了绘画艺术创新发展,使画家从传统思维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给当代绘画创作带来启发。基于此,阐述弗洛伊德与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关系,对超现实主义画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进行探究,并分析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希望促进当代绘画艺术创新发展。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弗洛伊德
一、超现实主义概述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社会思潮和文艺运动,后来它的影响波及世界各地。它涉及的领域较广,对文学、美术、音乐、电影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超现实主义”一词是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的首创,后来法国诗人和评论家布勒东用这个词来描述当时新兴的文学运动,并在1924年发表的《超现实主义宣言》文章中,系统地总结和阐述了该流派的艺术思想,将超现实主义定义为“纯粹的精神自动主义”。
超现实主义绘画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绝对的超现实主义,这类作品大多是抽象的,通过“无意识书写”和“自动写作”的方法来揭示画家个人的无意识或幻想,追求作画过程的无意识性。第二类是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主要以具象的方式描绘物体,作品中的意象看起来既精细逼真,又遥远陌生。这类艺术作品将梦境的象征物组合成令人惊异的结构,使观众摆脱惯性思维,接受那种非理性、逻辑上无法解释的“现实”。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中的意象通常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超越了物象原本的意义,成为传达画家内心情感和潜意识的符号。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作品《记忆的永恒》体现了这一点。这个作品中的三个钟表反常地变成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物体,被安排在不同的地方,仿佛原本生活中正常由金属、玻璃等坚硬物制成的钟表,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脆弱和磨损。画中的视觉形象,如树枝、蚂蚁、钟表,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但通过达利的改造和解构,它们不再作为单纯的物象出现,而成为艺术家情感的载体。钟表的强烈变形和画面中的荒芜空虚之感,表现了某种痛苦和无奈的生命现实,暗示了个人情感在物质世界挤压之下迸发出的无法回避的力量。
二、弗洛伊德与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关系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本我,即本能的我,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隐匿着本能的沖动,渴望立即满足,不考虑后果;第二个层次是自我,即面对现实的我,奉行现实原则,以现实条件实现本我的欲望;第三个层次是超我,即道德化了的我,由道德理想和良心构成,按照道德准则对人的欲望和行为多加限制。1900年,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全面系统地解释了潜意识及其存在的意义,这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核心内容。他将人的心理活动解剖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意识是指当前注意到的、正在进行的心理活动,可以直接被感知;前意识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能够促使潜意识向意识转化,是调节意识和无意识的中介机制;潜意识又称无意识,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受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代表着人类更深层、更隐秘、更原始的心理能量。弗洛伊德的意识层次结构理论阐述了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思维、幻想、判断、决定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在弗洛伊德看来,在一个由人类文明、道德理性和法律习俗所支配的社会中,人的原始欲望很难得到充分满足,超我和本我常常处于不可调和的冲突之中,被压抑和隐藏在无意识中。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超现实主义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超现实主义画家强调梦幻与现实的统一才是绝对的真实,致力于探索人的潜意识,探索人脑潜意识的深度,用画笔完成弗洛伊德所谓的“梦之解析”。在超现实主义艺术作品中,艺术家的潜意识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达利就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他认为画家应该记录潜意识中梦境的形象,试图把精神分析法中歇斯底里的、违反常规思维逻辑产生的幻觉表现在作品中,把梦与现实自然地融为一体,用夸张、变形、扭曲的具体意象创造一种超现实的独特意境,来表达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
三、对超现实主义绘画的思考
超现实主义绘画通常是非常个性化的,画面表达的情感是由画家的主观意识主导的。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艺术形象来源于生活,又与现实生活中的物象不同,它不是对客观物象的再现,而是对情感的现代化表达,使作品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意象通常是想象的或虚构的象征性物体,使画面极具神秘感。超现实主义放弃以逻辑和有序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通常使用相互之间没有关系的梦幻般的图像,创造一个超现实图景,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同时传达深刻的含义。
分析超现实主义艺术作品可以发现,有些艺术家在表达上并不追求纯粹,甚至不注重艺术技巧对实际创作的影响,对他们来说,想法和创意更加重要,奇思妙想才是关键。超现实主义画家通常有着杰出的绘画能力、鲜明的创作个性、超常的想象力与独特的创造力,力求发掘人们的内心活动,从潜意识出发探索人的精神世界,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塑造空间关系,创作出能够带给人们心灵震撼的作品。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创作方式是对现实主义绘画的反叛,注重对深层次精神层面的探索和表现,具有较强的超现实性。
四、超现实主义画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一)胡安·米罗
胡安·米罗是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瓷家、版画家和超现实主义代表人物。米罗的绘画作品洋溢着自由天真的气息,画面鲜艳、轻快而活泼,色彩干净、明亮。画面中的动物,甚至无生命的物体,都有一种热情的活力,使人产生愉快的审美体验。米罗使用抽象语言、符号和简化图像来进行感性的即兴创作,使他的作品具有抽象、怪异和幽默的特点。这些画作通常给人自由、轻松、惬意的感觉,形象地表达了人类内心深处强烈的情感:热爱、仇恨、恐惧等。米罗的作品直观而富有想象力、纯粹而简单,充满童趣和幻想,洋溢着自由和纯真的气息,因此,他也被认为是“把儿童艺术、原始艺术糅为一体的大师”。
《哈里昆的狂欢》是米罗的第一幅超现实主义绘画,描绘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狂欢。画的中心是意大利民间戏剧中快乐、滑稽的小丑——哈里昆,他的圆脸一半是红的,一半是蓝的,手里拿着一个烟斗,胡子上下抖动,他用略带忧郁的目光看着这场狂欢。猫、蜜蜂、鱼、昆虫甚至梯子都在场景中欢快地跳跃,沉浸在狂欢的热闹气氛中。右下角的两只猫似乎玩着绳子,蜜蜂在表演魔术,骑着独轮车的小丑吹着哨子,鱼在桌子上跳舞,甚至窗外的星星也在欢快地扭动。这是一幅非常有想象力的画作,画面充满了热情和活力,画家通过打破意识的束缚,激活潜意识的能量,使潜意识的想象主宰画面的一切。米罗把自己的绘画描述为潜意识和意识反复转换的过程,只有释放长期被忽视或压抑的潜意识,才能创作出这样充满想象力的作品。
(二)萨尔瓦多·达利
萨尔瓦多·达利是20世纪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为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达利的创作理念是从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和偏执狂的批判方法发展而来的,他还受到契里柯的形而上艺术、拉斐尔前派,以及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形成超前的艺术思维。在他的绘画作品里,达利将幻觉、现实、梦境结合起来,将客观事物细微描画与夸张、变形、象征手法相结合,创造了一个现实与想象、幻想与抽象相融合的超现实世界。他所创作的作品在感官上给人一种荒谬、怪诞的感受,是达利主观构思的产物。
在达利的作品《记忆的永恒》中,一个钟表挂在树枝上,一个奇怪、变形的扭曲生物只剩一副皮囊,一块没有变形的红色钟表上面爬满了黑色蚂蚁,远处是一片死寂空旷的海,平静如镜,好像时间的逝去是一种幻觉而已,很多人将此画的意义解释为“表现出无法逆转的时间流逝所带来的强迫观念”。这幅画作充满肃杀之气,充满惊人的非现实形象,被视为超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达利被称为鬼才艺术家,他在画作中采用荒诞和非常规的表达方式塑造意象,赋予周围常见的物体以新生命,揭示了弗洛伊德对梦境和幻觉的解释,使画面呈现出虚幻的视觉效果。达利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反映了20世纪现代艺术的变化,是对传统绘画的颠覆,推动了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发展。
五、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
(一)超现实意象
在超现实主义绘画创作中,画家注重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描述,通过意象传达内心情感。他们往往遵循自己的本能和直觉,尊重客观事物的特质,不让自己的理性思维去干扰或破坏它们,从而创造出独特的审美意象。这些审美意象是画家的主观反映,是对客观物象的变形和重构,具有超现实性。当创作的冲动产生时,思维就会脱离艺术规则,让潜意识参与作品创作,通过绘画这一物質载体,传达思想情感。超现实主义画家主动突破感知和视觉维度的界限,克服创作过程中的困难,从而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他们放弃了传统的实物绘画,将潜意识融入创作中,不追求再现物象,而是通过想象对物象进行重构,创造出独特的超现实意象,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了绘画的自由。不同于现实主义画家,超现实主义画家追求创新而非模仿,强调偶然的结合、无意识的发现、梦境与现实的统一。超现实主义绘画作为西方现代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强调描写梦境中的世界、想象中的世界,同时与时代背景相联系,是历史长河中的产物,具有较强的原创性。超现实主义画家的个人经历不同,创造性思维也不同,创作出的作品画面效果也不同,但都是通过意象传达内心情感和艺术理念、展示个性。
(二)隐喻和象征手法
超现实主义绘画通常有着强烈的象征意味,具有隐喻性、象征性和讽刺性的特征。画家善于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来传达自身感情和思想。以苏新平的绘画作品为例,从他的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是具有超现实主义倾向的画家,其作品中超现实的绘画语言来自现实的经验和认识。他的“网中之羊”“生命之树”系列作品,基于在内蒙古草原的生活经历,那里的美丽风景和原始牧民生活让他对自然和生命有了新的理解。他采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表现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用风景隐喻社会,展现了人物孤独、彷徨的内心情绪。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人物,还是风景,都不再作为现代象征结构中的意象而获得了开放的意义空间。他将人的欲望置于画面之中,最终将其转化为一种独特的视觉形式。20世纪80年代,苏新平将超现实主义元素融入艺术创作中,在他的作品中,人与马、物与形、光与影相互冲突,真实与虚幻的形象相融合。从“宁静的小镇”系列开始,他的绘画作品中的超现实主义因素逐渐变得鲜明。可以说,内蒙古广袤的草原创造了一种超现实语境,是其创造性思维的发源地,激发了苏新平的艺术灵感。
六、结语
超现实主义作为20世纪上半叶兴起的一个重要艺术流派,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推动了世界艺术的进一步发展。超现实主义绘画是超现实主义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强烈的象征意味,具有隐喻性、象征性和讽刺性等特征。本文阐述了弗洛伊德与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关系,对超现实主义画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进行了探究,还分析了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希望促进当代绘画艺术创新发展。新时代,画家应深入分析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艺术特色,适当借鉴其创作技巧,不断创新创作思维,创作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极高艺术价值的绘画作品。
参考文献:
[1]陈曦.潜意识影响下的中国超现实主义风格版画创作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2]刘娟.超现实主义之后:萨尔瓦多·达利1949年后艺术创作研究[D].济南:山东艺术学院,2019.
[3]张悦.浅析现实维度与潜意识的关联:超现实主义对我版画创作的影响[D].贵阳:贵州大学,2019.
[4]丁一.论超现实主义绘画在我版画创作中的运用和影响[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6.
[5]张辉.荒诞而真实:论希罗尼穆斯·博斯的绘画艺术[J].大观(论坛),2019(6):255-256.
[6]刘薇.浅议希罗尼穆斯·博斯与萨尔瓦多·达利的绘画艺术[J].艺术教育,2015(5):247.
[7]张金颖.浅析超现实主义“无意识”绘画实践[J].大众文艺,2021(19):70-71.
作者简介:李雪洋,吉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