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艳磅礴 象由心生

2023-06-05苗雨晴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国画牡丹意象

摘 要:许多人以新文人画理论支持者或“精神领袖”来定义陈绶祥,却忽略了他作为一名中国画家的身份。他与其他新文人画家一样用自己的笔墨语言对“中国绘画的现代性形态”展開积极探索。他的作品沿袭着海派的绘画风格,并有独特的自我表现方式,形成了“明艳磅礴”的风格面貌。陈绶祥新文人画表现风格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而是经历多次的探索。陈绶祥自少年时期在家乡学习花鸟画,而后在中年时期的生活环境、师承的影响下,绘画风格从“岭南”转向“民间”,最终走向了新文人画。结合陈绶祥的生平经历,阐述其新文人画绘画艺术中牡丹意象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并对牡丹意象的寓意加以分析,探索其背后的文化意蕴与情感表达。

关键词:陈绶祥;牡丹;意象;国画

一、陈绶祥的艺术经历

陈绶祥在《画牡丹歌(并序)》中说:“命将园秽勤打理,闲习丹青究玄黄。”①他生在一个有传统学识、修养的家庭里,幼时随母亲习书作文,闲暇时喜欢用毛笔画画,后来拜画家王尧为师,得到了中国画的艺术启蒙。王尧是陈绶祥远房表亲,陈绶祥从母亲的口中得知王尧在琴、棋、书、画方面皆通达,为性情中人,逍遥自在,不受拘束。但是王尧对他在中国画画理、技法方面的教导可以说是十分严厉且传统的,正如他所言:“天道文理画规矩,一招一势定律条。”②目前,在历史资料中,关于王尧绘画作品的记载几乎空白。但可以从陈绶祥的记录中得知,王尧沿袭黄筌的院体风格,擅画花鸟、猿猴,精研于“晕染”“以线勾型”的工笔技法,其笔下所绘猿猴的毛发轻柔舒软,可见其作品风格有着唐宋时期院体绘画“细腻”“写实”的特点。王尧的这些绘画特征都对陈绶祥作品中注重表现物象质感的用墨特征产生了潜在影响。王尧不仅是陈绶祥画理、绘画技法的启蒙老师,更是贯穿陈绶祥一生的牡丹创作题材的启发者。“笔底牡丹生颜色,纸上渐次涌春潮。”③王尧所绘的牡丹花颜色层层渐染,如春潮涌动,打动着年少的陈绶祥,不禁让他忆起自家庭院所种的牡丹花。或许,就是从这时开始,创作牡丹的灵感便在陈绶祥的心里萌芽生长。20世纪50年代末,陈绶祥为了贴补家用,到瓷厂当画瓷工。后来,他结识了地方画师沈樾。沈樾欣赏陈绶祥的才气,收其为徒。沈樾擅长画仕女、游鱼等题材。他给陈绶祥的绘画指导是“学画不准自清高,谋生手艺寻饭票”④。纵观中国艺术史,画家与画匠、画师的创作角度有所不同。精英文化影响下的画家们,其创作目的多观照自我的审美或者侍奉皇家趣味,民间画师的创作则迎合大众的审美取向,从而获得经济收入。在特定历史情境下,沈樾教诲陈绶祥绘画创作要“应目”于大众,不是文人式的“会心”,绘画是谋生的手段和生存保障。陈绶祥新文人画风格最大的特色在于他把民俗化的趣味融入文人画创作。关于这一点,大多数人认为他沿袭了齐白石的审美思想,但笔者认为这种审美思想和陈绶祥师从沈樾的经历有着一定关系。如果说王尧教给陈绶祥绘画的技法、学理、修养,沈樾让陈绶祥展开了民俗化表现手段的探索,那么,黄槎客则是让陈绶祥真正走向文人创作的引路人。黄槎客是广西桂林地区著名的文化学者、诗画名家,陈绶祥通过父亲结识黄槎客。黄槎客对陈绶祥的绘画指导是“画乃心声心堂正”,教导他绘画是心灵的体现,要注重心灵的修养。三位老师的教导为陈绶祥的绘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技法、修养、思想基础,并奠定了他未来的绘画道路与风格走向。

二、陈绶祥国画作品中牡丹意象的寓意

牡丹原本是自然界的花卉之一,因色彩缤纷、花型硕大、馨香馥郁的外在表征,为历代所推崇,社会功能日益凸显。赏牡丹、咏牡丹在唐代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唐宋以后,咏牡丹诗依然盛行。牡丹不仅拓展了中国古代的诗歌、绘画题材,而且经过诗人、画家的审美过滤和情感投射后,牡丹的意象文化悄然形成。“予画牡丹五十又五年矣!或客或居,亦访亦寻,几阅尽天下牡丹。化入化出,数起数歇,个中甘苦,唯有自知。”⑤在陈绶祥的绘画题材中,他倾注情感最多的便是牡丹题材,以至于其牡丹题材的作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系列。在艺术史中,对某一题材在某一段时间段内进行大量创作的艺术家并不罕见。但如果这个题材创作的时间跨度贯穿画家的一生的话,那么,可以说明画家定是对这一题材倾注了某种观念,形成了具有归属感、寄托感的绘画符号。不禁疑问,让陈绶祥可以持之以恒地创作牡丹图像的内在动因是什么。在笔者看来,陈绶祥的创作基于两点:首先是他对牡丹古典精神意蕴的文化认同,其次是他已将牡丹升华为具有人格精神的审美意象。陈绶祥将自己对牡丹的三次认识视为人生境界的认知提升。首先是“最忆童年好辰光,爱花痴迷为花狂”⑥,即童年时期对牡丹外在的痴迷。其次是青年时期,受时代观念影响“崇尚清贫鄙富贵”⑦,从此羞于描绘牡丹。到最后,“舍命保花大德性”⑧,则是对牡丹高尚品格的肯定。就陈绶祥而言,除了对牡丹精神的三重认识, 他还将“消逝”的寓意融入创作中。基于“富贵”“消逝”“不屈”三重牡丹意象的寓意对陈绶祥的牡丹作品进行分析,探索其意象的表现方式。

牡丹象征“富贵——国家的盛世精神”,此类寓意早已深入民心。这种寓意产生于唐代统治者的审美趣味。在后世人心中,“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花型硕大,色艳缤纷,层层叠叠的花瓣随风摆动,传递春天盎然之生气。牡丹花的植物特质完全契合唐代帝王传递盛世精神的需要,于是牡丹便成了富贵的象征。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在宫中乘夜游览,在兴庆池东沉香亭前,欣赏到了盛放的牡丹。玄宗见繁花盛景,心潮澎湃,命李龟年持金花笺宣翰林学士李白进宫撰写新词。李白在金花笺上即兴写下了《清平调》词三首。在《清平调》中,李白巧取杨贵妃与牡丹丰硕花型、“百花之王”的地位等相通的特质,即丰腴典雅的体态、艳压群芳的至高地位,塑造花人合一的完美诗境。凭借诗仙李白的千古佳作《清平调》,再加上杨贵妃身份地位的加持,牡丹更是上升为“国花”。在作品《平安富贵图》(图1)中,陈绶祥以“截断”的取景方式,将一簇盛开在青花瓷瓶中的牡丹花放置在画面的左上角,与右下角题跋相互呼应,使整体构图饱满均衡。陈绶祥擅长此构图方式,他的很多作品都运用了类似的构图方式。此幅作品整体而言,继承了齐白石的审美趣味,亦融入了陈绶祥的个人创造。他以工笔线描的方式勾勒花瓶的外形,细腻工整,以大写意的方式描绘牡丹怒放盛开的状态,以浓艳的胭脂色呈现牡丹“富贵平安”的吉祥寓意。

牡丹的第二种寓意是“不屈”。传说武则天在严冬下令使所有的花都开放,唯独牡丹不开放,于是武则天大怒,将牡丹贬到洛阳,但牡丹在洛阳却盛开得娇艳无比。明代文人画家徐渭将牡丹这一文化符号融入自我的人格精神中,以“牡丹被贬洛阳”的故事来喻自己的怀才不遇,表现自己如牡丹蔑视权贵的不屈的人格精神。青年时期的陈绶祥受时代的影响产生“崇尚清贫鄙富贵”思想。但在《舍生取义祭牡丹》(图2)的题跋中,陈绶祥道出了重新认识牡丹的原委。他在陕西宝鸡铁路部门工作期间,亲眼看到被人用沸水浇过的牡丹花没有败落反而大肆盛开。陈绶祥由此对牡丹的认识转化为“不淫不屈”。在此幅作品中,呈现的是连绵的大片牡丹,花与叶之间错落有致,画面具有融贯的气脉。陈绶祥以低饱和度的暗红色渲染花瓣,用焦墨和灰墨渲染花叶,画面颜色融洽、典雅,同时牡丹花多向下低垂,整体画面呈现出牡丹花虽败犹荣、舍命取义的“不屈”精神。陈绶祥认为舍命取义更体现在牡丹开败化作药材治病救人上。在作品《五色入心花盛开》(图3)的题跋中,他写道“寻求根本是药材,能救万民病与灾”⑨。

牡丹的第三种寓意是“消逝”。牡丹喜温凉,忌积水,所以江南一带是不适宜栽种的。牡丹在春季的四月中旬到五月之间开放,晚开于其他花卉,且花期很短,只有二十天左右的时间。很多文人以诗文表达对牡丹晚开、易衰的惋惜之情。“废功看不已,醉起又持杯。数日帘常卷,中宵雨忽来。凄凉无戏蝶,零落在苍苔。造化根难问,令人首可回。”唐代诗人刘昭禹在《伤雨后牡丹》中描写了被大雨拍打后牡丹的凄凉处境。其实,唐代诗人多以牡丹的“易败”来表达唐代由安史之乱走到衰亡的遗憾。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沿用牡丹的悲情形象,在《牡丹亭》中塑造杜丽娘这一角色。

在作品《魏紫姚黄都过了》(图4)中,陈绶祥表现了牡丹的“消逝”寓意。画面整体气势磅礴,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画面中的牡丹看似纷乱,但仔细探究分析,可见成簇的牡丹彼此呼应,被画家安排得错落有致。两组牡丹在画纸的左右两端遥相呼应,分量均衡,给予观者稳定而整体的感觉。花与花叶穿插掩映,给予画面空间纵深感。陈绶祥以焦墨、灰墨渲染牡丹花,花叶以洋红设色,高纯度的色墨相间,给予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通过题跋便可得知此作品是陈绶祥为母亲所作。陈绶祥以墨色牡丹祭奠母亲。由此可见,对于陈绶祥来说,牡丹不仅是一种人格精神的象征,更承载着与母亲“庭前筑台种牡丹”⑩的童年美好回忆。

三、结语

陈绶祥对牡丹意象的表现方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色相、题跋。 陈綬祥的牡丹题材作品,包含了雅俗共赏的审美意趣,不仅表达了对牡丹古典精神意蕴的文化认同,而且将牡丹寓意上升至个人的文化品格层面。《画牡丹歌(手卷题词)》中,他阐述了画牡丹的三重境界:一曰画花是花,“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是也;二曰画花不是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是也;三曰画花还是花,“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是也。陈绶祥大尺幅牡丹图质朴、凝重的笔墨,蕴含着其文化豪情与精神理想。

注释:

①②③④⑥⑦⑧⑩出自陈绶祥《画牡丹歌(并序)》,详见长俊明《大隐拈花——陈绶祥》,陕西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281页。

⑤同上,第280页。

⑨长俊明:《大隐拈花——陈绶祥》,陕西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201页。

参考文献:

[1]长俊明.大隐拈花:陈绶祥[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9.

[2]陈绶祥.文心万象:新文人画艺术[M].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苗雨晴,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艺术创作与理论。

猜你喜欢

国画牡丹意象
国画《鲦鱼》
国画《鲿》
抚远意象等
“三不够”牡丹节
国画欣赏
牡丹的整形修剪
绿牡丹
“牡丹”情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