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歌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实践探索

2023-06-05刘丹丹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小熊儿歌节奏

刘丹丹

儿童文学作品的关键构成部分是儿歌,其以独有的特征被孩子所喜欢。在儿歌里,不仅存在很多词汇,还可以开阔儿童视野,提高思维能力与记忆力,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孩子更快速地掌握词语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对孩子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在幼儿园中科学使用儿歌,可以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一、儿歌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孩子内心情感的需要

歌曲可以点亮人们的心灵,儿童歌曲有优美的旋律和舒缓的节奏,可以让孩子感到美丽。在这种氛围中能够强化孩子们与周围人之间的情感表达,也能够将孩子的内心感受呈现出来,对调节孩子的情绪起到一定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儿歌教学法,让孩子在游戏中享受快乐的休闲活动,在玩乐过程中学到相关知识。当婴儿听音乐的时候,可以通过较为和谐的音乐感受到家人的触摸,从而使其内心获得安慰。因此教孩子们唱歌可以起到刺激孩子情绪的作用。孩子们可以利用唱歌来学习儿童歌曲的内容,并通过唱歌来表达其内心感受。此环节能够利用回顾和回应自己的生活来巩固记忆和经历。例如许多学校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设置诸如早睡、早起在儿歌歌词中,以便孩子们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有利于实现孩子语言学习的需求

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孩子的语言技能与其思维水平密切相关,不管是正确还是错误地使用儿童语言,或是使用各种短语来呈现自身情绪,都反映以及呈现孩子思维的发展情况。儿童歌曲可以在推动孩子语言思维发展层面发挥关键的功效。大家都知道儿童歌曲的语言简单易懂,句子也很合理,所以很容易阅读。在反复朗读或唱歌的基础上,孩子们可以形成正确的发音,提高语言表达力,培养语言思维的连贯性。此外,儿童歌曲通常从事物的外观开始,语言和图像能充分反映事物的外观,让孩子产生学习兴趣。

(三)有利于实现孩子音乐学习的需求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儿歌成为文学体裁的形式之一,在古时候,童谣就是现在的儿歌,又被叫作“孺子歌”,是一种没有音乐伴奏的口语短歌,一直在儿童之中广为流传。对于儿歌的感知,孩子们不需要一字一句地去理解,而是需要利用其音乐特征得到一种总体感知,具有音乐特性,而且还拥有一定的旋律规则,与孩子的心理特征相符。与此同时,儿歌具有朗朗上口的特征。著名德国音乐教育学家奥尔夫指出,组成音乐的首要因素是节奏,这是音乐的源泉。对于幼儿园时期的孩子而言,其大脑神经正在创造时期,音乐可以激发孩子的大脑皮层发生改变,利用不同的音乐类型,可以让孩子对音乐产生有效反应,提高自身关注力与应变能力。

二、儿歌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实践探索

(一)创造戏剧化情境,开展戏剧教育

儿童语言的发展呈现出从浅到深、从口语到书面、从简单句子到复杂句子的转变特征。儿童歌曲的浅语言特征主要表现为短句、表面词、口语词、重叠词、模仿词语等,在句式结构上常常使用重复句或是省略句,这些句子符合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具有的语言特征,便于孩子们记忆并模仿。例如儿童歌曲《小熊在过桥》分为四个部分,其完整地唱出了小熊过河的全过程,由“害怕上桥→被嘲笑→给予鼓励→成功过桥”等核心情节构成,故事当中的人物都很出彩,故事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面对的心理矛盾有效呈现出来,利用游戏活动来让孩子体会到主角小熊成功突破自我所产生的心理变化。而且这首童谣中的动词得到了有效地运用,这有助于孩子们与儿歌的内容相结合做类似的动作,如“摇晃、站立不稳、叫喊、大笑、喊叫、向前跑、转头笑”等。为了使情境变得更加真实,在表演之前可以使用一些道具,例如站在桥上“不稳定、不牢固”来体验小熊的动作以及心理特征,老师可以使用高度为25厘米的平衡杆道具。孩子们能够在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下练习在平衡杆上行走。老师还可以在孩子们在平衡杆上行走时观察其心理状态,并在其过桥的时候体验小熊的动作以及心理情绪。情境表演充满戏剧化,可以使孩子们更容易理解歌曲中的内容,还可以在现实情境体验中分析与研究小熊产生的一系列行为与心理状态。

儿童戏剧与成人教育不一样,因为其主要是剧本与表演的有机结合。孩子们在表演过程中赏析并改编原来的剧本。“幼儿戏剧教育以‘角色创造为基础,在不断丰富以及优化角色塑造的基础之上,孩子们以老师带领的角色为基础创造情节和场景。”戏剧表演的声音以及动作表达相辅相成。例如孩子们的眼睛呈现出惊慌失措,其身体也是不受控制地摆动起来,用以显示小熊在过桥的过程,这只是增加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站不稳、心乱跳”。孩子们可以通过做类似的动作很好地塑造自身的角色。在情节创作环节当中,天空中飞翔的乌鸦在咆哮,桥下的水正在流淌。只要学生们对乌鸦和流水嘲笑小熊的心理有所了解,就可以与自身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充分发挥想象力,对乌鸦的动作了解,水嘲笑害怕过桥、长大后还想被妈妈抱着的小熊。可以浓缩为“头顶乌鸦嘎嘎叫,小熊胆小真胆小,桥下流水哗哗笑,小熊小熊不羞愧。”这种歌词让故事情节变得丰富,各个角色更让人印象深刻。将《小熊过桥》变成游戏,孩子们可以在玩耍中了解并创新儿歌。

(二)利用儿歌的游戏性,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游戏是孩子们的整个生活,所以老师教给孩子们的各种文学作品都应该是有趣的,儿童文学应该符合儿童的游戏生活。儿歌是孩子接触较早的文学样式之一,其根本原因是儿童歌曲存在游戏性。“儿童歌曲的游戏性具有补充歌曲和游戏的能力,不仅包括身体游戏、語言游戏、智力游戏等线性水平,还包括游戏的内在心理体制。”儿童歌曲的游戏性表现在模式、内容、作用等多个方面。儿童歌曲的特点,如优美的句型、明快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和迷人的魅力,都体现在正式的语言游戏当中。一部分儿歌以直接游戏作为内容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呈现成一种智力游戏。有一些以前的游戏歌曲是在游戏环节中调节游戏动作以及节奏的有效方式,表现在可运动的身体游戏中。儿童歌曲的趣味性意味着孩子们在唱儿童歌曲时往往会使用歌曲和游戏互相补充的方法,手指民谣以及身体节奏练习是孩子们利用动作参与演唱儿歌的有效形式之一。

用肢体动作演唱儿歌在教学中比较常见,例如当学生朗读“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的时候,很喜欢把两根手指像耳朵一样放在脑袋旁边,边读边跳。在唱儿歌和做各种动作的环节中,孩子们会一次又一次地完成情感體验。例如谢武璋的《一排鸭子》,“一排鸭子,个子矮矮,走起路来,屁股歪歪。”这首儿童歌曲非常活泼有趣。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可以边唱边读,同时模仿小鸭子走路的姿势。孩子们排成一行,学着像鸭子一样走路,很有趣,也很有活力。在游戏动作的表演中,孩子们学习儿童歌曲也会很开心。

儿童文学作家柯岩创作了许多具有强烈趣味性的儿童歌曲,如《乘火车》和《我有一根小竹竿》。这些儿童歌曲是作者在模拟儿童游戏之后进行创作的。游戏非常注重行动和情境。孩子们可以将身体动作的变化有效使用起来,在愉悦的游戏情境中感受身心舒畅的变化。还有一些传统的游戏歌曲,其关键作用是对游戏的节奏以及动作进行调整,让每个学生的动作保持一致,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歌曲的游戏特点。儿童歌曲和游戏的互补性实现了创造游戏的身体节奏要求,将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三)利用儿歌节奏性,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

儿童歌曲是一种具有音乐节奏感的韵律艺术,孩子们非常喜欢,在充满节奏的演唱或是朗读儿歌的过程中心情愉悦。儿歌的特征主要体现为句型整齐、句末押韵、句型优美、词语重复、节奏与音乐相对应,可直接演唱。儿童歌曲的演唱是说唱音乐或是直接为音乐创作的歌曲。

例如《拔萝卜》是一首熟悉的儿歌,同时也是俄罗斯民间的经典故事。利用其较为丰富的情节以及唱儿歌时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将其改为实践活动,这是大部分幼儿园老师的教学途径。将《拔萝卜》进行改编,故事、音乐、舞蹈相结合,可以将此实践活动设置成三场情境。第一个情境是菜园子,由多个孩子扮演萝卜,使用儿歌《王老先生有块地》的音乐节奏,孩子们可以一边随着节奏唱儿歌,一边做出与节奏相符的动作,儿歌与音乐鲜明的节奏相结合,让孩子有效配合完成实践活动,让整体舞台欢快愉悦。第二个情境是拔萝卜,演唱《拔萝卜》,将孩子分为两组,动物以及人类组,这两组学生将扮演萝卜的学生的手拉住,一起跟着音乐演唱儿歌,整体氛围就像是参加拔河比赛一样,充满着游戏的欢乐。第三个情境是美食,众人分享萝卜,在最后的时候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音乐点名题意,让孩子养成不挑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孩子们站在一起,随着音乐的节奏跳舞,画面之外的音乐使孩子们充满真情实感。此实践活动应用于小班学生,呈现为音乐剧形式。音乐剧大多与乐曲、舞蹈和诗歌相结合。儿童音乐剧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音乐剧,主要以歌曲和舞蹈的形式出现,既有趣,又充满活力,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儿童歌曲的音乐性和简单易懂的语言同样符合小班孩子们动作表演的特点,比语言表达呈现出来的效果更好。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让其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四)利用改编儿歌,完善体育健康活动

在学前教育和培训方面,幼儿园应鼓励和支持老师改编儿歌,创作新歌,丰富幼儿园资源,以各种方式改进儿歌的使用。在体育课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一部分教师通过改变儿童歌曲中的句子,并利用这些句子与孩子合作进行行动练习,能够呈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老师可以在《小老鼠上灯台》这首儿童歌曲中把“咕噜咕噜滚下来”变为“咕咚咕咚跳下来”。使用儿童歌曲可以使体育健康教育更加有趣,并有助于提高孩子们行动的正确性。在实践活动中,一些幼儿园老师在开展体育健康教学环节中将重要点结合起来,创作了简单容易记住的儿童歌曲。例如在练习“跳”这一动作的时候,老师设计了一部分儿童歌曲游戏,“袋鼠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老师用布袋当作游戏道具,首先将双腿放在袋子里,然后双脚并拢,用手抓住袋子,用力提起,弯曲膝盖,踢腿,然后接连跳跃,这是关于袋鼠跳游戏儿童歌曲的相关内容。为了让孩子们练习和掌握“躲避”动作,老师设计了一个“驱赶小鸭”的游戏。太阳落山了,小鸭很快就要回家了。不听话的小鸭躲避竹竿四处奔跑。当竹竿碰到孩子时,需要被迫上岸休息了。跑啊跑,追啊追。利用此方法,教师可以提出基本行动,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游戏的积极性,广泛参与到体育健康活动中,而且可以让孩子正确把握体育动作的要领。

由于儿歌具有很多题材,其内容较多,又与幼儿园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的特征相符,因此幼儿园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与儿歌相结合,将儿歌特殊的教育特点发挥出来,将儿歌学习广泛融入孩子们的各种教学活动中,让其真正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小熊儿歌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YOUNG·节奏
小熊
睡觉儿歌
可爱的小熊
儿歌绝唱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
七月的儿歌
念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