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作业优化设计

2023-06-05金永红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双减布置分层

金永红

练习作业的设计归根到底是聚焦“知识建构环境”的设计。所谓“知识建构环境”是指支撑一切有价值的新知识、新技能的进一步发展,亦即有助于促进一切种类知识创造的学习环境,这种知识建构环境能引发儿童潜在的能力。每个儿童都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故儿童潜在的能力大小也必然是各不相同的。如何既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儿童潜在的能力,又能确实地减轻儿童过重的学业负担?本文将以作业设计优化和创新为抓手,优化弹性作业结构,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进行分类,目的是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即分层作业优化设计。

一、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作业布置现状

1.内容、形式单一,分层不够明显

就目前教师对学生作业的布置情况来看,分层并不明显,甚至有很多教师未对学生作业进行分层布置。拿小学高年级英语作业布置来说,大部分的英语作业布置形式较为统一且单一,无非就是一些基础的词汇抄写、文本背诵、练习题等传统的、单一的形式,作业分层不够明显。教师作业布置只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机械性地学习,而忽视了学生个体学习水平及层次的不同,无法激起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

2.重笔头、轻口头,学习效果不明显

小学高年级英语作业布置中还存在部分教师只重视学生笔头作业的训练和巩固,忽视了学生日常口语训练和运用的重要性。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学生口头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教师在英语作业布置中出现重笔头、轻口头现象的存在,必然导致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低下,小学英语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3.作业耗时较长,学生负担较重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第5条细项中对于作业总量和时长规定了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如按照语数外三门功课计算,每门功课平均作业用时量在20分钟以内,然而教师在英语作业布置的单词、词组等抄写和繁复的记忆和背诵往往要花费学生较多的时间,再加上一些巩固类、拓展类的作业布置,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的确是负担较重。

4.标签式分层,伤害学生自尊、自信

許多老师在尝试分层作业布置时,将学生直接分为三六九等,按照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下布置相应的作业,看上去是对学生因材施教,实则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因素,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自尊心都比较强,采用这种标签式的分层方式,无疑会触动学习成绩低下学生敏锐的神经,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作业设计的优化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第6条细项中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为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笔者从学情出发,从小学高年级英语作业设计的多样化、个性化和创新性入手,设计出适用不同层次水平学生需要的作业。

1.阶梯式分层作业

阶梯式分层作业,即教师根据作业的难易度进行分层,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水平的高低,自主选择完成符合自己实际水平的作业,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完成中、低阶作业,鼓励一部分学生挑战高阶作业,学生可尽自己所能挑战相应的等第。

【例1】以译林版英语小学六年级下册Unit4 Road safety Story time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在教授第一课时后,对语篇教学内容的口头阶梯式分层作业可以这样来设计:

Homework: Unit 4 Road safety (Story time)

A:Read the story fluently,and try to recite it.(熟读课文,尝试背诵。)

B:Recite the story fluently, and try to retell it.(熟背课文,尝试复述。)

C:Make up a mind map and talk about the traffic rules.(制作思维导图,谈论交通规则。)

设计意图:三种级别的分层作业围绕该单元语篇内容展开,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水平、兴趣和特长,选择其中适合自己的级别,完成挑战。只有设计多样化,且适合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作业,才能让学生产生主动完成作业的动力,从而提高作业的质量和效果。

【例2】以译林版英语小学六年级下册Unit4 Road safety单元练习设计为例,教师在教授第四课时后,进入单元复习时,笔头阶梯式分层练习可以这样设计:

A:课后巩固。(根据首字母提示填写单词;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B:课后提升。(根据上下文及首字母提示,补全短文;从方框中选择合适的短语,并用其适当形式补全句子。)

C:点亮思维。(完形填空。)

设计意图:鉴于学生对单元整体内容的学习和掌握程度不同,分A、B、C三个等级,即课后巩固、课后提升及点亮思维。针对学生不同层次水平,作业设计的难易度呈阶梯式上升。在实际操作中首先让学生分别在三个等级中选择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其次鼓励学生向更高等级发起挑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阶梯式分层作业实则是对学生的一种隐形分层,目的在于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作业量,避免因“标签式分层”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种分层方式应在日常教学中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学生作业分层。

2.项目合作式分层作业

项目合作式作业是基于学生所学单元主题内容,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一步对主题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加强学生英语语言运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作业。项目合作式分层作业也是一种学生学习过程的深度互动。教师设计富有挑战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与任务的深度互动,让学生在理解中尝试运用,才能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建构新的认识,形成新的思路和方法。

【例3】以譯林版英语小学六年级下册Project1 Being a good student作业设计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制作一张主题海报。首先教师设计相关挑战项目任务;其次学生分组,组员自主选择相关项目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完成项目任务,最后全体组员相互协作,最终呈现本次主题海报项目作业。

本次主题海报,笔者为学生提供了以下四项项目任务:

Task A: I can list how to be a good student easily.

Task B: I can talk about how to be a good student in details.

Task C: I can write about “Being a good student”carefully.

Task D: I can design an make the poster beautifully.

经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组内汇报、文字编辑、版面设计等环节,最终呈现本次项目式作业。

设计意图:首先,四项项目任务的设计是基于学生对前面四个单元主题全面复习的基础之上的,大部分学生对于“成为一名好学生”这一主题已具备有话可说、有话可写的能力,因此在项目任务设计时先落实口头上的话题交际,通过Task A和Task B,让学生先从总体上陈列出“成为一名好学生”应具备的条件,再让学生从细节上来详细描述具体要求,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其次,学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将学生再次带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通过对问题分析、文本撰写、海报设计等项目的研究和讨论,最终逐步从口头交流落实到笔头活动,也正是这一系列的过程,学生和项目任务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在真实的情境中深度互动,才让深度学习在课堂中、在作业中发生。最后,组员协作呈现作品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如让善于书写、汇报、绘画、版面设计的学生分别参与进来,发挥其特长,在学习中成为主体,一方面可减轻部分学生的作业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个体间、小组之间互相学习、不断修正自我,不断收获。

项目式作业是一个需要学生不断讨论、反思、评价、纠错、改进和优化的过程,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和理解,从模糊到清晰、从分散到系统、从知识到方法,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将所学新内容与原有知识建立关联,在学习实践和应用中达到深层次的理解,并主动建立个人知识体系。教师在项目合作式作业设计时要转变观念,从“先记住知识再提高能力”转向“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这样的学习才符合实际。

三、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作业评价与反馈

英语分层作业不应仅仅局限于英语作业的设计,我们更加要重视其落实、评价、反馈等情况。英语作业的分层布置教师需要进行考虑和设计,同时对于学生作业评价和反馈教师也需要进行分层。

1.作业分层评价

作业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业评价的形式和内容应采取多样化,如形成性评价是关注学生日常学习过程,通过实时评价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相结合;终结性评价要关注学生阶段性、总结性目标达成情况,将口语、听力、阅读、写作和语言知识运用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作业评价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评价。实施分层评价,我们可以从学生完成的作业量、作业难易度等方面进行。

【例4】以译林版英语小学六年级下册Unit5 A party Story time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在教授第一课时后,对语篇教学内容的口头阶梯式作业的分层评价可以这样来设计:

A:I can talk about the party with the pictures.

(我能利用图片帮助谈论聚会。)

B:I can talk about the party without any help.

(我能独立谈论聚会。)

C:I can talk about my own party.

(我能谈论自己的聚会。)

设计意图: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差异,按照难易度不同,设计A、B、C三种等级的口头作业。首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语水平自主选择挑战等级,其次学生在完成相应等级的作业后,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或学生互评中其中一种或几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进行作业分层评价,获取相应的小星星。这里每一种等级都分别有一颗星、两颗星和三颗星,这样的评价设计仍旧是遵循学生差异性不同,采用不同的评价尺度,只要学生达到相应的层次作业要求,就可以获取相应的奖励。

分层评价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纵向的、发展性的评价。学生更需要的是一种正面的、激励性的评价,在分层评价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

2.作业分层反馈

对于教师来说,作业的批改和评价无疑要做到“及时反馈”,反馈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多鼓励,语言运用恰当,易于学生接受。同时教师在反馈作业时也要做到“分层反馈”。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口头语言表达和笔头综合运用都需要日复一日地不断操练和巩固。我们总能发现学生作业中无论是口头作业,还是笔头作业,学生往往很难一次性就能完成得让人十分满意。比如我们会发现学生英语口语作业中新授词汇错音问题、语音语调不够标准、语言表达不够连贯,笔头作业中单词拼写错误多、语法知识错误频频、阅读理解能力低下等问题。

针对这样那样的作业问题,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分层反馈。首先教师在课堂内外一旦发现问题,哪怕是一些细微的问题,都要及时向学生反馈,明确指出优缺点,让学生理解并及时纠正;其次,作业反馈应根据学生每次的修正情况进一步分层反馈,对比、分析学生作业修正前后的变化,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在作业中的收获,及时反馈学生在每一次作业中细微的进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最后,教师还应学会根据层次不同的学生在作业中容易产生错误较多的内容进行归类、整理,及时在学生的单元作业中设计分层作业(如例2),可供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挑战。同时,单元分层作业也可以作为学生对前期作业中所遇问题解决情况的二次反馈。

“双减”政策下的英语作业设计不仅是落实在学生作业量的控制上,更应该着眼于学生作业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创新性。作业分层设计布置、分层评价和反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鼓励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学习基础上积极接受挑战,最终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猜你喜欢

双减布置分层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