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以载道 立德树人

2023-06-05丁佳佳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立德新课标育人

丁佳佳

古有韩愈的《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句,而“文以载道”无疑是对古文创作思想意义给出的最为贴切的答案,即古文文章主要用来表达抒发思想感情并阐明观点的。在现代教育发展大背景下,语文教师无疑需要担负起“文以载道”育人的重要使命。与此同时,全方位推进新课标高效落实,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全面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学科教学实现高质量发展。

德育作为当前课堂高效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被列入“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核心组成部分。本文围绕“文以载道、立德树人”核心教育理念,对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应用情况展开详细阐述,并提出具体的措施以供参考。

一、基于立德树人视角的小学语文德育指导思想依据

就“文以载道”这一观点,韩愈的《师说》给出特定答案,挖掘文章内涵情感,利用文章表达抒发情感并阐明观点,所谓的“传道”则在于向学生全方位传递文章蕴含的更多人文情怀。而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文章所隐藏的文化情怀较为浓厚,但学生的理解感悟力和思想情感往往缺少良好的引导。通过渗透德育促进学生自身人文情怀和正确行为习惯的良好养成,深化学生对个性自由的理解与接纳。在“文以载道”这一思想理念的指导下,“立德树人”成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和指导性任务,利用“文以载道”“立德树人”这一得天独厚的思想条件,将德育不失时机地灵活应用于学生人文情怀培育,促进小学语文教学高质量改革发展。

(一)地域性教育变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可行性

应时代发展变化对教育变革提出的新要求,多措并举、减负和提质增效的推动实施,进一步确认了“高效课堂教学”这一高质量教学发展主题。基于此,加强中小学新课标高效落实,重点关注基础教育阶段“双减”政策落实以及对核心素养、素质教育落实情况的分析研究,是推进课堂高质量发展的多元化实施手段。与此同时,在多措并举实施背景下,中小学教育变革创新成为一项系统性的社会治理工程,为地域性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同时也是全体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应对的重大教育挑战。“文以载道,旨归立人。”近年来随着中小学教育教学变革创新工作的具体推进,以“形而上”谓之教育“传道”,以“形而下”谓之“立人、树人”,即将学科课程中所蕴含的规范人类思想意识行为的文化内容在多元化育人理念和多元化育人手段的共同作用下,转化形成对社会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价值的人文精神,促使多元化理念、学科知识内涵、意识习惯等得到规范性承载和永久延伸。

以镇江中小学教育为例,为进一步深化应用“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教育主题,镇江教育以反映研学课堂建设实施、加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管理以及促学校内涵品质提升等方面协调推进中小学教育教学变革创新。镇江中小学教育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指导政策方针,在新教育征程上持续展现镇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气象,分别从坚守教育安全底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持续分配供给、提升立德树人教育成效以及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等方面做出全方位努力。其中就“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来看,镇江学校教育致力于学生正气涵养,以“美育”润学生品德,培育学生求真自立的良好品格,并以“德育”实现教育尚真磨志,培育学生“志行”品格,促使学生学习回归成长本位,真正实现至诚德育。

(二)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指导依据

基于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制定,其中对新的课程目标、新教材内容、新课堂形式以及新的教学评价等做出全方位概括阐述,立足于现代化教育背景,深挖学科育人重点,在课堂教学中重点突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理念,并不断总结教学育人理论实践经验,促进学科育人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其中,就新课标中提及的大单元教学而言,以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为主题的核心素养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更趋于完善。新的主题与载体形式、新的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从新课标对学生语文经验积累、实践教学活动的参与以及语文课程人文基础性的凸显等方面的要求来看,德育理念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更为明确的教育定位和教学功能。而在跨学科新课标理念下,语文学科同思想品德、美术等其他学科领域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推动多元化教育目标理念的顺利实现。相比之下,德育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应用更具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小学语文教学为其渗透创造更为贴切的人文环境,而德育的渗透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营造更为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并促使学生课程深度学习更进一个层次。

例如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第10单元“升国旗”一课,学生通过学习国旗、五星红旗,能够很好地将中国与国旗、五星红旗联想起来,并顺利读熟和背诵课文。通过渗透德育,教师借助多元化课程目标和教学形式,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以期不断深化学生教学活动参与体验,促进学生爱国情怀及其爱国意识精神的不断提升。而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意识,使其具备浓厚的爱国精神,正是本单元课程教学育人的根本意义理念,德育的渗透作用在于加速多维育人目标的顺利实现。

此外,德育作为一种高效教学形式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将所学文化知识内容有效转化为实践经验和正确的文化意识形态,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完成文化知识的内化迁移,促使学生知识能力与优秀思想道德品质达成浑然一体的融合状态。一方面,学生身上所表现出的无形的道德品质、意识精神能够以知识经验参与实践的方式得以有效体现;另一方面,知识经验是這种道德品质和意识形态的现实承载体,借助实践活动加以传播和延伸。对此,教师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要求,以德育扎实推进践行小学语文本真教育。

二、围绕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应用德育

(一)德育教学渗透应用实践形式

1.营造德育教学环境,挖掘文章德育内涵

基于德育同小学语文教学融合教学要求,环境成为影响学生道德品质培育提升的重要因素。对此,立足小学语文新课标与核心素养培育要求,明确并制定正确可行的教学目标,借助生活化教学或多媒体等各种设备手段,创设德育语文教学环境。学生在德育教学环境中致力于对文章知识内涵或某一人物思想价值的深度挖掘,并通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使其得到持续深化。如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课文4《乌鸦喝水》,教师课前准备足够的瓶子、石头和水等工具,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乌鸦喝水的动画视频,同时组织开展实践性德育教学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后思考:当遇到困难后应该怎么办?乌鸦面对困难又有着怎样的表现?在整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育发展学生情感追求。

此外,结合教材文章内容,充分挖掘文章中的德育元素并加以扩充分析,为学生补充更多与之相关的优质学习资源,在扩展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实现外来学习资源的科学利用。如在乌鸦口渴后到处找水喝的环节,教师通过发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口渴时的感觉,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或者词语加以描述,针对这一环节,教师可引入关于不同感觉下能够使用的描述性的词汇,借助教学环境使其得到深化利用。

2.立足社会实践,开展德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以具体的实践参与形式加以展现,对此需要教师多组织开展一定的实践教育活动。立足于现实生活,从生活中寻找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德育素材,组织开展贴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德育主题式教学活动,以此不断深化学生的道德品质。如关于一年级教材中“吃水不忘挖井人”“升国旗”等几篇课文,同爱国意识、中国精神以及正确的爱国价值观等深层次理念密切相关,通过历史正确看待中国的现代发展。如镇江中小学校积极参与并组织开展“强国有我”这一德育主题活动,要求学生立足过去历史环境,正确看待我国发展,通过参与主题式教育读书活动,在阅读中寻找答案,以此不断深化学生的爱国使命意识。

(二)德育教学渗透应用表现形式

1.在字词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字词教学是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文章生字词,汉字音、形、义的重要途径,更是加深学生对文章词语、文意理解感悟的重要手段,促使学生对于文章思想感情和内涵的解读精神得到一个升华。从字词教学到运用的全过程来看,从识字学词到熟读课文,再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与思想情感“传道”表达,字词教学始终是不可或缺的首要教学依据。基于小学语文新课标基本要求,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需要基础认知并掌握至2500个字词。通过渗透德育,其实践路径在于深度挖掘每个字词自身的隐育性和不同字词间内在的关联性,依据汉字隐育结构渗透德育元素,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字词含义,并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逐步延展形成对不同字词间、不同事物间的内在关联,进而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字词学习认知框架体系。

如“深”这一个字,其本义是指从上到下、从外到里的距离大,通过识字教学,学生了解“深”字的基本意义,但不能局限于对字词本义的简单了解。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演示或情境创设、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有效引导学生对该字的引申义、比喻义等含义进行深入探索。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以生活中某两个人的友情、交情很深为表述案例,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深”字形容两个人感情深厚的样子,在确保学生词语运用得当的情况下,还能借助德育元素挖掘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或为学生播放一段学生感兴趣的动画视频,重点表现出某个人物角色在视频中深度思考、深谋远虑的感觉,通过引进“深谋远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句,让学生感悟“深刻”的具体含义,以此引导学生学习更多关于“深”字的引申义,塑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品格。

此外,结合字词意义创造具体的语言环境,借助线上线下多元化教学手段,以立体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多方面引申义,确保学生在实际运用中能够正确使用词语的意义,避免语言运用产生歧义。就小学生字词教学的专业方法而言,目前多采用模糊意会法、比较琢磨法、互换教学法、演示法等多种方法来实施字词教学。

2.利用德育推进语文读写结合

以德育深化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育功能作用应用价值。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是指学生基础认知学习到语言运用,再到不同思想情感准确抒发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文化知识技能内化迁移并付诸社会实践获取更多现实经验的过程。在小学读写结合教学中渗透德育,既能够深化德育育人的功能价值,又能加速读写结合新教学目标理念的顺利达成。就阅读板块而言,“读”意味着文化知识的输入,而“写”则意味着知识的内化与有效输出。而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学习质量取决于阅读知识输入的有效性与完整性以及知识的内化与写作的文化输出精准有效性。因此,德育的渗透直击语文教材内容中最为核心的要点,并借助多元化教学方法手段加以放大,以此不断深化学生读写结合学习质量和水平。此外,对于小学语文变革创新教学而言,读写结合教学又未尝不是一种推进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

如小學一年级下册课文1中的《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基本掌握生字词和重要知识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刻感悟到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为了让当地村民吃上甘甜的井水而亲自带领战士和当地村民挖出一口井,本篇课文的核心思想在于让学生深刻领悟毛泽东同志处处为人民着想的优秀品质。对此,教师组织多形式写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将自己理解的情感以短小故事等形式进行表述。其中,德育元素的有效渗透进一步放大并延伸课文中蕴藏的优秀品质和思想情感,使其通过学生写作过程完成具体输出和情感延伸。

综上,基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的实践性要求,本文率先立足于大时代教育背景,探寻“文以载道”“立德树人”与小学语文新课标、新教材等实施应用间的协作关系,从而结合具体指导思想,阐述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与应用。

猜你喜欢

立德新课标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