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研究

2023-06-04吕卓霖

教育界·A 2023年11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初中地理核心素养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化,越来越多的创新型教学形式逐渐被应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研学旅行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将其应用到地理教学中,不仅能开阔学生眼界,延伸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适当在教学中引入研学旅行课程,充分发挥研学旅行教学的育人價值及优势。

【关键词】初中地理;研学旅行;核心素养;策略

作者简介:吕卓霖(1976—),男,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河田中学。

地理是一门人文性、地域性及实践性并存的学科,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相应的科学理论。研学旅行教学形式的出现,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能力等,还可以促进其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1]。初中地理教师将研学旅行融入教学中,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同时这也契合地理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与素质教育的育人要求相一致。

一、研学旅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育人价值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在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能让学生切身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亲近大自然。该教学形式主要是以生活化的视角,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会思考,提升自身的各项能力,冲破思维障碍,真正实现“玩中学,学中玩”。

比起传统教学,研学旅行这种教学形式更为直接、有效,它打破了以往课堂教学的限制,将理论知识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到学生面前,既是对教材理论知识的延伸,也是对“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践行,让学生从教室走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及社会领域,对提升其区域认知水平与综合思维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二)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人地协调观念

新课改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应不断创新及优化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而研学旅行对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具有极大的辅助作用。

教师应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下,全方位、有针对性地规划好活动方案,确保与教学内容相衔接,以激发学生情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真正融入地理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形成人地观念,构建系统、完善的地理知识体系。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与以往传统教学相比,研学旅行教学形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自然而然会投入探究学习活动中,在经过实地学习后,学生的学习能力自然会得到有效提升。

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借助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点燃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鼓励学生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发现、分析问题,大胆质疑,发散自身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四)符合地理育人理念

研学旅行是将课题研究、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的体验式教学形式,深刻凸显了知识源于生活与社会的育人理念。这种教学形式主要以“生本理念”教学思想为主导,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

初中生已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旅行中探讨、研究更深层次的问题,搜集相关地理信息及资源,并梳理与整合搜集到的信息资源,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使思维方式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蜕变。

(五)契合地理学科性质

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而研学旅行教学形式具有较为综合的教学尺度观,能够帮助教师根据地理新课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生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为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供全新的路径。

二、研学旅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开展现状

(一)研学旅行目标模糊,研学产品不完善

近些年,研学旅行逐渐走入师生们的视野,被广泛应用到地理课堂上。鉴于这种教学形式较新,仍处于探究阶段,因此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大部分学校为规避风险,会选择与旅行社合作,由旅行社为学校推荐研学旅行产品,并在旅行社专业人员的辅助下,让研学旅行变得更为科学、合理。但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此类研学旅行产品的推广并不是很顺畅,很多学校对研学旅行的育人重要性缺乏正确认知,参与研学旅行活动的学校数量极为有限,以至于难以推动市场对研学产品的开发力度。从现阶段来看,目前市面上的研学产品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师生的研学旅行需求。

其次,在研学旅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路线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学校无法灵活掌握“研”与“学”的尺度,导致研学旅行的育人价值及优势无法得到充分体现。如果教师在设计和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时,能与地理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相互衔接,将教材中的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便可避免“研”与“学”失衡的问题出现。

(二)研学旅行发展受限,教学观念陈旧

与课堂教学形式相比,研学旅行这一教学形式更具创新性,强调实践性,能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但受传统教学形式与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研学旅行教育形式的发展较为缓慢,开发难度较大,国内大部分地区并未开发研学旅行这一教学项目,甚至较为偏远地区的学校对研学旅行教学形式一无所知。

这就需要有条件的学校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让教师能够更多地接触到相关教学领域中较为前沿的研究成果,转变观念,拓宽自身视野,大胆创新及优化研学旅行教学模式。

三、利用研学旅行培养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分析

(一)结合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

虽然研学旅行是地理教学中的课外教学形式,但应用该教学模式时,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基准,确保与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紧密相连,不能脱离教材,而要基于教材优化课程设计。

教师要先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教材内容确定研学旅行主题,做好研学旅行准备,具体包括设置预习任务,设计实践引导教案,准备研学所需素材等。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地理教师开展研学旅行主题探究会议,确定研学旅行主题方案。如,联系“滔滔黄河”这部分教学内容,以“地上悬河”作为研学旅行探究活动的主题。

接着,教师可选择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且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区域作为研学旅行活动的地点,以便于开展集地理知识教学、家国情怀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

在活动过程中,由于学生已经完成对教学内容的预习,对相关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可在此基础上,以教材中的“地上悬河”图示为着手点,从古今对比与人文的角度出发,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过去,地上悬河对人类都有什么样的危害及影响,现今国家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治理?”教师做好研学旅行的准备工作,才能避免“游而不学”的情况出现。

(二)设定预习任务,夯实学生基础

预习对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课堂专注力具有极大帮助。在研学旅行开始之前,教师要为学生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大致了解,从而更好地展开思考与探究。

首先,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多个预习小组,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完成教师所布置的预习任务,巩固基础理论知识,为提高学习效率打好基础。

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科学划分小组,保证小组学生总体能力的均衡性。最后,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呈现事先设计好的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合理分工,顺利完成预习任务。

为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为之后的研学旅行教学打好基础,教师可以设计趣味性、情境化的预习问题,以便学生在研学旅行开始前梳理出即将学习的地理课程的知识脉络。

(三)在实践中引导,实现综合教育

研学旅行的主要育人方式就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更为便捷的渠道。从研学旅行教学形式的本质来看,该教学形式主要是以乡土地理为载体,以“教学做合一”与生活化教育理念为理论支撑。教师在整个研学旅行活动中,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对学生展开实践策略指导、地理知识讲解及人文素养培养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教育。

以一次采访附近居民对“地上悬河”看法的研学旅行活动为例,笔者先让各小组阐述各自的活动方案,有学生说:“我们打算以谈话的方式获取相关信息。”笔者问:“你们打算如何记录谈话内容?”学生回答:“以记笔记的方式。”有的则说:“我们打算用手机录音,或拍视频的方式。”笔者对学生的活动方案予以肯定,鼓励各小组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活动方案开展采访活动。

活动开始前,学生信心满满,但在实际采访过程中却遇到诸多困难。如有的小组采访时被居民多次拒绝,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

采访结束后,笔者组织学生总结采訪时遇到的困难和收获,分析采访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最后总结活动成果,汇总当地居民对“地上悬河”的看法。

经过实践笔者发现,研学旅行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还能使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提升,从而落实素质教育的培养要求。

(四)挖掘本土地理资源,落实素质教育

研学旅行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为突破教学时空和教材的限制,教师可深入挖掘本土地理资源,融入初中地理课程的内容和要素,让学生在熟知的环境和背景中丰富学习体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及认知。

例如,在教学“环境与发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结合本土资源开展研学旅游活动,带领学生观赏本地的自然植被、自然景观,分析高山、湖泊、森林的特征等,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当前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探究中来。在教师积极的引导下,学生以实践的方式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收获了丰富的地理学习经验,进一步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郜玉龙.浅析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1(55):125-126.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初中地理核心素养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