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思考与实践

2023-06-04汤文波陆健

教育界·A 2023年11期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教学现状道德与法治

汤文波 陆健

【摘要】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学生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关键阶段,但针对这一学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研究还较少。文章坚持问题导向,以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为切入口,把道德与法治课程置于时代、社会、教育大背景下,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合理呼应家长关切、合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等几个方面的思考和实践作为破题之策,致力于培养有家国情怀、善意良行的新时代少年。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高年级;教学现状

作者简介:汤文波(1971—),女,苏州市敬文实验小学校。

陆 健(1970—),男,中华人民共和国苏州海关。

一、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时与中低年级持平,但内容密度难度显著增大

目前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每周均有两节道德与法治课。以每学期二十周计算,每学年共八十节课,小学高年级阶段共约一百六十节课。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内容涵盖了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心理健康等方面,而且高年级的课程难度较大,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较高要求。鉴于学生的社会阅历较少,知识储备尚不丰富,尤其部分家庭对于学生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学科之外的相关能力培养重视度不够,要真正理解掌握知识点,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很多小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二)学生处于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特殊时期

学生处于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特殊时期,社会性和个体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这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过程有一定影响。一是对教学内容有了明显的偏好。以五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为例,学生感兴趣的三个内容是“我们神圣的国土”“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主动拒绝烟酒和毒品”,这几个内容的共同特点是内容新奇,知识点密集,需要学生自己找一找、算一算、划一划的内容较多,学生比较容易获得成就感。二是在中低年级学生中比较普遍的积极争取课堂发言的势头有所减弱,尤其是部分学生由于害羞,即使渴望表达也不敢发言,但经过适当激励能有所改善。三是同伴评价重要性显著提高,学生不光重视教师和家长的评价,也开始关注和争取同学的积极评价。四是一些社会性现象开始影响部分学生,尤其是来自早期教育缺失的家庭的孩子。

(三)课时多安排在“非黄金”时段,学生疲劳感和浮躁感交织

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普遍安排在下午第二、第三节课,鲜少有安排在上午第一、第二节课的情况,甚至安排在下午第一节课的情况也相对较少。经过大半天的高强度学习,下午第二、第三节课往往是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疲劳期,他们处于身体较为疲乏困倦,学习能力、注意力相对低谷的时间段,而高年级学生的意志品质还处在一个逐步攀升的状态,因此在同等条件下,下午第二、第三节课的教学效率往往比上午略逊一筹。因此,如何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通过动静合宜、声情并茂、具有张力和表现力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低谷时段”也能拥有较高的课堂效率,对教师来说是个必须面对的课题。另外,近年来由于疫情的影响,线上教学的比重有所增加。线上教学虽有自身的优点,但是教学囿于一方小小的屏幕,有效互动较少。而且高年级学生家长往往认为学生比较大了,可以自主学习,因此对学生的线上学习普遍不像对中低年级学生那样抓得那么紧,学生间差异较大。

(四)小初衔接的压力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有所体现

现在很多家庭高度重视中考,认为中考是个分水岭,而要想让学生中考取得好成绩,就要在小学阶段做好充分准备,因此这种压力外溢到了小学尤其是小学高年级阶段。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家长提出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要求:一类家长对“减负”产生了绝对化理解,认为道德与法治课每周两课时已经太多了,所有教学任务都必须在课堂上完成,教师绝对不能再在课后布置任何拓展性的任务。教师在课堂上简单灌输知识,学生大体了解一下即可,反正今后基本不会考,还不如多花点时间在语文、数学、英语课上。另一类家长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中学学习生活较为焦虑,要求教师研究中考内容,提前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和指导。这两类家长的表现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都对课程标准、教学规律、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等有一定的了解,但理解不深,并且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和专业性认可度不高。

二、思考与实践

(一)完善知识体系,主动适应时代需求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追寻、求索真和善的课程,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目前,小学专职道德与法治教师较少,道德与法治教师多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此情况下,高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通过适当自学和进修,提高自身的课程专业素养,从而在课堂上经得起学生追问“所以然”,对得起学生的“关注度”,解得开学生的“烦恼事”,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除了基本职业素养,以下几个方面是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特别需要强化的。一是不断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库。道德与法治课程政治性强,教师要用最新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形成爱国情、强国志,实践爱国行。二是关心时事,捕捉国内外最新动态,尤其是关心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方面的时事新闻,用鲜活的事例感染学生,用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这才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魅力所在。三是学习最新的心理学、脑科学成果,提高教育教学行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用更加开放的、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潜能、动机和能力,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四是不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我国近年来立法数量较多,法律体系日益完备,教师要不断学习,指导学生遵守法律,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教学部编版小学思想政治六年级下册“学会尊重”“学会宽容”这几课时,教师既熟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也懂得心理學方面的知识,在教学时方能游刃有余,深入人心。教师还要不断关注最新教育政策,并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保持课堂教学的活力。五是全面了解基础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内容编排和各学段学业要求,明晰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课程教学目标能真正落地生根。六是思考地方性、校本化资源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运用。教师要把地域传统文化、学校人文气质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浸润在良好的环境中,涵育学生特有的精神气质。

(二)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手段

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除了五年级下学期只有三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其他学期均有四个单元,架构简洁明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小学高年级共设置道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五个主题[1]。这些内容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相辅相成,相融相通。因此,针对不同的主题,教师既要防止“就事论事”,割裂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统一,又要根据不同侧重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在进行道德教育时,教师要重点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根据学生希望获得他人尊重、认可的需求日渐增长等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思想政治五年级下册“我参与 我奉献”这一课时,教师补充“大眼睛”女孩苏明娟从农村女孩成长为党的二十大代表的故事,使学生理解公益活动的意义和成果,从而让良行善举的种子在学生心灵深处扎根。在进行法治教育时,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正反两个方面的案例进行对比,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底线思维,让学生自觉遵纪守法,懂得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在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时,教师可以和学校图书管理员协商,推荐一些优秀历史地理类书籍供学生在中午阅读,并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长津湖》等电影一两分钟的精彩片段,在学生兴趣正浓厚时,推荐感兴趣的学生课后观看整部电影,利用鲜活的材料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等深刻内涵。

(三)适当根据学生兴趣和学生情况优化教学节奏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生情况优化教学节奏。一是致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思想政治六年级下册“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前,教师先出示一些有代表性的国际组织开展活动或召开会议的照片,并附上一句说明,再让学生对这些照片、说明和国际组织进行关联。学生本来对这些国际组织所知不多,但这一尝试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国际组织的关注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针对学生全天课程紧张、脑力消耗较大的情况,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学生“动态”学习环节。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思想政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时,每一课时前教师都指导学生唱一遍《我和我的祖国》,学生有了精气神,教学就特别顺利。三是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引入更专业的素材。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思想政治五年级上册“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时,教师通过远程采访的方式,邀请海关的叔叔来为学生讲一讲守卫国门、缉查毒品领域惊心动魄的故事,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学生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四是培养学生通过综合手段解决各种困惑、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思想政治五年级下册“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一课时,学生对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感到愤慨,有个学生提问:“割香港岛给英国后,香港岛居民的地位是怎样的?”这个问题极其复杂,笔者在课堂上无法给予全面的、准确的答复。因此,笔者在肯定了学生所提问题的价值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搜索香港回归时的一些新闻报道等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那段屈辱的历史对个体的影响。

(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偶像往往承载着个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世界的憧憬,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很多成功人士都在人生某一阶段受到过先贤导师、楷模大家的激励,内心的潜能被激发,最终在相同或相关领域有所建树。所以笔者特别注重榜样的力量,与学生共同选择、树立了几个榜样,使学生的努力有方向,情感有归依,行动有力量。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思想政治六年级下册“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搜集我国女宇航员刘洋和王亚平的故事,以女宇航员的奋斗故事和人格魅力为焦点,鼓励学生勇往直前,实现自己的梦想,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五)主动作为,为全方位做好小初衔接奠定基础

教师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决不能擅自增减教学内容,自行拔高或降低难度。同时,小学高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学习阶段,引导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掌握一些今后适用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等课程学习时少走一些弯路,使学生受益终身。教师应主动作为,为全方位做好小初衔接奠定基础。一是在每学期进行教学前,先对该学期内容进行梳理,引导学生绘制树状思维导图,了解主要内容之间的链接和关键节点,并定期进行补充和完善。二是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做简洁明了的提纲挈领式笔记,教给学生一些查阅和检索资料的方法,并将此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的依据之一。三是适当加大学生课堂自学内容的比例,尤其是一些涉及面较广,但学习难度不大的内容。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思想政治五年级上册“我们神圣的国土”时,教师让学生在地形图上找一找,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一圈、划一划,了解我国的山脉、盆地、高原。学生通过自学基本掌握了相关知识,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就像一幅山水画卷,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韵味。四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快结束时,邀请附近的初中学生代表来为学生讲述初中生活,使學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初中学习节奏。

结语

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学生关键的人生阶段,教师要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丰富的教育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成长为一名人格正、有情怀、有视野的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猜你喜欢

小学高年级教学现状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