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卓越法治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职业院校学生能力素质培养路径探析

2023-06-04郑婧伶

南北桥 2023年8期
关键词:卓越人才能力素质培养路径

郑婧伶

[摘 要]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是实施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因素。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要让学生“忙起来”。本文旨在厘清职业院校在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视域下,为什么要让学生忙起来、如何让学生忙起来、怎样创造条件让学生忙起来等关系,以期切实推进职业院校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工作。

[关键词]卓越人才;法治人才;能力素质;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2020年11月确立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依法治国理念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离不开高水平的法治人才,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1],“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2]。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需要高水平的法治人才。为此,教育部提出了人才培养“六卓越一拔尖”的理念,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也联合发布了《关于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再一次强调“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意义。

职业院校是法治人才的培养基地,在新时代对卓越人才的热切期盼下,职业院校应尽最大努力培养出卓越的法治人才,进而全面提升执法能力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卓越人才素质的培养,必须具备扎实的法律素养,掌握全面的警务技能,进而提升综合素养。

1 培养职业院校学生成为“卓越法治人才”的意义

1.1 卓越法治人才的内涵

准确定义“卓越”的内涵,才能有的放矢地朝着卓越的目标去做好人才培养等相关工作。“卓越法治人才”的重点就是要突出法治人才的卓越性。卓越即杰出的、超出一般的,包括知识结构体系、能力等。当人才培养不仅关注人才的技能,而放眼于法律的德行、法律的执行、法律的技艺时,就使得人才具备了卓越的品质。

卓越法治人才的培养思路是: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践行明法笃行、知行合一,适应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需要。培养目标是:建立凸显时代特征、体现中国特色的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建成一批一流法学专业点,教材课程、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培养造就一大批宪法法律的信仰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法治建设的实践者、法治进程的推动者、法治文明的传承者,为全面依法治国奠定坚实基础。

在培育卓越法治人才的进程中,厚德育、强专业、重实践、深协同、强德能、拓渠道、促开放、立标准是人才培养改革的重点,其中的立标准是培养和评价卓越法治人才的关键环节。卓越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判定人才是否卓越?只有标准明确,才能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检验培养过程与培养目标的方向是否达到了卓越的目的。

1.2 职业院校具有特殊的人才培养使命

职业院校肩负为国家政法机关培养忠诚卫士的特殊使命,随着职业院校招录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职业院校学生逐渐成为我国职业机关警力补充的主要来源,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和数量直接关系到职业队伍人才的水平。要想提高职业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才培养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1.3 招录体制改革对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影响

招录体制改革为保障职业院校培养的特殊人才能更好地为职业机关服务,在招录政策方面,对职业院校学生给予政策倾斜与支持,如单独制订招录计划,单独组织考试及选岗。为此,不少学生以很大的精力投入到考试的准备当中,根据考试的形式和内容侧重安排学习内容,容易造成考试指挥棒效应而忽略了对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我们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本质还是要以培养适应新时代职业工作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和职业素养为内涵。

因此,职业院校学生通过夯实知识的深度,拓宽知识的广度,扩展知识的维度,具备卓越法治人才的基本素质,一方面是职业高等教育回归本质的要求,另一方面是为职业机关输出高素质、高水平的毕业生,提高职业队伍人才水平的迫切需要。

2 依托一流课程平台实现“卓越法治人才培养”

“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要具体、有效、可行,避免表面繁荣和形式主义。应着眼于实处,以学风建设为依托,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创新创业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2.1 加强制度建设,为端正学风提供制度保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使良好的学风在职业院校里蔚然成风并传承下去,可以配套制定相关的制度来提供保障。

2.1.1 制定科学合理的学分制

学分制是以选课为前提,以学分为计量单位,根据课程的学时和难易程度赋予每门课相应的学分,用学分来规定和计算学生的学习量的弹性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在校期间取得的学分数将作为获得学历和学位的条件之一,这样学生在入校之初就了解到毕业所需的总学分数,在取得必修学分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理性地、特色化地安排好选修课程。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點和兴趣进行选课,可以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有利于因材施教并开展特色化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构建多元知识结构,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在这种自主学习的氛围下能使学生自觉“忙起来”,最终成为具有较强终生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1.2 制定学生学业水平考核办法

学生学业水平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核,包括笔试、学期论文、实验考核和比赛考核等形式,由传统的以笔试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发展为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制定特色化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和学习能力、职业素质的考核。考核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实际具备的水平和能力,尤其是需要动手操作类的考核,如现场勘察、文件检验、痕迹检验等科目,避免了在试卷上做实验的弊端;学期论文看似不需要死记硬背,实则想要写好论文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查证资料,考证真伪,提炼观点,形成特色,这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培养方式。以上的学业水平考核不仅考理论,还要考实际操作,体现的是真实的学业能力和水平。要想取得考核的好成绩,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必然同步提升。

2.1.3 严肃考纪考风

教风带学风,考风正学风,严谨的考风可以端正学生的学风,促使学生认真学习。严谨的考风包含对于考试题的范围、难度、广度、深度等质量的把关,高质量的考试内容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认真程度以及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为强化对考试过程的管理,作为未来警官的摇篮、忠诚卫士的培养基地,职业院校应要求学生正确对待考试,杜绝作弊现象的发生。

严格对补考重修的管理。目前,对于考试不及格的情况,各校都有自己的相关规定,大多都有关于补考和重修的内容。对于补考不过关的,甚至在毕业前突击组织考试,降低难度或者多次补考,目的在于清理他们的考试结果,直到让这部分学生能结束学业,取得毕业证书为止。对于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毕业证书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是否达到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要求,这是很值得商榷的。对于学生而言,如果学校有清考制度这个底线,他们就会觉得学习是有退路的,平时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缺乏逼一逼自己的决心。因此,学校应明确要求取消毕业前补考的清考行为,促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重视学习,打消毕业前蒙混过关的想法。

2.2 以创新创业为抓手,打造有特色的学科建设体系

让学生“忙起来”,不仅要忙于丰富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具备自主学习、研究的能力。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渔”之所以比“鱼”重要,是因为“渔”是素养和能力,“鱼”的获得是会被消耗殆尽的,而“渔”一旦取得了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还可以不断地创造新的“鱼”。因此,要为职业机关培养优秀人才,不能只让学生得到“鱼”,应着眼让他们具有“渔”的本领。这就需要学生“忙起来”,忙于研究、忙于项目、忙于创新。

研究性学习能力对于职业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犯罪的种类和手段也层出不穷,每一个案件都有独特之处。在学校里教师能讲的法理法条、侦查手段等都是理论层面的,所举的案例也是已经发生的典型例子,谁都无法预见下一个案例会以什么方式发生。因此,学生只有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处理事件的能力,才能应对未来发生且不断变化的警情。职业院校学生必须“忙起来”,调动自己的思维去认真思考,执着探究,学会对知识的迁移和转化应用。

创新能力也是职业专业人才的必备素质。不仅在职业院校里,在我国整个高等教育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放在首位的。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只能做到对现有知识的学习和传承,就相当于把一块砖从甲地放到乙地再传递到丙地。在这个过程中,这块砖是原原本本地传递,还是有创造性地改变,就涉及到有没有创新能力的问题,没有创新只能是传递,而经过创新才能赋予其新的生命。如果一个民族整体上缺乏创新思维,那么这个民族的文明只能停滞不前甚至后退;如果大家都勇于创新、敢于创新,那么这个民族的发展潜能将是不可限量的。职业院校的学生长期以来因为警务化管理等要求,过于强调整齐划一、服从命令和聽从指挥,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鲜有所为。从近年来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情况来看,职业院校的学生作品与其他院校的学生相比还有很大的不足。职业工作的发展同样需要创新,因此职业院校更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依托各专业特色学科建设,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致力于警务相关项目的创新,尽快补齐在创新能力上的短板,更好地为职业工作服务。

3 职业院校学生“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路径

3.1 学校应在宏观上予以政策支持

让学生忙起来,涉及端正学风、严肃考风、鼓励探究式学习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作为职业院校,从学校层面上应积极响应教育部的相关政策要求,对学风、考风提出要求,尽快端正学习态度,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打消侥幸心理。

同时,学校还应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加大对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与奖励,鼓励学生创新,鼓励教师指导创新,鼓励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和课题的研发中,为更多具有研究能力的师生提供技术支持、物质保障,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创新创业工作中。

3.2 教师应在教学方式上予以适应和调整

职业院校的教师应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特色专业建设的优势,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教育部对教学的要求和职业人才培养的历史重托,认真思考究竟怎样的教学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人才培养的效果,对目前的教学情况进行适应和调整,首先让自己“强起来”,再带动学生“忙起来”。

职业院校教师不能脱离职业工作实际,包括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方式、教学效果的检验等环节,研发适合职业院校使用的高质量的教材,以科研反哺教学,做好导师角色。

3.3 在管理模式上注入新的内容

要做到让学生“忙起来”,学校警务化管理模式也需要根据时代的要求注入新的内容。在强调警务化管理的基础上,应适当给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如在学生利用图书馆的问题上,可以在自习课的时间,鼓励学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和借阅书籍,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使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不会变成空话套话。

另外,要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以赛促学,形成严肃、认真、活泼的校园文化。

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的过程管理,与学习的日常过程管理相匹配,注重过程考核,树立重过程的意识,淡化一切只以职业联考的招录考试为目标的理念,通过日常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有序的忙碌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成为适应职业机关要求的优秀预备人才。

4 结语

新时代高等教育要求学生具备卓越的品质,在招录体制改革背景下,职业院校更需要为职业机关输送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人才,职业院校的学生也必须具备全面的素质和能力。为此,学校应该在严格管理、职业专业课程建设和警务化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促进青年成长进步(EB/OL). (2017-05-03)www. gov. cn/xinwen/2017-05/03/content_5190697. htm#1.

[2]做强法治中国人才支撑(全面依法治国新成就)(EB/OL). (2020-11-18)www. npc. gov. cn/npc/c30834/202011/7b48669a84ac40c08880472492df94a.shtml.

猜你喜欢

卓越人才能力素质培养路径
经管类卓越人才校企培养模式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锻造适应院校任职教育发展的教员队伍
村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提升问题研究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农业院校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