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的思考

2023-06-04米娜

国际公关 2023年8期
关键词:后疫情职业教育

米娜

摘要:后疫情时期,出国留学之路怎么走?出国留学群体会不会仍然把留学作为人生的选择?在国家对外开放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在“走出去、引进来、再提升”的带动下,怎样开展国际化办学、国际交流及传播中国文化?是摆在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面前必须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对目前出国留学情况进行分析,对后疫情时代甘肃省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与思考。

关键词:后疫情;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

一场突如其来的、影响巨大的全球性疫情,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在这场与疫情的博弈中,我们看到了各国留学生的生存状态和学习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出国留学之路:新冠疫情的全球化趋势会不会长期影响国内出国留学群体对留学目的国的选择?在国家对外开放政策不变的形势下,怎样开展国际化办学及交流?

一、后疫情时代出国留学情况分析

(一)坚持对外开放

不管疫情前,或后疫情时期,我们国家对外开放的政策是没有变化的。没有中国的世界是残缺的,没有世界的中国也不可能真正实现中国梦,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如果没有全球市场,必然会导致产能过剩。我们只有拥抱世界,在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同时,中华文化同样走向世界。中国之所以在国际贸易中产生巨大的顺差,就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得益于“走出去” 战略,这是4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与巨大的贸易形成强大反差的是,中国文化输出相对滞后,并造成巨大的文化逆差,使得我们在传统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都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1]所以,进一步扩大开放,是中国百年不变的基本国策。当然,鼓励学生出国留学,并不是让中国出国留学的孩子成为外国人,而是要鼓励他们长见识、学本领,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二)坚持科学防治疫情

就疫情而言,各国对病毒的认识不同,防疫防控的方式方法当然也不尽相同。各个国家的防疫防控要经过一个认知和防控的过程。新冠肺炎的疫苗普及使用日见效果,在现代科技手段下,人们正在逐步认识新冠肺炎,努力研发疫苗以及特效药,相信这些药物的研制成功、投入临床使用,最终可以实现疫情可防、可控、可治,这是大势所趋。

(三)坚持适龄留学

留学低龄化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呢?第一,低龄化出国留学,让这些孩子从小在异国他乡忍受孤独,他们缺乏亲情,中国的孝道文化在这些孩子的身上严重缺失,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第二,中国人民有信仰,我们不反对西方人信仰基督,也不反对一些人信仰佛教或其他宗教。[2]中国人的信仰就是祖国。所谓树高万丈,落叶归根,就是这种信仰。这种中国信仰在这些孩子身上的缺失,必将导致他们未来价值观的冲突。过早出国留学,导致这些孩子只有一张中国脸,缺少一颗中国心,这是极其危险的。当然一些学生最终选择移居海外,甚至更換国籍,但是如果这个孩子在中国接受了一定的基础教育,在他的生命里植入了中国的基因,他即使是美籍华人,他也一定是热爱祖国、根在中国的美国人,因为他有一颗中国心。[3]第三,如果过早出国留学,当他们将来学成归国,由于他们缺少中国文化,他们往往以西方人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必然在人际关系的处理、团队建立上格格不入,这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

二、后疫情时代国际化办学的目标

(一)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走内涵发展之路,特别是国际教育,因为我们相信这个疫情肯定会过去,病毒会与人类并存,随着疫苗和特效药的临床使用,这个病毒一定是可防、可控、可以治疗,就像病毒性感冒、乙肝病毒一样,并不可怕。在这种情况之下,国际教育一定是走内涵发展之路,修炼内功。一些学校实行“1+1” 线上线下教育模式,经过近三年的实践,老师已经掌握并适应了这个教育方式,线上教育可以更好地实行精准辅导,一些学校已经在自主研发线上教育的软件,建立大数据库,就是要保证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连接到数据库,浏览相关知识点的视频或微课,并且能及时地利用这个平台与老师进行交流。

(二)走关爱学生之路

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不仅仅是把学生招进来或把学生送出去就完成任务了,还要持续关注学生的高质量学习,关心学生的高质量就业,争取能够为学生毕业之时提供一个就业的信息咨询平台,从而形成一个从就学到就业的闭环的服务,这是内涵发展,是对学生负责到底。

(三)走坚守价值信仰之路

目前的复杂国际局势会不会影响出国留学?个人认为这个担忧是没有必要的。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与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还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甚至还发生了战争,但那时也没有影响出国留学。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央,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出具有两种思维、两种文化背景的国际精英人才,让更多的中国学生走出国门,走向国外,用西方听得懂的语言和他们接受得了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从而避免西方对中国的误解,让西方更好地了解中国,我们是热爱和平的,这也正是我们国际教育所追求的重要价值。[4]

三、后疫情时代国际化办任务

疫情期间全球人员流动基本静止,导致了国际对外交流工作基本停滞,国际化办学管理改革势在必行。面对深刻变化的外部环境,职业院校国际化办学工作需要及时了解分析国际市场发展动态走向,保持战略定力,关注国际形势变化,增强必胜信心。

(一)站在时代高位谋划大局

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化办学管理要站在“讲政治、讲全局、讲发展” 的高度,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的角度,主动面对新变化,多思考、早谋划。要进一步强化国际化办学常态化危机管理意识,提升国际化办学管理应对突发事件的响应、应对和处理能力,增强国际化办学的特性,健全国际化办学体制机制。

(二)站在政策高位抢抓机遇

甘肃省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以来都是限制、影响国际合作交流内涵发展的制约因素。甘肃省绝大部分院校不具备与经济发达省份院校国际合作的优势,在学术交流、留学生招生、国际合作办学等方面存在劣势,综合实力较好的院校一般不考虑与欠发达地区院校合作,因此在国际化进程上,难以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也难以找到匹配的合作项目,国际合作的层次不高。[5]“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后,甘肃省存在一定的地缘优势:吸引“一带一路” 国际留学生、助力“走出去” 企业在“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更好更快地实现本土化、有选择地引进发达国家优势专业。

(三)站在科技前沿苦练内功

在网络建设方面,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加强网络软、硬件和信息化建设,加强网络覆盖,加强能提供稳定、高速网络服务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在在线教学平台建设方面,建立线上教学平台、建设在线课程,加强线上教育能力,加强学校实训设施的网络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高科技产品和设备的引进和利用。加强录播室及其他设施建设,形成“互联网+” 教学特色为线上教学提供有力保障。建设智慧语音教室,加强在线教育平台软件与硬件设施建设,建设国际教育信息平台。在留学生教学生活方面,加强留学生宿舍的建设和管理,提升教学、宿舍、餐厅等现代化程度,为留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留学生工作室,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站在服务末端不断适应

当下,受教育者群体有很大变化。现在的学生都是与网络共生的一代,他们适应网络教学,习惯于屏幕学习,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疫情期间,针对国家“停课不停学” 政策,原有线下教学大范围地移到了线上,网络教学对于绝大多数教师均是一种挑战,网络教学的特点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化办学需进一步提高危机意识、完善办学设施、提升从业人员信息化素养、心理素质和服务学生能力等。后疫情时代国际化办学要更注重人才全面培养,快速响应地方产业需求,助力服务“双高建设”。

(五)站在競争场景专技结合

教育的国际化需要国际化的课程。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落脚点就在国际化的课程上,而教师就是课程国际化的主体。国际化课程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不仅是会说英语或单纯专科教师就能驾驭。国际化课程教师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架构、脉络,还要及时了解国内外该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需要具备两种语言的使用策略,讲授专业知识、指导学生活动、解决学习困难。[6]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双语师资极度缺乏,人员构成没有形成梯队,不能可持续发展。鉴于此,学校不仅要培养现有师资国际化教学能力,还要根据发展规划引进外语好、专业强的复合型人才。

(六)站在维稳高度确保安全

疫情一度切断了国际教育交流,很多院校、机构的国际合作项目转战网络。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沟通了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是网络安全问题也成为工作的焦点。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近年国家对网络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与我们日益数字化的社会发展以及日趋严峻的国际形势直接相关的。国际教育本就处在教育比较敏感的第一线,所以在推进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中,需要高度重视网络安全的问题和数据安全的问题。比如来华留学生的数据就高度敏感。如果没有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我们所做的一切信息化探索工作可能就都归零了。

(七)站在生存维度灵活沟通

国际化办学工作涉及人与人的协同,保持社交距离的防疫管控使原有的多样化社交转变为以网上视频通话为主要手段。疫情时代,任课教师与学生在线课堂交流主要采用集体语音在线、与学生单独连线和弹幕互动等交流方式,今后还需要探讨研究更多样化的沟通方式,全力以赴保障教学质量。

四、后疫情时代国际化办学的使命

在疫情之下,世界各国地域联系相对减少,但全球文化融合是大势所趋。[7]文化的传播不在于改变世界,而在于感知世界,在传播过程中,其实是一种熏陶。随着文化的影响,是伴随生命互相接触之后的一种认同和焕新。在跨文化传播中,文化误解常有发生,要把文化误读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对中国文化的扭曲和攻击区分开来。我们要从文明互鉴与文化共存的角度出发,正确认识中国文化“走出去” 遇到的文化误读而产生的问题。对外来文化加深理解的同时,也要把一个真实的中国介绍给世界。特别是在全球抗击疫情中,中国率先取得重大胜利、经济实现正增长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既要用好并改进传统方法,又要认真研究、实施有效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方法新途径。

五、结束语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是海内外华人共同的“魂”,所以面向新生代海外华人华侨传播新时代中国崛起发展壮大的历程,并通过他们再向国外本土人民传递中国最美好的故事,引导他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世界需要中国文化融入世界文化,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文化符合我们整个时代、符合整个人类,但没有西方和东方的标签,它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魏嘉骏.“一带一路”研究文献中中国文化走出去传播作用研究[J].福建茶叶,2019,41(12):173-174.

[2] 胡东芳.“留学低龄化”:教育的挑战与回应[J].新教师, 2014(03):4-6.

[3] 杨科.如何看待当前的留学低龄化现象[J].经济论坛,2011(08): 174-176.

[4] 搜狐.中国符号的创意美学: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EB/OL].[2019-08-26].https://www.sohu.com/a/336612155_657742.

[5] 王爽.“一带一路”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带来的机遇[J].文化产业,2020(24):102-106.

[6] 彭薇.“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路径研究:以鲁班工坊为例[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4(04):14-17.

[7] 光明网.文化“走出去”要正视误读[EB/OL].[2020-03-05].https://theory.gmw.cn/2020-03/05/content_33621767.htm.

猜你喜欢

后疫情职业教育
“后疫情”时代的产业链变局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后疫情”机遇(经济茶座)
特朗普强势开启“后疫情”竞选集会
“后疫情”时代河北省智慧政务系统建设思考
“后疫情”时期,关于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
“后疫情”时代,中国自行车产业的蓝图与现实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