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2023-06-03李亚霞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36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初中数学信息技术

李亚霞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文章对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包括优化课前预习环节、课前导入环节、重难点讲解环节、知识点总结环节、几何知识教学、促进小组合作探究六个方面,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优化策略

在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铺设探索之路,化静为动,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一、借助信息技术优化课前预习环节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优化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预习课件,利用PPT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并配以相应的图片和动画,使知识点更加生动形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预习材料.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各种与数学知识相关的资料,如数学家的故事、数学问题的解析等,让学生在课前通过阅读这些资料了解数学知识的背景和应用.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布置预习任务,监督学生的预习进度,如在网络上建立班级平台,将预习课件和资料上传至平台,供学生在家中预习.教师也可以在平台上布置预习作业和测试题,让学生完成并提交,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课堂教学.总之,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环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高预习效果和效率.

以“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优化课前预习环节.首先,教师可以制作一个精美的PPT预习课件,为学生呈现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定理等基础知识点,并配以生动的图片或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点.其次,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有关平行四边形的丰富的预习材料.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平行四边形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如建筑中的平行四边形结构、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图案等,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兴趣.最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布置预习任务,并监督学生的预习进度.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在线预习平台,将预习课件和资料上传至平台,让学生在家中预习,还可以在平台上布置预习作业和测试题,让学生完成并提交.通过以上操作,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预习进度和完成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借助信息技术优化课前导入环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课前导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引入相关的图片、图表或动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建立直观的数学印象,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同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呈现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通过展示真实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场景,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的实际意义.此外,教师可通过音频、视频等呈现数学历史和数学家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背景和一些著名数学家的生平事迹,使学生对数学的发展过程有更深刻的理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通过以上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以“勾股定理”的教学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勾股定理的动画视频,通过动态的图形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勾股定理的原理和应用.这种导入方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进行故事导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为学生介绍一些与勾股定理相关的历史故事,比如毕达哥拉斯发现勾股定理的过程,或者中国古代数学家对勾股定理的研究等,从而开启本堂课的教学.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兴趣,还可以让他们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此外,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实际问题进行导入,通过提出一些与勾股定理相关的实际问题,比如如何测量一棵无法直接测量的大树的高度,如何计算一条无法直接测量的小河的宽度等,让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感受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以上方式,教师可以有效实现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借助信息技术优化重难点讲解环节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优化重难点讲解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具互动性、趣味性和效率.教师可以利用数学软件和应用程序实时演示解题步骤、图形变化等内容,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解题思路.这种实时演示的方式可以直观地呈现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难点内容.同时,教师可利用在线资源进行深度拓展和延伸.教师可以通过呈现重难点讲解视频、网络课程等拓展数学教学的深度,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重难点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以“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展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和性质,通过图片和动画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全等的条件和性质.同时,教师可利用数学软件模拟全等三角形的变换和构造过程,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全等三角形的构建过程,加深对全等三角形概念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全等三角形的相关习题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解题能力,巩固所学知识.此外,教师也可通过在线平台实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辅导,使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四、借助信息技术优化知识点总结环节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优化知识点总结环节.通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更有效地对已学知识进行总结、梳理,为学生提供更清晰、直观的知识结构.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PPT进行知识点概括及图形展示,通过将每个知识点的关键概念、公式、定理以圖形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促使学生建立更为清晰的数学知识框架.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呈现本节课的思维导图,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整体把握和理解,还可通过颜色、图形等元素的运用突出重点,区分不同概念,让思维导图更加生动、直观.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逐步展示思维导图的各个部分,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知识结构的层次关系,这有助于防止信息过载,让学生更有序地消化新知识.在思维导图的呈现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教师还可以利用数字笔记或电子板书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回顾,并进行实时记录,从而实时梳理知识点的重要内容.这样的实时记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回顾学习内容,提升知识掌握的清晰程度.此外,教师也可引入在线教学资源进行知识点深化,通过教学视频、互动模拟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优化知识点总结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PPT或电子白板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一般形式、解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在PPT中,教师可以插入相关的动画和实例,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师还可利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一元二次方程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在思维导图中,教师可以标注出重点和难点,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重难点.此外,教师可利用在线测试和评估工具来检验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在线测试,学生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五、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几何知识教学

几何知识具有抽象、复杂的特点,学生往往难以顺利理解.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数学软件等)可以直观地展示几何图形的性质、变化和证明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几何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几何图形的形状、性质和分类,让学生对几何图形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教师可利用数学软件模拟几何图形的构造和變换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几何图形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几何画板等工具实时展示几何图形的证明过程,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证明思路和方法.在几何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几何知识.同时,教师可设计一些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几何问题,让学生学会将几何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总之,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几何知识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圆的有关性质,包括半径、直径、弧、圆心角等,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概念的含义,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框架.教师还可以通过动画演示展示圆的变化过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在进行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数学软件模拟不同点和直线与圆的相对位置,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些位置关系.在进行正多边形和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数学软件模拟正多边形逐渐逼近圆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正多边形与圆的内在联系.在进行弧长和扇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等工具实时展示相关证明过程,通过信息技术,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这些计算方法的原理,加深对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在“圆”的教学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几何知识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几何知识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教学效果.

六、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可以运用富有互动性和趣味性的多媒体资源(如教学软件、多媒体视频、图片、数字化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多媒体资源的基础上,教师可通过大屏幕呈现相关的探究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应该确保所设计的问题具有启发性,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探究欲望.在小组分工与合作环节,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解决方法.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应鼓励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成果.此外,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资源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促使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综合运用各类知识,提高综合素养.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通过分享经验、总结合作中的困难与收获,促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更深刻的理解.

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引入鸡兔同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鸡兔同笼”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通过大屏幕展示一个生动的画面:一个笼子里有一些鸡和兔子,从上面看有若干头,从下面看有若干脚.这一画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更好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大屏幕呈现鸡兔同笼的问题:已知一个笼子里有一些鸡和兔子,从上面看有35个头,从下面看有94只脚,请问:应怎样根据笼子中的头数和脚数确定鸡的数量和兔子的数量?接下来,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其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究问题的答案.教师应鼓励学生使用不同解法对问题进行求解,并能够在探究结束后进行成果的汇报和分享.教师借助以上过程可以有效促进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 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优化课前预习环节和导入环节,促进重难点讲解和知识点总结,提升几何知识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兴趣.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丰富、高效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韩颖.初中数学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电教,2023(4):55-57.

[2]施云春.优化教法·提高效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与策略[J].天津教育,2023(17):99-101.

[3]翟巧轩.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3,25(5):176-178.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初中数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