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治疗对于剖宫产术后患者排气的疗效观察
2023-06-02文杰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100072
文杰(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 100072)
剖宫产为临床工作中处理难产等情况的一种主要助产分娩方式,一般针对妊娠时间超过28周(以末次月经时间计算)的孕妇,利用切开腹壁和子宫壁的方法,将胎儿和相关附属物取出,剖宫产属于典型的产科手术方法[1]。近些年来,受我国多地二胎政策的放开以及其他各项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人群中剖宫产率呈现出增高的趋势[2]。依据以往的调查结果,国内大多数地区医疗机构的临床剖宫产比例均在40%左右,而在个别地区甚至接近70%[3]。虽然剖宫产作为医疗科技领域内较为重要的技术,且解决难产等问题的效果十分显著,但是该种方法属于人为创伤性分娩方法,手术后的各类并发症同样是不能被忽视的问题。患者术后的消化道系统功能紊乱已经成为剖宫产患者极为高发的并发症,主要因为产妇的手术创伤、机械刺激、术后切口疼痛的应激反应、麻醉操作和分娩过程导致的饮食紊乱等,诱发人体副交感神经抑制后,肠胃蠕动缓慢甚至消失[4]。接受剖宫产的产妇经常会出现术后的腹痛、腹胀、便秘等并发症,在症状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发生肠粘连、麻痹性肠梗阻等,部分患者会因此而出现严重感染,对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产妇在手术后因疼痛发生的喊叫、呻吟等,也可以导致外界的气体进入到体内,在剖宫产完成后,患者短时间内尚无法自由活动,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消化道功能恢复缓慢,致使术后排气困难[5]。若产妇的消化系统功能异常,也会对泌乳的功能造成干扰,影响新生儿的喂养,由此可以诱发一系列的问题。综合考虑,十分有必要通过人为的方式促进剖宫产患者在手术后的消化系统功能恢复。西医西药在此方面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作用较为有限,且药物诱发的不良反应也被诟病。为此,北京市丰台区某医院开发揿针治疗的方式对剖宫产产妇进行干预,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北京市丰台区某医院在2021年8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妇产科住院的剖宫产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医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全部患者及家属均签署关于本次干预研究的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产妇以末次月经计算已经足月,且为单胎;②产妇年龄大于18周岁;③产妇思维尚清晰,具有良好的配合能力;④产妇文化水平可以完成本研究中所涉及的量表填写;⑤具有明确的剖宫产指征且接受剖宫产手术。排除标准:①具有医学教育背景或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人员;②具有视听功能障碍或罹患精神类疾患等,无法正常沟通交流;③文化水平较差或心理应激程度较高,无法同医务人员配合,无法保证依从性;④罹患艾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⑤对所使用的药物或器械具有过敏现象;⑥以往分娩过程中接受过揿针治疗。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将纳入研究的所有产妇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50例,试验组50例。两组一般情况对比,各项数据均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产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剖宫产术后西医干预方法:患者去枕平卧,腹部包扎腹带,于腹部上放置沙袋按压6h,术后6h内禁食、禁水,6h后可适量进食流质食物,但不得摄入豆制品、高淀粉类食物等易产气食物,依据常规使用足量抗生素,防止术后发生感染,同时纠正个体水电解质的紊乱,术后6h指导床上活动,术后24h可进行适度的床下活动,术后24h尽量做到按需哺乳,同时给予西沙比利5mg/次,饭前15min口服,3次/日。
试验组在对照组干预方式基础上联合使用揿针治疗的方式:在剖宫产术后,于患者的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天枢、子宫穴进行揿针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常规消毒上述穴位皮肤,将揿针帖按压粘于穴位上,然后用胶布固定,每穴留置揿针1枚,每小时每穴按压3-4次,留针72h后取出揿针。
两组的干预时间均持续至剖宫产术后3d。
1.3 观察指标 ①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剖宫产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及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计算方法,术后4h开始听诊,每30min听诊1次,参照《诊断学》[6]记录术后肠鸣音的变化情况。②腹痛、腹胀及恶心、呕吐情况比较[7]: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3d内的腹痛、腹胀及恶心、呕吐评分。腹痛分级:参照Prince-henry评分法,产妇咳嗽腹部无疼痛感计为0分,产妇咳嗽时腹部疼痛记为1分,产妇深呼吸时腹部疼痛,安静状态下无腹痛计为2分,产妇安静状态下有腹痛感,疼痛尚能忍受记3分,产妇安静状态下疼痛剧烈,无法忍受计为4分。腹胀分级:0级,产妇术后无腹胀感,计0分;I级,产妇术后感觉轻度腹胀,腹内有气体窜动,但不影响睡眠,计1分;II级,产妇术后感觉中度腹胀,伴有恶心,腹部中度隆起,腹壁张力较大,影响睡眠,计2分;III级,产妇术后感觉重度腹胀,伴有呕吐,腹部隆起非常明显,腹部张力大,严重影响睡眠,计3分。恶心、呕吐情况分级:产妇术后未出现恶心、呕吐,计0分,产妇术后出现轻微的恶心、无呕吐,计1分,产妇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次数≤3次/d,计2分,产妇术后频繁恶心、呕吐,呕吐次数>4次/d,计3分。③术后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的比较。④治疗效果的比较:参照罗马II的标准[8]。治愈:术后24h内肠鸣音、排气、排便均恢复正常,未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胃肠反应症状,静息状态下无腹痛;显效:术后24-48h内肠鸣音、排气、排便均恢复正常,腹痛、腹胀缓解明显,进食后未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好转:术后24-72h内肠鸣音减弱,排气和排便恢复,腹痛、腹胀有所缓解,进食后恶心、呕吐次数减少;无效:术后超过72h无排气,肠鸣音弱甚至消失,腹痛、腹胀剧烈,进食后恶心、呕吐。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和(%)表示,采用χ2检验。分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对比。检验水准均为双侧,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s,h)
表2 两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s,h)
?
2.2 两组患者腹痛、腹胀及恶心、呕吐情况比较 在手术后3d内,试验组患者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严重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腹痛、腹胀及恶心、呕吐情况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腹痛、腹胀及恶心、呕吐情况比较(±s,分)
?
2.3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比较 试验组在术后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比较(±s)
?
2.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治疗效果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剖宫产无疑是人类医学历史上的伟大发明,作为创伤性的分娩手术方法,多用在高危产妇以及难产患者中。但需要客观认识到的是,尽管剖宫产的优点非常显著,但是其所带来的问题也应理性面对。剖宫产的操作容易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其中本研究中重点探讨的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排气障碍等均是较为典型的问题。目前研究认为,剖宫产术后发生肠胃功能紊乱主要与消化系统功能受到抑制有关,比如麻醉药物使用后导致的消化系统蠕动减弱、患者吞咽气体较多等,而患者在术后的排气畅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9]。现实工作中,医务人员也会在剖宫产术后用各类方法促进患者尽快排气,防止腹胀、呼吸不畅、静脉回流受阻等一系列问题的干扰。
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归属于中医“肠痹”“肠胀”“腹胀”“腹痛”等范畴。在中医学理论中,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中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均由脾胃运化而生。脾主升清,以升为健;胃主降浊,以降为和。脾升胃降是维持胃肠功能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肠为传化之腑,以通为用。手术创伤属中医学金刃所伤范畴,剖宫产手术损伤皮肤、筋脉及肌肉,导致血溢脉外,留滞经络间,造成气滞血瘀。此外,手术损伤人体正气,患者元气大伤,气虚无力推动血行,导致经络气血运行不利,气机郁结,脾胃升降失和,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气机不畅,腑气不通,因而会出现腹胀、腹痛和排气、排便障碍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
研究中试验组所使用的揿针治疗方法就是利用中医理论中穴位刺激调理人体经络的方法进行干预。揿针就是用手按针,属于新式的皮内针,将针具固定在俞穴皮内或者皮下,并做较长时间的留针,又被称为埋针法。其主要作用是对穴位进行持续的刺激,达到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的作用。此次选取天枢穴属于大肠经募穴,足三里属于胃下之合穴,上巨虚属于大肠下合穴,下巨虚属于小肠下合穴,上述穴位通过针灸施以泻法,可有效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排气。子宫穴可治疗子宫血肿、产后复旧不良等症,对患者术后的恢复起到良好效果。从研究中也可见,试验组患者在术后肠胃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等指标方面均占据明显的优势,提示该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在剖宫产术后患者的干预过程中,使用揿针治疗的策略,可有效促进产妇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提升治疗效果,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