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23-06-02杨菁胡静杨瑞江西省儿童医院江西南昌33000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南昌33005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11期
关键词:川崎内径二聚体

杨菁,胡静,杨瑞(.江西省儿童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5)

川崎病发病早期会引发皮疹、发热、结膜炎等症状,如不及早进行治疗,容易累及冠状动脉,引发冠状动脉病变[1]。冠状动脉病变是该疾病较严重的并发症,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诱发缺血性心脏病,甚至会导致心肌梗死,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2]。因此,及早明确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因素,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对于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江西省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江西省儿童医院的80例川崎病患儿,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科学(第9版)》[3]中川崎病诊断标准;②可配合完成各项检查;③均为首次发病。排除标准:①先天性心脏病患儿;②合并败血症、风湿性疾病或病毒感染等引发的发热出疹性疾病;③患儿或家长无法正常沟通者;④有冠状动脉病变史的患儿。80例患儿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7个月-6岁,平均(3.52±0.36)岁。其中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为发生组,未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为未发生组。

1.2 方法

1.2.1 冠状动脉病变诊断 入院2周,参考如下标准判断川崎病患儿是否发生冠状动脉病变:①冠状动脉扩张:<5岁者冠脉内径≥3mm,≥5岁者冠脉内径>4mm,或冠状动脉内径Z值在2.0以上,或冠脉局部内径比邻近处扩大1.5倍及以上;②冠状动脉瘤,有不同程度的冠脉扩张,冠脉内径4-7mm;③巨大冠状动脉瘤:冠脉内径≥8.0mm,CA/AO≥0.6。符合上述任一标准者即为发生冠状动脉病变[4]。

1.2.2 基线资料调查 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记录患儿相关资料,

包括:性别(男/女)、年龄、疾病类型(典型川崎病、不完全川崎病)、激素治疗(有、无)、持续发热时间。

1.2.3 实验室检查 ①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于患儿就诊时,抽取患儿空腹静脉血5mL,采用南京贝登医疗BC-5000型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②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D-二聚体:于患儿就诊时,抽取患儿空腹静脉血5mL,以3500r/min离心10min,离心半径10cm,取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PC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D-二聚体水平,试剂盒厂家为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用Logistic回归分析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情况 80例川崎病患儿中有19例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23.75%。

2.2 基线资料和实验室指标 两组持续发热时间、WBC、血清PCT、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比较

2.3 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表1中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持续发热时间、WBC、血清PCT、D-二聚体水平作为自变量(均为连续变量),将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作为因变量(1=发生,0=未发生),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持续发热时间长、WBC、血清PCT、D-二聚体水平高是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2。

表2 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作为全身性血管炎,川崎病治疗不及时容易累及冠状动脉,危害患儿健康,增加治疗难度[5]。高燕[6]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100例川崎病患儿中有22例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22.00%。本研究结果显示,80例川崎病患儿中有19例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23.75%。与上述研究结果相近,差异之处与样本量不同、个体差异等有关。此研究结果提示,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不可忽视。而积极探寻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因素对于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研究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持续发热时间长、WBC、血清PCT、D-二聚体水平高是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在于,①持续发热时间长:发热是川崎病的典型症状,可以表示患儿体内存在免疫反应,发热时间越长,说明患儿体内的炎症反应较严重且持续存在,对冠状动脉的伤害时间也越长,更易增加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7]。对于发热患儿,临床医生需提高重视,及早进行有效的诊断与治疗,以便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同时,医院可加强对小儿家长的健康宣教,叮嘱家长发现患儿发热时需立即就医,不可随意自行使用退热药物治疗。②WBC水平高:白细胞具有吞噬功能,可以吞噬病原体并产生抗体,发生免疫防御作用。当机体发生损伤或细菌感染时,WBC水平会异常升高,而WBC水平越高,患儿的炎症反应越严重,越易损伤冠状动脉[8]。故对于WBC水平过高的患儿,医生需及早对患儿进行相关检查及治疗,以降低患儿的炎症反应,降低冠脉病变发生率。③血清PCT水平高:PCT为降钙素前体,当机体感染细菌、真菌或发生创伤时,其水平会异常升高,可反映全身炎症程度[9]。川崎病为全身性血管炎性病变疾病,容易累及冠状动脉,而PCT水平过高,预示川崎病患儿病情较严重,对冠状动脉的损伤也较严重[10]。故对于血清PCT水平高的患儿,需及早给予静注免疫球蛋白及抗炎治疗,以便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④血清D-二聚体水平高:D-二聚体为人体纤细溶亢进和高凝状态的指标,其水平异常升高说明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机体内凝血酶生成增多,是检测机体纤维状态及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11]。D-二聚体水平过高说明川崎病患儿体内可能有血栓形成,发生冠状动脉狭窄及阻塞的风险较高[12]。如果临床发现川崎病患儿D-二聚体水平过高,需及早进行抗凝治疗,并加强血管监测,积极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综上所述,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与持续发热时间长、WBC、血清PCT、D-二聚体水平高等因素有关,临床可据此提供针对性的干预以减轻对患儿冠状动脉的损伤。

猜你喜欢

川崎内径二聚体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