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彩超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形成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2023-06-02卢丽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层低血压体位

卢丽华

(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福建 龙岩 364000)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体位改变时,身体会有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体位性的血压变化非常常见,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是高血压患者中常见的临床症状[2]。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可能会诱发颈部的动脉粥状硬化,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3]。彩超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形成的情况可以反映颈动脉硬化程度,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动脉硬化的检测指标[4]。故本研究主要探讨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彩超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形成情况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提供诊断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 年3 月至2022 年3 月在本院确诊的176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5];(2)患者年龄在50-70岁;(3)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准则。排除标准:(1)患者为肺动脉高压;(2)患有严重心脏疾病;(3)患有恶性肿瘤;(4)患有重要功能不全。

根据高血压患者改变体位时血压的变化情况分为体位性高血压组(n=42)、体位性血压正常组(n=80)和体位性低血压(n=54)。使用血压测量仪(生产厂家:深圳市百年康保健产品有限公司,型号:kw-380GPRS)测量患者直立后3 min 内收缩压下降≥20 mmHg 为体位性低血压组,直立后3 min 内收缩压升高>20 mmHg 为体位性高血压组。没有以上情况出现的患者为体位性正常血压组[6]。

1.2 方 法

所有患者接受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生产公司:Philips 公司,生产型号:HD-15),探头频率5-12 MHz,时相选择在血管舒张期。扫描受检者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颈外动脉,3 次测量颈动脉IMT 后,取平均值。患者接受HP 彩色超声显像仪行斑块检测,探头中心频率设置为10.0 MHz,测量颈动脉窦以下1 cm 处内膜中层厚度,检查均由固定专职的超声科医师完成操作。

1.3 观察指标

(1)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判标准[7]:管壁平整光滑、IMT<0.9 mm 为正常;IMT 0.9-1.3 mm 为颈动脉IMT 增厚;IMT>1.3 mm、血管壁局部隆起凸入管腔≥2.5 mm 为颈动脉斑块形成。

(2)颈动脉狭窄程度评分:颈动脉狭窄处相加作为患者的总狭窄数;颈动脉狭窄程度:检测患者每侧颈动脉狭窄程度,无狭窄0 分、有狭窄但≤50%者1分、狭窄50%-70%者2 ﹑分 狭窄>70%或完全闭塞者3 分﹐ 两侧评分相加作为狭窄程度评分。分数为0-6分,分数越高代表狭窄程度越严重。

(3)记录患者斑块形成情况(斑块定义为IMT≥1.3 mm)、颈动脉斑块数量,分数为0-6 分,分数越高则代表斑块形成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三组基线资料对比

三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基线资料对比

2.2 三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狭窄程度情况比较

体位性高血压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和体位性低血压组高,狭窄程度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和体位性低血压组严重,体位性低血压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高,狭窄程度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狭窄程度情况比较(±s)

表2 三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狭窄程度情况比较(±s)

注:和体位性高血压组相比,*P<0.05,和体位性血压正常组相比,#P<0.05。

组别体位性高血压组体位性血压正常组体位性低血压组F/χ2 值P 值例数(n)42 80 54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mm)1.06±0.21 0.62±0.14*0.98±0.19*#114.236 0.000狭窄程度(分)2.76±0.73 1.92±0.21*2.17±0.51*#43.098 0.000

2.3 三组斑块形成频率和斑块数量总分情况比较

体位性高血压组患者的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和体位性低血压组患者都要多,且斑块数量总分高于体位性血压正常组和体位性低血压组,体位性低血压组患者的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要多,且斑块数量总分高于体位性血压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斑块形成频率和斑块数量总分情况比较[n(%)/±s]

表3 三组斑块形成频率和斑块数量总分情况比较[n(%)/±s]

注:和体位性高血压组相比,*P<0.05,和体位性血压正常组相比,#P<0.05。

组别体位性高血压组体位性血压正常组体位性低血压组F/χ2 值P 值例数(n)42 80 54稳定性斑块27(64.29)13(16.25)*12(22.22)*#32.536 0.000不稳定性斑块26(61.90)3(3.75)*5(9.26)*#64.817 0.000斑块数量总分(分)1.84±0.43 0.36±0.11*1.70±0.51*#333.812 0.000

2.4 Spearman 相关分析

患者卧立位收缩压差的绝对值和卧立位舒张压差的绝对值呈显著的正相关(r=0.451,P<0.05),且两者均和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r=0.451,0.487,P<0.05)。

3 讨 论

近年来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高血压患病人群一般为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明显,心血管系统明显衰退,血管的弹性几乎消失,极容易引起危重疾病的发生[8],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高血压患者由于收缩压大,导致血管内皮对脂蛋白的通透性增加,会导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9]。临床常使用彩超检查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形成情况来确定患者是否有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10]。血压的异常波动是高血压疾病的一种典型表现,血压异常升高容易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颈动脉斑块。如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位性血压变化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形成情况具有一定的关联,可以省去一定的中间步骤,更加提前地预知疾病的发展,提早做出应对的治疗方案[11]。故本研究主要探讨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彩超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形成情况的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体位性高血压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和体位性低血压组高,狭窄程度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和体位性低血压组严重,同何进舟[12]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为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升高会引起血管损伤,使机体的应激水平提高,血管内皮损伤,患者自身无法调节,损伤处的血液聚集凝滞,会发生血流堵塞、狭窄,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等。当患者发生体位性高血压时,动脉血管弹性降低[13],收缩压升高,患者的颈部动脉中层厚度增厚,狭窄程度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体位性高血压组患者的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较体位性正常血压组和体位性低血压组患者都要多,且斑块数量总分高于体位性正常血压组和体位性低血压组,和邓伶兰[14]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如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引起平滑肌细胞减少、弹力纤维增加,加强血管壁的机械应力,但血管壁重构所造成的血管厚度增加无法完全抵消动脉压力差的增加,导致血管内径增加,管壁压力增大,相同部位的血管流量变大,血脂逐渐升高刺激血管内壁产生斑块。相关性分析表示患者卧立位收缩压差的绝对值和卧立位舒张压差的绝对值呈显著的正相关,且两者均和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说明患者的体位性血压变化和颈部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具有相关性。

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彩超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形成情况密切相关。可以为临床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形成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提前预防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为患者的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猜你喜欢

中层低血压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双麦克斯韦分布下极区中层尘埃粒子带电研究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企业中层管理团队在运营中的困境与作用
补中益气汤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低血压性眩晕50例
从组织支持谈中层管理者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