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动多感体验,巧记音乐主题

2023-05-31李骏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1期
关键词:器乐音乐作品旋律

李骏

摘要:在器乐欣赏教学中,冗长、抽象的器乐曲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这要求教师抓住乐曲中具有显著特征的音乐主题开展有目的的聆听、感受、体验、理解与记忆活动。记忆音乐主题尤为重要,它既是器乐欣赏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学生听觉经验的有效途径。本文从音乐聆听、音乐绘画、音乐演唱、音乐动奏四个方面阐述巧记音乐主题的策略,在充分聆听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体验,以帮助学生有效地记忆音乐主题。

关键词:多感体验巧记音乐主题

一、器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二学段(3~5年级)听赏与评述的学业要求中明确提出:“在聆听、体验音乐时能始终将听觉注意力指向音乐;能听出音乐的主题,随音乐哼唱或默唱,区分乐句和乐段,了解音乐结构,并能用语言、动作、图示或乐谱等加以表示。”然而在近些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在器乐欣赏教学中存在以下两种误区。

(一)重视音乐实践,忽视音乐本质

教师在教学中过度关注学生对音乐的体验,设计了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却没有让学生安静地仔细聆听、感受音乐作品自身独有的特点,从而导致音乐课堂看似很热闹,实际上学生并没有从听觉上记住音乐,当学生再次聆听时不能准确回忆和识别。

(二)语言描述音乐,削弱学生想象

音乐具有非语义性,这决定了音乐艺术不能用确切的语言表述。在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音乐,常常会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形象用语言描述出来,从而给学生带来语言上的冲击,大大缩减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二、记忆音乐主题的策略

在小学器乐欣赏教学中,记忆音乐主题尤为重要,它既是器乐欣赏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学生听觉经验的有效途径。教师只有抓住乐曲中具有特征的音乐主题,根据音乐主题本身独有的特点设计音乐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体验,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体验、理解和记忆音乐主题。

(一)音乐聆听,激发对音乐主题的直观感受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只有通过听觉才能为人所接受,离开听觉人不可能直接接受音乐。因此,聆听音乐是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但它不是简单、漫无边际地聆听,而是有目的、有方法地聆听。在欣赏冗长、抽象的器乐曲时,教师要紧抓乐曲中的音乐主题,挖掘其中最具表现力的音乐要素(如旋律、节奏、速度、情绪、力度、音色等)引导学生聆听,进而激发学生对音乐主题的直观感受,帮助记忆音乐主题。如在欣赏小提琴独奏《幽默曲》时,教师用小提琴完整地演奏《幽默曲》,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音乐作品欢快、跳跃的情绪及主奏乐器小提琴清脆、明亮的音色特点。接着进行主题聆听和分段聆听,帮助学生在初步感受音乐作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体验音乐作品的情绪与情感,感受音乐要素,理解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从而更好地记忆音乐主题。

(二)音乐绘画,促进对音乐主题的形象感知

我们在聆听好听的音樂之后,总会联想到一幅幅画面。因此,在器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音乐作品的表现特点发挥想象,用点、线、图形等方式表现音乐,使抽象的音乐更加直观形象,具有画面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打消他们对听不懂的“高深莫测”的音乐的恐惧。

1.画线条

在欣赏音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随着音乐,按照音乐中每个音符的高低用手画出旋律线条,感知音乐节奏疏密、速度快慢、旋律起伏的特点,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从而更快地熟悉与记忆音乐主题。如在欣赏民乐合奏《江南好》第一主题时,教师让学生随音乐用手画一画旋律线,引导学生感知这段音乐的旋律走向像江南潺潺的流水,起伏非常流畅,具有江南音乐婉转细腻的特点。这种边听边画旋律线的方式不仅让学生体验了音乐主题旋律,更将音乐的速度、力度、旋律、情绪与美术的线条相结合进行表现,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了比较直观的感受和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聆听,记忆音乐主题,理解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

2.绘图谱

绘图谱就是利用点、线等图形或各种记号、符号将抽象音乐旋律简单化、形象化、直观化,化繁为简,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起视觉与音乐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边听边看的过程中,感受、理解音乐特点及所表达的音乐情绪,帮助学生记忆音乐主题。

案例一:管弦乐《森林与小鸟》教学设计(片段)

(初听乐曲第二主题音乐)

师: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复听乐曲第二主题音乐)

师:这段旋律为什么会这么热闹呢?你能从旋律、节奏上说一说吗?(出示图形谱)

《森林与小鸟》图谱

师:这段音乐采用同音反复、音阶上行的旋律及紧凑的节奏,让我们感受到森林里一片热闹的景象。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随音乐画图谱的方式,让学生边聆听音乐边直观地看到点和线的区别:点表示短促跳跃的音响,线表示连贯的音响,随着旋律的上行,点的颜色和大小也略有不同。绘制图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特点及所表达的音乐情绪,有利于学生熟记音乐主题。

(三)音乐演唱,加强对音乐主题的理解记忆

在器乐欣赏教学中,不只是单一地“听音乐”,还可以听、唱相结合,采用模唱、填词演唱音乐主题的方式,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从而加强学生对音乐主题的记忆。

1.模唱主题

音乐主题多以歌唱性较强的旋律形式出现,有个性鲜明、表现力强、音意完整的特点,但完整地视唱音乐主题旋律对小学中年段的学生来说有点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多次聆听的基础上,听辨乐句,然后随琴用“lu”“la”模唱音乐主题,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帮助学生记忆音乐主题。如在欣赏器乐合奏《森林狂想曲》第一主题时,教师出示主题音乐中的四条旋律,先让学生听辨教师所弹的乐句,接着用“lu”哼唱,最后完整地哼唱音乐主题旋律。在反复多次的聆听、模唱中,学生不知不觉地会唱并记住了音乐主题。

2.填词演唱

在每一首歌曲中,歌词是传递情感最直接的方式。在器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音乐主题填上歌词,创编成一首简单易学且小的歌谣让学生演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快地熟悉与记忆音乐主题。但不是每一个音乐主题都适合填词演唱,应选择适合学生音域且旋律朗朗上口的音乐主题。

案例二:器乐合奏《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片段)

师:孩子们,老师将这么悠扬的旋律创编成了一首小歌谣,你们听一听。(教师弹琴范唱)

夏夜 的森 林, 风在 吹,虫在 叫,还有 白色 兔儿 穿 林 跑。

晚间 的森 林, 小鸟 飞,山泉 淌,青蛙 荷叶 下面 睡 大 觉。

师:让我们随琴轻轻地唱一唱吧!(学生随琴演唱)

师:你们的歌声真美!老师也想加入到你们的歌唱中……

这一教学案例片段中,教师在乐曲第一主题音乐处巧妙地创设了夏夜静谧森林的情境,并填上了生动形象的歌词。通过填词学唱、师生接龙演唱的方式,学生很快地熟悉并记忆音乐主题。

(四)音乐动奏,促进对音乐主题的即兴表现

1.体态律

瑞士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及人对自身情绪体验的认识、反应,都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进行的。”小学中段的学生好动、活泼、热情,我们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根据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乐句等做出相应的姿势和动作。这有助于学生轻松地在“动”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对音乐的即兴表现力。如在欣赏管弦乐《顽皮的小闹钟》第一主题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反复聆听音乐主题的基础上,找到音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元素,然后设计适合的体态动作来表现小闹钟顽皮的形象。音乐活动中,有的学生在小闹钟嘀嗒嘀嗒行走的过程中加入了摆臂的动作;有的学生在第一、三乐句长音处加上手臂向上向前的动作;有的学生在第二乐句平八节奏处加入原地转圈的动作;还有的学生在第四乐句切分节奏处做了一个扭屁股的动作。通过一系列的肢体律动表演,学生不仅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展现自我,同时也有利于他们熟记音乐主题。

2.声势动作

“声势动作”是奥尔夫教育体系的独创。“声势动作”就是用最简单的身体动作的声音进行节奏组合的活动,它包括拍手、跺脚、拍腿、捻指。在欣赏音乐时,如果仅仅完整地安静聆听,学生无法去深入地感受音乐,记忆主题。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特点适当地加入声势动作,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参与聆听音乐作品的兴趣,与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帮助记忆音乐主题。如在欣赏管弦乐《雷鸣电闪波尔卡》第三主题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什么声势动作来表现闪电和雷鸣,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可以用拍手表示闪电,用拍腿表示雷鸣。之后,学生随着音乐看着图谱一起来合作表现雷电交加的场景。

3.演奏打击乐器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在音乐课中常常会用打击乐器(碰铃、沙锤、双响筒、响板等)为歌曲伴奏。在器乐欣赏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打击乐器来伴奏或模仿音响,其目的是让他们去充分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等,以便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案例三:管弦乐《打字机之歌》教学设计(片段)

师:这段音乐中出现了打字声、铃声和倒机声,你们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来模仿这些声音吗?(教师出示双响筒、碰铃、蛙鸣筒)

师:我们可以用双响筒左右敲击表现打字声,用碰铃表现铃声,用蛙鸣筒的刮奏表现倒机声。

师:为了准确地表现这段打字音乐,老师还为大家制作了图谱,你们看着图谱试着奏一奏吧!

师:你们配合得真棒,真像一部超大的打字机!让我们随着音乐用打击乐器合作表现吧!

这一教学案例片段将聆听与打击乐器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请学生加入打击乐器的合奏,在演奏中帮助学生进一步体验音樂、表现音乐、理解音乐,从而更好地记忆音乐主题。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小学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乐曲的音乐主题入手,通过听、唱、动、奏等手段,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凸显音乐特点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动力,进而使其更深入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提高音乐听觉记忆能力和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崔学荣.艺术课程改革的新动向·新突破·新征程——《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音乐)解读[J].全球教育展望,2022,51(7):3-13.

[2]张琳.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方法与模式探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3]华洁.探究音乐主题记忆 突破器乐欣赏难点[J].中国音乐教育,2015(3):46-50.

[4]严晓慧.拓展音乐主题记忆 深化欣赏教学实践[J].音乐天地,2021(1):13-17,67.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器乐音乐作品旋律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民族器乐的传统与当代演释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7月,盛夏的旋律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
略谈器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