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运用游戏,促进全面发展

2023-05-31宋振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1期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教师原则

宋振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在初中体育课程中合理运用游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而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也并非采用以往的教授模式以及枯燥、单纯的练习方式,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发展。此时,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相关的体育游戏能够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初中生的综合性素质发展,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互助的优秀品质。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着重关注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体育游戏的策略。

关键词:游戏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运用原则实践策略

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全面落实,使得“五育”中的体育教育中变得尤为重要,而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更多的是任课教师的重复讲解以及初中生的反复练习。长此以往,初中生会倍感体育学习的枯燥无味,甚至还容易产生疲惫、厌倦的情绪,体育教学效果极为不佳。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天性活泼并且爱玩,体育游戏的运用能够极好地助力于初中生掌握相关的体育技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体能,并且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和健康心理的发展。

一、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游戏运用的原则

初中体育教师在运用体育游戏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除了要遵循体育课堂教学传统的一般性原则,同时还应当遵循适度性原则、教学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

(一)适度性原则

运用游戏体育教学法应当要注重保证所选体育游戏的适度性。体育教师选择的体育游戏并非都是能够被学生所接受的,甚至部分体育游戏对学生毫无吸引力。因此,学生也无法按时完成相关的体育训练和体育学习,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体育学习的现实需要,并且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度的体育游戏,以此来提升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当然,体育学习对初中生的身体素质也有着明确的要求。因而,学生在体育游戏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切忌因为学生的操之过急,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若得不偿失,那么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无从谈起。一般来说,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自己的身体机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而在运动之前也需要慢慢唤醒身體中的各项机能,将身体调适到体育学习的最佳状态,以便于体育活动有序开展。在此情况下,体育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杜绝采用对抗性的体育活动,而是应当采用循序渐进的体育教学过程,并且在安排和设计体育活动时,应当立足初中生的实际,客观调整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利用渐进的过程,从简单逐步晋升到复杂,从容易逐步晋升到困难,由弱对抗逐步晋升到强对抗,慢慢增加体育游戏的难易程度,给予学生一个快速适应的过程。这也能够保护学生的身体安全,保障体育教学的最大化效率。

(二)教学性原则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更加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性原则的内涵主要展现在三个部分中,即益智、益德、益体,而教学性原则对于价值观正在形成和发展的初中生来说异常关键。初中生在体育学习中需要明确的是体育学习不仅仅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更是一种提升思想内涵的集中体现,学生需要在系统化的体育与健康学习中培养自身的奋斗意识、独立学习的意识以及健康人格意识,并且应当在体育和健康学习中完成对自身人格的全面塑造。初中生可以借助竞技类的游戏来塑造自己不畏困难、坚强不屈的意志和精神,培养自己勇于挑战、不怕挫折的豪情壮志。与此同时,作为一种体育游戏,其也有明显的竞技原则,当然在明确的教育原则下,体育教师可以借助体育游戏来锻炼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应当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深信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可以在发展身体美以及动作和谐的基础上,助力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并且锻炼其意志力,而这也是对体育游戏教学性原则的最好阐释。

由此可见,游戏教学并非只是一种简单的教学形式,其最终要回归至初中教学的本质目的中,同时还应当服务于学生体育技能的有效提升以及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由此,对于初中教师来说,体育游戏的创编和选择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既不能无味,更不能脱离初中生身心特点,并且也应当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将体育教材作为选择体育游戏和创编体育游戏的重要依据与基础。教师不能够胡思乱想,更不能够拿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开玩笑,随意安排和选择体育游戏,应当紧紧依照教学性原则明确开展体育游戏的意义和目的,并且选择有效的方式和手段。

(三)趣味性原则

初中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相比于其他的教育阶段而言,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一特殊的黄金时期,并且要充分地重视体育学科教学,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基于此,体育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出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利用体育游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意识,而这也是教师在选择体育游戏时应当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即为趣味性原则。初中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则认为体育课程就是一种锻炼学生身体的方式,而育人则是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的责任。然而在新课改背景下,各科教师都应当转变自身观念,把育人和教学全面地统一起来,并且在教学的同时,全面地完成育人的教学任务。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只采取单一重复的教学形式,会让学生产生一种疲惫感,甚至学生会出现一种懈怠心理。对此,体育教师应当转变课堂观念,并且选择趣味性的体育游戏,将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保障学生能够在体育游戏学习中有所收获,并且用趣味性游戏来培养学生的智慧,进而促进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全面发展”。

趣味性原则要求体育教师选择的游戏要十分有趣,如此一来,学生才可以主动参与到体育游戏的过程中。体育游戏并非为了娱乐,然而娱乐却是体育游戏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若体育游戏缺乏娱乐性功能,那么学生将不会有参与的主动性和欲望,即便学生服从了体育教师的命令,也只是在学习中敷衍了事。这要求体育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原则。

二、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游戏运用的策略

体育游戏实则是以锻炼学生身体为重要基础,将陶冶学生情操、娱乐学生身心、增强学生体质作为终极的体育教学目标的一种现代化体育教学方式,而体育游戏是游戏发展过程中所派生出来的重要分支,其不仅是游戏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和体育运动有着紧密的联系。体育游戏也被逐步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并且成为初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能够在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性和积极性中发挥重要作用,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体育游戏有助于初中生加强对体育学习的认知,并且调动学生对于初中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能够在相关的体育游戏中锻炼自己的友爱精神及团结协作意识,进而达到德育的目的,并且也能够帮助体育教师实现促进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全面发展”的预期教育目标。于是,体育教师应当在实际的体育课堂教学中,积极立足学生实际的身体机能,规划、设计、选择合适的初中体育游戏,严格把控学生的运动量,并且避免体育游戏的不适合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与此同时,所选择的体育游戏也应当和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对此,体育教师可以借助游戏导入课堂,激活学生兴趣;以游戏引导训练,强化基本能力;以游戏引导合作,发展综合素质;以游戏自主练习,养成良好习惯四个手段来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

(一)以游戏导入课堂,激活学生兴趣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环节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导入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学生在正式的体育学习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并且在课堂导入中,应当让学生的身体机能利用预热的形式,尽快进入运动的训练状态,从而避免学生在之后的系统体育锻炼中出现运动不适的情况。而在传统课堂导入环节中,初中体育教师则主要采取行进操、慢跑、定位操等一系列枯燥呆板的导入形式,并且每堂课都要求学生重复以上热身运动。这样会极大地削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参与热情和兴趣,甚至影响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体育训练状态。这时体育教师可以将游戏运用到课堂导入环节,其不仅可以激活学生兴趣,同时还可以加快学生的血液循环,有序升高肌肉温度,从而保证学生进入最佳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状态。

譬如,初中体育教师在有关“篮球”课准备阶段,可以摒弃先前的热身运动形式,可以事先征集班级学生的意见,为其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像“传球触人”“蛇形跑”“传球比快”“两人争球”等相关的趣味化篮球游戏活动。这样,学生能够快速进入热身运动环节中,并且这一项课堂导入环节也能够有效刺激初中生的体育运动神经,可以在提升初中生体育学习兴奋程度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篮球有初步的感知,而这也能够为学生接下来的体育锻炼和体育学习打好基础。

(二)以游戏引导训练,强化基本能力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体育技能不仅是一个体育教学难点,同时也是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繁重的学习压力早已压得自己喘不上气,加之枯燥无聊的体育技术又让学生的学习失去了生机与活力。为了杜绝以上状况,初中体育教师可以以游戏引导学生体育训练,并且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基本体育能力,让初中生在体育游戏的趣味引导下,提升体育学习的效率。

譬如,初中体育教师在有关“足球”的教学中,其主要的内容是让学生在足球学习中掌握脚内侧传地滚球、颠球技术、拉跳球练习、对墙传球等相关的基础技术,若是体育教师依旧采取传统的足球教学形式,学生难免会觉得缺乏趣味性。因此,在此时,体育教师可以选择“穿越山洞”的传球游戏引导学生训练,游戏主要的方式是“当学生纵队紧凑排列好后,队列中排第一位的学生将足球运到队伍的后面,当停住好足球之后,将足球由该组同学胯下传到队列排头,之后,排头学生再以此类推,哪个组先完成即可获胜”。在该游戏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的足球技能,体育教师还可以完成既定的体育教学任务,训练学生的基础体育能力。

(三)以游戏引导合作,发展综合素质

在以体育游戏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过程中,体育教师应重视游戏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借助合适的体育游戏引导学生的课上学习合作,也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合作学习,进而借助班级同学以及体育教师的合力,发展自身的综合体育素养。

譬如,初中体育教师在有关“立定跳远”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立定跳远”的技能,加强学生的下肢力量,培育学生的一般跳动力量,提升学生体育合作意识,可以采取“火车赛跑”的体育游戏。教师事先画两条间隔10米的平行线,把学生划分为人数相等的小组,每组有5~8名学生,并且成纵队,有序站在画好的起点线处,每队间相隔2米,当教师喊“预备”后,每个学生将左手扶到前一个学生的肩上,并且右手托住身后学生抬起的右脚踝,组成“火车”。当教师发令后,每队的排头队员用走步来带领后面队员,用单脚集体有序地向前跳进,最终一名学生到达终点线后,即预示着该队胜利。如此一来,学生在“火车赛跑”这一体育游戏中加强了合作意识,并且提升了自身的综合体育素质。

(四)以游戏自主练习,养成良好习惯

以游戏引导初中生进行自主体育练习也是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并且可以让学生在自主练习体育技能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使得初中体育教师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譬如,初中体育教师在有关“排球”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明确“排球”正确的练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排球垫球技术,进而发展初中生的上下肢协调能力,让学生在“排球”学习中进行自主、合作练习,体验体育运动所带来的乐趣。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上为学生引进“传接球比赛”的体育游戏,之后要求学生自主开展相关体育游戏的练习。学生在循环往复的体育训练中,相互指导动作,相互纠正动作,相互帮助协作,进而找到了垫球的正确方式,并且充分活动了身体的各处关节,在某种程度上也预防了学生在之后的排球学习中的安全事故,让学生在体验到体育运动乐趣的同时,助力学生在体育游戏中养成健康良好的体育习惯,促进学生各方面技能的综合发展。

三、结束语

简而言之,在初中体育课堂中使用体育游戏,其不仅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同时也是教师组织体育教学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当体育教师合理使用体育游戏进行系统教学时,可以激发初中生的体育兴趣,帮助体育教师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使得课堂呈现出一种活跃愉快的氛围,提升初中生的体育素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核心,积极使用体育游戏助力于初中生锤炼自我意志、健全品行人格、加强体质素养。

参考文献:

[1]贺建宝.初中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法运用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2(2):149.

[2]周茂喜.微探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21):129-130.

[3]宫名.游戏教学法在初中體育教学中的运用[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16):115-116.

[4]南晓春.遵循教学原则促进全面发展——略论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游戏运用原则[J].新课程,2021(6):113.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初中生体育教师原则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