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几点建议

2023-05-31刘丽丽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整本书语文教师

刘丽丽

摘要:阅读是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途径之一,通过阅读,学生知识储备量越来越丰富,写作时会有更多的素材。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而且能够使学生从中获得精神及情感的熏陶,对其未来身心健康成长非常有利。所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并且通过采用比较新颖的阅读指导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小学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处于延伸阅读的关键时期。通过整本书阅读指导,可使学生阅读逐渐深化。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小学语文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指导进行分析,旨在为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阅读兴趣及习惯的培养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指导建议

引言

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一生都在研究教育,并且在教育层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多年的教育生涯研究中,叶老先生也肯定了整本书阅读的必要性,明确指出整本书阅读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达到精读、速读训练的目的,而且给予学生接触更多文学知识的机会,文体阅读体验更加丰富,进而收获较好的阅读效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提出,要将学生广泛阅读兴趣培养作为重点,促进学生阅读面扩大、阅读量增加、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个性化阅读体验得到满足,阅读经验不断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渐形成。所以,教师给予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是非常关键的,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阅读前激趣

(一)教师朗读导入

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发挥引导、示范的重要作用。要想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就要以身作则,将书本内容大声且有感情地朗读出来,为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教师可将朗读的精彩片段分享给学生,激发学生阅读热情,使其自行阅读。例如《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中包含了诸多人物、史事。教师在讲解《将相和》前可以选取《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某一精彩片段导入,在大声朗读中引导学生进入阅读佳境,无形之中满足学生精神需求,进而收获较好的导入效果。

(二)阅读推介会导入

当前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指导中,阅读推介会导入是经常用到的方法,并且也收获了不错的效果。教师采用推介会的形式,自己或者让学生对书籍基本情况进行简单介绍,以便学生可以更好地开展整本书阅读。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对作品人物形象、语言特点、创作背景、媒体评价、音像资料等进行讲解,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进而达到阅读指引的目的。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选编的是四大名著中的经典章节:《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宝黛初会》。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一些代表著作,鼓励学生阅读整本书。这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选段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故事导入

小学语文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涉及的体裁较多,既有小说、童话,也有诗歌、散文等。在阅读之前,教师要结合学生认知水平、文学体裁、课时安排对整本书内容进行合理划分,但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整本书阅读的连贯性。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整本書阅读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而这一过程中,学生阅读自主性的调动非常关键,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将整本书完整地读下来。例如对《七律·长征》这首诗,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一些抗日战争年代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通过一个个感人的小故事,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促使他们在兴趣的驱使下认真阅读。

(四)音乐导入

音乐律动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带动学生慢慢地融入阅读情境中,激励学生持续阅读,使学生不仅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语言之美,而且体验到文章中蕴含的律动之美。例如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涉及的阅读内容有《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等,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优美的歌曲,如《恭喜你》《恭喜发财》《财神到》《难忘今宵》《喜气洋洋》《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等,或者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使学生阅读兴趣逐渐提高,愿意并且乐意阅读。

二、阅读中引导

(一)一本带整本,指导阅读方法

1.理解不懂的语句

在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典名著,其中必然会涉及一些难以理解的语句。针对此情况,教师可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去猜测它们的意思,例如在阅读《景阳冈》一文时,学生可以猜测“榜文”指的是墙上张贴的告示;也可以根据观看的影视作品进行相应的理解,比如“郎中”一词,指的是医生;学生也可以将不理解的词语拆分,逐字理解,比如“货郎”一词可拆分成“货”与“郎”两个字,“货”是指货物,“郎”则是指人,结合在一起便是卖货物的人。在阅读古典名著的时候,无须将每个词句意思都理解到位,只要不对整个章节理解有较大影响,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跳读,将此段文字直接跳过,阅读下一段。通过此方法能够缓解学生阅读压力,激励学生继续阅读整本书。

2.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指导要基于学生学情。学生在四年级时已接触到了故事起因、经过、结果这些知识点,并且能够了解及掌握一些较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背景之下,针对高年级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时可结合其阅读经验,引导其对课文内容逐步把握。比如在《草船借箭》一课中,故事分为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时可要求其默读全文,说一说故事起因、发展、高潮、结局。起因是诸葛亮有才干,周瑜嫉妒他,并出难题为难。发展阶段,周瑜并没有给予诸葛亮造箭材料,难度进一步增加。故事高潮为诸葛亮通过草船借用了曹操的箭。结局为诸葛亮按照规定时间交箭,周瑜自叹不如。针对一些较长篇幅的记叙文,教师同样也可以鼓励学生采用此方法理清文章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将重新组织文章。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在整本书阅读时将关键词提炼出来,按照顺序对故事主要内容进行梳理。例如在《景阳冈》一课中,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故事发展顺序通过填空的形式展示故事内容: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在此基础之上说一说故事主要情节。在梳理以后,学生便可以在关键词的引导下进行阅读。

3.品读个性人物形象

小学语文教材很多文章的人物形象非常饱满,而且魅力十足。学生对这些人物形象进行细细的品读,就要深入把握文本内涵,精读关键性的句段。精读的时候,要将关键词紧紧抓住,反复琢磨与品味,直至读明白、读透彻为止。例如在《少年闰土》这一文章的阅读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默读课文以后,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描写闰土动作的词,在阅读中体会闰土月下看瓜抓猹时动作的灵敏性。

(二)师生共读,交流感悟

高年级的学生在社会价值观、人生观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在阅读方面给予相应的引导、指导,能够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文化熏陶。但是在整本書阅读中,由于整本书篇幅很长,极易使学生产生阅读疲惫感。为此,教师要作为学生阅读的同行者,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帮助他们答疑解惑。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第二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便是“同读一本书”,教师便可以与学生一起读《草房子》,在读到人物形象描写精彩之处时,听一听学生对这些人物的看法。学生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想法、见解,站在多个角度去分析这些人物的性格。等到师生将整本书读完以后,再次针对这些人物进行探讨,学生通过品读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整个过程既给予了每个学生尊重,同时又在无形之中使他们受到精神的滋养。师生共读中,教师对学生阅读情况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进而给予针对性指导,成为学生和作品以及作家间交流的桥梁,帮助学生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心灵得到启迪。

三、阅读后分享与提升

(一)举办读书交流会,分享阅读经验

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经验、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整本书阅读中的体验、收获自然也会有所不同。教师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例如读书分享会、探讨会、经验交流会、报告会等等,能够为学生提供整本书阅读展示平台。学生在交流分享时倾听别人的阅读感受,借鉴他人的阅读方法,使自身阅读体验更加丰富。教师也可以结合阅读任务开展整本书阅读经验交流会,设计相应的主题,比如“你最喜欢的人”“你的感动瞬间”“你的疑惑之处”等,鼓励学生聊一聊自己的看法。在阅读《四季之美》时,教师可以四季为主题,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将阅读以后的感受写出来。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就自己的疑惑、思考在原文中进行批注,以便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悟作品。

(二)制作思维导图,分享阅读感受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整本书阅读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知识点整合以后直观展示。语言文字转变成图形更具趣味性,可将学生阅读内容清晰呈现。思维导图将文章人物、情感、脉络呈现出来,一方面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养成了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断拓展整本书阅读广度及深度。比如在阅读《只有一个地球》以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围绕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这四大项制作思维导图,延伸思路,以体现这些资源现状。思维导图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思维的发散性、发展性,对于学生理解整本书内容具有促进作用。在思维导图引导下,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书中的语言特点、情感和中心思想,并在此基础之上掌握阅读技巧及方法,收获较好的阅读效果。

(三)以写带读,展示成效

阅读能够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写作也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高年级学生基本上都知道如何写读书笔记,但是整体效果并不理想,读书笔记后续应用价值并不大。为此,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读书笔记的写作指导层面,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一是指导学生结合自身阅读体会,第一时间做好书本批注,将自己所想所思所感写下来;二是指导学生将阅读中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针对书中的人物形象,写一写心得体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分析人物特点;三是读完某一本书以后可以写一写体会,以此来加深印象。撰写读书笔记,能够将学生阅读体会记录下来,有利于整本书阅读作用的发挥,进而促使学生去自主阅读那些更深层次、领域更广的书籍。

结语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整本书阅读非常关键。教师应该立足课程标准,以教材为基础,但又不局限于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在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做好阅读前的引导、阅读中的指导和阅读后的分享与提升,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其掌握阅读的方法,培养其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韩美华.引导学生爱上整本书阅读的三大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4):5254.

[2]黄厚江,孙国萍.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语文建设,2021(23):2932.

[3]盖莹莹.小学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浅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1,35(5):258260.

[4]郭美红.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5):114118.

[5]来凤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J].语文建设,2019(5):2933.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整本书语文教师
《论语》整本书阅读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教师如何说课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