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实践

2023-05-31姜秀梅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1期
关键词:西游记整本书读书

姜秀梅

摘要:课堂教学重在激励、唤醒和鼓舞。落实阅读教学“三位一体”理念,引领学生在小学阶段阅读整本《西游记》,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按照阅读规律,整本书阅读主要包括导读、促读和展示三个环节。学生阅读整本书之前进行有效的指导,阅读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激励,读完整本书之后进行有效的评价,整个阅读过程中借助阅读策略指导和阅读任务驱动,来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习惯、方法、经验、能力,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学以致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统编初中教材加强了名著阅读,也大力倡导整本书阅读,但这并不意味着小学生不能进行整本书阅读,实际上,各地的小学语文教师也在进行着整本书阅读实践。小学生阅读整本书,可以是篇幅稍短、主题单一、内含不太丰富的整本书,如神话小说《西游记》、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童话作品《郑渊洁童话》、诗集《明天要远足》、科普作品《昆虫记》、历史书籍《上下五千年》等一些学生可能喜欢的整本书。这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将整本书阅读明确纳入小学特别是高年级的语文课程体系,能够提高师生对整本书阅读重要性的认知,进而保障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时间和品质,促进整本书阅读真正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调查表明,很多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很大,但阅读能力和阅读品质并没有明显提高,主要原因是他们的阅读范围随意及缺乏有效的读前指导。笔者提倡整本书阅读进入学校进入课堂,并不是把整本书阅读与拓展性课程或者课外阅读画等号而任其“自读”,而是需要教师在阅读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检查和评价,带领学生走进整本书的世界,让阅读真实发生。

小学生喜欢看神话、科幻之类的电视连续剧,如《西游记》,学生在观看电视剧后,指导学生阅读原著,也很有必要。高年级如五年级的学生有的读过原著,但多是囫囵吞枣式的情节浏览,有的只是借助《西游记》电视剧,对故事情节和重要人物有肤浅了解,但对《西游记》的思想内涵、人物性格、写作手法等认识还流于表面。因而教师有必要进行阅读和欣赏方法的引导,引导他们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

笔者认为,小学五年级上学期开学前四周,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郑渊洁童话》《海底两万里》等,学习阅读方法,增加阅读体验,消除与经典的隔膜。第五周开始即可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原著。笔者把《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点目标确定为:激发兴趣和培养习惯;教会学生制定阅读规划;教会学生借助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文本;设计各种活动,促使学生有效阅读。教师要做的是:一是教师示范和师生共同阅读;二是把握小学生阅读时的起点和需求;三是指导阅读方法、唤醒和整合文本解读。

一、导读唤醒,激发阅读兴趣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高年级阶段正是学生对《西游记》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精彩纷呈的人物、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最感兴趣的阶段,也是提升阅读能力、激发读书热情、掌握读书方法的最佳时机。《西游记》这部神话小说被绘成连环画,制成动画片,拍成电视剧,几乎影响着每个学生的童年。教师引导时可以播放《西游记》片头主题曲,出示1986年版《西游记》的剧照,让学生直观了解《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然后以“百‘看不如一读”转入,抛出几个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阻碍

《西游记》虽是一部童叟皆知的小说,但是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古汉语词句不好理解等阅读障碍。针对这个情况,教师可推荐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阅读原著,读原著有困难的同学阅读无障碍版本。无障碍版本,难读的字有注音,难理解的词有解释,又保持了原著的完整性。

即使选对了版本,学生依旧会遇到困难,很多地方读不懂。怎么办?教师可利用每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至少一节课作为阅读指导课,或在周六的微信群中交流读书的收获和体会。学生们在微信群中晒出自己读书的照片和读书笔记。教师可鼓励同学以视频的形式和大家交流自己的读书方法,大家互相学习,互相较劲,互助扫除阅读障碍,一起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三)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

对于《西游记》这样的长篇小说,要制订详尽的阅读计划,保障整本书的阅读质量。预读,是学生阅读的引领者。教师要通过基础导读课,引导学生走入书名、出版社、目录、引言、后记、提要、注释、插图、评析内容、背景等,然后制订出阅读计划。教师通过“测试阅读速度”“考查阅读效果”“制订阅读计划”为每个学生量身打造最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表,并通过每周打卡的形式确保落实。一般应把每周阅读内容和任务、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批注与笔记等阅读方法、词语积累、精彩语句、情节概括、主要人物、人物形象、阅读感悟等列入阅读计划。整本书阅读的时间周期(长度)是十四周。

(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

小学语文课虽然没有专门对《西游记》的读书方法的指导,但前期阅读《郑渊洁童话》时已经积累了一些阅读经验,学生可以把阅读经验迁移到《西游记》的阅读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精读和跳读,带领学生利用教材阅读体验去阅读《西游记》,师生一起制定阅读内容,特别是精彩选篇,学习精读和跳读的方法,布置专题探究任务,设计导学单,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从信息的提取和筛选到信息的整合与归纳,从信息的理解分析到拓展延伸,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在方法指导课上,教师给出《西游记》的部分章节,让学生在真实的阅读情境中了解哪些是需要精读的,哪些是可以跳读的,利用精彩片段品读学习找“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段”的方法,并总结经验,形成以点带面的效果。

例如,共读《三打白骨精》精彩片段,指导学生关注自己喜欢的人物,利用阅读学习卡提示“人物、人物特点及依据”,分析人物特点的阅读指导。同学们多会关注孙悟空,能总结出其特点是坚决除妖,智慧勇敢。交流依据时,有的同学说,“第三打时的心理描述,是忠心护师、坚决除妖的表现”,还有的同学认为“依据关键词‘睁火眼金睛可以看出孙悟空智慧”,还有的同学说“关键词‘当头就打,说明孙悟空勇敢。”同学们能对人物的特点及阅读的方法,相互补充,发表自己的看法,总结得很到位。使用阅读学习卡提示可以让学生带着话题深入阅读,為讨论交流做好准备,并且将学生原初阅读体验与成果传递分享,进而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情感。只要潜心于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如先学品读,用学习卡带着问题阅读,读书时做批注,人物特点说明要有理有据等,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能得到发展,其课外阅读质量就能逐步提高,“我要速读”转为“我能品读、精读”就能成为现实。

二、促读激励,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任何语文活动,都要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不能为了活动而忽略了读,读才是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目的。不折不扣的阅读才是整本书阅读的最重要任务。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要持续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不断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检测学生的阅读进度及完成情况,对活动设计、整合、研读、积累的活动时间进行调整与把控。

整本书阅读的工夫在课外,激发阅读兴味、推进思维提升则在课内。每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至少一节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和周末班级读书交流群,是推动整本书阅读的“加油站”。促读方式有做批注、畫思维导图、模拟表演、读书小论文、专题探究等;形式有个体自读、分组阅读、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阅读交流课上,开展读书笔记阶段评比,读书分享会(报告会),趣味小测试,不但能够激励、唤醒、鼓舞同学们的读书热情,还能进行学法指导,推进经验交流,解决阅读中的困惑。讨论交流课则以问题为导向,发挥阅读共同体的作用,让学生在质疑和碰撞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应课前分好小组,布置任务;课上小组展示,引发交流;课后整理讨论发言,形成文字,及时评价。

在小学阶段的整本书阅读中,学生渴望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成果能够得到分享和认同。同学们越读越起劲,讨论交流热火朝天。有的同学将阅读《西游记》设计成了闯关游戏,玩起了过关游戏;有的通过画思维导图—画情节树—画路线图进行整本书的内容梳理,各得其所,乐在其中。建立“阅读成长记录”,主要记录学生阶段性阅读成长过程,不断激励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教学手段上,可借助强大的多媒体网络技术功能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鲜活性、可感性和表现力,以及网络资源的丰富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促进学生阅读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全方位提升。

三、展示鼓舞,促成学生读书成果分享

重视阅读成果的交流与分享。利用安徽省校园读书活动的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整本书阅读交流活动,举办展示课,如精彩段落朗诵比赛、读书笔记展评、课本剧编排、读书分享会、辩论会、手抄报展示、读后感和论文写作展示等。

《西游记》辩论会“辩论识人”。为了让同学们能对《西游记》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期末,教师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赛,这是笔者的重要经验。沙僧,不像孙悟空那么叛逆,也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惰、贪恋女色,他个性憨厚,忠心耿耿,任劳任怨,谨守本分,但似乎给人的印象有限。双方就“《西游记》里沙僧是否多余”展开了激烈辩驳。经过辩手激烈的辩论,大家对沙僧这个人物的理解更为深刻,对《西游记》也更加熟悉。

“以演展读”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参与读、编、排、演的过程,就是加深理解,丰富外延,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过程。教师可从整部西游记中精选出“大闹天宫”“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等经典情节,让学生分组进行排演,教师分别跟进,最后在元旦联欢会上进行集中展演。

手抄报展示,也是整本书阅读成果展示的重要形式。笔者鼓励同学们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以全新的视角与大家一起品读这部经典著作,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绚丽的色彩,精美的构图,有趣的内容,每一张用心制作的小报都可以看出共读《西游记》后满满的收获。读书交流活动,全班分成8个读书兴趣小组,在专题探究主题任务的驱动下,反复阅读,积极思考,小组合作,深入探究,从情节、人物、路线等各个角度对《西游记》整本书进行了研究性阅读汇报展示。

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和活动后,成立由学生、教师和家长组成的评价小组,构建学生自主、师生互动的多元评价系统,从阅读数量、阅读习惯、阅读情感等多个维度,充分关注学生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把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对整本书阅读效能进行及时评价。学生们不仅评价自己的读书过程,还要评价同伴的学习情况。教师结合学生自己、同伴、家长的口头或书面评语,对每个学生做出综合评价,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精神奖励和适当的物质奖励,笔者的做法是奖励学生《抗日英雄小故事》。

遵循语文性、逻辑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读前激趣、读中导航、读后展示,教师尽力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把学习自主权归还给学生,学生阅读、写作、画线路图、辩论、赏析,有效阅读,让整本书阅读真实发生。把握作品整体内容,感受人物的生动形象,品味故事的曲折情节,体验名著的魅力,提高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学生品鉴名著的能力得以全方位提升。

书是读不完的,《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的更多的应该是阅读的兴趣与策略,而不仅仅是书的内容。无论是导读,还是交流课,都应该从最初关注情节,到更关注阅读策略、语言和写法,始终强调方法的引领和习惯的养成,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以致用。在指导整本书阅读时,教师要着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进行“默读”“精读”“速读”“浏览”等方面的训练,并要求从阅读中,获取到文本的关键信息,厘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文本内容,以及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教师要留足时间给学生读,使学生学会使用“圈点勾画”“批注”和记阅读笔记的方法,多渠道获取文本信息,了解文本内容,提炼观点,提出有见解性的对文本的评价。《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结束后,笔者要求学生利用精读与略读的方法进行课外自主阅读其他自己喜欢的整本书,坚持常态化的课外阅读,进一步巩固读书成果,提高名著阅读和欣赏能力。经过一两年的指导及阅读实践,笔者发现学生由开始喜欢阅读《窗边的小豆豆》之类的儿童读物,发展到有学生开始阅读《三国演义》《三体》等这类“难啃”的整本书了。

整本书阅读指导,以学生真实阅读为起点,从能力、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综合分析学情,找准问题症结,因势利导,搭建桥梁,驱动内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阅读的精彩、能力的提升和生命的成长,真正爱上阅读,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西游记整本书读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