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自强:新时代国际传播的精神意蕴
2023-05-31王文
【内容提要】在从事国际传播时,有一些工作者总显得不够自信,对中国优势看得不透,对中国潜力发掘不足。本文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剖析国人为什么需要自信自强和怎样自信自强。本文认为,中国创造的物质财富令全球啧叹,促使中国更自信地向世界展示自我;中国提升的民生福祉受他国羡慕,鼓励中国更自信地直面暂时困难与挑战;中国倡议的发展理念让国际信服,坚定中国更自信地对外交往的战略定力;中国发展的未来预期被世界看好,鞭策中国更自信地走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五千年文明积淀而成的勤奋聪慧基因、近现代化进程以来凝聚的民族奋进精神、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探索与制度构建,是当下中国理应更自信自强的根本源泉。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精神 自信自强 国际传播
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尤其是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向世界表达与传播,是当前中外交往的重要议题。然而,在从事国际传播时,有一些工作者总显得不够自信,遇到中外分歧习惯于从自身找不足,对中国优势看得不透,对中国潜力发掘不足。事实上,“自信自强”是党的二十大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题中之意,①剖析国人为什么需要自信自强,怎样自信自强,关乎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在21世纪的持续腾飞,也会影响到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安全等各类形势的演变进程。
一、中国发展成就足以令我们更自信自强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尤其是新時代的创新发展,中国的发展成就越来越赢得所有国家刮目相看,即使那些对华不友好势力也不得不承认所谓“中国崩溃论”已破产,②必须直面中国日益壮大的实力。从物质财富的积累到民众福祉的提升,从理念倡导到未来预期,中国发展底气支撑着我们向世界展示更自信的国家形象。
1.中国创造的物质财富令全球啧叹,促使中国更自信地向世界展示自我
这些年,中国创造的物质财富是举世公认的,社会生产力已达到令世界震撼的新水平。截至2023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球高铁建设超过70%里程在中国。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全球最长,已超过16万公里,是美国的近2倍。全球20大港口,16个在中国。拥有100座以上摩天大楼(150米)的全球10座城市,6座在中国。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的中国大公司数量连续三年超过美国,数量位居世界之首。在工农业生产方面,中国是全球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六百多个工业小类在中国都有完整生产链,超过一半工业品的产量均是世界第一。中国连续12年成为世界最大制造业国家,2022年制造业产值更是超过G7国家制造业产值的总和。中国连续8年蝉联全球第一汽车生产大国,2022年生产量是美国的约3倍,其中新能源车产量与销量均占全球一半以上。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和在建核电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建成充电基础设施也是全球规模最大。中国主要粮食产量连续35年稳居世界第一。5G基站超230万个,居世界第一。信息、商务、研发、营销等现代服务业的水平,均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物质财富创造,造就了世界最大的“工厂”,也在成就世界最大的“市场”。2017年以来,中国已连续五年保持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全球233个国家和地区中166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都是中国。过去20年,中国是世界进口增长最大的国家,占世界货物进口总额比例从2001年的3.8%上升到2022年创纪录的约12%,年均增长11.9%,是世界货物进口增长率的2.2倍。③据预测,2023年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对中国物质财富创造,广大亚非拉国家都将中国视为典型与榜样,正在越来越深入研究中国经验对本国的借鉴意义。而西方那些对华不友好势力也在重新调整对华态度。2023年3月29日,美国众议院以415的全票通过了一项《中国不是发展中国家》的法案,不再给予优惠待遇,以便展开与中国更激烈的竞争,更是从另一个方面折射了西方一些人对中国目前发展状况、国力与国际形象提升的承认、敬畏甚至嫉妒。
中国发展不奢求美国或西方的优惠,且中国自我清醒认识到,自身长期处于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收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的发展中国家阶段。但面对当前快速增长的物质积累,中国理应更有底气向世界展示自我,更有自信地与世界对话与沟通,更能平视世界的优缺点与平和地自我审视。
2.中国提升的民生福祉受他国羡慕,鼓励中国更自信地直面暂时困难与挑战
近年来,中国的社会服务、城市治安、电子支付、互联互通等关乎民生福祉的改善,令越来越多的国家羡慕。中国城市没有像巴西、墨西哥、印度那样动辄产生百万人居住的贫民窟,也没有像美欧一些城市中心区那样形成“治安黑洞”,相反,中国通过棚户区改造、城市有机更新等方式改善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通过电子技术、警民合作等方式创造了世界一流的城市治安,每10万谋杀率、犯罪率均是世界最低的。中国城市宜居与生活条件持续提高, 2020年中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约42平方米,比2010年增长了34%,已超过俄罗斯、波兰、希腊等中东欧国家,甚至已超过英国、韩国等发达国家。
智能技术的高效运用,使中国成为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也有望打造成全球最早的无现金社会。快递外卖、网约车、家政服务、共享单车等全面普及,逐渐推动了不同收入者享受基本社会服务的均等化。2022年高铁联结93%的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宽带”极大降低中国人的流动成本,“朝发夕回”在中国多数城市之间都可实现。更重要的是,中国保持多年来农村人口收入增长高于城镇人口收入,2021年更是宣布全面消除贫困,超过96%中国人享有医保、社保;人均用电量超过英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外国人感叹,普通劳动者在中国享受到的综合社会福利正在大迈步,甚至一些长期在华生活的“老外”发出“今天的中国比很多西方国家更先进”的感慨。
尽管网络中时不时都有一些吐槽与抱怨,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也令不少人面临新的困难与挑战,但我们可以更自信地认为,困难与挑战往往是中国下一步进步的动力。民众不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能得以实现,促使普通中国人比其他国家国民对历史更自豪、对现状更安心、对未来更乐观。
3.中国倡议的发展理念让国际信服,坚定中国更自信地对外交往的战略定力
近十年来,中国对外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多个重大理念,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赢得世界多数国家的支持,多次写入联合国及主要国际组织的文本或决议文件中。这些重大理念化解了国际社会自上世纪末以来对崛起中国的全球战略的疑虑,更有力地回击了西方舆论炮制的诸多版本的“中国威胁论”,尤其是在美国接连侵犯他国、俄乌冲突僵持不下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际精英相信中国崛起不是重复西方霸权的道路,而是代表着一种“文明型大国”的崛起。④
更重要的是,中国是唯一过去40年未发动、未参与、未卷入任何军事冲突和战争的主要大国。中国没有重复过往西方列强与大国崛起的道路,没有给世界带去殖民、战争、难民、分裂、灾难、制裁,相反,中国带给世界的是和平、合作、贸易、基建、旅游、投资。新冠疫情前,中国连续五年保持1.5亿人次左右的出境游,年均为世界带去境外消费1300亿美元。2023年出境游逐渐复苏后有望达到新高峰。中国连续四年出国留学人数都超过70万人,是许多国家的第一旅行者来源国、第一留学生来源国。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总规模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跨境投资国,助力全球经济的复苏。中国基础设施承包商在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担项目,总额占全球基建市场约1/4,涉及交通、电力、房建、通讯、石化、环保等领域,尤其是帮助非洲修建1万多公里公路、6000多公里铁路、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近20个港口及诸多机场、80%以上的通信基础设施,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繁荣、民生便捷、持续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尽管西方媒体上还在时不时在渲染着“中国威胁”,抹黑中国形象,但我们应该更自信地看到,这些抹黑无法否认中国诸多重大倡议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欢迎的基本事实。美欧国家不得不“偷师中国”,近年来推出“建设更好的世界”(B3W)倡议、“全球基础设施伙伴关系”(PGII)计划等都在借鉴“一带一路”的相关理论。
美国《新闻周刊》曾发表《中国正在赢得全球舆论战》一文,披露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基本事实:“在统称‘全球南方(包括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的地区,中国现在比美国更受欢迎。”⑤这一切都让我们更坚定地保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定力。
4.中国发展的未来预期被世界看好,鞭策中国更自信地走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外资涌向中国,用真金白银“投票”看好中国的未来。中国是长期保持吸引外资最多的两大国家之一。尽管某些西方媒体一直在唱衰“动态清零”政策下的中国经济,反复强调外企退出中国,但实际情况是,2022年年度中国美国商会推出《中国商业环境调查报告》,显示美国企业仍看好中国市场,近三分之二的会员企业将中国列为近期全球投资的首位或前三位。⑥2022年上半年欧盟对中国的投资比一年前增长15%,对投资中国的热情不降反增。
尽管个别西方智库近期在炮制“中国崛起顶峰论”“中国开始衰弱论”等“标题党”式的文章,⑦试图打压世界对中国的预期,但他们无法否认的事实是,几乎所有投行、国际咨询与研究机构都普遍预测,中国将在 2030年前后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在多数企业家看来,中国是世界上政治局势最稳定、主要政策最持续、城市最安全的国家。中国发展的确定性与政策的可持续性,让那些在中国的投资、贸易与合作能看到可预测、可判断的未来。
中国发展带动着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东亚、东南亚国家的“群体崛起”。正如美国著名学者帕拉格·康纳在其近作《亚洲世纪》所说:“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受到19世纪欧洲化和20世纪美国化的影响……21世纪亚洲化在世界文明的兴起犹如地理学中最新的沉积层形成。……20世纪美国梦将被21世纪亚洲梦所代替。”⑧中国在所在亚洲区域大崛起的大背景的助力下,没有理由不更自信地乘风破浪、更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二、中国理应更自信自强的根本源泉
五千年文明积淀而成的勤奋聪慧基因、近现代化进程以来凝聚的民族奋进精神、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探索与制度构建,是当下中国理应更自信自强的根本源泉。
环顾世界,极少有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吃苦耐劳、勤奋拼搏、温顺恭良,也极少有国家像中国这样真正吸取“落后要挨打”的民族耻感、深刻教训而坚忍前行,更极少有国家像中国这样善于实事求是地规划未来、并通过符合国情的道路探索去努力实现规划目标。文明基因、历史教训、经验探索,逐渐凝聚而成了一系列可行、管用、高效的国家制度与法律法规,让我们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与文化自信更加坚定。⑨
其实,相比俄罗斯、美国等国,中国地缘方位相对较差,资源禀赋也不出众,且在人口众多、需求提升的条件下在某些能源矿产上甚至还出现短缺窘境,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没有主动挑衅军事冲突,没有侵占周边一寸土地,没有教唆他国进行代理人战争,更没有拉帮结伙组建军事集团,也沒有爆发大规模经济金融危机并对外转嫁,创造性地保持着“无战争崛起”“无危机崛起”的大国纪录。这就是中国理应更自信的现实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指出:“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⑩厚重的历史积淀、深刻的奋进经验、强盛的国力基础,令所有中国人气势豪迈,雄心壮志地创造中华民族复兴路上的更光辉未来。
三、强化国家认同、充实文化底气、提升未来信心
人类近现代化以来,中国这条农耕文明为基础、大陆地缘为特征、和平发展为路径的大国崛起与民族复兴之路,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也是一条没有现成模式可循的征途。当前一些舆论里出现自怨自艾、牢骚满腹、吐槽不断,其中一个重要客观原因就在于中国崛起已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如登山者進入8000米以上海拔的“空气稀薄地带”,险峻、艰辛都让所有为民族复兴的参与者而感到心颤。但有无数的事实支撑着中国人为取得的重大成就而自豪,也提醒着我们需要不断强化国家认同、不断充实文化底气、不断提升未来信心,才能更坦然地对待当下的复杂形势与繁重任务。
自信自强的中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认同。国家认同的强化,是我们防范在欧美各国流行的分裂主义、孤立主义与民粹主义思潮渗入国内的重要手段,也是汇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美好生活目标而不懈努力的有效动力。当下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具有影响世界运行的能力与推动人类进步的潜力。提升国家的认同感,尤其要提升对党的支持度,让所有人的付出汇聚成团结的力量,任何外部力量都不可能阻止中国的继续发展。中国能够在过去70多年获得如此重大的进展,也一定能够在新征程中取得更大突破。
自信自强的中国,需要有充足的文化底气。文化底气的充沛,是我们激发寻找困局良方的灵感、防止在遇到艰巨难题时束手无策和坐以待毙的思想源泉,也是融通中外、化解分歧、跳出大国争霸旧律的内在动力。当下中国拥有解决难题的工具与办法比任何时候都多,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比任何时候都强。相信民间的智慧,依靠人民的力量,挖掘市场的潜力,任何外部压力都有可能转化为中国发展内生的动力。悠久厚重的文化传承护佑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在本土生生不息文明主体,也一定能够迈过当下诸多内外的崛起陷阱。
自信自强的中国,需要有踏实的未来信心。对未来信心的厚实,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追逐个人梦想、扩大生产投资的个体心理基础,也是吸引国际资金、改善国家形象、领衔国际发展的群体价值前提。国民很乐观、经济有活力、社会很奋进的国家,肯定能获得世界的喜爱、尊重甚至追随,也更愿意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优秀文化,更真切地弥补本国的落后与不足。过去百年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推动中国人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未来百年的新征程,同样需要这种对未来充满乐观与信心的精神与信念。11
后疫情时代,中国持续前行的总趋势将更明显。国际传播理应保持斗志,乐观自信,胜不骄,成不怠,难不退。国家内部更是应该持续提升对未来发展的预期。信心恢复了,预期提升了,各种困难与挑战自然就会被逐渐稀释,新的增长点就会逐渐出现。努力对内扎实前行,对外展现真诚,中国的国际传播工作者一定能为早日实现中国崛起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而贡献实实在在的力量。
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
「注释」
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页。
②王文:《“中国崩溃论”的崩溃》,《红旗文稿》2014年第16期,第22页。
③以上数据与比较均根据国家统计局、世界银行及相关研究机构年度统计公报等折算而得。
④王文:《500年?400年?300年?200年?100年? 如何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第7期,第32页。
⑤Ilan Berman, In the War for Global Opinion, China Is Winning, The Newsweek, Sep. 9, 2022.
⑥《中国商业环境调查报告》,中国美国商会网站,https://www.amchamchina. org/2023-china-business-climate-survey-report/,2023年3月1日。
⑦Michael Beckley and Hal Brands, The End of Chinas Rise, Foreign Affairs, October 1, 2021.
⑧[美]帕拉格·康纳:《亚洲世纪:世界即将亚洲化》,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第3页。
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光明日报》2019年9月28日,第2版。
⑩《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https:// baijiahao.baidu.com/s?id=1646158054734634739&wfr=spider&for=pc,2019年10月1日。
11漆玲:《从人的发展看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重要意义》,《道德与文明》2011年第6期,第11页。
责编:霍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