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探析

2023-05-30吴珊路旋

秦智 2023年3期
关键词:法治教育协同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吴珊 路旋

[摘要]“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开展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两大教育协同发展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分析,全面探究了两大教育协同育人的基本逻辑,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现路径,以期对高校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法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两大教育协同发展有利于最大限度发挥二者的育人功能。本文围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从“协同育人”的角度,对高校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进行探析,旨在使协同育人系统发挥最大的育人功效,形成一个具有向心力的整体,共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一)协同育人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1]从依法治国的角度看,培育具有基本法治素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必然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通过开展法治教育,使大学生能够以法治思维武装头脑,具备用法治方式处理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从而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协同育人就是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领价值和政治意识培养价值,在育人工作中融入法治意识培养的同时,加强正确的国家观、社会责任等教育,将思想意识层面的教育和具体的法律法规相结合,二者形成协同育人趋势,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培养兼具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的优秀人才。

(二)协同育人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主要指方法的可操作性,在实践中的可行性,产生良好结果的可靠性。”[2]新时代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面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照本宣科、知识更新不及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割裂等问题无法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待加强。对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创新发展,与法治教育构建相互协作的育人体系。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针对大学生对社会工作中所需的相关知识有现实需求这一特殊性,深入分析大学生个人自身发展特点与社会发展需要。在学习马克思相关理论著作、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劳动教育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穿插《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法》《劳动法》等与大学生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使教育内容更具针对性,更好的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提高大学生的教育获得感。同时,在法治教育的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法治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二者协同育人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协同育人能够推动法治教育发展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对于法治教育来说,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说理教育、榜样示范、实践教育给予法治教育正确的思想指导,保证法治教育的政治方向。在教育过程中,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及脉络、社会和谐正义的价值追求等问题从道德和法律的双重意义上进行阐释和解读,能够提高学生对规律性问题的把握,进而实现大学生内在思想和外在行为的变化。通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改革发展的重大成果、爱國主义教育等,让学生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熏陶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对法治教育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素养与道德素养的高度统一。

二、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逻辑分析

(一)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施教对象和教育规律相一致

大学生是高校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而高校教师及其他教职工既是施教者,也是受教者。高校学生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需要高校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与大学生的双向互动才能够有效地完成。从教育主体看,高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从教育内容看,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能够相互耦合,这就使得两大教育的教育对象高度一致,也使得受教育者在接受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化和层次性特征。要想使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在教育过程中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特点,这也使得高校在制定教育教学计划过程中必须把两大教育作为共同的研究对象和教育过程。

(二)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重合和一致

高校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都是“育人”。其中,法治教育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学生养成尊法守法的意识,进而能够更好适应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从思想观念、政治观点以及道德规范方面进行教育,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之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法治教育则是为依法治国刚性治理路径下培养具有基本法治素养的公民,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在德治路径下,以培养高素质道德水准的公民为目标实施的教育。两者都是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都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三)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具有互补性

大学生法治教育效果的呈现包含了两个方面: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呈现主要表现在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政治理想信念的坚定和正确的社会行为选择,侧重于社会适应性、贡献力和获得感的提升。两者的教育效果服务于刚性治理和柔性治理的具体路径,因而二者的教育效果能够互为条件,共同推动人在社会中的全面发展,达到社会和谐稳定的状态。

三、高校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

(一)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提升协同育人水平

新时代,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的建设,需要高校将法治教育贯穿于各类思政课中,不能只局限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如在四史学习中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发展的历程与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的认同;在思政课堂上不断更新社会热点法律案例,通过案例加强大学生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认识,形成自觉关注国家社会时政的学习习惯。将法治教育贯穿于思政课堂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入脑入心。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提取法治教育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用性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法治教育要结合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等要素,如在宪法学习中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使大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祖国,厘清公民的主要权利与义务,增强大学生的主体自觉,自觉拥护党和国家;在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习中,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同时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劳动所得,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生法治素养与道德素养的提升。

(二)强化教学资源互通,搭建协同育人平台

高校要积极推进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平台的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大数据更好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与现实需求,构建深入学生思想生活的思政宣传矩阵,对大学生群体有針对性的进行宣传教育。在互联互通的新时代,高校要有效利用网络获取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资源,如法律名师的案例讲解、法治短片等;同时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如邀请政府法律部门、各大律师事务所等优秀人员参与,对热点法治案件进行及时的解读,释放正确的法治观点与明确的政治立场,构建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智库。智库的建立为大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供了充足的信息资源,使大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都能接触学校提供的法治意识培养内容,耳濡目染之下提高自身法治素养与道德素养,切实提升高校协同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三)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构筑协同育人格局

从教育主体看,两大教育的师资力量共享是实现协同育人的关键。因此,要充分利用二者师资力量所具备的专业优势,使其能够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形成教育合力。这就需要凝聚两支教育团队的师资力量,优势互补,形成教育合力,促进两大教育的协同育人效果大于二者的简单相加。首先,高校和教师要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拓展教学思路,深刻认识在思想引领和政治意识培养中实施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邀请专业教师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传授法治教育的正确思想,传授最为准确、专业的法治知识,促使思政教师能更好地落实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责任。其次,法治教育工作者应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关注社会时事,及时引导大学生关注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掌握符合社会发展的相关知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认知,并不断纠正其错误的思想倾向。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必须既懂法治教育,又懂思想政治教育,如此才能有效提升两者的协同度,发挥应有的育人作用。

(四)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协同育人载体

新时代,高校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协同发展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校内应鼓励和支持学生社团开展以法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为主题的系列学生活动;运用模拟法庭、拍摄法治情景剧等情景教学法将热点法治案例引入课堂;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进行法治教育,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使其自觉参与法治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灵活运用,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高校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需要来自全社会政府、社区及其他团体组织的参与和支持。“单一的学校教育无法塑造出社会需要的完整的人,脱离社会的教育无异于空中楼阁,是虚幻而不现实的。”[4]高校联合政府部门带领学生参观法院,旁听案件审理;参观当地的法治教育基地、文化实践中心等实践教育基地,使学生接受实地、实景的面对面法治教育,深刻体会法律的力量。高校师生亦可到农村社区基层去开展普法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利用其知识上的专业性,帮助基层群众解决或化解矛盾,为弱势群体提供无偿援助。此类社会实践活动能为师生提供深入基层进行法律实践与思想政治教学的机会,又可客观上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四、结语

新时代,要想实现育人效果的最大化,必须推动高校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师队伍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嵌入的协同模式。这就需要在实践层面进行不断探索,形成操作性更强的教学思路和具体方法,使高校教育真正做到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3).

[2]张传宇.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机制[D].上海:复旦大学,2010:34.

[3]张耀灿,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135.

[4]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作者简介:

吴珊(1995.3-),女,汉族,新疆喀什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路旋(1990.7-),男,汉族,新疆喀什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意识形态安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协同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