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择业观对当代青年就业的价值导向
2023-05-30景君学薛晓波
景君学 薛晓波
[摘 要]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所阐述了就业价值观对当代青年就业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时代价值。当代青年就业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要以扎实学识为基础,要用正确价值观来指导,要将为人类谋福祉为目标。职业追求既要脚踏实地又要心怀理想,职业发展既要忠于热情又要勇于担当,青年在就业中应秉持正确的态度,要理性分析、正确定位;要紧跟时代、敢于创新;要目光长远、志向崇高。
[关键词]马克思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青年就业
[中图分类号]A8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642(2023)02—0033—05
作者简介:
景君学,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学博士;薛晓波,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以下简称《青》)一文中写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1]456因此,选择职业的青年身上不仅仅肩负着自己就业的职责,更肩负着祖国未来的期望与寄托,青年志存高远,定当不负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寄语青年:“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2]当代中国青年应始终将“请祖国放心,强国有我”的豪情壮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地历练打磨自己,争做时代好青年,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
一、青年就业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马克思中学毕业写《青》时就将为人类服务这一崇高理想和人生追求作为就业出发点,为此他用毕生精力追求这一崇高理想,在实现全人类解放这一伟大的使命征途中,马克思塑造了令人肃然起敬的高尚人格。当代青年在社会就业人群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青年就业压力大,就业困难,职业选择倾向模糊,就业出发点和立足点不精准不明确等问题较为明显,就业问题持续影响青年发展。当下青年应当同马克思一样树立远大理想,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既要向往自由,又要符合意志,追求为人类谋福祉这一崇高理想。
(一)就业要将为人类谋幸福作为终极目标
就马克思来说,职业选择和全人类的幸福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在选择职业时应当遵循的主要准则”是什么,这是马克思所强调的“必须严肃地考虑”的问题。马克思一生都在为人类幸福而奋斗,他选择的事业可以用两个伟大的发现来概括: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为了挑起振兴中华的重担,青年人应该有崇高的理想。”[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党的领导下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的生产实践,承担起“建国”之重任。今日之青年,身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青年人身上承载着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要听党话,跟党走,将马克思“为全人类谋幸福”的价值理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马克思的崇高目标引导当代青年,让青年能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祖国真正需要青年的地方去,建设国家、服务人民。在脱贫攻坚的行动中,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无数中国青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走在一线,站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用实干支撑起自己的志向,用行动证明自己的理想。通过学习经典激发当代青年的热情,让青年意识到自己职业的发展同国家的命运、民族之复兴是息息相关的,青年要有为国家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情怀。青年一代要有理想,要肯吃苦,要始终将家国情怀,使命担当装在心中,行在脚下。青年人只有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艰苦奋斗,自己的青春才能充满活力;青年人只有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大步向前,自己的青春才会昂扬向上;青年人只有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坚持梦想,自己的青春才能无怨无悔。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青春本色,诠释着他们是能堪大任、能成大事的中国青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终将会在青年一代的努力奋进下实现。
(二)就业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青》中马克思尚未提出价值观理论,但我们依然能够清晰地看到马克思的价值立场是相当的正派。随着社会的变革、时代的发展,当今部分青年深受西方负面社会思潮的影响,崇尚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在就业价值观上出现功利化、物质化、简单化的倾向,扭曲的价值观将自己的前途等同于有钱,将理想等同于逐利,在就业中错误地认为只有拥有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就会有美好的未来。在这种偏执就业价值观的影响下,“新读书无用论”等负面论调甚嚣尘上,影响着青年的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面临各种社会思潮的现实影响,不可避免会在理想和现实、主义和问题、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4]。面對就业中的各种社会思潮,多元化社会价值取向,青年因社会阅历不足,知识储备有限,难免在职业选择时左右摇摆、举棋不定。这就更需要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衡量社会背景下的各种思潮,用辩证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职业选择中的各种问题。比如,选择在一线大城市就业的青年人,尽管有着较高收入,但同时大城市的生活压力也远远大于在小城市就业的青年人,在大城市就业的青年人的大部分薪资都用来支付房租、基础设施及生活需要,真正的可支配收入几乎是所剩无几。相反,小城市生活节奏较慢,生活压力相对较小,工作环境相对安逸等特点是无法与大城市相比拟的,乡村振兴背景下返乡创业就业既是国家发展战略,更是青年就业契机。青年人应该视野宽广,眼光长远,不要被眼下的利益、高薪收入和城市的光环效应等蒙蔽双眼,更不要被错误的价值观误导,应当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立足火热的社会实践,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就业技能。
(三)就业的前提和基础是扎实的学识
马克思数十年如一日地进行理论创作,撰写经典著作,他把自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终其一生为了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理论对时代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于他一生不断探索,不断推翻自己的理论,提出新理论新观点,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理论和观点。时代是最好的写照,当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思想的光辉传承。当代青年,不仅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而且接受了更高层次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在新时代党和国家在教育领域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和国家时刻关心着青年的教育问题,对青年的教育相当重视,青年不负国家的教育培养,在时代浪潮里提交着满意的答卷。列宁指出:培养青年成为“现代有学识”的人,是促使其形成共产主义道德的前提和基础。列宁认为,学习是青年的根本任务[5]。处在当下的青年,深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现代远程教育形式的出现,确保了在疫情防控期间能够实现教育的连续性,做到“停课不停学”。当下社会经济秩序深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大一部分企业因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失业人数不断增加,不仅加重了青年就业压力,更严重打击了青年就业的信心。青年一方面要接受社会环境的变化对自己选择职业所带来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要积极面对大环境下的就业情景,不断学习打牢基础,以扎实的学识灵活应对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专业技能问题,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工作机会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二、青年的职业追求与职业发展
馬克思在分析了青年的主客观条件之后在选择职业方面做出如下表述:“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考虑过了,如果我们的生活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使我们获得最高尊严的职业,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一种能给我们提供最广阔的场所来为人类工作,并使我们自己不断接近共同目标即臻于完美境界的职业,而对于这个共同目标来说,任何职业都只不过是一种手段。”[1]458马克思在此明确指出了青年的精神追求和职业态度。一方面,青年的职业追求应该突破固有的同质化的思维,既要脚踏实地谋实干,又要心怀理想有贡献;另一方面,青年的职业发展要关注时代变化掌握市场行情,既要忠于热情,又要勇于担当。
(一)职业追求既要脚踏实地,又要心怀理想
马克思从辩证的角度分析人与社会的关系,他认为虽然劳动可以创造财富和价值,也可以为劳动者提供适当的福利和奖励,但这并不意味着劳动只是为了获取一定的物质利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劳动者个人的发展,劳动者个人和社会是共同发展的,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就发现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错误的生产关系,工人不被当作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是被当作运转的机器,这种异化活动的充斥促使马克思就业思想对就业观的实践引导。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1]459。因为人想要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意义和价值就必须要将自己投入到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青年群体在任何时代都是社会的一股新生力量,如今,信息、网络、数据的广泛使用使得全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能够紧密联系,仅靠个人力量实现心中理想是杯水车薪。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不仅创造了社会财富和物质财富,是人们赚钱谋生的手段作为自我物质需要的基础,而且也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价值超越的重要方式,是赋予自己以满足感、幸福感的重要工具。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需要辩证统一地看待脚踏实地和心怀理想之间的关系,这既是时代培养青年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一方面,青年就业要脚踏实地,干实事;另一方面,青年就业要心怀理想,胸怀国家,胸怀天下,要有家国情怀。过去,青年背井离乡踏上求学路,学业有成驻足城市,近几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青年学成或工作后又回归自己的家乡,有人走入基层,立足当地,为一方土地作出点滴贡献;有人创业带动就业带领当地乡亲脱贫致富,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家乡。
(二)职业发展既要忠于热情,又要勇于担当
马克思在《青》中写到,“伟大的东西所引起的虚荣心,而虚荣心容易给人以鼓舞或者我们觉得是鼓舞的东西”[1]456。光怪陆离的世界,光阴似箭的人生,光鲜亮丽的职业,光彩夺目的热爱无不都闪闪发光吸引着青年一代的眼球。要正确认识热情和信念的辩证关系,对一种职业的暂时热情无法培养起从事这种职业的坚定信念,职业发展只有遵从自己理想信念,才能真正培养起工作热情,担负起“它加在我们肩上的重大责任”[1]456。对工作怀有热情是很重要的,因为对工作怀有热情才能更好地在工作中找到工作所带来的快乐,但是对热情要进行理性分析,是持久的还是偶然的,职业发展最排斥的就是瞬间的热情,因为瞬间的热情随时会散去,如果自己所选择的职业是自己理性分析真正认同的,符合自身兴趣的,那么这种热情就是持久且对日后的工作也是有益的,如果是感性热情不仅使自己的职业发展出现障碍,更会消耗自己本该有的那份热情。房琪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为央视外景的主持人,后来辞去电视台这一铁饭碗,选择做一名旅行博主,于是才有那段火遍全网的山水美景小视频,才有了那些“生入这华夏,我是半点也不后悔”的人生感叹。这是忠于自己、忠于热情但也勇于担当的真实写照,青年有热情、敢担当才能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感性的基础是理性,热情的基础是担当。新一代中国青年是在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随着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精神修养的空间也越来越丰富,青年人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承原有艰苦奋斗的美好传统,还要在实践中对其进行改造和创新,不仅要有热爱精神,更要有担当意识。
三、青年在就业中应秉持的正确态度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持续,大环境下裁员的压力直接传导给青年,青年在就业过程中尚存在眼高手低、盲目攀比、缺乏大志等问题,使得青年就业成为一个众人热议的话题。青年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选择职业,对个人未来发展和社会进步都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人各有志,职业规划也各不相同。青年在就业过程中应该要理性分析自己的优势及劣势,正确定位自身的能力;要紧跟时代发展,敢于创新勇于创新;要目光长远、志向崇高。
(一)就业要理性分析、正确定位
职业选择的道路是错综复杂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需要摆脱“凭运气和靠幻想”来选择职业的错误倾向。一方面,青年人在就业时要始终坚守自己的初心,遵从自己的理性意志,积极主动地去掌握就业信息,理性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思考自己擅长哪一行业领域,最终选择契合个人成长发展的职业。另一方面,青年在选择职业时要量力而行,要正确定位自身的能力,因为错误的定位可能会导致选择不适合自己的职业,即选择了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职业,这样不仅不能把工作做好,甚至可能很快就会消极倦怠,进而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力不从心,产生无力感。因此,青年在选择职业时一定要理性分析正确定位,不要选择超出自身能力范围太大的职业,如果不慎重权衡青年时期的职业选择,就会对日后的工作计划、生活轨迹或者人生规划等产生影响。马克思在文章中讲:“对自己的职业做选择要谨慎和理智”,就是在告诫青年就业时要理性地分析自己的性格优劣势,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不仅要全面衡量自己的身体能力是否能够承受所选工作的强度,更要衡量自己所选工作所面临的社会关系自己是否能够胜任,以清醒理智的头脑权衡各方面的利弊得失,正确定位自己的能力,磨炼自己的技能。当然,青年人的职业规划也并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自我认知的变更和成熟,对自我定位会越来越清晰,对职业发展的规划也会随之而改变。
(二)就业要紧跟时代、敢于创新
站在時代风浪与种种考验之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和社会大环境的种种冲击,各行各业遭受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青年要把握好时代的方向有所作为。近年来,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迅速,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正悄无声息地进行着,国家为了保障青年就业出台了一系列就业政策,为青年创新创业给予一定的补贴和优惠,为青年创新创业创设一定的平台,鼓励青年勇于创造敢于创新。时代在发展,但发展的机遇不会留给那些故步自封的人,青年在社会群体中最具生机与活力,要随时关注世界发展的形势,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将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能够提出新思路、敢于创造新方法,不断地自觉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创新创造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增添青春的风采。无论是过去、现在或者将来,创新对于国家、民族都是至关重要的,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希望之所在,青年作为创新型人才的主力军要把握时代方向,不断开拓进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的制高点在科技,科技创新的希望在青年。”[6]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创新创造的希望在青年,青年是热情与希望的象征,是朝气与活力的代表,青年也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在党和国家的积极引导下,青年群体把握时代大势,探索和调整自己的职业兴趣、爱好和发展目标。大批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不仅激发了经济发展的活力,更是缓解了疫情时代经济的运行。青年只有不断更新思想赶上时代的列车,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下发挥自己的才智、贡献自己的力量,青春才能更加出彩。
(三)就业要目光长远、志向崇高
当前青年在择业时往往有这样的误解: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相冲突的,人类幸福和自我完美是不相容的。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狭隘的,持这种观点的原因在于将两者分离,只单纯看到了某一方面的意义和价值,而没有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辩证统一地看待。当代青年要摒弃这种错误的观点和思想,在就业过程中深入学习理解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入领会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身处现实当中的人,职业选择同信仰选择是相统一的,其统一是大多数人的幸福基石,只有将自我价值的追寻同社会价值相统一,才不会为困苦所惧怕、为诱惑所动心、因挫折而心灰意冷。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六条提到,“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7]也就是说,处在社会当中的人不是单个存在物,脱离社会的自我也是根本不存在的,当今社会这一特点更加明显。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不能仅仅从个人需要出发,青年身上不仅担负着社会给予我们选择的权力,更肩负着社会要我们承担的义务。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的自我价值不能与社会价值相互割裂,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有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实,一个人只有将自己献身于社会,服务社会,才能不断地自我完善和发展,最终实现自我价值。马克思青年择业观告诫当代青年在就业中要有大的格局、高的境界、远的理想,秉持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职业态度,在社会中找寻自我价值,在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提升自我价值。
四、结语
《青》文展示了青年马克思的价值理想是多么的热情和高尚,在面对职业选择时是多么的明智和冷静,尽管这篇论文略带有马克思早期思想的不成熟性,但是马克思提出为全人类幸福而工作的观点对当代青年选择职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青年一代应该重温经典,学习领会马克思择业观的精髓,积极主动就业,实现自我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8]中国青年,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新时代的接力棒在青年手中紧握,新时代的青年正以昂扬的斗志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22-10-17(2).
[3]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227.
[4]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7.
[5]列宁.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93.
[6]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J].青年与社会,2013(5):3-5.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9.
[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
责任编辑:魏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