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研究
2023-05-30梁惠婷
梁惠婷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内外粮食安全形势,以增进民生福祉为价值导向,在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思想和总结中国共产党粮食安全工作理论的基础上,围绕战略定位、科学理念、制度保障、携手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以独特鲜明的实践价值丰富发展了粮食安全工作理论,为推进新时代粮食安全工作提供行动指南,为推进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关键词]习近平;粮食安全;“三农”工作;生成逻辑;实践价值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3)04-0004-0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两个大局”,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发展之路。在这一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习近平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思想,又在经验总结和顺势研判中,推进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从学理上探讨这一重要论述所蕴含的理论基因和实践基础,有助于深化对这一重要论述的认识。
(一)对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思想的继承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在众多著作中不乏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并从多重维度论述粮食安全对人类生存、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形成与发展奠定重要理论基石。
其一,从粮食的基础性作用出发,分析粮食之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性地位。马克思指出,“最文明的民族也同最不发达的未开化民族一样,必须先保证自己有食物,然后才能去照顾其他事情”[2]347,并在《资本论》中进一步强调:“食物的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和一切生产的首要的条件。”[3]列宁高度重视粮食的基础性地位,在众多著作中多次强调“粮食问题是一切问题的基础”,如在《关于粮食税的报告》中指出:“我们没有别的基础,没有别的源泉,如果不把大量的粮食储备集中在国家手里,那就根本谈不到恢复大工业。”[4]其二,从粮食对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地位展开论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粮食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条件,保障粮食供给对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马克思曾在《粮价上涨。——霍亂。——罢工。——海员中的运动》中描述当时欧洲因为粮食短缺造成粮价上涨,继而引发社会不安的情景:“比利时和法国小麦和黑麦价格不断上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面包价格腾贵,已引起严重不安。”[2]324。恩格斯在致马克思的信中也提到,“当生产过剩只限于工业时,这只是问题的一半,而当它涉及农业,而且把热带和温带都包括在内的时候,事情就大了”[5]。其三,从粮食生产的生态、技术等角度论述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条件。马克思认为,“耕作的最初影响是有益的,由于砍伐树木等等,最后会使土地荒芜”[6]。“资本主义农业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7]。马克思在肯定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对其所带来的农业生态破坏,最终影响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进行批判。不仅如此,马克思在对粮食生产进行细致考究的过程中,也对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技术条件进行论述,指出“一切现代方法,如灌溉、排水、蒸汽犁、化学处理等等,应当在农业中广泛采用”[8]。因此,在对粮食安全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断与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
(二)对中国共产党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经验的深刻总结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粮食安全,不同历史时期,结合不同的时代任务,制定实施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方针政策,并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思想理论,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形成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国内外各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粮食出现供求不平衡的状况。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保障粮食供应、推动农业发展、增加粮食储备等方面进行探索,如在生产领域,通过开荒种粮、兴修水利、推广种植技术等办法,保证粮食生产;在流通领域,实行粮食大调运、统购统销和粮食储备等办法,缓解粮食供应不平衡问题;在消费领域,注重节约用粮,切切实实计划用粮[9]。这些政策举措,促进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具体国情进一步深化保障粮食安全工作的探索,包括加强农业科学技术运用、重视农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拓宽粮食供应渠道等举措[10],有力推动我国粮食安全工作走向新阶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出发,强调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并从粮食自给自足、特殊战略商品、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对粮食生产作出重要指示[11],为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保障粮食安全明确了方向。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新时期粮食生产面临的新情况,积极探索保障粮食安全的新方法,如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加强农业科技储备和技术推广等政策[12],推动粮食安全工作取得新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保障粮食安全上所积累的宝贵经验,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一底线,把端稳捧牢中国饭碗作为立足点和着眼点,深刻回答了“新时代谁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粮食安全的目标何在”等重大理论问题。
(三)对当前世情国情粮情的顺势研判
受百年变局、世纪疫情及气候变化等因素交织影响,全球粮食供应体系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增加,粮食安全问题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基于对世情、国情、粮情的顺势研判,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粮食安全道路作出了深刻阐释。
一方面,对当前全球粮食安全面临多重挑战形势研判。近年来,导致粮食不安全的不利因素增多,如疫情蔓延引起的粮食可供性减少,极端气候增加导致的全球粮食减产,局部冲突带来的粮食价格、生产和贸易波动性加大。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界发展大势,针对粮食减产、损失和浪费等问题提出中国倡议,呼吁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全球粮食危机;阐述中国主张,积极与世界各国开展粮食领域的合作。另一方面,对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新形势进行深入分析。近年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中长期来看,随着粮食需求刚性增长、消费结构升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我国粮食供给面临新情况新挑战,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依然处于紧平衡态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各地考察调研,洞悉我国粮情,对粮食安全问题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在考察调研中反复强调“确保粮食安全的弦要始终绷得很紧很紧”[13],并围绕种子安全、耕地保护、技术攻关、防灾减灾等方面,深入分析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新问题和新矛盾,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14]67。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逻辑严密、意蕴深邃,包含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定位、科学理念、制度保障及携手合作等方面的内容,形成了系统完备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理论体系,为新时代推进粮食安全工作提供行动指南。
(一)战略定位:中国饭碗装中国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高度强调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作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14]70的重要指示。端稳中国饭碗,事关当前和长远,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为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明确了战略定位和主攻方向。
一是端稳中国饭碗,关键在“人”。农民是我国从事粮食生产的关键主体,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离不开亿万农民的辛勤耕耘。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没有人,没有劳动力,粮食安全谈不上,现代农业谈不上,一切都谈不上”[15],并围绕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培养新型农民队伍等方面作出重要指示,致力解决好“谁来种地”的问题。二是端稳中国饭碗,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是端稳中国饭碗的重要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耕地保护工作,推动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在保数量和保质量上下功夫。在保数量上,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守牢耕地红线;在保质量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分类改造盐碱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14]74-88。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命根子”,为端稳中国饭碗奠定坚实基础。三是端稳中国饭碗,出路在“科技”。科技是推动粮食生产的根本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作出重要指示。一方面,在種源安全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安全”[14]75,并强调在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良种技术攻关、生物育种研发、种质资源收集等方面下功夫;另一方面,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推动智慧农业、农业重要装备自主研制、防灾减灾体系等建设,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为粮食生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科学理念:树立大食物观
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进一步发展,人民食物消费需求正在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传统粮食安全观已无法满足人民食物消费升级的需要。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明确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树立大食物观”这一重要论断是对传统粮食安全观的延伸,是宏观辩证的粮食安全观,强调注重“大食品”“大生态”,深刻阐明了新时代粮食生产与供给的新理念和新任务。
一方面,“大食物观”强调注重“大食品”。2022年3月6日在政协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16]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强调,在确保主粮供给安全的同时,注重多元化食物消费需求。要满足我国14亿人民的食物需求,不仅需要在保障主粮供应下功夫,也需要从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推动食物供给由单一生产向多元供给转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和更丰富;另一方面,“大食物观”强调注重“大生态”。“大食物观”紧密联系着“生态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16]。这是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分析“大食物观”,强调粮食生产过程也是生态保护过程,要以绿色发展为前提,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挖掘大自然食物资源潜力,形成与市场需求、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可持续食物系统。
(三)制度保障: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发展大势,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从党政同责、政策法规、储备管理等方面不断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为新时代做好粮食安全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是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13]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到“实行党政同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围绕粮食生产、储备、流通等环节,压紧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全面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保障粮食安全的思想行动自觉。二是强化相关政策法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立法工作,统筹推进以粮食安全为导向的政策法规建设。一方面,出台一系列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包括持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支持、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等重要支持政策,着力强化对粮食生产的支持保护,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供应安全。另一方面,用法律规范引领粮食生产健康发展,如《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反食品浪费法》《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法规,以法律法规形式推进粮食生产工作规范化。三是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粮食储备体系。全球粮食市场复杂多变的形势下,粮食储备安全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地域广阔,国家粮食储备适当多储一点、多花一点钱,安全系数高一点是必要的,但也要讲性价比、讲效率效益”[14]78。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将粮食储备摆在重要战略位置,并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对粮食储备工作进行系统阐述。如在粮食储备管理上,提出优化粮食储备品种、规模和区域布局,推进高标准粮仓建设,推广绿色、环保、智能储粮技术等举措,提升储備粮管理水平。在粮食应急保供上,提出优化粮食应急供应、配送、加工网点的布局,加强粮食仓储物流建设,推广节粮减损技术,确保稳粮价、保应急、保供应。在粮食购销监管上,提出推广粮食全程动态实时监测技术,推进粮食购销领域“穿透式”监管、严惩粮仓硕鼠,以精准监督守护大国粮仓。
(四)携手合作:共同维护全球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零饥饿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美好愿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共同维护全球粮食安全”发表重要讲话,并从深化国际合作交流、参与粮食安全治理、分享市场机遇等方面阐述中国理念和中国倡议。
一是深化国际合作交流。当今世界共处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之中,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离不开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开展粮食治理实践中,积极与世界各国开展粮食领域合作交流,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如在经验分享上,积极开展南南合作,推广粮食生产、加工、仓储、贸易等技术和经验;在科技交流上,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实施技术援助项目,派遣粮农专家和技术人员;在项目投资上,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先后与共建国家投资农业项目820多个,投资存量超过170亿美元。粮食合作领域的不断深化,为中国农业与世界各国农业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二是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面对当前全球粮食安全面临供应链不稳、保护主义抬头、粮食产量与库存齐降等复杂形势,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始终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包括积极响应涉粮国际组织的倡议和活动、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和粮食国际标准制定、发起或主办涉粮涉农重要国际会议等行动,为完善全球粮食治理体系作出中国贡献。三是主动分享中国粮食市场。《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积极践行自由贸易理念,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着力促进世界粮食安全。”[17]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通过深化与国际粮食企业合作关系、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粮食经贸合作关系、放宽农业领域外商投资准入限制等重要举措,不断扩大粮食市场开放、加强国际粮食合作。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鲜明的价值取向,对丰富发展粮食安全工作理论、推进新时代粮食安全工作、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丰富发展粮食安全工作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是在继承发展、时代创新的有效衔接中不断丰富粮食安全工作理论。一方面是一脉相承,这一重要论述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贯穿于粮食安全工作的全过程,牢牢把解决好人民吃饭这个最大的民生问题摆在首要位置。“饭碗论”“底线论”“红线论”等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思想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粮食安全工作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另一方面是与时俱进,这一重要论述充分结合时代特点,在继承发展的基础上,聚焦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种粮农民利益、国际粮食变化等方面出现的新样态,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论断。如针对我国粮食生产存在的供需结构性矛盾问题,提出“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瞄准农民种粮积极性不足问题,提出“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针对国际粮食供应链不稳问题,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有机融合中,实现了我国保障粮食安全工作理论新的飞跃。
(二)为推进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提供行动指南
粮食安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全面提升粮食生产和供给能力是推进国家粮食安全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治国理政的高度,对粮食安全工作进行整体性布局,为新时代推进粮食安全工作明确根本目标和指引目标方向。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的实践需要,提出一系列的重要论述,如“中国饭碗装中国粮”“严守耕地红线”“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等重要论述,为新时代粮食工作明确了根本任务。另一方面,指引新时代粮食工作的目标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指导下,党和国家从战略规划、源头治理、法治治理、流通治理和减损治理等方面系统推进粮食安全治理现代化建设。在战略规划上,推进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现代化建设;在源头治理上,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建设;在法治治理上,健全完善粮食安全制度体系,推进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建设;在流通治理上,发展现代粮食物流,推进粮食流通全链条建设;在减损治理上,强化节粮减损工作,推进节粮减损长效机制建设。
(三)为全球粮食安全治理贡献中国之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在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粮食安全治理之路的同时,也为全球粮食安全治理贡献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具体而言,一方面,推进中国粮食安全治理,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中国經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编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等系列政策性文件,从粮食品种保障、供给保障、产购储加销、科技研发、进口管理等方面,统筹解决好粮食生产和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同时,也为世界各国开展粮食安全工作提供中国治理理念和治理经验。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为全球粮食安全治理贡献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召开的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将粮食安全作为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重点合作领域,展现出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粮食安全问题,助力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诚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济南倡议》等一系列专门性合作规划和倡议,向国际社会提供中国方案,为加强各国粮食安全合作治理提供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715.
[4]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0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21.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53.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52.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5.
[9]龙国存,王小利.毛泽东的粮食工作思想探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0(2):133-136.
[10]曾庆芬.论邓小平粮食安全思想[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7):92-94.
[11]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257-277.
[12]胡锦涛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6:349-350.
[13]习近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N].人民日报,2020-12-30(1).
[14]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678.
[16]习近平.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N].人民日报,2022-03-07(1).
[17]《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EB/OL].(2019-10-14)[2022-08-11].http://www.gov.cn/zhengce/2019-10/14/content_5439410.htm.
责任编辑:王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