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的生成渊源与逻辑进路

2023-05-30郑卫丽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推进路径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

郑卫丽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政党对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其文化生命力保持坚定的决心和信心。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源自中华文化传统,赓续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不仅要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筑牢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础,还要通过壮大综合国力,夯实文化自信的物质基础,同时更要培养文化工作队伍,提升文化自信的组织保障,从而进一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文化自信的国际话语权。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生成渊源;推进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3)04-0034-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增强文化自信。习近平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1]这是对文化自信战略性地位的归纳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自信,交织着建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壮观画面,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观和治国理念。

一、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的生成渊源

文化自信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象征,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社会性,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并为特定的经济基础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综上,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时代变革中既能保持自我又能面对世界的标识”[3],其核心是对自身文化价值观的认同、传承和践行。

(一)源自独特的中华文化传统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奠定了绵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绵延不绝的文化长河中,华夏儿女既吸取前人对中华文化精髓的探索与思考,同时还发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文艺与感性认知,创造了璀璨的东方文明。任何一种文化,都存在着精华与糟粕。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要义不是三纲六纪,而是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精粹观念”[4]。儒家思想中的“自强不息”“和为贵”,道家思想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都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值得发扬光大。“自强不息”内涵丰富,代表着独立自主、奋发图强、百折不挠、锲而不舍,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始终。个人层面,体现为执着于达成目标,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层面,体现为以天下为己任,追求社会的不断进步。正是有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下,一些具有先进思想意识的中国人开始了自救行动,开展禁烟运动、洋务运动,发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探寻文化自信,成为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思想基础和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一往无前,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如今中国正在崛起,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彰显了人本传统,提倡珍视人的生命和价值、注重人的发展与人格完善、重视民众的价值和力量[5],对促进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传统人本精神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中国传统的人本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相契合。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居安思危,深厚的文化传统为今天的执政党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赓续于独特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文化自信,立足于革命文化的精神价值[6]。革命文化是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连接点。革命精神集中体现在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等革命精神当中[7]。无论是革命低迷时期,还是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革命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强支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依靠。革命文化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孕育、生发,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和广大人民群众克服万难,同甘共苦,最终形成了甘于奉献自我,勇于牺牲的革命品质。在当代,这些革命精神依然并不过时,赋予了新的内涵。虽然物质条件极大改善,同革命精神诞生年代大不相同,但革命精神却不能丢失。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无论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就是为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文化自信,立足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呈现以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设为基础。价值观是文化自身的标志和核心要素[8],价值观引领文化自信,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衍生同样价值取向的文化自信。二者相辅相成,相伴而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文化建设”,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在国际上,中国践行“同心圆”,主张求同存异,相互依存。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一家”理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流淌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印记。在长期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发展“天下一家”,“小家变大家”,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新年贺词提到“大道不孤,天下一家”,重新诠释了中国的政治主张,[ ]力同心,奋楫笃行,“一起向未来”。文化自信表现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及一個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坚定信心。文化自信程度越高,人民群众对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同程度也越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得就越充分、全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引,谈不上科学意义上的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基于对新思想的理论自信,坚信“老祖宗不能丢”,如果丢了就丧失了根本;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持之以恒地加强理论学习,坚持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带领中华民族踏上从屈辱到抗争,从迷茫到奋进之路,开启了文化从自卑到自觉,再到重燃自信的过程。

(三)植根于独特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中国文化就进入了社会主义的文化形态。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中华民族的自信心逐渐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以全新的形态呈现。

在实现“站起来”的过程中重塑文化自信。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彻底摆脱了受人控制的局面,建立了一个“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9]的新中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提升了国人的生活水平。与此相适应,人们的思想也发生质的飞跃,与之前毫无政治地位的状况不同,社会主义制度赋予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人民当家做主,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表现在文化上,也紧密地体现为人民性和民族性,同时海纳百川,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个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文化自信逐步提升。

在实现“富起来”的过程中提升文化自信。1978年以后,中国迈入经济复苏时期。改革开放,成为加速中国发展的助推器。招商引资、合作项目、对外输出,中国经济重新按下了启动键。恢复高考,择优选拔人才,激发了青年求知欲望,出国留学人数剧增,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经历过十年“文革”的浩劫,改革重新带给神州勃勃生机,经济快速增长,对外交流增多,思想多元碰撞。物质与精神文明两手抓,成为这个时期的工作重心,无形中带动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提升。

在实现“强起来”的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强起来”的中国,成功申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全世界奉献出一场精彩绝伦的体育盛会,无疑是彰显中国自信的绝佳舞台。习近平总书记呼吁世界各国 “践行奥林匹克运动宗旨,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0]。一个包容又开放,底蕴深厚又大气自信的大国形象展现在全球观众眼前。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进程中,实现了从建立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信,再到坚定文化自信的进步和飞跃[11]。

二、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的推进路径

增强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的战略任务。无论是中华民族的道路、理论还是制度建设,都离不开深厚的民族文化为支撑。

(一)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筑牢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有意识推动和加以维护[12]。从实践认识论的视角出发,中国共产党反对文化自卑和文化自负,坚信文化是民族复兴的推动力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强起来”的历史跨越,中国共产党对文化自信的理论阐释和理解逐步加深,内容不断丰富完善。文化心态的巨大转变,彰显了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党的十七大将文化上升为“四位一体”重要战略布局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文化自信得以彰显。党的十九大之后,“坚定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高度概括了文化自信的历史地位,指出其“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13]。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将文化自信上升到战略高度,将文化自信作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壮大综合国力,夯实文化自信的物质基础

回眸历史,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任人宰割,到今天“富”“强”起来,根本在于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当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西方国家经济陷入低迷,中国经济运行局势良好。一些鼓吹“中国威胁论”的国家疫情蔓延,中国防控却安全有序,无疑是对“中国道路”优越性的最好证明。解决文化自信的关键在于发展。“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14]。北京在成功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后,短短13年后又成功申办冬季奥运会,能成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除了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优势,重要的是有了强大的经济保障。与2008年相比,此时的中国,经济步入快车道,科技引领潮流。在冬奥会上,云技术、无人配送、智慧票务,“猎豹”超高速4K摄像机等一系列新技术、新应用让外媒点赞北京冬奥会“科技范儿”十足,中国以更从容、自信的姿态展示中国力量。

(三)培养宣传工作队伍,提升文化自信的组织保障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同时,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的宝贵遗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繁衍的精神纽带,包含着人民内在的精神寄托,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文化自信也需要对文化问题认识清楚、正确、认同的执行人。宣传思想工作者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坚守党和人民立场,心系百姓,情系民生;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底气;坚持正确工作取向,提高党性修养,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文化自信的国际话语权

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开办孔子学院、举办中国文化博览会、冬奥会等,让青年一代真正了解了中国文化,在文化交流与融合中建立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走出国门讲述中国主张[15]。2023年新年伊始,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晤多位来访的外国领导人,向世界彰显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魅力。我们要继续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发展道路的探索历程,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自信的心路历程。伴随着革命、建设、改革的时代脉搏,文化传承中积淀的自信、革命年代锻炼的品格、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创新精神,奠定了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础。“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16],现在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2).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3]张雷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8-9.

[4]张岱年.中国文化的要义不是三纲六纪[J].群言,2000(7):33.

[5]许青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统文化基础研究[D].山东大学,2012:58.

[6]曲青山.关于文化自信的几个问题[J].中共党史研究,2016(9):5-13.

[7]王炳林,马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依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6):12-16.

[8]胡小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理论阐释与历史逻辑分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9(9):1-3.

[9]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

[10]习近平和彭丽媛设宴欢迎出席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N].人民日报,2021-02-06(1).

[11]张志顺,庞晨晓.从建党百年历程看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J].大庆社会科学,2021(6):5-8.

[12]王永贵,路媛.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识形态逻辑——学习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6):10-17.

[13]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1-11-12(1).

[14]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12.

[15]习近平.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二三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23-01-01(1).

[16]习近平.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2).

责任编辑:祁欣欣

猜你喜欢

推进路径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原则与推进路径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师之大爱—————三尺讲台铸辉煌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新型城镇化推进路径分析
天津市家庭农场现状调查及推进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