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石家庄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的现实差距与路径选择
2023-05-30生庆海李建英贾士靖
生庆海 李建英 贾士靖
[摘要]新的历史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河北省会石家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奋斗目标是经济总量过万亿,建立和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是实现经济总量过万亿的产业支撑。通过选取2021年经济总量过万亿的11个省会城市,分析石家庄与经济总量过万亿省会城市存在的差距,借鉴万亿省会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成功经验,提出助力石家庄市实现弯道超车,跨越赶超新突破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融合;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3)05-0044-05
作为省会城市,石家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奋斗目标是经济总量过万亿。建立和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1],是实现经济总量过万亿的产业支撑。纵观2021年经济总量过万亿的省会城市,都通过实施强省会战略,优化产业布局,全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高质量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总量万亿目标。课题组选取了2021年经济总量过万亿的11个省会城市:广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长沙、郑州、济南、合肥、福州、西安,摸清石家庄与经济总量过万亿省会城市存在的差距,綜合分析过万亿省会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成功经验,通过学习借鉴各地创新举措,提出助力石家庄市实现弯道超车,跨越赶超新突破的路径选择。
一、石家庄与过万亿省会城市的差距
(一)省会首位度偏低
省会城市作为所在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交通等各个领域的中心,在全省起龙头的带动作用。一般来说,“强省会”以经济首位度来衡量,也就是省会城市GDP占全省GDP的比重。2021年,过万亿省会城市中除南京和济南(双核发展因素)不足15%,其他过万亿省会城市首位度均在20%以上,石家庄的GDP首位度仅16.07%。相比2017年,2021年过万亿省会城市人口首位度增幅只有南京(0.68)和福州(0.51)不足1%,其他过万亿省会城市增幅均超过1%,西安增幅高达8.49%;石家庄人口首位度15.04%,增幅仅为0.54%,人口首位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先进制造业集聚效应不足
先进制造业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动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2],过万亿省会城市已成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力军。2021年工信部赛迪顾问发布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排名中,有10个过万亿省会城市排名进入前20名,福州排名第21位,石家庄排名第45位,先进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低于国家平均水平。在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优胜者名单中,有6个过万亿省会城市上榜,产业集群效益凸显;而石家庄在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榜上无名,缺乏具有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三)科技创新发展增长乏力
省会城市作为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科技是带动省会城市经济转型升级、持续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3]。2021年过万亿省会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44%)的有9个,济南(2.32%)和福州(1.8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石家庄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为2.24%,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44%)。2021年度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中,排名前20位且过万亿省会城市有9个,济南和福州分别排在第21、27位,而石家庄排名第46位,科技创新水平增长乏力。
(四)金融生态环境亟待优化
“强省会”必然要求强金融,省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用更多金融力量为实体经济赋能,通过构建各类金融业态、畅通政银企对接通道、强化金融信贷支持、提升金融产品供给质量、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实现金融服务供给和产业现代化需求的精准高效匹配。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国内31个具有代表性的金融中心城市评估结果显示[4],2021年过万亿的省会城市只有合肥(第21名)没有进入中国金融综合竞争力排前20名行列。石家庄排名第27位,金融竞争力不强。从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来看,2021年末,除了福州(存款规模1.9万亿)外,过万亿省会城市的存贷款规模都超过了2万亿元。从资本市场利用来看,截至2022年10月,沪深京股上市公司超百家且过万亿省会有杭州(212家)、广州(144家),南京(118家)、成都(112家);过万亿省会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全部超百家,管理基金数量超千只且过万亿省会有杭州、广州、南京、成都、长沙和福州。2021年末,石家庄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均不足2万亿元,间接融资力度不强;截止到2022年10月,上市公司仅有22家,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68家,管理基金数量128只,直接融资比重低。
二、过万亿省会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经验
(一)路径选择——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产业体系”[1]已成为过万亿省会城市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选择。过万亿省会城市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先进制造业上,从“制造立市”到“制造强市”,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塑造省会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领域,以此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3]。
(二)载体建设——打造产业集聚区
过万亿省会城市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建设一批高品质的产业空间载体,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聚焦主导产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升集中度和显示度,做大规模、做强能级、做响品牌,形成布局合理、产业集聚、创新引领、环境良好的产业生态体系。
(三)创新驱动——跑上“科技自立”新赛道
过万亿省会城市掌握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合作网络,技术和产业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强,产学研合作紧密,创新成果转化渠道顺畅,辐射效益强,推动新兴产业不断诞生成长,在“科技自立”新赛道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领者,创新驱动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5]。
(四)协同配合——政策协同促发展
过万亿省会城市不断完善政策支撑,建立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协同促进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发展机制,完善产业、财税、金融、土地、投资等政策协同配合[6]。
(五)产业投资基金——产业与基金融合式发展
过万亿省会城市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产业投资基金主要目标聚焦于当地产业升级、产业转型、产业落地,促进产业集聚,通过基金加速产业链深度融合,逐步形成了“产融结合”的产业投资基金发展路径。
三、新时期石家庄市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选择
(一)实施大健康战略,数智引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医药深度融合
1.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搭建引领群体性突破的集群创新平台。整合石家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装备制造行业内的创新资源,联合建设生物医药产业智能制造创新中心。聚焦新药开发、精准医学、中医药关键技术及装备、高端医疗器械等方面,协同攻关,提升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技术创新能力。
在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医药创新研发、智能问诊系统、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手术机器人、远程医疗系统等高端医疗器械、智能康复辅助器具、生物医用材料等高端产品制造中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试点一批“揭榜挂帅”攻关项目,发展壮大一批企业,引领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现代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发展,抢占先进生物医药工业发展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2.以大数据为引领,推进生物医药产业数字化。建立完善生物医药数字化标准和评价体系,强化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监管,增强生物医药工业软件等信息技术服务基础能力和生物医药企业数字化应用和管理水平;推动建立实现智慧医疗互联网大数据资源的汇聚、整合、分析和应用,完善技术、工艺等工业基础数据库。
建设生物医药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和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试验验证等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推动手术机器人等智能医疗设备和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在智慧医院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医学检测领域,推进智慧医疗康养基地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
3.以自贸区正定片区为依托,打造智能药物研发、医疗机器人等新业态、新模式先行先试引领区。依托自贸区正定的政策和区位优势,利用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以会聚智、以会引才、以会兴业,打造智能药物研发、医疗机器人、智能诊疗、智能影像识别、智能健康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应用场景。在自贸区设立医药及医疗器械审评分中心,锻造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中试孵化、产业转化、龙头示范五位一体创新链条,打造中小生物医药企业创梦核心带、高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带,形成“产业集群+自贸试验区+辐射带动区”的开放新格局。
4.以新健康观为指引,打造智能医疗康养、食疗康养、中医药康养消费新业态。一方面,聚焦“医疗、康养”核心赛道,搭建覆盖城乡的智慧健康医疗大数据康养平台。强化医疗服务、健康养老等应用信息系统数据采集,加强康养大数据创新应用,推动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康旅、智慧体育等平台的应用开发。另一方面,精心选择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健康管理、中高端养老机构等健康服务领域项目,同时适度布局健康大数据、医疗器械、生物制药、现代食品、康养等产业链核心节点,发展个性化的智能医疗康养、食疗康养、中医药康养等健康管理服务,把医药制造与医疗、康养、食品、旅游等健康产业前延后伸,辅以“体育、文旅”产业支撑,打造市场化、专业化、连锁化和标准化的商業模式,培育自主品牌,把智能医疗康养产业培育成为省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打造京津冀乃至国际医疗康养中心。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高效协同创新体系
1.聚焦创新供给,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围绕五大主导产业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供给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能级。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支持科技领军企业联合行业上下游、产学研力量,牵头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鼓励“链主”加大研发投入,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搭建“政府专班+行业专家+科研院所”“高校资深专家+产业基金”等以行业研究为核心的主导产业战略研究院,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定向跟踪行业重点新技术发展趋势,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推进创新与产业融合、引导产业基金投向和聚集金融资本,推动主导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2.聚焦成果转化,营造开放创新生态。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一是依托石家庄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与知名科研院所及高校合作,做好专项精准对接。与高端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构建和推广全要素、闭环生态的“科创经纪人”成果转化模式;支持产学研项目合作成果通过技术转让、作价入股等多种模式,加速重点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二是建立鼓励创造、重视保护、有利于创新成果转化的创新管理制度;发挥中国(河北)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作用,提供专利快速审查、授权、确权、维权,以及协同保护等全方位服务。加强专利协同运用,共同参与构建产业园区专利池。完善多类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三是引导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建设孵化器;利用京津创新要素建设科创离岸孵化基地;建立孵化器发展长效激励机制,打造一支具有孵化器管理、投资融资、成果转化、产业咨询、市场推广能力的专业管理队伍。
(三)实施协同发展战略,营造产业园区开放协同发展新格局
1.夯实产业园区内部合作共生。一是构建“龙头企业+本地园区化配套”发展模式,发挥产业园区内的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大企业入园投资奖补、厂房租金减免等配套政策力度,优化入园企业股权、债权、担保等金融支持方案;提升产业园区产品本地配套率。二是构建“共同研发、试制、应用”合作模式,加大产业园区内创新要素的流动性,打破人才、资金、项目在企业间合作的壁垒。推动产业园区生产与城市生活有机结合。三是加快产业园区企业聚集区及周边生活配套、市政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资本集聚和人才吸纳能力;充分衔接城市相关规划;建立“投资项目库”与“土地资源库”匹配程序,保障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土地优先调配,保障主导产业用地占比不低于增加值占比。
2.推动产业园区外部协同合作。一是拓展区域合作空间。加强与京津、豫、鲁、晋的合作;建立与省内各地园区的沟通协调交易渠道,协同带动本地配套企业融入供应链体系。比如,同福集团与邢台的金沙河集团、今麦郎集团、玉峰实业集团和邯郸五得利集团,一二三产融合形成千亿级现代主粮加工产业集群,实现延链、补链进而强链,拉动京津冀甚至更大区域的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产业创新带动河北省石家庄市食品高端人才和企业一线紧缺人才的培养,带动相关制造业的发展壮大。二是加强产业园区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交流合作。搭建产业园区行业内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互动平台,增强专业化生产、精细化服务和协作配套的能力。三是推进五大主导产业跨界融合协同发展。鼓励五大主导产业间跨界融合,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与制造装备、现代商贸物流等融合,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现代食品产业与生物医药产业融合研发生产国产功能性食品,发展大健康产业等,形成区域性产业集聚效应与协同效应。
3.推动企业国际化发展。一是吸引优质外资“走进来”。注重以商招商,借助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引外资企业,鼓励外资企业建设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吸引海外知名大学、研发机构、跨国公司在园区设立全球性或区域性研发中心,鼓励跨国公司与省内产学研共建研发中心或实验室,促进国际先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二是推动优势产能“走出去”。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引导产业园区建设境外园区,鼓励企业在科技资源密集的国家设立研发中心,鼓励上市公司海外投资并购。三是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强与京东、阿里巴巴等国内知名电商的战略合作,提高“走出去”国际竞争力。
(四)实施金融赋能战略,打造产业金融服务体系
1.打造石家庄产业金融服务创新区。首先,借力石家庄市桥西金融集聚区,依托中央商务区打造集金融交易中心、财富管理中心、金融研训中心和金融信息服务中心等为一体的石家庄产业金融服务创新区,促进产业和金融协同共生。其次,建设“一站式”企业线上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以风投创投机构、产业资本、券商、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上市辅导咨询公司等为主导的产业投资生态圈;定期举办产融项目的对接洽谈会等活动,打造常态化的产融对接平台;建设金融家俱乐部,为金融专家人才提供高档次信息交流与撮合平台。再次,引进金融机构和高端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驻,完善信托、理财、资金托管、培训等金融产业链服务配套行业,增强石家庄产业金融服务创新区的影响力和集聚力,提升石家庄金融生态环境。
2.推动产业发展基金投资主体多元化与市场化运作。一是构建多元化产业发展基金出资结构。争取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在石家庄设立子基金支持石家庄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五大主导产业发展;进一步放宽准入限制,逐步调整国有股权比例,鼓励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银行、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等投资主体出资共建产业发展基金。鼓励产业投资基金与金融机构合作,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创新基地+投贷联动、投保联动、联合投资”,推动产业投资基金与社会资本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对接。二是整合产业基金,提升基金投资效率。将五大主导产业发展基金整合组建为石家庄市产业基金,使用一套管理办法和投资决策流程,简化审计流程,降低审计工作量,增加财政资金的撬动效应。拓宽子基金出资比例,约定投资领域。健全尽职免责的容错机制,充分调动基金管理公司能动性。发挥产业基金“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作用,实现基金招引项目落地、优秀人才落户,项目依托基金建设的发展路径。三是打造“政府投行队伍”,撬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培育企业上市。打造一支懂产业、通政策、熟悉市场、擅长谈判、精于资本运作的“政府投行队伍”,培植优质企业与产业资源,撬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入选市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库的优先支持保障,对于筛选出的专精特新企业、领军企业、高成长型企业,分层次梯度推进企业上市,从而吸引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流入。
3.拓展企业间接融资渠道。首先,实施主导产业重点产业链“主办行”制度。主办行围绕五大主导产业,聚焦“链主企业”制定供应链金融专项授信政策,主要参与行对接产业链骨干企业,畅通上、下游“链上企业”,提高重点产业链小微企业的首贷率、信用贷款占比。其次,鼓勵金融机构拓展股债联动、供应链金融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信贷产品;支持企业申请绿色贷款、发行绿色债券;鼓励成长性企业利用公司债券、短期融资融券、信托产品、中期票据、股权出资等形式筹集资金;探索“融资租赁+”模式,将融资租赁与担保、保险、投资相结合。
(五)实施人才兴产战略,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一是依托产业需求精准引才。选派主导产业干部赴国内重点高校院担任科技人才专员,选聘专家人才到相关企业担任科技人才顾问,深入推动主导产业“招才引智、招科引技”。对促成主导产业领域中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来石、科研平台落户的加大奖励。探索实施柔性引智工程,加快引进抢占主导产业制高点的顶尖人才。采取咨询、兼职、技术入股等方式,精准引进主导产业领军人才。依托高标准规划建设人才科创小镇,吸引知名高校院研究所、研发机构、科技研发型企业入驻石家庄。二是加快建立多层次人才队伍。深入实施“一企一平台”工程,建立完善国家级、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打造常态化国际交流平台;实施校企合作培养工程,根据企业需要,实行“订单”式技能人才输送。三是打造最优人才生态环境。完善涉及“安居保障、子女入学、医疗健康、一站式人才”等方面的“1+N”人才引进配套服务政策体系。对领军人才的才子女入学和配偶随迁等配套服务方面,实行“一事一议”,支持建设人才公寓和公租房;大力引进培育高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参考文献:
[1]盛朝迅: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路径[N].经济日报,2019-03-20(12).
[2]赛迪顾问.赛迪顾问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1)重磅发布[EB/OL].(2021-11-29)[2022-01-10].http://www.cinn.cn/zbgv/202111/t20211129_250285.stml.
[3]李拯.以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N].经济日报,2022-01-11(10).
[4]陈静.《2021中国内地省市金融竞争力排行榜》隆重揭晓[N].证券时报,2022-04-25(1).
[5]盛朝迅.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思路与方略[J].宏观经济管理,2019(1):37-43.
[6]王志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N].经济日报,2020-12-10(11).
责任编辑:王玉倩
[作者简介]生庆海(1970—),男,山东平阴人,河北省健康主食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河北经贸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健康食品研究;李建英(1971—),女,新疆石河子人,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投资管理、农村金融研究;贾士靖(1971—),女,辽宁庄河人,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