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西柏坡精神传承与弘扬路径研究

2023-05-30段晓亮任博付凯霞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科学内涵

段晓亮 任博 付凯霞

[摘要]以“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为核心内涵的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当前西柏坡精神在传承中还面临一些问题:石家庄市域文化建设与西柏坡精神融合联动不足,西柏坡精神育人在学校思想教育中体现不够充分,社会价值多元淡化西柏坡精神传承与弘扬效果。在新时代传承与弘扬西柏坡精神,需要以石家庄市域文化与西柏坡精神为基础,凝练石家庄城市人文精神;以理论研究和学校思想建设为依托,增强西柏坡精神传承实际效果;以全媒体传播体系为载体,营造浓厚的社会弘扬氛围。

[关键词]西柏坡精神;科学内涵;传承与弘扬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3)05-0034-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1]这一指示为全党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指明正确方向,也为新时代全党和全国人民弘扬西柏坡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西柏坡精神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用“血水”“汗水”凝练而成的重要精神财富。历史和实践证明要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遵循与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指示,传承与弘扬好西柏坡精神。

一、西柏坡精神的形成过程与科学内涵

(一)形成过程

伟大的革命精神源于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以及在革命中形成的理论创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很快就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正确的斗争方向。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在极为艰苦的岁月里坚持革命斗争,是党理论创新的最新结晶。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的原则[2],在我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因王明“左”倾思想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革命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担当精神,在遵义会议上纠正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延安整风运动极大地促进思想解放,破除了教条主义的束缚,使全党思想上达到高度统一。在延安时期,党中央实施精兵简政等革命实践,生动地体现了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抗战胜利前夕,中共七大总结历史经验,精确地归纳出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3],为西柏坡精神形成提供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有力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毛泽东思想,并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胜利的方向。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最杰出的理论创造。可以说,伟大的建党精神是孕育西柏坡精神的源头活水,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等是西柏坡精神形成的重要精神渊源。

(二)科学内涵

1.谦虚谨慎。谦虚谨慎是党在长期革命历程中形成的精神特质,也是西柏坡精神最鲜明的表达。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最终赢得辉煌胜利的关键时期,面对即将到来的全国性胜利,不少党员干部难免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毛泽东和党中央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不断地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以极富战略性的眼光发表了重要讲话,告诫全党“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4]。为防止敌人糖衣炮弹的袭击,杜绝骄傲自大的情绪,毛泽东提出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两个务必”的优良作风和“进京赶考”的谦虚谨慎心态。七十多年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纯洁性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古语“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对全党同志永葆革命本色提出了期望和劝诫。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用一系列光辉的实践再次向全世界證明,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我们依旧保持着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思想作风,并且取得了优异成绩。

2.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也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内涵。中国共产党诞生于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极为艰苦复杂的环境下发展壮大,可以说艰苦奋斗精神始终贯穿于我们党和人民军队成长发展的每个环节,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每名党员干部和革命群众的心中。在西柏坡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一举歼灭国民党军主力,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革命迎来从量变到质变的光辉前景。这一时期全党全军的艰苦奋斗精神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毛泽东向全党同志提出“两个务必”的谆谆告诫,既是对民主革命以来全党艰苦奋斗精神的高度肯定,也是基于对未来将迎接更加艰巨挑战的清醒认识。只有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才能将我们的事业胜利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鼓励全党,要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昂扬精神[5]。党以艰苦奋斗精神创造了百年伟业,也必将用艰苦奋斗精神创造新的辉煌。

3.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坚持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贯穿整个西柏坡时期的决策全过程。党中央坚定地依靠人民群众,实事求是地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土地革命,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从三大战役战略决策的部署到七届二中全会决议的提出,都深刻地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正是得益于坚决贯彻实事求是原则,我们党才彻底扭转了整个解放战争的局势,推动中国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致力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将面临更多可知与未知风险,如何化解风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都需要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遵从实事求是原则。

4.一心为民。一心为民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西柏坡精神的本质特征。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并为之付出巨大牺牲,不斷推进革命向前发展。西柏坡时期,党中央继续发扬民主团结的精神,坚定不移地把实现人民的利益和福祉作为奋斗目标,成功地调动了广大民众参与解放战争的积极性,也赢得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的拥护和支持,最终赢得革命胜利。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只要坚定地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党和国家事业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充分体现了党对人民群众的重视与“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二、新时代传承与弘扬西柏坡精神面临的困境

(一)石家庄市域文化建设与西柏坡精神融合联动不足

城市文化建设是一个城市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载体和呈现,精神文化对物质文化建设相应地具有能动作用。石家庄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短短一百年间从一个小村庄发展为现代化大都市,近现代交通设施建设对石家庄实现快速发展可谓功不可没。近些年来,石家庄在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石家庄市域文化挖掘和文化品牌建设,比如正定古城墙、大石桥和正太饭店的保护和维护工程顺利实施、东垣古城遗址公园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是石家庄市域文化塑造在与西柏坡红色文化品牌建设在融合联动方面显得不够充分。一是重视挖掘和保护凸显石家庄历史文化根脉的历史遗址和文化资源,相对而言对以西柏坡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在研究、开发和保护方面还有欠缺。二是注重从文化渊源的角度探寻石家庄市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发展和传承,但是对红色文化在现代石家庄人文精神塑造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挖掘得还不够,以石家庄地域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经典文创产品仍比较稀缺。三是在石家庄市域文化品牌建设和旅游景点设计开发方面,古代历史文化遗址和近代红色文化资源没有很好地实现统筹规划和整体性建设,存在比较明显的条块分割等现象。

(二)西柏坡精神育人在学校思想教育中体现不够充分

西柏坡精神育人与学校思想教育在教化育人、价值导向、行为塑造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但是从理论层面看,西柏坡精神研究以及将西柏坡精神融入学校思想教育的研究均较为薄弱;从实践层面来看,西柏坡精神融入学校思想教育的范围还不够广泛。

一是西柏坡精神在理论研究以及融入学校思想教育研究力度不足。在中国知网数据库对“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进行相关文献检索发现,截至2022年11月,井冈山精神研究文章数量29145篇,延安精神研究文章数量43157篇,西柏坡精神研究文章数量仅14922篇,学界对井冈山精神与延安精神的研究力度远大于西柏坡精神的研究力度。从各高校研究现状来看,大部分学校缺乏专业研究团队深入挖掘和利用西柏坡精神育人,导致西柏坡精神传承和学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融合不够,不少教育者对西柏坡精神的内在逻辑与当代价值认识不够透彻,也缺乏运用西柏坡精神引导教育学生的意识和自觉。

二是西柏坡精神纳入学校思想教育实践的范围还不够广泛。从西柏坡精神宣传和教育现状来看,各类学校将西柏坡精神纳入学生思想教育实践明显受到地域限制。相比较而言,河北省特别是石家庄市属高校,在研究和传承西柏坡精神方面往往具有较大优势。如石家庄铁道大学早在1978年就开始组织学生到西柏坡实地学习,逐渐将其纳入到学生培养计划,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参加西柏坡实践教学环节;河北师范大学成立了西柏坡精神研究基地,汇聚科研骨干从多角度、多视角研究和弘扬西柏坡精神。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石家庄学院等院校也采用不同形式研究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尽管如此,石家庄市属高校在西柏坡精神研究和传承方面,还缺乏较有深度的交流与合作,尚未形成合力。河北省外学校真正将西柏坡精神融入学校思想教育的相对更少,区域性限制也成为传承与弘扬西柏坡精神的现实阻力。

(三)社会价值多元淡化西柏坡精神传承与弘扬效果

西柏坡精神是对伟大建党精神、延安精神与长征精神本质的继承发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具有重要价值引领作用。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在资本和市场逐利性的诱导以及泛娱乐化价值观的侵蚀下,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倾向较为流行,以西柏坡精神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传承中面临较大挑战。

一是以西方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为代表的各种西方理论和思潮在中国迅速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冲击和消解了我国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基于经典马克思主义史学叙事方法甚至唯物史观遭到形形色色支离破碎的理论和方法的冲击,这种思潮由学术层面延伸到社会思潮层面,表现在鼓吹改良、否定革命,改写或重写近代史的论调备受追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严重泛滥。

二是某些西方霸权国家加强了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和和平演变,大力宣扬基于所谓自由民主价值观的“普世价值”,企图取代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摇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思想根基,企图消解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侵蚀,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西柏坡精神传承的效果,阻碍了西柏坡精神的弘扬。

三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价值和思潮多元化趋向明显,诸多娱乐明星引领的奢靡风气和拜金主义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群体的价值观,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价值观广泛流传,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有被日益边缘化的趋势。不少人认为当前拥有的美好生活是理所当然的,在拜金主义与消费主义中迷失自我,遇到一点挫折就意志消沉、一蹶不振,丧失了艰苦奋斗的信念,甚至有些年轻人盲目骄傲自满,毫无忧患意识。

三、新时代传承与弘扬西柏坡精神的路径选择

(一)以石家庄市域文化与西柏坡精神为基础,凝练石家庄城市人文精神

西柏坡精神是石家庄近代以来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宝贵精神财富。石家庄著名文化学者阎国文在《滹太文化刍议》[6]中将石家庄历史文化概括为滹太文化,文章还系统地提出滹太文化的发展脉络、精神价值和历史地位,非常具有啟发意义。与西柏坡精神的内在关联研究,有助于凝练石家庄城市人文精神,也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

一是要深化和拓展以西柏坡精神为核心的石家庄红色文化研究,进而揭示石家庄红色文化与冀中南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内在关联。西柏坡精神研究不能只局限在西柏坡精神本身,只有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以重要人物和事件为线索,细致地梳理近代以来党组织在石家庄地区活动的轨迹,用比较的眼光分析石家庄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特点、价值和影响,才能将石家庄红色文化研究推向深入。精微细致的实证研究是形成客观理性认识的基础。随着研究的持续推进,近代以来冀中南地区的风土民情和文化特色逐渐清晰,对石家庄红色文化与本区域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内在关联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

二是打造石家庄红色文化品牌,增强社会认同感。西柏坡精神从性质上归属于抽象存在物,而抽象事物对于普通大众来说,相较于具体的物质存在,其本质上缺乏直观性与真实性,这就导致抽象的事物往往没有具体事物对人们更具吸引力。因此,弘扬与传承西柏坡精神必须附着于物质载体,打造石家庄特色的独特市域文化品牌是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的重要途径。市域文化品牌的作用相当于流动的博物馆,不仅是属于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而且刻印着这座城市别具一格的记忆与故事。将西柏坡精神融入石家庄市域文化品牌建设,以加强西柏坡红色文化创意品牌的开发为基础,整合石家庄市域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历史遗址保护、旅游线路规划,将有助于从整体上提升石家庄城市形象和文化影响力,潜移默化地提升西柏坡精神的传承效果。

(二)以理论研究和学校思想建设为依托,增强西柏坡精神传承实际效果

传承与弘扬西柏坡精神,将崇高精神转化为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学校是主战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主渠道。

一是加强以西柏坡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文化研究。一方面需要从西柏坡精神发源地着手,打破“各行其道”的研究模式,整合区域内各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的优质资源,以“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推动西柏坡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进而增强学校教育与弘扬西柏坡精神的互动融合。另一方面,也必须打破传承与弘扬西柏坡精神的区域限制,加强西柏坡精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关联研究,深化系统性的红色精神谱系研究,在更广阔的历史视野中,凸显西柏坡精神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二是提升利用西柏坡精神育人的自觉意识。学校应该从强化顶层设计出发,加强以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思想教育,切实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团学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合力效果。教育者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一方面,可以运用西柏坡精神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对教育者进行专题培训,以厘清西柏坡精神发展脉络,准确把握精神内核,增强教育者关于西柏坡精神的理论储备,提高思想教育水平。另一方面,除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外,其他课程教学过程与校园文化活动中也应该加强西柏坡精神的渗透,通过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学校教育与西柏坡精神“互助共生”,以西柏坡精神为学校教育提供天然养分,学校教育有效地推动西柏坡精神传承和弘扬。

(三)以全媒体传播体系为载体,营造浓厚的社会弘扬氛围

西柏坡精神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必须以新时代全媒体传播体系为载体,在全社会营造宣传和弘扬西柏坡精神的浓厚氛围,针对不同群体实施不同培育方案。

一是在青年群体中弘扬西柏坡精神,要创新西柏坡精神传承的载体和场景,增强趣味性和互动性,在寓教于乐中增强感召力和说服力。青年群体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以网络为主要信息获取渠道,热爱新媒体,痴迷于网络游戏、动漫和影视剧,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和自我观念,对单维度的价值灌输具有天然的逆反心理。鉴于新时代青年群体的特点,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式:以弘扬西柏坡精神为主题,开发设计富有挑战性的虚拟游戏,以现代技术最大限度还原战争场景,不仅可以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体验感和新鲜感,还可以通过开发自主选择模块,设计不同的应用效果,增强挑战性和参与性;也可以通过设计卡通人物肖像、开发特定主题的音乐和舞台剧,作为辅助教育的手段;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除常规性的参观考察外,还可以增加采访解放军老战士、调研革命遗址和文物、调查革命老区风土民情等环节,使学生沉浸式体验革命老区社会和精神面貌的变迁。

二是中年群体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和家庭的顶梁柱,肩负着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在中年群体中宣传西柏坡精神也要适合他们的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首先,重视利用单位、家庭或社会团体组织的参观调研活动,利用特定时间节点开展实践性的教育活动,切实发挥红色旅游和文化创意产品的教育引导作用。其次,积极创作反映西柏坡精神的高质量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纪实作品和文学作品,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满足中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老年群体的社会阅历丰富,对西柏坡精神和解放战争历史比较熟悉,对红色革命精神接受起来相对更容易些。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发挥社区、单位或者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组织红色旅游,观看红色影视作品,缅怀伟人丰功伟绩;通过红歌赛、诗歌朗诵会、才艺展示等多种文艺活动,激发老年群体对西柏坡精神的共鸣,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或者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形成自上而下代代传承的社会氛围。

西柏坡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鼓舞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重要精神动力。传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必须把扎根理论基础与适应新时代新变革相结合,与时俱进地创新传承方法和路径。展望未来的新征程,需要努力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精神,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让西柏坡精神永放光芒,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1).

[2]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76.

[3]陈燕楠,靳铭,王紫贵. 党的群众路线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3.

[4]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1438.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514.

[6]阎国文.滹太文化刍议[J].石家庄学院报,2022(2):5-11.

责任编辑:祁欣欣

[基金项目]本文为石家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时代西柏坡精神传承与弘扬路径研究”(课题编号1-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段晓亮(1980—),男,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铁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任博(1998—),男,陕西咸阳人,石家庄铁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付凯霞(1996—),女,河北邯郸人,石家庄铁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科学内涵
习近平选人用人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
基于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探讨远志散“益气化痰开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科学内涵
准确理解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贡献
科学内涵与艺术外貌的有机结合——北京植物园月季园的规划建设
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
雨花英烈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文化传承
全面理解绿色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
『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