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维度、科学内涵及价值意蕴

2023-05-30鲍伯丰魏先法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价值意蕴

鲍伯丰 魏先法

[摘要]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根植于中国文化的、锻造于人民实践的伟大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信仰追求、历史重任、意志品质、政治品格等一系列优良传统和革命风范。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新世界的精神,闪耀着新世界的智慧和光芒,始终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价值意蕴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9-0169(2023)05-0009-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立足百年征程,回溯精神之源,首次提出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自身历史的认识和总结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对自身性质和宗旨的理解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对自身精神谱系的领悟和阐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维度

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经历了一个实践创造、自觉坚守、提炼概括的过程,萌发于建党之初,发展于百年实践,提出于建党百年的时间节点上。这是一个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根植于中国文化的、锻造于人民实践的伟大精神,必须全面把握其精神实质。

(一)历史维度

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发展,经受了历史的检验。

1.中国近代历史催发伟大建党精神。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古老的中国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自此以后,无数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民族的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给国内封建势力及外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清政府也掀起以“自强”“求富”为标榜的洋务运动;还有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了资产阶级改良性质的戊戌变法;特别是1911年10月10日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建制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列强和中国的封建势力等。但是,由于其自身阶级属性和历史局限性,一直未能找到真正的拯救国家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开始,就肩负起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责任。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找到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经历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铁的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之下,才能改变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持续了一百年的悲惨命运,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负起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的任务。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改革开放,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择了新时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人民最满意的回应。

2.精神上转入主动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原点。近代中华民族备受欺压凌辱,在探索救亡图存的过程中,不论是旧式的农民战争、地主阶级的自强运动抑或是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和共和方案都无法找到正确的出路,破解近代中国的困局。实际上,究其原因是没有找到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科学的理论。十月革命的成功为处于迷茫黑暗中的中国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使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向主动。“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1]。精神上“转入主动”,意味着中国革命在思想理论上、立场方法上、战略步骤上掌握了主动权和抉择权,中国共产党选择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断实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以理论飞跃为成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开辟新的境界,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与时俱进的伟大理论贡献。

(二)文化维度

百年党史既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又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1.马克思主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基石。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这个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首先,坚持真理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守理想就是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对人类社会历史特别是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入剖析,深刻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彻底划清了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界限。他们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最终是废除私有制”[2]192的理想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其次,践行初心、担当使命,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实践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一切人类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是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4]。这是因为改善劳动阶级的生活状况离不开政权,离不开革命的社会实践,“工人阶级根据自己的经验深深地相信,他们的地位要得到任何可靠的改善,不能依靠别人,而应当亲自争取”[5]。再次,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斗争性。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源自革命先驱建党的斗争实践,而这种斗争实践离不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列宁认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楚这一点,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6]。根据列宁的观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从中国革命屡战屡败的惨痛教训中清醒地认识到,要建立中国共产党,必须以阶级斗争的方式推动阶级斗争,用革命方式推翻一切反动派政权,这是我们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夺取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最后,对党忠诚、不负人民遵循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人民观、忠诚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2]42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干部有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忠于社会主义”[7],忠诚于劳动群众,维护劳动群众的利益,只有这样,无产阶级政党才能得到劳动群众的认可,才能依靠人民群众夺取革命的胜利。

2.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历史根基。文化是精神之母,伟大建党精神也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命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灵魂的存在,中华文明历经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积淀了许许多多有关德、孝、忠、义等优秀品质的丰富传统文化内容,例如“天下为公”“民惟邦本”等思想。它们都潜移默化地在中国共产党执政过程中给予了价值导向和思想启迪,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和培育过程中滋养了无数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四个自信”中成为“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建设和带领人民取得百年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和支柱。伟大的建党精神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文明之邦,“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8]的优秀思想理念,已经深深熔铸进中国共产党和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内心深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克俭持家、爱好和平、自强不息、扶危济困、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都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成为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发展的深厚根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9]。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在不同时代传承形成了不同的精神样态,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发展的源泉。

(三)实践维度

1.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是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实践基础。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社会黑暗、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寻找通向理想社会的道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了艰辛探索,但所尝试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案屡遭失败。1921年,党的一大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奋斗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从1921年到1949年近30年的革命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打倒帝国主义,打击封建军阀,反对土豪劣绅,开展土地革命;在经济上废除封建剥削制,没收一切土地归农民所有,开展限制物价、减租、减息的斗争;在社会改造上冲击封建宗法制度,如积极开展禁烟禁赌、解放妇女、移风易俗、破除迷信等活动,上述一系列举措,无不彰显着中国共产党践行使命的坚定信念和奋斗精神。

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胜利,使得中国人民可以挺直腰杆扬眉吐气,从此站起来了。在这背后,无数共产党人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用鲜血和生命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光荣、最崇高的历史使命,以实际行动向世人昭示着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2.时代性和实践性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现实基础。每一种思想和精神都来自实践,伟大建党精神不断扩展源自于不同的实践需要和贴合时代的需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历经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每一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都面临着不同的历史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带领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于是就需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又面临着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走在强起来的新征程上,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伟大建党精神与时俱进,在每一时期都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自由意志的反映,也是历史必由之路、社会发展规律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改造世界和创造世界的精神成果。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我们要从主体的能动的角度去把握,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信仰追求、历史重任、意志品质、政治品格等一系列优良传统和革命风范。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信仰追求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简而言之,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坚守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这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执着追求的生动诠释。

1.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的先进分子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过程中迸发出来的。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的真理追求。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迅速被广泛传播,并以其理论的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从众多的社会主义流派中凸显出来,逐渐被国人接受认可,最终成为中国先进分子的科学信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的先进分子在寻找中国解放道路的过程中,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而做出的正确选择。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拓前进,取得了无比辉煌的伟大成就。成就的取得,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根据时代变化和客观实际,用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方法,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将其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

2.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理想。中国共产党早在建党之初,就把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确立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并确立了为之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在长期的理论学习和艰苦的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建立起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为了這个信仰而艰苦卓绝地奋斗,以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建党以来,正是因为成千上万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坚定自己的理论信仰,以及对中国共产党永不褪色的耿耿忠心,成就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改革大业。为了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我们党始终强调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重任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践行初心和担当使命,紧紧依靠中国人民创造了伟大历史成就,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在这背后,充分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不忘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后,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压榨,生活极端贫苦,社会地位低下。在这种危机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和救国救民的伟大情怀,果断肩负起了为中国人民求解放、谋幸福的历史重任。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都遵循着一条基本原则,即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坚持为了人民一切。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而这部历史恰好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历史重任。

2.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先后尝试过各种救亡方案,付出过各种努力,但都失败了。在这一历史关头,中国迫切需要一个朝气蓬勃的先进政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1921年,中国共产党横空出世毅然肩负起了这一历史重任。从大革命时期打倒列强、革除军阀,到抗战时期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击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从解放战争时期推翻国民党政权、解放全中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进行三大改造、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从新时期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到新时代取得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前进的道路上所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都离不开一个鲜明主题,那就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而这部历史恰好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历史重任。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高度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意志品质

中国共产党的顽强意志品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二是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1.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敢于牺牲、视死如归的意志品质。党成立以后,为了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一大批先进分子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敢地站在革命斗争队伍的最前列,用生命和鲜血誓死捍卫了理想信仰。据不完全统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牺牲的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先烈有370多万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保家卫国而壮烈牺牲的志愿军有19万多人;在脱贫攻坚战中,有1800多名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些牺牲实质上是共产党人舍弃“小我”、成就“大我”、为国捐躯的伟大建党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高度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顽强意志品质。

2.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敢于斗争、不畏艰险的意志品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精神,决定采取阶级斗争的手段实行社会革命,坚持“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10]。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敢于与“三座大山”进行斗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共产党积极与封闭思想和落后生产力进行斗争;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为了发展经济建设和推进中国现代化事业,中国共产党坚决与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封闭僵化思想进行斗争;进入新时代的新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勇于与一切阻碍中国发展的挑战势力进行斗争,坚定不移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回顾党的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就是因为我们中国共产党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始终坚持和发扬不畏艰险、勇于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奉献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本质,是党和人民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回顾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光辉历程,无数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奉献精神,这种奉献精神,是一种忘我的、大公无私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锻造出的政治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克服各种困难、战胜所有强敌、夺取伟大胜利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11]。党中央是党的核心所在,是党的权威所在。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无条件地执行党中央的决策,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政治品格的坚守,更是对信仰的坚定、对人民的交代、对组织的认同。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不负人民的奉献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置于重要位置。作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未变质,真正做到了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

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意蕴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新世界的精神,闪耀着新世界的智慧和光芒,始终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精神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我们要善于用伟大建党精神指导和照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

(一)建设伟大工程的总开关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办好中国事情的关键在党,因此必须要加强党的建设。而推进党的建设关键要解决好党的理想信念这个思想总开关。

在党长期执政过程中,一些党内同志淡忘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精神作风,致使党内面临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因此要大力发扬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格外重视用革命精神引领党的自身建设,刀刃向内,加强党的自我革命,这就需要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中汲取力量,捍卫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同时精神中忘我无私的价值追求、廉政为民的自觉自律能够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精神养料,以更好应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的考验。

(二)坚定“四个自信”的底气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精神成果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的艰辛探索,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一步步路,因此坚定“四个自信”必须发扬中国共产党精神,让人们铭记历史,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鲜血和汗水开辟出来的,这条道路以及所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理论体系也是被历史所证明正确的,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12],坚定文化自信更是关涉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时代性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作为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柱,是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政治认同感的必然要求,更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巨大底气,所以要大力发扬中国共产党精神。

(三)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动力

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民的梦想,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发扬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精神成就,激励中国人民共同为了复兴梦而奋进,梦想不是靠敲锣打鼓、喊喊口号就能实现的,也不能只靠千万共产党员,更要靠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努力。因此,要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并且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雪山”和“草地”需要跨越,许多“娄山关”和“腊子口”需要征服[13],必须用巨大的精神感召力激发出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扩大精神宣揚的受众面,要遵循“从娃娃抓起”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14]。在宣扬中国共产党精神时,更要注意将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过程中去,覆盖全员、全社会、全过程,将强大精神动力转换成助力民族复兴的现实力量。

(四)滋养人民精神家园的重要法宝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把一个四分五裂、风雨飘摇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人均收入中等偏上的国家。然而,收入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危机。比如精神迷茫、情感困惑、丧文化、虚无主义等。这些现象背后存在一个根本问题,就是现代人的“精神危机”或者“信仰危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加强对党史的学习可以作为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精神境界的重要法宝。这不仅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感受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冒着枪林弹雨夺取政权的惊心动魄,还能让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发自内心地赞许与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胜的信心。同时也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避免在丰富的物质生活中陷入迷茫,激励自身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6.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79.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74.

[6]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9.

[7]列宁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23.

[8]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40.

[9]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25.

[11]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273.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474.

[13]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时代的理论思考: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767.

[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5.

责任编辑:王玉倩

[基金项目]本文为天津市党校系统研究宣传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科学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三重维度”(XTZX22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鲍伯丰(1964—),男,河北武邑人,中共天津市津南区委党校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魏先法(1969—),男,山东兖州人,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研究。

猜你喜欢

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价值意蕴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意涵与特质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
准确理解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读懂名师
『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