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沧海拾遗: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影印出版2001-2021年

2023-05-30刘冬赵丽雯

出版与印刷 2023年1期
关键词:数字出版

刘冬 赵丽雯

摘要:梳理总结20多年来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的影印出版过程,为相关史料的影印出版提供参考借鉴。文章对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的纸质原版、数字出版和目录出版三种出版形态影印出版的基本情况、特点、编排体例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并从影印内容、史料整理、史料影印三个方面总结出版经验,指出出版过程中存在原始出版物过于分散、影印版本打乱出版物原有体系、宣传推广不够、地图影印失真等问题,对今后进一步整理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影印出版提出建议:补充出版缺少的内容,翻译出版英文原件,原比例再版地图,开展专题出版,探索数字出版等。

关键词: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影印出版;数字出版;目录出版

DOI: 10.19619/j.is sn.1007-193 8.2023 .00.010

作者单位:中国海关出版社

一、引言

中国近代海关实行了外籍税务司制度,它的业务涉及税务、外交、邮政、海务、检疫以及气象等各方面。中国近代海关留下的出版物全面、真实地记录了中国近代海关的百年兴衰,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罕见的以中文、英文等多种语言,科学、准确地详细记录的一批系统性史料。

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约有600卷,由中国近代海关官方印刷出版并挑选部分对外公开出售、赠阅,该批出版物虽然出版时间长,但自成体系,按照系列划分,分为统计系列、特种系列、杂项系列、关务系列、官署系列、总督系列、邮政系列以及其他系列。[1]因中国近代海关早期将各关年度贸易统计印刷出版事宜统一交由江海关印书房承办,后因业务重要且不断增长等原因,出版事宜由总税务司署造册处(后改为统计科)承办,所以本文所研究的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范围仅指由江海关印书房和海关总税务司署造册处(统计科)在1859年至1949年间印刷的出版物,不包括各地海关的出版物,也不包括海关关员私人信件等非出版物。未在本文研究范围之内的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也有部分影印出版。

二、出版现状

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自2001年开始大规模影印出版,由于早期对于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的研究使用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故与中国近代进出口贸易相关的统计系列出版物首先被影印成册,[2]后续中国海关出版社(简称“海关社”)陆续出版了通令等体系相对完整的专题系列出版物。2003年,复旦大学教授吴松弟在哈佛大学访问期间发现了大量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后将其整理影印出版,[3]自此开始了对哈佛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以及浙江省档案馆馆藏的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的陆续整理影印出版。

20多年来的影印出版可以分为纸质原版、数字出版以及目录出版三种形态,它们都是以影印的原始出版物为基础。纸质原版是指影印原始出版物并再次正式出版;数字出版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将影印的出版物制作成数据库;目录出版是指结合影印的纸质原版,对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进行出版信息和内容提要的整理。

1.纸质原版

自2001年起国内出版社开始影印出版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总数量超过600册,其中5套規模较大,其他影印出版物或部分内容与这5套丛书重复,如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海关医报》,或选取这5套丛书的内容重新编译,如海关社出版的《旧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通令选编》。表1是这5套影印出版物的基本情况。

这5套丛书共计563册,其中《中国近代海关总税务司通令全编》[4]有1册为索引卷,3册为原始出版物的重新录排出版,故实际影印559册。至此,约90%的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已经被影印出版。[5]

2.数字出版

针对如此规模巨大的纸质影印出版物,陆续有机构制作了数据库产品。其中,“旧海关刊载中国近代史料数据库”[6](简称“史料数据库”)是目前收录中国近代海关影印出版物最全的数字产品。其他产品,比如美国Gale公司的“中国与现代世界:中国旧海关档案,1854-1949年”数据库只收录了部分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以及部分中国近代海关关员信件等其他档案资料。

史料数据库是由海关社于2017年推出的以中国近代海关影印出版物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数字出版产品,每年补充新的内容资源,并进行产品功能的迭代更新,至今已有7个子库,分别是通令数据库、统计数据库(上)、统计数据库(下)、馆藏数据库(上)、馆藏数据库(下)、医报数据库以及图片库,现收录内容约6亿字。如果说纸质原版是对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的原始呈现,史料数据库作为数字出版产品,则在功能上作了诸多补充。

(1)多种检索功能

海关社对史料数据库收录的绝大部分影印出版物内容都进行了文字识别( opticalcharacter recognition,英文缩写OCR),以便读者进行全文检索,并提供简单检索和高级检索功能,读者可以根据标题、地点、时间等进行组合检索。

(2)统计分析功能

因各子库专题内容不同,海关社根据内容特点为每个子库的文件制定了加工标准,本着“有则必备”的原则提取不同的元数据,最多的子库元数据达13项。用户在进行整库检索的时候,可以显示出该检索目标在不同的子库中所包含的目标文件数量。

同时,史料数据库可以为用户以Excel表格的形式提供所有文件元数据的下载,以便其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目标文件进行整理。

(3)对照浏览功能

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原文以英文为主,近些年陆续有一些文件被翻译整理出来。海关社在数据库制作过程中,将已经正式出版的中文翻译文件补充进来,根据时间、地点等多个内容进行匹配。用户在阅读出版物原版影印文件的时候可同时对照查阅翻译文件。

(4)词汇释义功能

由于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中的英文基于特定历史环境往往有特定释义,很多词并不能在通用的英汉辞典中查找到准确的释义,故海关社制作了“海关辞库”数据库,收录海关社历年出版的海关专业辞典中的数万条中英文词条。史料数据库直接对接海关辞库,可实时、无缝为用户提供专业词汇的中文翻译,辅助用户阅读。

(5)众筹上传功能

2021年,史料数据库进行了改版,上线翻译文件的众筹功能。如果用户阅读原文件后,愿意翻译,可以上传翻译文件,工作人员收到后会进行审校。如果有多人对同一篇文件进行翻译,则由三名以上的专家进行讨论,择优选择,最终通过的翻译文件会呈现在原文件旁,并标注译者的姓名。

3.目录出版

为便于读者对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数千份文件进行检索,海关社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分别于2020年12月和2021年6月出版了《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综览( 1859-1949)》(简称《综览》)和《中国旧海关内部出版物使用手册》[7](简称《手册》)。这两本图书以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的目录和每份文件的内容提要为主要内容,各有侧重,笔者称之为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的“目录出版”。

《综览》是由中国海关博物馆和天津海关关员宫献国编译的,作者团队成员全部为海关队伍中对海关史有研究的关员。全书共四章,第一章为出版物的出版机构介绍,第二章为出版物的分发、保管和使用,第三章是出版物的内容提要,第四章是出版物的目录。内容提要和目录共526页,在全书中的占比为88%。全书共599页,定价108元。《手册》由复旦大学教授吴松弟和方书生主撰。全书共五卷,其中第一卷和第三卷是吴松弟研究团队对于出版物的整理过程和研究过程,第二卷为出版物的内容提要,第四卷为出版物的目录,第五卷是中国近代海关专有名词辞典。内容提要和目录共486页,在全书中的占比为54%。全书共907页,定价680元。两本书中内容提要和目录部分体量基本相同,但编排体例和条目详介各有特色。

(1)编排体例

由于两本图书的作者团队所在机构属性不同,体现在内容提要和目录两部分的编排体例上的差异非常明显。

内容提要部分,《综览》按照出版物原有的序号顺序逐条介绍,每条包括文件名和千字左右的简介;《手册》的统计系列重新编排顺序,按照日报、月报、季报、年刊和十年刊等体例分类介绍,并加入了一些名词解释,其余系列介绍顺序与《综览》类似。

目录部分,《综览》按照原始编号顺序逐一介绍;《手册》打乱了原始编号顺序,对每一个系列中的文件根据内容进行归类,类似的内容归为一类,按照重新分类后的顺序介绍,但对每一个文件标注了原始编号。两本书的目录都包括了文件的英文名称、中文名称、所属系列、所署编号和出版时间,《综览》另标注了年号纪年,《手册》另标注了文件作者、所属影印出版物和索书号。

《手册》序言称该书整理了2055个文件,《综览》未统计总数。笔者对两本书的部分系列进行对比后发现,两本书记录的出版物目录在内容和数量上大部分相同,但仍存在差异。表2为官署系列、总督系列和邮政系列记录的文件数量的统计对比。

其中,官署系列文件有133件重复,总督系列文件有14件重复,邮政系列文件有11件重复。如果想更为全面地了解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需要将两本书结合起来使用。

(2)条目详介

提要部分,《综览》比《手册》更详细、全面。《综览》的每个文件都有较为详细的介绍,《手册》有些文件只有名称,并无提要,且提要内容详略不一。

目录部分,两本书每个文件摘录的英文名称和中文名称基本一致,但对英文名称的翻译差别较大,有些翻译甚至影响到了用户对文件的理解。以官署系列为例,第101号英文名称为The Revolution at Hankow,/9//.《综览》翻译为《1911年辛亥革命》,《手册》翻译为《1911年的汉口革命》;第111号英文名称为Memorandum on Chinese Ginseng,《综览》翻译为《中国人参》,《手册》翻译为《关东人参纪略》。

三、出版经验

笔者亲历了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的部分影印出版过程,纵观20多年来的出版历史,有成果,也有遗憾,以下将从影印内容、史料整理、史料影印三个方面来总结出版经验。

1.影印内容

《中国旧海关史料( 1859-1948)》是最早开始大规模影印的出版物,该书采用70克胶版纸单色印刷,印制工艺较简单,仅能向读者提供最基本的文字和数据信息。

然而对于已经成为史料的影印出版物来说,其本身也具有研究价值。后续出版的影印出版物增加了纸张厚度,使得透光率降低,扩大了开本,一些图书馆馆藏信息也得以保留了下来,读者因此可以看到影印文件的完整原貌。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影印文件质量较差,可以参考《中国近代海关总税务司通令全编》的做法,将其中读者难以清晰辨识的3卷影印文件既出版原始影印文件,又按照原有体例重新录排出版。

2.史料整理

史料的影印出版,从整理的角度来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原始影印,另一种是添加编者注释影印。如果史料未被读者广泛熟知,那么增加编者注释影印出版,读者能更快速查询所需要的资料。

在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的影印出版中这两种方式都有,早期以原始影印为主,后续较多为添加了编者注释的影印方式。《中国旧海关史料( 1859-1948)》的影印出版以原始影印为主,全书除了序言、目录和重新编排的文件顺序,几乎没有编者的人工整理痕迹。《中国近代海关总税务司通令全编》的编者为了便于读者查阅,增加了索引卷,并对每一件通令做了摘要提取。《美國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史料( 1860-1949)》《海关总署档案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出版物( 1860-1949)》《浙江省档案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内部出版物》均由复旦大学的学者团队参与整理,所以编排体例相近,均对影印出版物以“件”为单位进行了梳理,增加中文简介,以方便读者使用。

随着影印出版物的陆续出版,以及较早接触并使用该批出版物的学者的研究成果大量面世,其他学者开始对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产生了研究兴趣,但面对如此规模庞杂,且以英文为主的出版物,查询使用很不方便。因此海关社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基于前期的整理影印出版,出版了《综览》和《手册》两本目录。笔者建议,学者在使用时最好从两本目录入手查询资料,再去影印出版物中寻找对应的文件。

3.史料影印

史料影印出版的前提是出版机构能获得原始资料或原始资料的影印文件,但原始资料比较珍贵,不被允许带出馆藏地,因此出版机构通常是向馆藏地支付一定费用获取影印电子文件。

在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的影印过程中,为了提供高质量的影印文件,某些馆藏地特意购置了高精度的扫描设备。虽然硬件问题解决了,但扫描出来的文件却没有达到出版机构的要求,漏印、错印等问题频发,导致相当一部分资料需要重新扫描,不但影响了出版进度,且多次使用原始资料,不利于其保存。笔者建议,在影印珍贵的原始资料时,馆藏地最好先扫描少量资料提供给出版机构确认,出版机构根据扫描的电子文件制作样书,并制定扫描标准。这样可以尽量一次性高标准扫描原始资料,并将其作为以后研究使用的基础,避免多次打开原始资料。

四、存在的问题

1.原始出版物过于分散,后续出版难度大

经过学者和出版机构的努力,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绝大部分已经影印出版,但是剩余的内容到底在哪里,何时才能全部出版,寻找和整理的难度较大。

虽然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当年有严格的分发、保管和使用制度,但后来出版物多次迁移,客观上造成了资料分散,尚未整理的少量出版物寻找难度极大,需要对已经出版的内容了然于心,才能查缺补漏。

2.影印版本打乱出版物原有体系,查找不便

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的影印出版主要由三个出版单位,历经20多年陆续完成,由于整理者、出版单位的不同,原有的出版体系被打散。《中国旧海关史料( 1859-1948)》的出版内容来自统计系列,《中国近代海关总税务司通令全编》的出版内容来自关务系列,《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史料( 1860-1949)》《海关总署档案馆未刊中国旧海关出版物( 1860-1949)》《浙江省档案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内部出版物》都是将存放场所的几乎所有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进行“清仓式”整理出版。而目录出版则是为了解决查找不便而推出的。

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的出版价值早期并未被重视,没有做系统性的出版规划;另一方面,各个出版单位所掌握的资源不同,人为地从体系上割裂了该批影印出版物的内容。

因此,对于史料的影印出版,尤其是像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这种目录体系清晰的史料,应该提前做好出版规划,遵循原有的目录体系统筹出版。

3.宣传推广不够,研究价值未受重视

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影印出版已有20多年历史,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推广,虽然纸质影印的规模较大,但是每套丛书的印刷数量都不多,仅为百套,尚属小众出版领域,未被广大学者关注,其研究价值未受到足够重视。随着海关史研究的深入,期待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的影印出版被更多学者知晓,以体现其出版价值。

4.地图的影印严重失真

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中包含了大量翔实的地图,有城市地图、勘探地图等,但是在影印的过程中由于受纸张大小的限制,缩印比例太大,印刷清晰度较差,基本失去了地图原有的使用价值。尤其是《中国旧海关史料( 1859-1948)》出版较早,当时用于印刷的影印文件许多已经无处寻找,再次影印难度颇大,以至于其中被收录的地图只能被当作该地图存在的证据。

五、建议

针对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影印出版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补充出版缺少的内容

尚未出版的内容虽然不到10%,依然还有出版的价值。笔者建议可以通过网上众筹的方式发动全世界的学者寻找缺失内容,并上传给出版机构,由其确认整理,待内容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再集结成册出版。

2.翻译出版英文原件

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中大部分内容为英文,客观上造成了国内学者使用的不便。

海关社曾挑选了12.5%的通令原件组织人员编译成《旧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通令选编》出版。在中国知网,《旧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通令选编》的被引次数,远远高于《中国近代海关总税务司通令全编》,证明国内学者对于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翻译件的使用率超过英文原件。

因此,选取某一主题的中国近代海关影印出版物对其进行翻译,将能更充分地利用其史料价值。

3.原比例再版地图

中国近代海关是中国最早应用科学方法绘制地图的机构之一,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中的地图史料价值极高,但在影印出版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采用缩印,导致地图不清晰,失去了研究价值。随着数字出版技术发展成熟,将这批珍贵的地图以原版比例复制出版是有可能的。笔者建议可以以数字出版或者融合出版的方式单独出版地图,为学界的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4.开展专题出版

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内容庞大,主题众多,影印出版后同一主题内容被拆散在各套丛书中,给专业学者查阅资料带来不便。因此,挑选其中部分主题整理归结成册,供专业研究人员使用,将有利于扩大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例如,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的“海关医报”专题系列就备受研究人员喜爱。

5.探索数字出版

由于史料数据库是伴随着纸质的影印出版陆续制作完成的,所以客观上也存在各子库内容被割裂的情况。史料数据库中各子库现有的文件是按照文件的原版时间顺序排列,由于数字出版较纸质影印调整更灵活,未来可以根据目录出版中的内容重新编排文件顺序,形成两套目录体系。对于尚未影印的纸质内容可为其留出位置和编号,待后续不断补充。这样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的全貌就能以目录树的形式在史料数据库中得以完整呈现。

六、结语

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的影印出版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从出版物数量的角度,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的影印出版已经接近尾声,但是从研究使用的角度,这仅仅是个开始,尚有更多的选题值得挖掘、整理,在此基础上,也将有更丰富的研究成果问世,继续做好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研究成果的出版工作将是出版人下一步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滨下武志,高淑娟,孙彬.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清末海关财政与通商口岸市场圈[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中国旧海关史料[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

[3]吴松弟.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史料(1860-1949)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办公厅.中国近代海关总税务司通令全编[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14.

[5]中国海关博物馆,宫献国.中国近代海关出版物综览(1859-1949) [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有限公司.2020.

[6]旧海关刊载中国近代史料数据库[EB/OL].[2022-10-12]. http://history.customskb .com.

[7]吴松弟,方书生.中国旧海关内部出版物使用手册[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猜你喜欢

数字出版
数字出版授权的“结”与“解”
传承、变革与国际合作
教辅出版在数字出版环境下的转型发展
我国传统出版在数字出版冲击下的生存与发展
国外开放获取平台对我国科技期刊OA发展的启示
数字出版的著作权保护问题研究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浅谈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国际图书出版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