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研究

2023-05-30王静程杰

关键词:实践基地创新创业教育互联网+

王静 程杰

【摘要】“互联网+”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融合发展,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优势首先在于能够激活实践基地内生发展动力,突出了实践基地的价值引领作用;其次,线上线下双平台实践基地的开发,使得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支撑更加丰富有效;围绕“互联网+”实践基地构建的人才培养体系、实践基地的综合性建设和多方联动机制的确立,使基地实践导向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双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860(2023)01-0103-06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效要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于要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作为支撑。“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顺应新时代經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发展的内生需求,是高校贯彻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转变高校教育教学理念,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2022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创业带动就业作用,增强双创平台服务能力,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1]。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强调,建强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建设集研发、孵化、投资等于一体的创业创新培育中心、互联网双创平台、孵化器和科技产业园区[2]。此外,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互联网+”创业创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以促进创业创新为重点,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开放式创新等[3]。这些相关指导意见为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基地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新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应与时俱进。将“互联网+”融入实践基地建设,能够实现其价值和理念的更新,完成其功能和作用的转型升级,破解传统实践基地建设中的难题,在实践过程中完成对创新创业精神及意识的培养;“互联网+”的优质资源能够进一步拓宽实践基地的建设渠道和路径,打造新的线上实践平台,并形成有效的资源支撑;将“互联网+”开放共享的原则融入实践基地建设,能够构建信息共享的多方良性互动机制,从而更好实现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能更好地培育和转化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成果,显著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更好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一、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存在问题

实践基地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催化剂和转换器,在促进整个创新创业教育转型发展,实现教育成果转化,全面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与作用。“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其自身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价值理念和实践应用培养有待丰富

当前部分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应发挥的功能与作用尚未形成准确的认识,在思想上没有真正重视实践基地的特殊定位和价值。在实践过程中开放共享程度较低,仅仅将实践基地做为部分老师和少数学生的科研平台,未对所有学生开放;仍是将创新创业信息发布、政策宣讲和传授面试技巧等做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主要内容,学生没有系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在具体实践活动中以参观教学为主,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高,没有真正参与实践活动。因此,在整个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基地缺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造能力的价值理念和实际举措,没有真正发挥好实践基地对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的培养和引导。

(二)实践基地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综合性建设有待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应是一个综合性的实践平台。当前实践基地建设稍显单一,没有从整个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层面进行统筹规划,实践基地与创新创业教育其它环节协调发展度不高。在实践环节上,实践基地与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教学没有做到有序衔接;实践活动与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资讯平台、教务管理平台、项目管理平台、实训平台等信息化和一体化发展不足;没有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线上和线下平台融合发展不够,部分院校在线上资讯平台和线上实践平台建设上仍属空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专业课结合不够紧密,导致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及创业活动的培养缺乏实际有效的支撑。

(三)实践基地在“软件”配套设施的协同发展上有待加强

当前实践基地的地位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较低。以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健全,没有围绕实践项目进行系统的统筹规划,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编排上没有突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目的,课程设置单一,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导。在师资力量建设方面,没有形成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部分院校仅由辅导员兼任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教学效果不理想。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转化力度不够,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培育和孵化相关创意,组织参与创新创业学科竞赛、以赛促发展的理念不够深入。

(四)实践基地在多方互动机制的构建上有待深入

实践基地与创新创业教育其它环节协调度不够,缺乏多方互动的良性机制。实践项目活动与理论教学环节没有形成有效衔接,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中参与度不高,尚未形成以实践基地为中心辐射带动其它环节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互联网+”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力度仍需加强,实践基地与企业的信息开放共享平台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学生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实践比例偏低,企业家进学校担任导师仍有许多需要完善的环节和步骤。仍需进一步引导创新创业发展的社会舆论,创新创业的容错机制尚未建立,社会对创新创业失败包容度有待提升。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优势

与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相比,“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在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平台自身建设、教学与实践互动和实践活动开展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表1)。

(一)价值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实践导向更加明显

“互联网+”理念为实践基地发展注入内生动力。“互联网+”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它能够容纳各种思维理念的包容性、不设任何条件限制和昂贵成本的开放性,同时它本身还具备建立在科学性之上的一定的预测性、战略性和穿透性[4]。此背景下的实践基地开放共享的价值理念更加突出,基地建设更加科学合理,信息共享能力更加有效,创新驱动作用更加明显。

与传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脱节现象不同的是,“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突出实践导向,实践基地紧紧围绕实践功能进行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模式的构建、教学课程的设置、教学活动的开展等都是以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为基础,相关考核更加关注实践活动、实践成果转化以及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的培养。同时线上实践平台也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带来了新的机遇,依托“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活动将成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主体。由此,实践基地在整个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功能和价值更加明确,发挥作用也更加明显。

(二)实践基地的综合性建设更加完善

“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资源支撑更加丰富。“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在线下实践基地的基础上,依托“互联网+”资源优势,如信息资源、教师资源、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和技术资源等,构建的线上信息共享平台和线上实践平台,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拓宽了渠道,基地建设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合理、资源支撑更加有效。同时,“互联网+”背景下的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的双实践平台体系开放程度更高,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准入门槛降低,实践教学过程真正落实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三)创新创业教育整体升级,“软件”设施建设加强

“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带动了创新创业教育其它环节和其它部分的发展。“互联网+”实践基地的功能与作用的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导向性的显著增强,促使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必然发生相应的转型发展。借助“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将实现整体升级,其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师资力量更加专业、创意孵化和成果转化能力显著提升,整个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更加协调统一。

(四)围绕实践基地形成的多方互动机制更加成熟

“互联网+”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开放和共享,“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信息共享能力、资源合作开发能力、多方互动效应显著增强。“互联网+”线上线下实践基地的开发,使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中参与度更高,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力度持续深化,社会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舆论对创新创业包容程度更高,容错率相应提升,政府对创新创业发展的支持、指导和监督加强。各方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实现了有效衔接,互动机制更加成熟,互动效应显著提升。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路径

“互联网+”理念需要具备一定资源整合能力的、能够推动实践落实的载体进行支撑,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也需吸纳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整合优质资源,“互联网+”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融合发展能够互相补充,进而形成强大合力,更好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一)融入“互联网+”理念,发挥其在实践基地建设中的价值引领作用

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是要激活学生主体的内生动力,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转化为内生需求,实现其由内化于心到外化于行的转变。这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在内在属性上的首要需求便是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及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所需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动力[5],这种价值观和内生动力的培养除了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知识的系统构建外,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层面同样需要加以贯彻和落实。

首先,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到实践基地的建设,便是要实现实践基地“+”跨界、重塑、变革、开放和共享[6],使实践基地在开放共享背景下,迅速整合各种资源要素,完成不同学科之间、专业课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导向性不同的各种教育理念之间的跨界融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思想价值观念的重塑与变革,从而建设思想更加开放包容、教育层次更加丰富、教学内容更加多样的实践基地。“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功能和作用将更注重培养和转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以保证实践基地能使学生获得更直观的创新创業体验,掌握更全面深刻的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同时,“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也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互联网+”是借助于开放共享的网络技术将人与人、人与设备、人与场景、设备与设备和设备与场景之间连接起来[7]。实践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这一主体因素,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要从“学生思维”出发,以满足学生心理预期和就业考虑等双重需求,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方式、内容和实践基地设施,从而使创新创业教育更高效运转。具体课程应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进行设置,注重实践导向,形成在实践中完成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综合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功能与作用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它应该是一个创新、开放、协作、共享的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8]。“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要更加注重信息化发展,将其打造为线上线下双实践平台融合发展、专业课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基地(图1)。

构建“互联网+”创新创业线上、线下双平台模式,形成线上“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指导课堂+线上网络创业平台、线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支撑的双平台体系。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线上平台,为学生提供、整合海量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使学生摆脱时间和空间束缚,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建设线上网络课堂和科研平台,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建设,按类别设置专题学习,紧跟学科竞赛开展系统科研,教师提供及时的在线指导,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科研水平;建设线上网络创业平台,进一步利用互联网优势,开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新方向,历练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线下实践基地建设,形成线上、线下协同发展、良好互动配合的实践新格局。

建设将专业课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创新创业教育要落到实处,必须要形成有效支撑,这种支撑最有效的方式便是结合学生专业优势,构建“互联网+”背景下以专业课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既能结合学生自身特长和专业优势,又能精准对接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利用“互联网+”资源整合优势,提供精确的人才市场、产品需求、用户体验、项目信息等资源[9],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根据数据反馈,构建融合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结合的课程体系,打造以专业优势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实践基地和实践路径,使学生拥有“创新精神得到支持、创业方向明确、创造能力对口”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思路和能力。

构建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目前大多数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基地建设都呈现出一定的脱节现象,究其原因在于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在功能与作用上统筹协调度不够。“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应统筹协调创新创业教育各个关键要素和重要环节,整合“互联网+”实践基地资讯平台、教务管理平台、教学平台、项目管理平台、科研平台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平台,推进其在实践基地中的一体化建设,形成综合协同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同时,应注重实践基地的信息化发展,加强网络技术在其建设中的更新与运用,推动构建多元共享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三)完善系列配套改革,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基地协同发展

实践基地作为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的摇篮[10],在整个创新创业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要将其理论转化为实践,除了将“互联网+”理念融入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形成价值引领和加强实践基地本身的信息化一体化综合性建设外,围绕实践基地而开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课程与教学内容设置、师资力量建设和以赛促进实践基地发展等“软件因素”建设能与实践基地“硬件”发展形成互补。

围绕实践基地改革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设置。当前部分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通识课,没有系统围绕创新创业实践开展教学活动,导致创新创业教育难以取得真正实效。“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应以实践为基础,围绕实践基地和实践项目系统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实践过程,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置;进一步加强“通识课+专业课”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完善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构建,增加学生创新创业文化积淀,深化专业实践导向与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融合,结合学校实际和专业特色,突出“互联网+”特点优势,明确和奠定学生的创新创业方向和基础,使学生既扎根所学专业,又能有所创新。

补强师资力量,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针对当前部分院校辅导员担当创新创业导师、教师教学仅宣讲创新创业政策等情况,“互联网+”背景的下师资建设要结合实践基地和网络资讯平台,打造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师资力量,重视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定期聘请资深创新创业专家学者为教师开展相关培训,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轮岗实训和挂职锻炼,相关教师考核和评价指标突出实践导向,逐步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和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邀请优秀创新创业企业家担任兼职创新创业指导老师,指导学生下企业进行专业实践,让学生感受和学习最真实的创新创业过程及经验。

促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检验和丰富实践基地建设成果。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促进创意转化,形成创新创业成果。实践基地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网络平台优势,获取最新创新创业资讯,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相关参考,通过提供配套设施、实践经费和创新创业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训练、实现创意孵化。实践基地要结合互联网创新创业最新热点和趋势,建立“互联网+”科研项目平台,发布相关项目申报指南,鼓励学生申报和开展创新创业科研项目,通过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赛事活动实现基地训练项目和科研成果的转化,以赛事活动检验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成效。

(四)深化“互联网+”开放共享理念,建立多方联动机制

深化学校实践基地与企业、社会和政府等资源共享与通力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力度,将合適的企业管理理念、企业文化资源渗透到学校教育当中从而建立校企互融的校园文化[11]。积极与企业对接,合作建设实践基地,共享优质资源,搭建校企共同参与的集资讯平台、实训平台、科研平台和创意孵化平台于一体的综合性“互联网+”实践基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促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企业须进一步明确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实践基地有针对性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机会,使学生直达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深入一线,从而增加学生创新创业的参与度、体验感。

加强与社会媒体合作,持续跟进创新创业教育。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优势,借助新媒体加大对创新创业资讯、政策等的宣传力度,推广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并进一步提升社会对创新创业失败案例的包容度,建立起有弹性的创新创业容错机制,引导舆论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政府应搭建高校、企业和社会协同参与的创新创业发展网络平台,提高三方良性互动机制效率,进一步引导和规范社会舆论,做好创新创业支持和保障工作。设置专项资金,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帮扶力度。同时应加强对“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和实践基地的监管工作,确保创新创业项目健康有序开展。

最后,感谢西南科技大学素质类教改(青年发展研究)专项资助项目—“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1szjg12)的资助。

参考文献

[1] 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N]. 人民日报, 2022- 03-06(03).

[2]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35号)[EB/OL]. (2021- 10-12) [2022-05-06].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 2021-10/12/content_5642037.html

[3]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EB/OL]. (2015-07-04)[2022-05-06] http://www.moe.gov.cn/ jyb_ xxgk/moe_1777/moe_1778/2015 07/t20150706_192586.html

[4] 钟强, 刘月秀. “互联网+”思维嵌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18(21): 109-112.

[5] 姜春英.“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路径探究[J]. 职教论坛, 2015(35): 31-34.

[6] 连伟利, 郭光亮.“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究[J]. 教育与职业, 2017(22): 74-77.

[7] 张其光.“互联网+”时代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现路径[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12): 148-153.

[8] 张小惠, 白帆, 霍亚光.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03): 28-30+34.

[9] 黄娟.“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赜[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7(12): 81-82.

[10] 楊景发, 王淑芳, 李盼来, 关丽, 滕晓云, 申文增.“科—专—创—场”四位一体双创实践平台构建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1(02): 16-19.

[11] 吴彬瑛, 倪锋.“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用研究[J]. 职教论坛, 2017(02): 30-34.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 and the practice bas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injected new vitality and motivation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concept of Internet pius can activate the development momentum of the practice base and form value leadership in practice. In this context,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actice bas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online platforms, build an online and offline dual-platform practice base, and build a new talent training system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with the practice base as the center. Fo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establish a benign interaction mechanism for multi-party cooperation, and promote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Keywords: Internet plu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actice base, dual-platform

猜你喜欢

实践基地创新创业教育互联网+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践与体会
科学利用实践基地 搭建体验平台
论学生校外活动实践基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