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几个维度

2023-05-30石宇洲蒋道平

关键词: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石宇洲 蒋道平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造,为人类文明谱系贡献了新样态。从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现代文明这四个维度出发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内涵,不仅有利于增强“四个自信”,同时,具有为构建美好世界和现代文明提供中国经验的世界意义。

【关键词】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860(2023)01-0001-06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1]由此可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是从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与世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这两个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果的全新总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以全新而厚重的文明底蕴。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认识、深刻领会。

一、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认识人类文明新形态

19世纪中叶,伴随马克思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论这两大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转变为科学的伟大飞跃就此实现。19世纪末巴黎公社运动的伟大实践虽然遭遇失败,但也为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层面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20世纪初,列宁领导下的俄国共产党人,迈出了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坚实步伐,通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实际成功结合,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正式从理论走向实践。20世纪中叶,资本主义文明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了沉重打击,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的展开,科学社会主义也从一国实践走向了多国发展。由此可见,19世纪以来的社会主义历史,就是一部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并不断深化的历史。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坚持以科学社会主义为理论基础,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运用于中国具体实际。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提出,正是中国共产党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世界历史方位制高点,为丰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所提出的全新方案。

首先,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提出,丰富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世界历史理论是构成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石。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建立在对德国古典哲学中存在的唯心主义世界历史观的批判之上[2],以黑格爾的“绝对精神”论为代表,这一观点将人类世界的历史看作某种独立于人类之外的客观力量的产物。在这一观点指导下,黑格尔将人类历史理解为神的理性的实现,将原本具体的、科学的历史变为了抽象的、神秘的历史[3]。马克思则认为,世界历史是由单个的民族史转变而来的,它形成于资本主义将世界上的一切民族强行纳入自身体系的全球殖民运动之中。同时,马克思指出:“单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4]541伴随着人类历史从区域史走向世界史,人类命运的联系愈加紧密,实现人类解放所需的准备也就愈加充分。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5]46人类文明新形态贯彻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的人类整体发展逻辑,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形成的文明成果与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紧密相连,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其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提出,推进了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进程。从19世纪末以来,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进入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萌芽阶段的巴黎公社运动虽然遭逢失败,但却为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初创阶段诞生的苏维埃俄国,迈出了建设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的坚实步伐,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进程;蓬勃阶段,一个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废墟上拔地而起,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实践从一国建立走向多国发展;在低谷阶段,尽管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一系列打击,但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依然强劲,预示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并未改变,科学社会主义实践也进入了艰难探索的阶段。

进入21世纪后,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中开始发挥旗帜性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资本主义文明内部矛盾与弊端不断爆发,使得衰退中的资本主义文明与上升中的社会主义文明间的博弈日益加剧。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回应了人类文明超越资本逻辑,摆脱奴役,实现共存与进步的迫切需求,极大地推进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全新实践进程,从创造全新人类文明形态的层面为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翻开了新的篇章。

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认识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实质上就是一部文明形态演进的历史[6]。在马克思所勾勒出的人类文明演进历程中,资本主义通过建立一个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新的社会阶段,推翻了封建主义对人的统治,创造了人类文明的一个全新形态,即资本主义文明。资本主义文明所爆发出的张力是巨大的,但其局限与隐患也是无穷的。在这一文明形态下,物的统治取代了人的统治、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不断加剧、资本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掠夺造成了严峻的全球生态危机。这也赋予了资本主义文明“非人、扩张、不可持续”的特质,即“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7]871。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明形态,实现了对当前主导人类文明的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全面超越。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文明形态。在启蒙运动中诞生出的现代性,将人从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让人重获理性,正视本性,在启蒙精神与理性主义的指引下,人类逐渐走出了神学的蒙昧统治,进入了一个较长的,不断追求科学与民主的时期。然而,资本主义文明的出现,又以物的统治代替了封建时代人的统治,物的价值增值导致了人的价值贬值,资本主义文明的不断发展,带来的是其对劳动者的支配的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因此长期处于被“物化”的状态,人的自由发展被极度压制,人类对科学与民主的追求也成为了空谈。

马克思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程度作为衡量文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准,通过奠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类文明新形态贯彻了马克思的这一文明衡量标尺,并在本质上体现出了与资本主义文明的不同[8]。资本主义文明牺牲人的利益以谋求资本增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则驾驭资本使其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而服务。资本主义文明将人置于被物支配的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则恢复了人类作为历史主体的地位,实现人的发展与物的发展相统一。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底色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人的个体追求与人类文明整体进步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了人的主体作用。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是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文明形态。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全球殖民竞争、两次工业革命等一系列运动的开展,西方资本主义自15世纪以来,从地中海沿岸的一颗萌芽,逐渐成长为根系遍布全球的参天大树,而给养着这颗大树的,却是全世界被侵略民族所流淌出的鲜血。当资本主义文明大肆掠夺西非的黑奴及美洲的金矿时,中国的郑和却带领船队向世界传播着先进的技术与文化。当资本主义文明依赖着对美洲棉农与印度茶农剥削而不断滋养自身时,中国的商船正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平等地与世界进行贸易往来。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融汇了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反抗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苦难记忆,蕴藏着中华民族对建立一个和谐共赢的文明秩序的渴望。

从历史逻辑来看,资本主义文明是建立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居于主导地位,其他国家居于从属地位这样一个不平等的内核之上,尽管伴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这一文明形态成为当下人类文明的主导形态,但其不仅不能保证各国之间的平等协作,相反还促使战争与冲突在世界各个角落不断重现。而以和平与发展为底色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则为实现世界持久和平与满足人类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自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着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出现,资本主义文明对资源的渴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一方面,资本主义文明在全球范围内对自然资源进行无节制的暴力开采与野蛮掠夺,并将这一过程美化为人对自然的征服与统治[9],另一方面,资本主义文明罔顾无节制开采与扩大生产所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并试图将生态治理成本转移给发展中国家,营造出发达国家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假象,漠视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的现实。资本主义文明对自然的掠夺与破坏,使得整个人类文明长期面临资源匮乏与环境恶化问题的困扰,而由此伴生的战争与冲突更使得人类社会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稳定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长期以来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通过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扭转了资本主义文明下人与自然互相敌对的发展态势,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底色,不断为人类社会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动能。

三、从中国式现代化认识人类文明新形态

“现代化”并不意味着“西方化”,世界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并不能一味地照搬西方经验[10]。18世纪漫长的西欧帝国主义战争、19世纪不断高涨的全球工人运动以及20世纪所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与两次世界大战,这一系列残酷的史实均证明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存在着固有弊端,并不能成为指导人类文明整体走向现代化的“终极解法”。植根于中华文明悠远基因,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与发展实践,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五千年中华文明特色的继承发扬,也是对发展中国家实现文明振兴的普适规律的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长期以来资本主义文明对现代化道路话语权的垄断[11],是助力世界各发展中国家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最新道路。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文明构建了现代化普适规律。资本主义文明自诞生以来,便试图将自身的现代化道路强行推销给世界各发展中国家,而这样的举措无一例外都遭到了失败,其原因一方面,资本主义文明常常罔顾一国的实际条件与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规律,以军事威慑、政治压迫及经济制裁等强硬手段驱使现代化项目强行上马,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在该国的“水土不服”;另一方面,由于受资本逻辑的局限,资本主义文明向发展中国家推销其现代化道路的根本目的,仍然是为了对该国实现政治操控、经济殖民与文化渗透,使其成为自身霸权体系的附庸,在这一目的驱使下,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必然无法满足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真正需要,最终难逃破产的命运。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现实国情,探索出了一条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同时,在国际社会中,中国始终坚定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不称霸、不扩张,坚持文明交流互鉴,在交流中谋求共识,在互鉴中推动发展。汤因比在对人类现存的26种文明进行了详细比较分析后指出,世界上现存的文明都是平等的[12],中华文明在几千年来展现出了其他文明所不具备的,从政治文化上团结数亿人民的强大本领,而这一本领正是人类文明未来所需要的。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既立足社会主义发展逻辑,又牢牢遵循现代文明的基本建构规律,是一条正确的、具有普适性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对于世界各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参考价值,在帮助世界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同时,尊重其民族自决与国家独立,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勾勒出了普适规律。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文明构建中国式价值体系。每一种文明形态的诞生,都伴随着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在资本主义文明诞生初期,为了实现推翻封建主义,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目的,资本主义文明形成了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罗伯斯庇尔所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为代表的核心价值观。而后,资产阶级革命在歐美主要国家取得胜利,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英国《人民宪章》等一系列宪法文件又进一步对这种核心价值观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了“人人生而平等”“国家主权在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一系列极具进步意义的价值纲领。随着资本主义文明的不断扩展,其价值体系也扩散到全球各个角落。马克思曾批判资产阶级价值观,认为它“具有虚伪性、唯心性和欺骗性,因为在这些价值理念中,现实的个人利益往往被说成是普遍利益”[13]331。在资本主义文明的扩张过程中,资产阶级借助军事霸权与话语霸权,将资产阶级价值体系包装为代表人类社会普遍利益的“普世价值”[14],忽视发展程度差异、文化差异、民族差异等客观现实,在全球范围内以推行“普世价值”的名义多次渗透、侵略他国,对全世界人民造成了沉痛苦难,极大地扰乱了国际秩序,阻碍了其他国家正常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大理念,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过程中始终贯彻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所蕴含的中国式价值体系是对全世界人民发出的“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的回应。在中国式价值体系的引领之下,中国将与世界各国携手承担起创造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的文明责任[15]。

四、从世界现代文明的新选择认识人类文明新形态

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协作与对抗便成为贯穿整个人类历史的两大基调,人类从对抗走向协作,又从协作走向对抗的循环从未间断。与纵向的历史相对比,当前人类文明正处于发展与变革的时代,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仍然强劲。伴随着全球协作与技术进步,人类应对各种危机的手段日益丰富,世界人民对全球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高涨。从横向的现实来看,当今世界仍是一个困难频发的世界,地缘政治危机不断涌现,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恐怖主义、霸权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不稳定因素正不断威胁着国际秩序。面对这一系列严峻挑战,人类文明急需一个摒除资本主义文明弊端、克服西方文明狭隘胸怀的全新文明形态,以推动世界团结协作,应对挑战。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全面发展的全新文明形态。在资本主义文明下,由于消费主义文化的浸染所产生的物质逐利性,政治权利被少数资产阶级精英把持所形成的政治虚伪性,享乐主义与拜金主义盛行所造成的精神腐朽性,社会贫富悬殊所引发的社会失衡性,对自然资源无节制掠夺所催生的生态不可持续性等一系列固有弊端的存在,其文明内部必然无法实现协调发展。资本主义文明在发展上的片面与不平衡,导致一系列内部矛盾的加剧,为转嫁这些矛盾,资本主义国家频繁地对外制造争端、输出战争与加大经济掠夺。这也使得处于资本主义文明主导下的人类文明长期处于脆弱与危机之中。

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各种文明综合平衡,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与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思路不同,人类文明新形态以绿色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走人口均衡发展、生态健康安全的现代化新路。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和平发展、共同进步,既要立足于对中华文明优秀传统的继承发扬,又要以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心态对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进行吸纳。人类文明新形态满足了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指明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去中心化为核心的全新文明形态。资本主义文明,是以“西方中心论”为核心所构建的世界秩序,在文化层面为本民族塑造出一种占据叙事中心、掌握支配力量、肩负神圣使命的形象,而那些在现代化进程中居于后发地位的边缘国家,则被先导国家从文化层面塑造出落后的、未开化的、居于从属地位并依附于中心国家的形象。伴随着资本主义文明成为人类文明主导形态,“西方中心论”也从各个层面影响着人类文明,如西方经济霸权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剥削、西方军事同盟对其他主权独立国家的欺压胁迫、西方文化产业基于自身傲慢姿态对东方文明“野蛮化、他者化”的描绘等[16]。亨廷顿所秉持的“文明冲突理论”正是在“西方中心论”指导下所产生的一种预测人类文明未来走向的理论。“文明冲突理论”将人类世界划分为八大文明板块,并认为未来的全球政治斗争将以文明为单位开展。在此影响下,资本主义文明被“非此即彼”“零和博弈”的极端政治思维所局限,自冷战以来不断在全球制造对抗与纷争,已在事实上走入一个必然引发全面矛盾的死胡同[17]。

人类文明新形态并不以某一个特定文明作为世界格局的中心,而是以更为平等的姿态与其他文明进行交流协作。习近平指出:“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18]524-525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建立在不同文明相互理解、彼此承认的基础上,它秉持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对文明交流互鉴的坚持,同时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理念,在批判資本主义文明所推行的丛林法则、社会达尔文主义基础之上,积极主张以共赢消弭分歧,以团结代替对抗,通过推进不同文明之间的通力协作[19],协调各国利益分歧,从整体上实现人类文明的和谐共生,相辅相成。

结语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资本主义文明主导下的人类文明正暴露出一系列矛盾与弊端,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因素在国际秩序中日益突出,人类文明走到十字路口。只有一种超越阶级、民族和地域的新型文明形态,才能够引导人类文明把握机遇,渡过危难。

胸怀天下的情怀是人类文明新形态所始终秉持的深刻理念[20]。人类文明新形态翻开了科学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全新篇章,继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全面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道路,促进了世界现代文明的全面发展,为人类文明注入了实现整体进步的活力,并将推动人类文明朝着实现人的真正自由这一伟大理想继续奋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 人民日报, 2022- 10-26(001).

[2] 吴宏政.“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历史贡献[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2(03): 64-72.

[3] 吴宏政, 刘沫含. 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目的”[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 62(03): 42-51+235.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5]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6] 石建国, 宋婷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逻辑、内涵及意义[J]. 大连大学学报, 2022, 43(03):  106-113.

[7] 资本论: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

[8] 包大为. 卢梭、马克思与我们: 科学与文明形态之辩[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01): 1-15.

[9] 史小宁, 郝相赟. 生态治理现代化的意识形态批判及中国方案[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01):  1-14.

[10] 黄民兴, 马超.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01): 1-18.

[11] 贺新元, 姜越. 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J]. 新视野, 2022(04): 15-22.

[12] 张晶晶. 汤因比文明演进的内在规律及其评析[J]. 临沂大学学报, 2021, 43(06): 60-68.

[1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0.

[14] 骆郁廷, 付玉璋. 人民至上与资本至上——中西核心价值的本质对立及其经济根源[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23(01): 62-71+158-159.

[15] 吴凯. 人类文明新形態的内涵特质与中国叙事[J]. 探索, 2022(04): 13-26.

[16] 曾志浩. 意识形态与文化身份——乔治·拉伦意识形态思想研究[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2): 43-47.

[17] 王立胜. 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逻辑、现实表达及其内在问题[J]. 学术前沿, 2022(02): 14-20.

[1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2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

[19] 孔艳丽, 韩升.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治理的价值共识凝聚[J]. 社会主义研究, 2021(03): 150-157.

[20] 王晓.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42(06): 9-16+181.

Abstract: The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created by the Chinese people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the Chinese form of modern civilization and a great crea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ntributing a new model to the spectrum of human civilization. Understanding the main features and basic connotations of the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from the four dimensions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socialist civil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hinese modernization and modern civilization in the world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enhancing the “four matters of confidence”, but also has the global significance of providing Chinese experience for building a better world and modern civilization.

Keywords: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hinese modernization

猜你喜欢

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深刻认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意义
“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理论创新及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的“人的真正共同体”研究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