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形态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

2023-05-30孙猛

设计 2023年1期
关键词:导视系统空间形态展示设计

孙猛

关键词:空间形态 展示设计 导视系统 交互 功能

一、展示设计中空间形态的理解

空间形态在展示设计中的重要位置可根植于展品,展品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是凸显展示定位的重要参照。而展示空间作为提升“展品性能”的重要环境,是显现展品属性的有力保障,不同的空间形态赋予展品不一样的视觉效果,既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也丰富了展示的情境[1]。

面对万千展览,如何将展品灵活的“动”起来,实现展品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对话”,形成一种“隐约默契”是设计师亟需考虑的问题。面对诸多难题,设计师需要读取展品所蕴含的信息,将信息有效地传递到受众心中。为此,设计师需要从空间形态、展品特性、观展人群、行为心理学等角度综合考量,通过对空间形态的再塑造,使受众更易于接受展品,形成统一的观展环境。在展示设计中,空间形态为展品提供了表现舞台,而舞台大小和舞台魅力需要设计师不断推敲,不断“聆听”空间形态的张力。只有不断参悟空间结构的深层含义,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展示设计中空间形态的不足。

二、空间形态中功能与信息交互

(一)展示设计的功能分类:展示设计是展品在空间上的界定,是展出活动的重要场所。从展示设计的功能上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信息交互空间、共享空间、辅助空间等。

1.信息交互空间:信息交互空间作为展示设计的核心空間,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分。通常情况下,信息交互空间在展示中占用较大空间。首先,设计应充分考虑空间布局、人流走向等因素,内部空间层次明晰、信息传递的时效性与有效性得以显现。其次,充分考虑展出环境与展品之间的关系,展出环境与展品之间的风格统一。最后,重点考虑受众与展品、受众与观展环境之间“对话”,形成视觉、情感上统一,实现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体验。

2.展示共享空间:展示共享空间作为信息交互空间的配套空间,是实现信息交互的重要功能空间,又称之为公共空间,主要包括通道、休息区、洽谈区等。通道作为不同功能区域之间信息传递的连接体,是决定观展线路的重要空间。因此,在共享空间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人流走向,发挥通道的“引路”作用。休息区作为信息交互的共享空间,为客户提供便利的休息空间,为观展的延续性提供了身体上的帮助。而洽谈区兼具了业务洽谈与休息功能,为客户提供开放、半开放、封闭空间,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为展览提供“成长”空间。

3.展示辅助空间:展示辅助空间主要包括员工休息室、办公室、储藏室等。员工休息室主要为员工提供休息场所,是人性化关怀的重要体现,更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空间;办公室在整个运营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办公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展览质量;储藏室主要存放暂时不展及其他物品,通常设置在隐蔽空间。展示辅助空间在整个展示空间中所占用面积偏小,是信息交互和共享空间不可或缺的辅助空间。

(二)展示设计的信息交互:展示空间形态丰富、样式不一,赋予了展示空间不同的尺度围合感,实现信息交互。从空间角度综合考量尺度围合感,分为开敞空间、封闭空间和半封闭空间;从动静角度综合考量尺度围合感可分为动态空间、静态空间和动静结合空间。

1.空间角度:从空间角度理解尺度围合感,不同空间形态展现丰富程度不一。开敞空间,展示设计中常采用的表现方式,展厅周围无墙体围挡,使得展品与观展者之间无界限,可以贴合展品本身,扩大空间视野;封闭空间,特殊展品多以封闭性存在,形成一个独立空间,可以最大限度保护展品本身;半封闭空间,开敞与封闭是相对概念,半封闭空间是以两者为前提进行甄别设计,既要体现信息交互,又可以扩大空间视野。

2.动静角度:展示对象的不同赋予展示不同的形态。动态空间,是展示设计中最重要空间,该部分主要是以动的形态存在,也称之为流动空间。动态空间多以流线的方式呈现展示对象,便于观展者对展示空间产生动态感,引导观展者以动态的角度去观察;静态空间多以固定陈列方式呈现,与动态空间形成鲜明对比,充分体现直观性与稳定性。动静结合空间兼并动态空间与静态空间优点,丰富展示空间效能,实现不同尺度围合感之间信息交互。

(三)空间形态中人机工程学:展品与展示空间作为展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机交互的重要机能,人作为观展者,是设计的源头,更是设计的体验者。在展示设计中,主要体现在陈列尺度、通道宽度等多个方面,通过对动静与周围环境的分析,可以实现人与环境之间信息交流。首先,展示空间须以人在动、静态尺寸和比例关系为依据,使人在有限空间内感受到观展的有序性和舒适性。其次,在展示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残疾人的观展需求,特别是无障碍设计,无障碍通道作为展示设计的重要部分,是人文关怀的显现因素。最后,须将展品、展示空间与人机工程学结合起来,不同展示内容所需的尺度要求各不相同,寻求适合展示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尤为重要。

三、空间形态中色彩搭配

色彩作为语义展示设计的显现因素,是丰富展示空间效果的重要“砝码”,通过不同色彩基调,予以空间不同的展示效果。从色彩固有属性上可以将色彩分为冷色、暖色,不同冷暖度烘托出不同的视觉语境。

(一)主题明晰,色彩有度——依据色彩搭配进行主题突出

色彩作为展示设计不可或缺因素,是提升展示效能、明晰展示主题的重要支柱。从光源体角度考虑,将光源分为自然光与人工光,而展示设计在空间氛围营造时多采用人工光。人工光易于掌握,能丰富空间层次,展品和环境表现力更强。色彩基调不同,给参观者带来视觉美感不同、信息交互不同。因此,通过色彩关系,可以凸显主题、烘托氛围。

在大数据时代,主题作为展示的灵魂要素,创新性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两者交互中,充分重视色彩搭配的重要性,借助色彩的明亮性可以充分体现展示主题。面对错综复杂的展示空间,如何寻找适宜的色彩基调,更接近个性化诉求和审美需求,突出展示主题。专用色是根据展示空间性质、定位等诸多因素确定,运用个性化的色彩基调,有效提升参观者对展厅的第一印象,形成展厅独有的展示风格[2]。

(二)色彩适度,强化功能——以色彩为基调强化空间功能与情感交融

在大数据时代,主题作为展示的灵魂要素,创新性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两者交互中,充分重视色彩搭配的重要性,借助色彩的明亮性可以充分体现展示主题。面对错综复杂的展示空间,如何寻找适宜的色彩基调,更接近个性化诉求和审美需求,突出展示主题。专用色是根据展示空间性质、定位等诸多因素确定,运用个性化的色彩基调,有效提升参观者对展厅的第一印象,形成展厅独有的展示风格[2]。

(二)色彩适度,强化功能——以色彩为基调强化空间功能与情感交融色彩的另一重要作用是提升参观者对展品的解读,提升展示空间情感交融,丰富空间语义环境,强调空间与人的相互作用。任何展品之间都不是孤立存在,展品与展示环境之间形成“隐约默契”,共同赋予展示空间不同的视觉感受。

不同色彩基调形成的空间感受各不相同,如暖色调多用在温馨、近距空间;冷色调多用在远距空间。通过颜色将展示空间划分成不同功能分区,有益于表现展品本身,更益于给参观者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不同展品采用的基础色调不同,但局部采用对比色烘托空间氛围,深化空间层次感,形成多空间、多层次的视觉体验。在展示设计中,色彩除了明晰主题以外,还可以强化功能空间。运用色彩辨析空间,提高观展效率和展出效能。从空间上将展示空间分为展品区、观展区、辅助区等,通过对不同区域进行色彩区别,充分展现色彩魅力,强化功能空间。

展品区作为展品的重要空间,在色彩搭配上,可以采用一些明快颜色突出展品本身,提高展品辨识度,强调与其他空间不同。观展区,又为走道区,是引导参观路线的功能空间,在色彩配比上充分强调空间连续性。从空间上将辅助区分为休息区、洽谈区等,休息区是供参观者休憩的区域,在色彩使用上采用淡雅色调,如淡绿色等,有效缓解疲劳,提高观展效率;洽谈区是供参观者与展出方洽谈合作的区域,既要突出合作诉求,又要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在色彩上,通过采用蓝色调以突出理性、睿智情感,或采用黄色调与白色调相间搭配。合理运用色彩,有效强化功能空间,提高展出效能[3]。

(三)标识全面,运用合理——以色彩为基础突出空间标识系统

在展示设计中,除了凸显主题、强化功能以外,还需要强调展示设计中标识全面性。合理运用标识系统,对不同区域、不同展品、不同观展人群等,起到很好的宣传效应。面对形式不一的展示空间,如何实现标识系统的全面性,是众多展示设计师亟需考虑的问题。

色彩作为视觉感受的第一印象,是观众接受信息最为直接方式,也是反馈信息最有效方法。标识系统,首先,对展厅外部及周边环境进行标识设计,展厅外部标识设计除了强调与周围环境之间和谐,更应该凸显展厅本身的标识设计,更容易辨识[4];其次,考虑展厅内部各个功能空间之间标识系统的合理性,展厅内部空间标识系统是展示空间的核心要素,通过对不同展区之间详细划分与标识,有效提高了观展效率;最后,对不同人群进行标识系统设计,特别是老幼残障人群,充分强调展示设计的人文关怀,满足了不同人群的观展需求[5]。

四、空间形态中的导视系统

(一)空间形态中导视系统的概念

导视系统是基于空间环境不同而进行的引导性设计,是帮助人们快速获取信息的设计方式。近年来,由于展示行业飞速发展,传统意义的博物馆与现代科技馆之间相互交融,形成了不同的展示语境,时间与空间之间的权衡趋于明显,迫使展示设计中导视系统更趋于理性与高效。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导视系统已经成为诸多行业不可或缺的指引者、风向标,它带领人们高效、便捷地获取相关信息[6]。

空间作为时间的载体,时间反哺于空间,两者相互配合,通过导视系统的优化设计,在有限空间内缩短观展时间,提高观展效率。面对形式不一的展示馆,如何在传统型博物馆和现代科技馆之间找寻适宜“时间点”,是导视系统设计中确需考虑的难题。传统型博物馆多展示历史古物,空间环境基本为灰白基调,且观展人群多为中老年人;而现代科技馆多为蓝白基调,观展人群多为年轻人。因此,在展示设计中更应该充分考虑导视系统设计的差别性,找出两者相同点与不同点,以满足不同观展者需求。

(二)导视系统的多元化构思

导视系统的方位指引研究是多元化、多层次,面对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人们开始意识到观展时个性化设计与现代化设计的重要性,从而有意识地将多元化导视语言根植于展示设计中。因此,透过导视系统多元化构思,深层次理解导视系统内涵,充分发挥导视系统在展示设计中作用。

1. 多元化思维观念:随着展示设计的快速发展,多元化导视系统的变革。首先,人作为观展主体,是整个展示设计的吸收者、品评者,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始终贯穿于整个设计中。但传统导视系统设计多为从设计师视角进行分析,无法协同设计,使得导视系统的时效性偏差,具有一定的偏颇性。因此,充分重视展品、人与环境之间关系,通过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人进行调研分析,提高导视系统的科学性。其次,空间作为导视系统设计的载体,是三维空间与二维空间的结合,传统的导视系统设计多为平面设计,很难突出导视系统的立体性、直观性。因此,打破二者壁垒,实现导视系统与环境空间相互融合,吸引观展者注意力,实现情感上交流。最终,在思维观念多元化情境下,通过对受众分析、导视系统分析、空间环境分析,逐步提升思维观念多元化,提高协同合作效能[7]。

2. 多元化技术手段:在科技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技術手段不断更迭,多元化科学技术对导视系统设计的推动作用,打破了灯光箭头、地标箭头、墙面箭头等传统导视系统,取而代之的是虚拟技术(AR)、动态交互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虚拟技术(AR)作为当下较为流行的技术手段,通过对观展空间进行动态分析,详细解说展品及导视系统中标识性与指向性,以满足不同观展人群的需求。动态交互技术在展示空间普及,增强了观众互动体验性能,让观众在观展同时可以与展品、环境之间形成“对话语境”,简单、快捷地传递展品信息,使得观展乐趣更易于显现。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特别是智能机智人使用,为观展者提供高效的线路引导服务、提升导视系统精准度。伴随着技术手段多元化发展,人们对于观展环境、情感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迫使导视系统边界趋于模型且多元化发展。

3. 多元化互动体验:互动体验是诠释展示设计优良中差的直观感受,是打破传统寻路的重要方式。面对互动性体验经济及多媒体技术手段飞速发展,观展者对展示空间环境及互动体验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传统寻路方式由平面化、无声化向立面化、有声化等方面发展。丰富展示空间互动感与多元化,为受众提供更为直观、有趣的互动体验,实现人与展示环境之间协调[8]。

将互动体验与展示空间导视系统相结合,通过互动体验技术来展现人与空间环境和谐统一。随着现实技术(AR)日趋成熟,多感观体验诉求被广泛运用于展示空间中,去除了观展环境单一实景化。运用虚拟技术与现实景物,可以将展示对象通过手机、“眼镜”方式呈现出来,打破了传统实地观展模式,让更多观展者感受到展示空间不再是冰冷的三维空间,而是有温度的、有感情的多元空间[9]。

五、空间形态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

(一)凸显展示主题、功能分区合理

展示设计主题是凸显展品艺术内涵的重要因素,常规展示主题包括博物馆、科普馆、美术馆、纪念馆等。不同展示主题运用的表现手法不同,例如科普馆更多采用科技手段来表现技术的先进性,而博物馆则更多是对历史遗留物的展示,其表现手法相对保守。在展示设计中,首先,应把握展示主题,通过主题界定,择选适宜手法进行设计,力求主题与设计合一的表现方式,来满足不同展示主题需要。其次,充分考虑空间功能划分,对不同展区进行明确划分,包括动区、静区、动静结合区等。同时,对空间的人流走向进行详尽分析,包括对VIP客户参观路线与一般客户参观路线设计,形成层次分明、功能分区合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参观需求[10]。

凤栖梧桐家居体验馆内部划分成3篇(如图1),分别是印象篇、产品篇、服务篇,各篇均凸显展示主题,通过动线导图将3篇串联起来。印象篇展示主题是匠心品质、百年传承,通过苏工匠艺、工匠世家、品牌创生3个版块阐述工匠精神与品牌创生;产品篇展示主题是风潮引领、美学生活,通过美学生活风潮、新中式禅意、意式极简风格、传统明式家具、核心产品虚拟体验区、创意小品等6个版块体现产品设计风格;服务篇则更多体现专属定制与舒适怡家的设计定位。

(二)“普惠性”情感诉求

通过“设计”满足他者并有益于他者的行为[11]。通过对他者的理解,反观自我认知,形成主观认知理解的同时向他者倾诉的主观更迭,实现信息传达的有效归置。展示设计作为一种“普惠性”情感诉求,是提升国民修养和文化认识的重要途径。众多“偏颇设计”过分强调美感,忽略展示设计主题与参观者情感诉求,与展示设计初衷背道而驰,更是对展品和参观者“亵渎”,忽略了展示设计中“人的本位”。

湿地生灵——于沼于沚,万类自由(如图2)。展示国家湿公园生态的多样性,以场景为主,营造身临其境之感,配以图文展板、标本、仿真动物及多媒体,作为本馆核心展示区域。周边展墙以图文及标本墙展示为主,并设立仿真湿地植物平台。参观流线亦融合与场景中,营造绿意盎然、身临其境,具有探索趣味的科普效果。因此,只有不断提高设计者对展示主题的理解、对他者的认识及自我认识,才能从根源上解决设计偏颇问题,通过“及它”“益它”“惠它”的设计行为,满足不同参观者情感诉求,实现“普惠性”的情感诉求。

(三)“位格性”价值超越

“位格”一词常在宗教中表达智慧生命,体现智慧本质,这里主要体现设计“位格”。设计“位格”实为对设计的本质解读,通过对本位价值的深刻理解,在设计中寻求新突破,体现“位格”的价值超越。任何设计中如果没有“位格”精神,往往是表面设计,并非从根源上理解设计、服务设计。而“位格性”作为一种智慧与超越的代名词,需要设计者具有深厚的理论支撑,是对设计者品格尊严的考验,但最终都归咎于理论。“位格性”中包涵对智慧的超越、品格的超越、审美的超越[12]。智慧的品格源于对本体价值的理解,是对审美超越的倾心相授。通过三种超越,激励设计者投身于精神探险,同求设计之内心支撑,实现设计的“位格”性与智慧升华,更好地服务于设计本体。

江苏盆景博物馆以自然为师,引用“万物归于自然”的设计理念,坚持创新,力图圆融(如图3)。在中国元素的运用上“俯拾即是,不取诸邻”;在盆景文化的展示上“如逢花开,如瞻岁新”。以艺术的语言、清新的视角、文化的解读,呈现盆景巧夺神功的造化之韵。以文化脉络为主线,突出重要节点,注重挖掘盆景文化的艺术性、趣味性、时代性,通过运用声光电多媒体,塑造古雅舒朗的場景,精心营造叙事空间,让盆景高雅的艺术技艺,实现可见、可听、可读、可感的直观意象空间。

结语

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建立空间形态中信息交互与尺度关系,并从色彩搭配与导视系统中出发,实现展品与环境、展品与人、人与环境之间互动,具体表现:(1)空间形态中信息交互与人体工程学;(2)空间形态中色彩搭配与主题、功能之间关系;(3)从导视系统角度多元化构思展示设计中空间形态;(4)从“普惠性”“位格性”的角度凸显展示设计主题与功能的重要性,满足不同观展人群物质与精神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展设计。

猜你喜欢

导视系统空间形态展示设计
澧水流域传统城镇街巷的空间形态文化
日常行为下的湖湘村落问题
现代商场中的导视系统研究
医院空间环境导视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开放空间格局下图书馆导视系统的设计与思考
基于市场经济的陈列设计研究
低碳背景下标准化展示道具的设计方法
浅析OSB在展厅设计中的应用
展示设计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