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市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发展研究

2023-05-30张颖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创新

【摘 要】十四五以来,新型公共阅读空间遍地开花,从公共图书馆到百姓身边的阅读空间,扩宽了全民阅读路径,延伸了公共文化服务半径,让公共文化服务愈发贴近大众生活。本文以昆明市新型公共阅读空间为研究样本,通过实地调研对其建设情况、典型案例、特色亮点等进行多维分析与思考,并从模式创新、文化品牌升级、服务效能提高等方面,提出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可持续发展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1

一、背景

近年来,随着《“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1]《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等文件出台,以阅读为引领的各类公共阅读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呈现“百花齐放”态势。昆明市以巩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为抓手,盘活文化资源、引入社會力量,逐步建成覆盖14个县(市)区和4个开发度假园区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格局,并纳入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线上线下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公益讲座、读书分享、艺术展览、文化沙龙、美育教育、非遗体验、旅游推介等活动在新空间轮番上演。

二、昆明市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创新实践

(一)文旅融合,打造嵌入式公共阅读空间

2019年,昆明市图书馆建立了全省乃至全国首个以户外旅游为专题的公共阅读空间——悦读小屋[3]。悦读小屋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由昆明市图书馆提供书籍5000余册并配备自助借还机器,成为公共图书馆积极探索将文化与旅游事业相融合的具体体现,是昆明市在新型公共阅读空间领域实践探索的先行旗。随后,安宁市有间书房、富民县半山书院、嵩明县百花箐山谷书香驿站等文旅融合模式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出现在大众视野。有间书房作为安宁市图书馆玉龙湾康谷分馆,由安宁市图书馆、玉龙湾康谷携手共建于安宁市玉龙湾康谷的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打造集生态环保、阅读推广、自然科普、健康养生、拓展体验为一体的阅读空间;富民县在“半山耕云”田园文化综合体内建设半山书院,半山书院深入景区景点,实现与县图书馆通借通还,为附近村民和市民游客提供了一个依山傍水、静谧书香的图书阅读空间,在田园山水间感受文化的魅力。

(二)整合资源,打造历史文化驿站

根据《“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4]文件精神,以“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为思路,昆明市整合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在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中推动各单位、各场所的资源、服务多效融合,探索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和活化利用,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生态。昆明市图书馆联合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昆明市博物馆、昆明市文化馆、昆明剧院等单位,开辟以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修文馆、昆明市文化馆大成书屋、昆明市博物馆博文书房、昆明剧院艺活书角为代表的阅读空间。一方面,为市民、游客提供图书借阅、讲座展览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有声图书资源带来互动式的文化体验。另一方面,发挥各单位、场所优势,联合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2022年4月,昆明市“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中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启动,同时邀请温星教授在修文馆开展了主题阅读分享会,围绕《青山夕阳:大明文宗杨升庵》一书,带领大家从多面视角与多元思维了解明朝状元杨升庵的故事。

(三)“阅读+”模式,打造新型公共阅读空间集群

阅读作为最普遍的一种文化活动,不仅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能塑造城市的公共文化形象,构建友好和谐的社会关系。[5]昆明市采用“阅读+”模式,创新打造“觉晓书房”“香蒲书房”新型公共阅读空间集群。觉晓书房以“阅读+酒店、民宿”的模式进行建设,经过前期点位调研和实地考察,在数百家精品酒店和旅游民宿中,挑选了云之尚四季柔光酒店、26Life族迹清奢·民族客栈(融创文旅店、老街店)、曼忻酒店、途途客栈(滇池民族村店、滇池海埂大坝店)、燕栖度假山居、橄榄公社、盈阙·百年老宅·精品度假酒店、隐约民宿、驼峰客栈、枕石卧云精品酒店,合理布局历史文化街区、旅游景区、都市商业综合体内,为市民游客提供图书借阅、文化沙龙、读书分享、非遗体验等文化服务,在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方面形成了品牌效应。

香蒲书房以“阅读+金融机构、社区、学校”的模式,与富滇银行江东支行、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小学、苏家塘社区、天空森林自然博物馆共建4家。在富滇银行江东支行分馆,“金融+阅读智慧文化空间”为周边居民、办理业务的市民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图书借阅、文化活动,构建新型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分馆以“小学分级阅读智慧共享书柜”为依托,将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充实到共享书柜中、公共文化资源带进学校校园;苏家塘社区、天空森林自然博物馆分馆位于居民区、商业综合体,辐射覆盖不同人群,在苏家塘社区针对少年儿童开展分级阅读与亲子阅读,在天空森林自然博物馆围绕自然科学开展阅读分享、科普讲座与实践活动,拓展了全民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四)邮政合作,打造文化集散中心

在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打造中,文化与邮政深度融合碰撞出了新的火花,呈贡区建成“梨好邮局”“斗南鲜花邮局”,五华区建成“中国邮政龙翔支局文化空间”,打造集主题邮局、阅读空间、文化产业为一体的新型文化空间。梨好邮局、斗南鲜花邮局分别以宝珠梨、斗南鲜花产业为支撑,融入阅读元素与文化业态;中国邮政龙翔支局文化空间以西南联大历史文化为主题,设置阅读、人文历史展览、文化交流、文创产品展示区域,从多角度、多层面展现西南联大、中国邮政、凤煮街等悠久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开展了文化宣传、阅读分享、党史教育等公共文化服务。[6]

三、昆明市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特点

(一)跨界融合,让文化赋能新业态

昆明市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打破行业壁垒,呈现“跨界融合”的特点。其中,悦读小屋、觉晓书房、半山书院、有间书房等实现了文旅深度融合;梨好邮局、斗南鲜花邮局、中国邮政龙翔支局文化空间与中国邮政合作,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区域,形成文化产业链;与社会各界合作共建觉晓书房、香蒲书房新空间集群,打造城市的文化新地标、众人津津乐道的网红打卡点,让服务覆盖面更广、服务对象更多元、服务内容更丰富,实现文化赋能新业态。

(二)阵地优势,坚持公共图书馆主体

将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纳入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充分发挥图书馆丰厚的图书资源及活动优势。一方面,由公共图书馆提供资源保障,各空间根据自身定位、建设特色、辐射人群等统计所需图书种类、数量,由总馆提供纸质图书不少于800册,并统一配备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少部分配备自助借还设备,市民、游客可以享受便捷式阅读体验和借还服务。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对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管理等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统一服务标准,定期对新型阅读空间图书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与辅导,确保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

(三)资源共享,让公共文化资源“走出去”

通过总分馆体系的运行模式,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藏书总量达到一定规模,并享有优质普惠的数字资源。在12家觉晓书房里,通过电脑登录昆明市图书馆官网或使用手机扫描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就能即刻开启线上文化盛宴,浏览《滇南名胜图》《启航简笔画》《悦读昆明》《阅见美好》等数字资源。此外,与文化馆、博物馆及各文化单位合作共建的模式,实现了各单位、各场馆的空间共享、资源互补、服务联动,延伸了公共文化服务触角。

(四)阅读引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走进阅读空间,所见皆是书籍,淡淡的书香气息,浓浓的读书氛围,让人置身书海的世界。各类特色鲜明、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成为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点睛之笔,吸引着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老百姓走进这里,一场场本土非遗体验、地方书籍推介、老昆明文化讲座、茶文化、美育教育、读书分享的活动精彩纷呈,成为学习提升、手作体验、交流互动的平台,拉近了优秀传统文化与老百姓的距离,为城市增添温度,彰显别样的魅力与文化内涵,让城市阅读网络越织越密。

(五)品牌打造,点亮城市生活之美

昆明市形成了以觉晓书房、香蒲书房为代表的文化品牌,兼顾地方特色,明确品牌定位,塑造品牌形象,丰富品牌内涵,它们成为了昆明的文化新名片。觉晓书房明确品牌定位,以文旅融合为主题,统一悬挂“觉晓书房”标识,形象标识充满春天的气息,一只如翻开的书页般的小鸟衔着绿叶,为城市阅读渲染上活力与色彩,在“春眠不觉晓”的意境、四季如春的昆明开启一场春意盎然的阅读之旅。

四、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发展优化路径

(一)推进品牌化建设,实现文化品牌持续更新升级

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实现了品牌化、特色化打造,小而美的阅读空间伴随着高质量的阅读体验。下一步,应持续推进品牌化建设,重视读者的服务反馈和需求变化,及时更新、丰富服务内容,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做好的矩阵式宣传和报道,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让高质量阅读体验普惠更多群众。同时,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旅游景观资源,在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合理设置非遗展示区、旅游推介区、云南地方文献阅读区,并将艺术培训、文物展览、地方文献、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嵌入到主题阅读推广活动中,让公共文化资源有效融合,实现品牌持续更新升级。

(二)加强运营管理水平,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成熟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稳定的管理团队,再加上工作人员流动性大、专业性不强、经验不丰富等因素,暴露出在运营、管理、服务等方面存在短板。因此,应从管理模式、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提高服务水平。一是探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运营模式,借鉴已有成熟经验,形成统一的管理、服务标准,明确服务项目、内容、数量、时间等要求,重点对各方职责、业务开展、工作创新、效能提升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细化,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和退出机制。二是发挥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优势,加强对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建设和业务指导培训,强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建设具有公共文化服务情怀的人才队伍,培养阅读推广人;加强对阅读空间各类优质资源的统一组织、配送和宣传。

(三)持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模式与手段

在推进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时,应持续创新其服务模式与手段,保持新空间活力与热度。一是加快推进社区文化“嵌入式”服务,结合老旧小区、老旧厂区、城中村等改造,创新培育具有人文美学、地方特色、高质量服务的阅读空间。[7]二是加强与实体书店、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的设施融合、资源融合、功能融合、服务联动,加强老旧公共文化阵地微更新、微改造,实现各场馆、各单位之间的深度融合。三是探索志愿服务参与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服务路径,通过线上线下招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志愿服务组织合作等渠道,发动志愿者参与到新空间的管理、维护和服务中来,形成常态化机制。

(四)丰富服务供给,深入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已成为助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城市的重要阵地,空间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影响着读者的选择,他们或许因为一本书或一场活动来到这里,享受公共文化带来的获得感与幸福感。通过实地调研,笔者发现新空间在数字资源推广及面向特殊群体的服务设施、服务内容方面还有待提升,应该合理布局建设有声图书馆,利用智能终端提供电子图书、视频讲座、线上展览、专题数据库等数字化服务,并充分利用主题节日、寒暑假期等面向特殊群体开展公益观影、亲子阅读等活动,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其中。

五、结语

昆明市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已初具规模,立足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及全民阅读工作,具有跨界融合、阵地优势、品牌效应、资源融合、社会力量参与等特征,成为城市微更新、空间优化、文脉传承、形象打造的实现路径,吸引了各类群体的广泛参与,相信随着模式的创新、文化品牌的升级、服务效能的提高及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这类阅读空间将“遍地开花”,点亮一刻钟文化圈,走出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7]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体系建设规划》[EB/OL].[2021—06—24].https:// www.mct.gov.cn/whzx/whyw/202106/t20210624_925928.htm.

[2]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1—03—08].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602033. htm.

[3]刘志芳.昆明市公共图书馆新型阅读空间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新阅读,2022(2).

[4]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21—04—29].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6/03/ content_5615106.htm

[5]潘金辉.以“阅读+”模式,探索全民阅读新方向[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4).

[6]龙舟.五华区建成一批新型文化空间[EB/OL].[2022—07—18].https://www.km.gov.cn/c/2022—07—18/4452285.shtml.

作者简介:张颖(1995—),女,汉族,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生,昆明市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创新
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的青少宫青少年阅读推广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