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医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路径
2023-05-30孙帮寨钟世华
孙帮寨 钟世华
摘 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军民形成了“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艰苦奋斗、勇于开创”的红医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红医精神具有价值导向、价值凝聚、情感激励、政治认同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在新的形势下,为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高校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红医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一是以课程教学为指导,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二是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依托,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三是以实践教育为抓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关键词:红医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路径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医疗卫生实践孕育的红医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红医精神和其它革命精神一样,虽然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但能够跨越时空,发挥育人功能。在新的形势下,探索红医精神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医精神的科学内涵
红医精神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军民在医疗卫生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红医精神萌芽于井冈山时期,形成于中央苏区時期,成熟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艰苦奋斗、勇于开创” 是红医精神的基本内涵。[1]其中,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是毛泽东为红军卫生学校确立的办学方针。无私奉献、救死扶伤、艰苦奋斗、勇于开创是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医疗卫生实践所体现出的医疗卫生精神的概括。
(一)政治坚定、技术优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党的领导下,全体医疗卫生人员在极其艰苦和恶劣的环境下,开始创建人民卫生事业。在极其艰苦革命战争环境中,广大医护人员需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才能完成救死扶伤的光荣任务。1931年冬天,红军军医学校创办时,毛泽东就为学校题词:“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色医生”。广大医务人员正是秉承政治坚定这一根本要求,忠于党和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也无怨无悔。从根本上讲,治病救人还是需要相应的医疗技术。医护人员如果缺乏必要的医疗技术,就不可能用最佳的诊疗手段,解除广大军民的病痛,保证他们的健康。除了在为红军军医学校题词时,强调要培养技术优良的红色医生外,毛泽东还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号召广大军民向白求恩同志学习,在技术上精益求精,高度赞扬“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微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2]
(二)无私奉献、救死扶伤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树立了“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无私奉献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同底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论是井冈山时期、长征时期、延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广大卫生人员就是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从事救死扶伤的革命工作,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他们表现出一心救护、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在救死扶伤过程中,医护人员把伤病员和人民群众作为阶级兄弟,热情为他们服务,体现了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使救死扶伤摆脱了抽象人道主义的藩篱,与正义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1941年,中国医科大学军医十四期学员即将毕业。毛泽东同志为第14期学员毕业生题写了“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题词。至此,救死扶伤作为红医精神的特质被正式提出,也成为了广大红色医务人员的工作理念。
(三)艰苦奋斗、勇于开创
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贯作风,也是红医精神基本组成部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根据地大多处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物质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医疗卫生工作面临的环境和其他革命工作一样,条件十分落后。总体上看,缺医少药的面貌是革命根据地卫生工作的常态。特别是遇到敌人对根据地采取军事围困和经济封锁时,困难更甚。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和围困,医疗卫生队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己动手克服困难。这使党的卫生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和完善。
为了解决根据地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的状况,党领导的红色卫生队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根据地的医疗卫生工作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卫生人员的培养、药品器材的供应、医疗机构的建设等,在红医人员的努力和人民群众的帮助下,都得到了基本解决。第一所红军医院、第一所卫生材料厂,第一台X光机等都体现了红医群体艰苦奋斗精神风貌。也就是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仅仅是克服困难的手段,更体现了红色卫生队伍的创造精神、改革精神、奋发图强的开创精神。
二、红医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方面,从红医精神的本质属性看,它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另一方面,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实现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是基本关系,其性质的规定性,就是意识形态性。”[3]从意识形态视角看,红医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同的属性,二者具有逻辑上的关联性。因此,红医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之一,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红医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红医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前提。
(一)红医精神的价值导向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能够为人们价值追求提供最大公约数,是社会或群体的价值导向。红医精神不仅彰显了红医先辈们政治坚定、艰苦奋斗等优秀品质,还从医疗卫生领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卫生事业伟大实践的重大成就。红医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能够为医学生体会人民卫生事业的创业维艰,从而认识到红医先辈们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定信念、苦练技术、救死扶伤的价值追求,并能以这些价值为导向,在多元的价值取向中找到共同的需求和价值目标,从而使他们在快速地、令人眼花缭乱地变动中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从而实现增强“四个自信”的目标。
(二)红医精神的价值凝聚功能
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不同价值观念之间必然存在差异,甚至互相对立。不同价值观之间存在竞争或斗争是难以消弭的现实。如果缺乏一个能够凝聚不同价值观的核心价值观,那么不同价值指导下的利益争夺有可能撕裂社会。因此,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体系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红医精神作为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在根本属性上是一致的。红医精神所包含的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等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公正、爱国、敬业、友善等方面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把包括红医精神在内的红色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仅是弘扬红色基因、红色传统的重要举措,更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红医精神所蕴含的红医先辈们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自由、平等的新中国而不懈奋斗的精神风貌,能够在新时代起到凝聚医学生价值共识的作用。
(三)红医精神的情感激励功能
意识形态并非仅指理论化、系统化的思想体系,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感性形式,包括“各种不同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等非理性形式。这就表明,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靠理论说教的形式进行教育,还需要各种感性形式进行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红医先辈们对党和人民的真情实感、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对伤病员的革命人道主义等精神气质都会对医学生产生榜样示范作用,激励他们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追求卓越的技术,掌握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本领。
(四)红医精神的政治认同功能
法国学者阿尔都塞指出,教育属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而且再生产出生产关系。在教育过程中,劳动力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专业技能,还学会了进一步适应社会的各种“规范准则”,这使得他们在认同和服从统治阶级的各种规范秩序的基础上建立起更加符合阶级意志的生产关系,从而实现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进一步维护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即教育起到对现存生产关系的认同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统治阶级传播本阶级核心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其政治认同功能更加直接。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统治阶级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广大社会成员认同现行的政治制度、接受主流意识形态所传播的核心价值。红医精神及其医疗卫生实践是对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使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生动体现。红医精神的学习和弘扬,能够使大学生特别是医学生认识到党的初心使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具体体现,深刻感受“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4]的不懈追求,从而更加认同党的领导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心。
三、红医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5]因此,深入挖掘红医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精准把握学生心理和思想脉搏,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使当代大学生更好地接受红医精神的思想洗礼,使红医精神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
(一)以课程教学为指导,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的课程设计,直接关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当前,各高校都在逐步推行和实施课程思政,强化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以“三全”育人为引领,推进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一是将红医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高校实施红色精神育人,既要使用教育部统编教材,又要结合当地红色资源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教育教学素材,组织专家、学者编写校本教材,将红色资源融入教材。教材的编写原则要立足大学生的现实,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将红色教材的内容与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使教材内容通俗易懂,增强红色资源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就红医精神融入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而言: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用教材可以根据情况,增编红色卫生史、红色医药史、红色医学教育史等史料,加强红色基因理论修养。另一方面,对于课外自读教材,主要以红医故事、红医回忆、红医人物等题材为主,编成融育人功能、趣味功能、情感功能于一体的第二课堂教材。例如,赣南医学院就为医学生开设了《红色卫生》和《三史合一:中国史、党史、卫生史》两门包含红色卫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中国医科大学为代表的长征沿线的医学院校也开设了《红色卫生文化概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
二是红医精神可以融入课程思政。共建以高校思政课堂作为红医精神传承的主阵地,以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为辅助的多学科大思政教育架构。医学院校政治理论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红医精神融入本门课程的教学当中,这是红医精神立德树人的重要渠道。历史学科可以将党的革命人物史进行长时段的展现;哲学学科可从辩证的角度,深刻阐述中共领导的革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音乐学科可以将红色歌谣带入课堂、融入各种文娱活动;美术学科可以将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红色遗存以艺术的形式再现红色基因的人性光辉;社会学科可以将红色革命事迹、革命的丰富内涵进行深刻且饶有趣味的阐释。
(二)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依托,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
校園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高校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红医文化氛围,实现红医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达到红医精神育人的预期目标。
一是开展红色题材文娱活动。高等院校可以利用歌剧、舞剧、话剧等艺术形式宣传革命精神,将革命精神融入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打开革命历史情怀在青年学生中有效传播的新思路,增强革命教育宣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例如,井冈山大学牵头编创了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它全景展现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成为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教材。临沂大学把电影《沂蒙六姐妹》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等,通过这些感性文艺形式让大学生接触和感受革命精神。红医精神人融入校园文化也可以根据红医故事改编出红医题材的舞台剧、舞蹈、话剧等,让大学生感性地感受红医精神。
二是创建校园具象化的红医题材建筑。具象化宣传是弥散化、泛在式的面状渗透,以堆砌文化景观、构建符号体系、植入价值体系为逻辑主线,按照“接受—认可—同构”的路径对大学生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内建设呈现革命历史的红色馆藏,树立红医先辈塑像,以及命名具有红医元素的场所、道路等,使红医精神弥散于广大师生周围,广大师生时刻受到熏陶感染。 赣南医学院作为红医精神研究的发起院校,率先建立了全国第一所中央苏区卫生史博物馆,以此作为大学生接受红医精神教育的重要场所和成为红医精神宣传的标志性建筑。
三是校园红医公众号推送红医故事、红医文章。在网络信息时代,网络、手机等平台正日益侵占着大学生传统的生活空间和学习时间。网络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传递和沟通信息的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工具。赣南医学院针对00后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结合网络信息技术,逐步探索有生机、有魅力、有效果的红医精神教育模式,积极创建网上宣传教育平台,依托精品课程网站、微信公众号、新媒体等作为载体,构筑全天候、宽领域、多样式的红医精神育人新机制,扩大教育宣传覆盖面,增强教育宣传吸引力。例如,“赣医人文学院工办”公众号把推送红医精神作为重要的内容;辅导员创建的微信公众号“杏林芬芳辅导员工作室”每天坚持推送红医相关的内容,以供学生阅读学习。
(三)以实践教育为抓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红医精神如果只通过课堂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容易让学生产生空洞说教之感,难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因此,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是参观红色卫生实践基地,感悟红医精神。红色医疗卫生事业大部分都发生在革命老区。这些地方都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作为开设第二课堂,进行社会实践的基地。例如,赣南医学院利用赣南丰富的红医资源,学校与红色基地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学校在当地建立了一批实践基地,并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首先,以小分队的方式参观具有红医特色的教育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会从各教学班中挑选表现优秀的学生,让学生组成实践小分队赴红色教学基地——红色故都瑞金市朱坊村红军医院旧址和卫生学校旧址进行现场教学和观摩,并要求学生撰写学习体会。其次,学工处还组织新生参观红色卫生史博物馆。该馆收藏了一批中央苏区时期红色卫生方面的文物,展现了红色医护人员创建人民卫生艰苦奋斗的历程,以便于大学生更加直观地体悟红医精神。
二是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弘扬红医精神。红医精神包含的无私奉献精神可以通过参加志愿者服务来体现。高校内各种公益性社团可以组织实施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大学生弘扬革命精神所蕴含的精神气质。例如,针灸协会义务为师生服务、无偿献血等都是易行易做的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明确红医精神的现代传承,增强爱国情怀、奋斗品质以及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并将其体现在日常思考方式和学习生活当中。
三是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践行红医精神。暑期实践较长,有利于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赣南医学院2012年以来,在学校团委、学工、学院的组织下,坚持开展暑期“小药箱”健康教育计划专项行动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项活动中,赣南医学院青年志愿者用所学的医学知识,根据赣南原中央苏区留守儿童的身心特点,为他们打造健康教育课堂,建立健康档案;用专业知识和爱心去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和需求,达到提高留守儿童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的目的。同时,“小药箱”教育计划可以加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医学人文教育,培育医学生“关心、尊重、理解、尽责”的优秀品质。在每次活动之间,赣南医学院都要对队员进行红医精神的教育,以便红医精神为活动的开展提供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孙帮寨,钟世华. 红医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1(07):821.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0.
[3]《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编写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5.
[4]習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0.
[5]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责任编辑 苗存龙
作者简介:孙帮寨,赣南医学院副教授;钟世华,赣南医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自媒体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风险研判与防控机制研究”(项目编号:SZZX21092);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研究”(项目编号:MKS19203)成果。